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8例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廖丹 张林 +1 位作者 李红 肖欢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2期2353-2355,共3页
目的探讨头静脉、桡动脉三种不同吻合方式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中采取端侧、端端、侧侧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内瘘并发症,并做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92.... 目的探讨头静脉、桡动脉三种不同吻合方式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中采取端侧、端端、侧侧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内瘘并发症,并做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92.9%,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端端吻合术组与侧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术组与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血流量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内瘘堵塞23例(7%),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组和(或)糖尿病组与其他组比较,其内瘘失败率明显增高(10.6%和3.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仍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高血压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应把握手术技巧,并于术前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端侧吻合术 端端吻合术 侧侧吻合术
下载PDF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2
作者 林传甫 林文君 吕建敏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21例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缺损面积2 cm×2 cm~10 cm×7 cm,皮瓣切取面积... 目的探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21例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缺损面积2 cm×2 cm~10 cm×7 cm,皮瓣切取面积3 cm×3 cm~11 cm×8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0个月。21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皮肤相似,无明显臃肿、畸形。受区肢体红润温暖,无肢体供血不足发生;供区肢体血运良好,皮肤红润,张力正常,无疼痛怕冷。15例供区直接缝合,留线性瘢痕,6例供区游离皮片移植,成活良好。结论采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血管通畅率高,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良好,受区和供区损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端侧吻合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回结肠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术后肠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智伟 程伟 +5 位作者 戈伟 邵丽华 马晓龙 范圣先 陈刚 王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7-940,946,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行回结肠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病人术后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行回结肠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病人术后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回结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端侧吻合组(31例)及侧侧吻合组(64例)。通过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腹泻症状和持续时间评估病人术后肠功能,通过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评价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后病理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4.0(3.85,4.35)d vs.3.6(3.40,3.725)d]和首次通便时间[4.5(4.30,4.80)d vs.4.1(4.00,4.30)d]晚于侧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端侧吻合组术后每日腹泻次数[4(3,4)次/d vs.5(4,6)次/d]和术后腹泻持续天数[3.0(2.0,4.0)d vs.4.5(4.0,6.0)d]低于侧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组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GIQLI评分分别为69.0(65.50,73.50)分、99.0(93.00,100.00)分和110.0(106.50,117.50)分,侧侧吻合组分别为63.0(61.00,67.00)分、76.5(72.50,81.50)分和104.0(96.75,109.25)分,端侧吻合组各时间点GIQLI评分均高于侧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侧侧吻合相比,端侧吻合可能更有助于改善右半结肠癌病人的术后肠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端侧吻合 侧侧吻合 肠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来源和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旭东 季正伦 何清濂 《海军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的来源及状况。方法 :SD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端侧吻合 (E S)组和端端吻合 (E E)组 ,E S组右侧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E E组右侧建立腓神经端端吻合模型 ,术后 3个月 ,行透射电镜、电生理...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的来源及状况。方法 :SD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端侧吻合 (E S)组和端端吻合 (E E)组 ,E S组右侧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E E组右侧建立腓神经端端吻合模型 ,术后 3个月 ,行透射电镜、电生理检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标记神经元。 结果 :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及混合神经传导速度 (CNCV)E E组均优于E S组 ,E S组脊髓前角内侧及脊神经节均可观察到HRP标记的阳性细胞 ,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结论 :腓神经远端的再生纤维来源于胫神经 ,再生纤维中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均有 ;尽管端端吻合再生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 ,但端侧吻合仍不失为神经修复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神经 胫神经 神经再生 端侧吻合 端端吻合 HRP逆行示踪
下载PDF
罕见桡动脉“O”型变异伴心力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报告一例
5
作者 杨海燕 陈玲 +3 位作者 孙尚萍 贺新立 王德位 廖书恒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2期75-77,共3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传统端侧吻合术式会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静脉回心血量,进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本文通过对1例罕见桡动脉“O”型变异伴心力衰竭患者行改良AVF术后的个案报告,探讨一种减少心力衰...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传统端侧吻合术式会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静脉回心血量,进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本文通过对1例罕见桡动脉“O”型变异伴心力衰竭患者行改良AVF术后的个案报告,探讨一种减少心力衰竭和窃血综合征发生风险的AVF端侧改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变异 自体动静脉内瘘 端侧吻合术 心力衰竭 窃血综合征
下载PDF
指神经端侧吻合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亚增 张帆 金永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指神经端侧吻合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重建指尖皮肤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7例65指,均采用指神经端侧吻合恢复指尖感觉神经支配。结果57例65指均Ⅰ期成活,指腹饱满,外观理想... 目的探讨指神经端侧吻合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重建指尖皮肤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7例65指,均采用指神经端侧吻合恢复指尖感觉神经支配。结果57例65指均Ⅰ期成活,指腹饱满,外观理想,耐磨性好,两点辨别觉满意。结论端侧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神经端侧吻合
原文传递
面神经端端或端侧吻合与游离移植重建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刘兆刚 安传斌 +1 位作者 杨伟玲 王增龙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与神经移植术在治疗面神经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6例使用面神经端侧或端端吻合以及27例耳大神经移植患者的治疗经验,比较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并统计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 目的探讨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与神经移植术在治疗面神经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6例使用面神经端侧或端端吻合以及27例耳大神经移植患者的治疗经验,比较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并统计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或端侧(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在无张力条件下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能更快的恢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游离移植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茂华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方式及肠造瘘在其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梗阻并行Ⅰ期切除吻合治疗57例的临床资料,共两组:非造瘘组27例,采用端端吻合常规重建;...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方式及肠造瘘在其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梗阻并行Ⅰ期切除吻合治疗57例的临床资料,共两组:非造瘘组27例,采用端端吻合常规重建;肠造瘘组30例,采用端侧吻合,近端结肠断口就势牵出腹壁作减压造瘘口重建。结果发现两组在术中灌洗要求、吻合口漏、进食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造瘘组优于非造瘘组。结论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消化道重建中采用端侧吻合进行肠造瘘重建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瘘 端侧吻合 消化道重建 左半结肠癌
下载PDF
神经干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曹学诚 矢岛弘嗣 +1 位作者 玉井进 蔡锦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21-324,共4页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2组,手术步骤同1组,但不作胫神经外膜开窗。3组,胫神经不开窗,离断的腓神经与胫神经平行缝合。4组,腓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分别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与第2组的PFI,Ch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侧支发芽纤维的存在,即使在第3组,也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侧支发芽的纤维为小的有髓纤维。但1组的ChAT活性仅是第4组的2/3。结果提示,外膜鞘在远期对神经的侧支发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强,但在临床应用以前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干 端侧吻合 侧支发芽
下载PDF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伟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的方法 ,对端侧吻合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 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并对当前应用较多的实验模型、检测指标及临床应用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 结果 端侧吻合作为一种新...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的方法 ,对端侧吻合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 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并对当前应用较多的实验模型、检测指标及临床应用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 结果 端侧吻合作为一种新的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 ,目前因所采用方法的原因 ,结果尚不一致 ;临床应用病例尚少 ,缺乏大量的病例总结 ,缺乏对其质量改善方面的评价指标。 结论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有必要对其机制及质量改善作深入研究 ,其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 临床应用 吻合结果评价 周围神经缺损 可行性
下载PDF
食管-胃前壁侧吻合与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1
作者 贾学凡 王红丽 王宗崇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 比较食-管胃前壁吻合与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近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入组患者均行腹腔镜... 目的 比较食-管胃前壁吻合与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近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入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前壁组采用食管-胃前壁侧吻合,后壁组采用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情况[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E)]。结果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GerdQ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后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TP、ALB、TRE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前壁组TP、ALB、TRE水平高于后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食管-胃前壁侧吻合能够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对于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食管-胃前壁侧吻合 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 近端胃癌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方式建立动静脉血管内瘘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占永力 岳玉和 +3 位作者 李军 李深 周静媛 李秀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2期699-700,共2页
目的 :比较端端及端侧血管吻合术建立标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总结 130例次动静脉标准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其中血管端端吻合术组 (Ⅰ组 ) 4 2例 ,端侧吻合术组 (Ⅱ组 ) 88例。结果 :Ⅱ组血管内瘘使用... 目的 :比较端端及端侧血管吻合术建立标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总结 130例次动静脉标准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其中血管端端吻合术组 (Ⅰ组 ) 4 2例 ,端侧吻合术组 (Ⅱ组 ) 88例。结果 :Ⅱ组血管内瘘使用时间≥ 3年者占 6 5 .91% ,明显优于Ⅰ组 (P <0 .0 1) ;Ⅰ组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5 ) ,两组其他常见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管端侧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优于端端吻合术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端端血管吻合 端侧血管吻合 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赛 单小峰 +2 位作者 李仕骏 李梓萌 蔡志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初步探讨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例行面神经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的手术方法。术后每3个月复查,观... 目的通过对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初步探讨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例行面神经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的手术方法。术后每3个月复查,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6例均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6个月。有效5例,无效1例,其中面神经干功能恢复至H-B II级3例,H-B III级2例。口轮匝肌的功能改善最为显著,其次是眼轮匝肌,而额肌改善最差。结论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是治疗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改善多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咬肌神经 神经端端吻合 神经端侧吻合
原文传递
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术后胰瘘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国利 郑志方 +3 位作者 胡文靖 于爱军 岳秋菊 崔淼航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2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承... 目的 探讨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PD治疗的胰头良恶性占位病变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6例(行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和对照组46例(行传统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胰管空肠吻合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情况(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并发症(POPF、胆瘘、胃排空障碍、腹腔内出血)及预后情况(再次手术、围术期死亡)。结果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再次手术发生率及胆瘘、胃排空障碍、腹腔内出血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胰管空肠吻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围术期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POPF总发生率、B、C级POPF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级POP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应用于LPD有效、安全,可有效降低POPF的发生率及围术期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 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 术后胰瘘 死亡率
下载PDF
改良端侧吻合与传统端侧吻合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俊柱 冯锡光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吻合手术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端侧吻合行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端侧吻合动静...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吻合手术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端侧吻合行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比较两组吻合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通畅率,术后并发症,手术优良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吻合时间分别为(22.46±5.28)min、(28.84±6.17)min,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vs 87.5%(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vs 17.5%(P<0.05)。结论:改良端侧吻合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便进行手术探查和取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端侧吻合 动静脉内瘘术 传统端侧吻合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进 黄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端侧吻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出现胆漏,经引流8~12 d后好转,1例反复胆道感染,经抗菌素治疗症状得...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端侧吻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出现胆漏,经引流8~12 d后好转,1例反复胆道感染,经抗菌素治疗症状得到控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端侧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诊断 治疗 囊肿切除 胆肠端侧吻合术
下载PDF
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的功能(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绍宗 李望舟 +1 位作者 李学拥 李跃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176-3177,共2页
目的:应用两种电生理技术,评价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功能。方法:取兔(新西兰兔1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5只)耳大神经移植体作为受神经,与对侧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并植入皮瓣。用神经单纤维放电引导电生... 目的:应用两种电生理技术,评价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功能。方法:取兔(新西兰兔1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5只)耳大神经移植体作为受神经,与对侧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并植入皮瓣。用神经单纤维放电引导电生理技术检测皮瓣内再生放电纤维数量、分布、感觉类型。同时以免(新西兰兔16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10,20,30周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只)2条耳大神经作端侧吻合模型,用RM-6280多道智能生理记录及分析处理系统测定再生纤维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植入皮瓣的受神经在术后4个月可再生触、压、痛、温冷觉末梢,使皮瓣初步建立神经再支配。受神经内再生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10,20,30周时分别为(53.0±3.7)%,(66.8±5.5)%,(88.8±2.3)%;神经传导速度10,20,30周时分别为(42.4±1.6),(55.6±1.2),(57.2±1.6)m/s,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术后30周受神经近端再生纤维幅值恢复率和传导速度分别达到正常的88.8%和94.38%。结论: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能再生有功能的神经纤维,再生速度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端侧吻合术 再生纤维 功能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平行端侧吻合术不同内瘘吻合口长度对细小动脉患者内瘘的成熟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18
作者 龚正堂 郑启刚 周璇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8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行端侧吻合术不同吻合口长度对细小动脉患者内瘘成熟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拟行手术创建动静脉内瘘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平行端侧... 目的:观察平行端侧吻合术不同吻合口长度对细小动脉患者内瘘成熟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拟行手术创建动静脉内瘘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平行端侧吻合术,A组、B组、C组、D组吻合口长度分别为8~9 mm、9~10 mm、10~11 mm、11~12 mm。结果:所有患者除1例因手术失败改为高位内瘘术,其他患者术后均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四组术后1个月内瘘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2个月内瘘成熟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术后3个月内瘘成熟率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前、术后6个月年及1年心排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端侧吻合术在细小血管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的疗效显著,但内瘘成熟时间较正常血管延长(2~3个月),内瘘吻合口长度选择10~11 mm较为合适,对心脏影响不明显;且细小动脉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长度>12 mm在内瘘成功、成熟、内瘘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比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端侧吻合 动静脉内瘘吻合术 细小动脉
下载PDF
桡动脉纤细患者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1例
19
作者 肖祥 苟博 +2 位作者 李根 毛楠 王少清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229-1232,1246,共5页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影响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血管条件因素之一是桡动脉内径。本文通过报道1例桡动脉纤细患者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案例,从而总结桡动脉纤细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注意事...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影响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血管条件因素之一是桡动脉内径。本文通过报道1例桡动脉纤细患者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案例,从而总结桡动脉纤细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进而为临床上部分存在桡动脉狭窄的患者建立桡动脉—头静脉的动静脉内瘘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动脉纤细 改良端侧吻合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动脉分支处的红细胞流变学研究与小动脉端侧吻合
20
作者 郭立新 侯春林 张文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了探讨动脉分支处及小动脉端侧吻合处的血液流动方式,采用微循环电视显微镜成像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分支区域血液流动方式和红细胞流变行为,研究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对血流方式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在形态各异的大鼠肠... 为了探讨动脉分支处及小动脉端侧吻合处的血液流动方式,采用微循环电视显微镜成像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分支区域血液流动方式和红细胞流变行为,研究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对血流方式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在形态各异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分支区域血液流态为稳定层流;红细胞通过不规则变形能很好地适应血管腔不同的几何形态,以保持血液流态的稳定。结果表明,微小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未能在分支区域导致湍流发生,小动脉端侧吻合只是人为增加了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流 端侧吻合 血液流变学 游离组织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