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cision Synthesis of End-Functionalized Star Poly(vinyl alcohol)s by RAFT Polymerization and Post-polymerization Modification
1
作者 Gaishi Murakami Tomohiro Kubo Kotaro Satoh 《Precision Chemistry》 2023年第4期256-263,共8页
Poly(vinyl alcohol)(PVA)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nd consumer products.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by synthesizing well-defined multiarm poly(vinyl acetate)(PVAc)through the use of nonhy... Poly(vinyl alcohol)(PVA)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nd consumer products.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by synthesizing well-defined multiarm poly(vinyl acetate)(PVAc)through the use of nonhydrolyzable vinyl ethertype multifunctional RAFT agents.The control over molecular weights was achieved by the RAFT process to afford polymers with dominant head-to-head linkages at the terminal.Especially,quantitative end-functionalization of the synthesized PVAc was performed using Michael thiol−ene or disulfide exchange reactions.Consequently,saponification of the PVAc enabled the synthesis of end-functionalized multiarm PVA in an efficient manner.This straightforward approach afforded well-defined functional PVAs,which enable further chemical modification,thus widening the utility of PVA in a range of applications,such as precisely controlled network synthesis and bioconju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 alcohol) Poly(vinyl acetate) RAFT Polymerization Star Polymers end-functional Polymers Michael Thiol-Ene Reaction
原文传递
端基改性溶聚丁苯橡胶对应用性能的提高
2
作者 余志军 宋丽莉 刘嘉渝 《弹性体》 CAS 2016年第6期67-70,共4页
以溶聚丁苯橡胶(SSBR)Buna VSL4526、T3830、巴陵石化端基改性产品SSBR3343S和SSBR2563S为基体,以白炭黑为补强剂,对比研究4种胶料的硫化特性、物理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抗湿滑性能。结果表明,与Buna VSL4526、T3830胶料相比... 以溶聚丁苯橡胶(SSBR)Buna VSL4526、T3830、巴陵石化端基改性产品SSBR3343S和SSBR2563S为基体,以白炭黑为补强剂,对比研究4种胶料的硫化特性、物理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抗湿滑性能。结果表明,与Buna VSL4526、T3830胶料相比,端基改性的SSBR2563S和SSBR3343S白炭黑填充胶料的硫化速度快、操作安全性较好;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抗湿滑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BR 端基改性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端基功能化聚合物的表面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宾 叶鹏 王新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7,共7页
综述了端基功能化聚合物表面结构与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聚合物端基功能化是实现聚合物表面改性的一种有效技术。通过端基功能化可以精确控制聚合物表面功能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聚合物表面的化学结构与性能。重点论述了功能化端... 综述了端基功能化聚合物表面结构与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聚合物端基功能化是实现聚合物表面改性的一种有效技术。通过端基功能化可以精确控制聚合物表面功能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聚合物表面的化学结构与性能。重点论述了功能化端基在聚合物表面的离析现象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功能化端基对聚合物表面分子运动能力的影响。本文还介绍了近年来用于研究端基功能化聚合物表面的表征新技术,如SFG、NR、SSIMS等。对端基功能化聚合物表面的环境响应性也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利用不同功能化端基可以有效地控制聚合物表面的亲疏水性。并对端基功能化聚合物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 端基功能化 表面性质
下载PDF
端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晓 赵素合 +2 位作者 张兴英 李小林 白玉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5-332,共8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制备封端率为71%~76%的末端被烷氧基硅烷官能化的溶聚丁苯橡胶(A-SSBR),研究A-SSBR及白炭黑/A-SSBR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白炭黑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白炭黑/A-SSBR复合材料比白炭黑/SSBR复合材料具有更优...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制备封端率为71%~76%的末端被烷氧基硅烷官能化的溶聚丁苯橡胶(A-SSBR),研究A-SSBR及白炭黑/A-SSBR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白炭黑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白炭黑/A-SSBR复合材料比白炭黑/SSBR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填料分散性、物理性能、抗湿滑性能和滚动阻力特性;其中A-SSBR与少量白炭黑经加热充分缩合后制备的白炭黑/A-SSBR复合材料各项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聚丁苯橡胶 白炭黑 烷氧基硅烷 端基官能化 动态性能
下载PDF
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封端溶聚丁苯橡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安 张海燕 +1 位作者 姚明 张兴英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首先以双官能团有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调节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双端活性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然后以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为封端剂,对SSBR进行封端改性,考察了封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SBR的数均分子... 首先以双官能团有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调节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双端活性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然后以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为封端剂,对SSBR进行封端改性,考察了封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SBR的数均分子量、链端基结构对封端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封端改性SSBR的性能。结果表明,在SSBR数均分子量为5×104、封端比为2.0、封端温度为60℃、封端反应时间为70 min的条件下,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对SSBR的封端率可达77.2%;大分子链端基由苯乙烯转换为丁二烯后可显著提高封端率;用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封端显著提高了SSBR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降低了SSBR的动态压缩温升和滚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聚合 溶聚丁苯橡胶 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 端基改性 物理机械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负离子合成POSS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 被引量:8
6
作者 廖明义 张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2-727,共6页
以苯乙烯为单体、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chloropropyllsobutyl POSS,POSS-Cl)为封端剂、正丁基锂(n-Bu 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POSS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PS-POS... 以苯乙烯为单体、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chloropropyllsobutyl POSS,POSS-Cl)为封端剂、正丁基锂(n-Bu 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POSS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PS-POSS).采用核磁共振仪(1~H-NMR、^(13)C-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PS-POSS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证明了POSS与聚苯环乙烯锂(PSLi)发生了封端反应生成PSPOSS;封端后分子量分布略有加宽,特别是相比传统有机封端剂,没有二聚等副产物生成.考察了引发剂种类、结构调节剂用量、POSS用量、PS分子量、封端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PS-POSS封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HF/n-BuLi摩尔比大于5、POSS/n-BuLi摩尔比等于1.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封端效率最高,达到80%以上;而随着PS数均分子量增加,封端效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 PS 负离子聚合 端基官能化 封端效率
原文传递
以硅氧烷基取代亚胺为封端剂原位负离子法合成官能化聚苯乙烯 被引量:7
7
作者 廖明义 吴晨静 +4 位作者 王妮妮 徐林 李传清 李洪泊 梁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共5页
首先合成了含硅氧烷基的芳香亚胺封端剂N-苯亚甲基-3-三乙氧基硅烷基-1-丙胺(TEOS),然后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PS-TEO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TEOS和PS-TEO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EOS与聚... 首先合成了含硅氧烷基的芳香亚胺封端剂N-苯亚甲基-3-三乙氧基硅烷基-1-丙胺(TEOS),然后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PS-TEO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TEOS和PS-TEO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EOS与聚苯乙烯基锂的定量反应关系,以及TEOS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S相对分子质量对封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反应在10 min^5 min内快速完成,封端反应温度在55℃~80℃、PS的珚Mn在5000~50000范围内变化对封端效率影响不大,制备的PS-TEOS的官能度在80%以上,实现了TEOS与聚苯乙烯基锂等摩尔封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端剂 负离子聚合 端基官能化 聚苯乙烯 封端效率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mphiphific Block Copolymer Containing PVP and Poly(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被引量:3
8
作者 Ying Xia WANG Feng HE Ren Xi ZHU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9-242,共4页
Amphiphilic copolymer of 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BTMC) with poly (vinyl pyrrolidone) (PV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sing immobilized porcine pancreas lipase (IPPL) or SnOct2 as catalyst. Hydrox... Amphiphilic copolymer of 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BTMC) with poly (vinyl pyrrolidone) (PV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sing immobilized porcine pancreas lipase (IPPL) or SnOct2 as catalyst. Hydroxyl terminated PVP, synthesized with 2-mercaptoethanol as a chain transfer reagent, was employed as a rnacroinitiator. The resulting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PC, ^1H NMR and IR. Increasing the BTMC/PVP-OH feed ratio ([B]/[P])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Mn of corresponding copolymers and the decrease of Mw/Mn. Immobilized enzyme has comparable catalytic activity to SnOct2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philic copolymer end-functionalized PVP 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immobilized enzym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macroinitiator.
下载PDF
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合成链端氨基官能化集成橡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文俊 李杨 +3 位作者 张春庆 胡雁鸣 李战胜 王玉荣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63-267,共5页
采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以N,N-二甲氨基苯甲醛缩苯胺为封端剂合成了链端氨基官能化集成橡胶,考察了封端剂用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大分子链活性端种类对分子官能化封端率的影响,并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封端剂可... 采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以N,N-二甲氨基苯甲醛缩苯胺为封端剂合成了链端氨基官能化集成橡胶,考察了封端剂用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大分子链活性端种类对分子官能化封端率的影响,并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封端剂可以与大分子活性种等摩尔反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链末端种类对分子官能化封端率的影响不大;以N,N-二甲氨基苯甲醛缩苯胺为封端剂可以制备分子官能化封端率较高的链端氨基官能化集成橡胶,当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103时,静态接触角从未官能化时的95.6°降低到改性后的69.7°,链端氨基官能化集成橡胶的亲水性能明显改善;氨基官能化改性后集成橡胶的粘接性能也有较大改善,最大粘接强度达到了未官能化时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橡胶 负离子聚合 链端官能化 亲水性能 表面粘接性能
下载PDF
阴离子合成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与白炭黑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明义 宋雅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2-356,共5页
本工作采用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Chloropropyllsobutyl POSS,Cl-POSS)为封端剂,以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PB-POSS)为模型聚合物,选用白炭黑为补强剂,通过溶剂法制备PB-POSS混合胶。系统考察了PB-... 本工作采用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Chloropropyllsobutyl POSS,Cl-POSS)为封端剂,以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PB-POSS)为模型聚合物,选用白炭黑为补强剂,通过溶剂法制备PB-POSS混合胶。系统考察了PB-POSS分子量、白炭黑含量、Si69含量对PB-POSS结合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PB-POSS样品结合胶含量均明显高于PB结合胶含量;当PB-POSS分子量为50 000、白炭黑含量为50份、Si69含量为2. 5份时,PB-POSS结合胶含量最高,为17. 50%,是PB结合胶的两倍多。通过FTIR系统研究PBPOSS与白炭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发现,随着白炭黑或Si69含量的增加,Si-OH键吸收峰波数发生明显变化,Si-O-Si键吸收峰强度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与结合胶含量变化相一致,这一结果证明了白炭黑和POSS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端基官能化 聚丁二烯 白炭黑 相互作用
下载PDF
1,1-二苯基己基锂合成星形溶聚丁苯橡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波 穆春雨 +3 位作者 白玉 徐利民 赵素合 张兴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4,共6页
以环己烷为溶剂,1,1-二苯基乙烯(DPE)与正丁基锂(n-BuLi)反应得到1,1-二苯基己基锂(DPHL),对其产率、稳定性和引发活性进行了研究。然后以DPHL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线形溶聚丁苯橡胶(SSBR);最后以Sn... 以环己烷为溶剂,1,1-二苯基乙烯(DPE)与正丁基锂(n-BuLi)反应得到1,1-二苯基己基锂(DPHL),对其产率、稳定性和引发活性进行了研究。然后以DPHL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线形溶聚丁苯橡胶(SSBR);最后以SnCl4偶联制备星形SSBR。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查了端基结构、聚合反应时间和偶联剂用量对SSBR偶联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硫化胶性能。结果表明,n(DPE)/n(n-BuLi)为1时,DPHL产率和纯度较佳,DPHL在2℃冰箱中保存时间超过30 d,浓度降为初始浓度的90%以下;引发剂残基"双苯环"存在于聚合物链末端;分子量为7×104,聚合反应时间为60 min,n(Cl-)/n(Li+)为1.12,偶联效率最高,端基转换为丁二烯后,偶联效率提高;与n-BuLi相比,由DPHL引发合成的星形SSBR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压缩疲劳温升降低,0℃时的tanδ更高,60℃时的tanδ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苯基己基锂 改性引发剂 星形溶聚丁苯橡胶 偶联效率 端基改性
下载PDF
负离子法合成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及其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明义 张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29,共6页
以丁二烯(Bd)为单体,一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Cl)为封端剂,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PB-POSS)。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 以丁二烯(Bd)为单体,一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Cl)为封端剂,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PB-POSS)。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B-POSS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表征。NMR表明POSS与聚丁二烯锂(PBLi)发生封端反应生成了PB-POSS;GPC表明POSS封端PB过程中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二聚体副产物。为此,系统考察了结构调节剂种类和用量、添加剂LiCl、低温条件及在封端前加入1,1-二苯基乙烯(DPE)或苯乙烯(St)等方法对POSS封端PB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封端前加入DPE或St可以消除副反应,避免生成二聚体;此外还对封端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一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负离子聚合 端基官能化 结构
下载PDF
ADMET Polymerization: Greener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End-Functionalized Poly(Arylene Vinylene)s
13
作者 Tahmina Haque Kotohiro Nomura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2017年第1期1-19,共19页
Recent results for synthesis of conjugated polymers, poly(arylene vinylene)s exemplified as poly(fluorene vinylene)s and poly(phenylene vinylene)s, by acyclic diene metathesis (ADMET) polymerization have been introduc... Recent results for synthesis of conjugated polymers, poly(arylene vinylene)s exemplified as poly(fluorene vinylene)s and poly(phenylene vinylene)s, by acyclic diene metathesis (ADMET) polymeriz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methods using molybdenum and ruthenium catalysts afforded defect-free,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 with all trans olefinic double bonds, and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by-products (halogen, sulfur etc.) in addition of decrease of structurally defects have been attained. The methods also demonstrated precise synthesis of end-functionalized polymers that showed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combined with the end groups. Catalytic one-pot syntheses of end-functionalized poly(9,9-dialkylfluorene-2,7-vinylene)s have been attained by both ruthenium (by chain-transfer) and molybdenum catalysts and the method should provide more green route for synthesis of conjugated materials with better devic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JUGATED Polymers OLEFIN METATHESIS Precision POLYMERIZATION DEFECT-FREE end-functionalization
下载PDF
双端呋喃官能化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表征
14
作者 韩春影 赵忠夫 +3 位作者 刘宫涵晗 蒙罗丽 宋雨骏 张春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6,共8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以双锂引发剂引发异戊二烯聚合并以2-((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甲基)呋喃(FGE)为封端剂制备双末端含呋喃基团的聚异戊二烯。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呋喃官能化聚异戊二烯的封端效率进行检测;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基质...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以双锂引发剂引发异戊二烯聚合并以2-((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甲基)呋喃(FGE)为封端剂制备双末端含呋喃基团的聚异戊二烯。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呋喃官能化聚异戊二烯的封端效率进行检测;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官能化封端效率大于95%;聚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PDI)为1.07(<1.1),符合活性阴离子聚合窄分布的特点;由于聚异戊二烯的1,4-结构含量较低且链端存在的呋喃环使得内旋转位阻增大,双端呋喃官能化聚异戊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未封端的略有升高。这种高效呋喃封端方法为构建理想动态交联网络的橡胶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阴离子聚合 双锂引发剂 末端官能化
下载PDF
多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制备及在节能轮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颖 廖桂英 张新军 《世界橡胶工业》 2016年第10期44-51,共8页
将极性分子引入溶聚丁苯橡胶(SSBR)中,进行了合成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合成的官能化的SSBR、通用丁苯橡胶及进口官能化的SSBR在胎面胶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通用SSBR胎面胶的滚动阻力相比乳聚丁苯橡胶(ESBR)的改善率达2... 将极性分子引入溶聚丁苯橡胶(SSBR)中,进行了合成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合成的官能化的SSBR、通用丁苯橡胶及进口官能化的SSBR在胎面胶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通用SSBR胎面胶的滚动阻力相比乳聚丁苯橡胶(ESBR)的改善率达22%;官能化率低的SSBR相比于通用SSBR的滚动阻力又可改善10%;多官能化的"SSBR-N-Si加成物"相比于极性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改性的SSBR滚动阻力还可改善25%,极性基团愈多且相对含量愈高的SSBR滚动阻力愈低。同时,官能化的SSBR还具有较低的生热性和加工性。官能化的SSBR将是合成橡胶及绿色轮胎工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基官能化 溶聚丁苯橡胶 绿色轮胎 低滚动阻力 节能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端官能团PS及其活性端基存量初探
16
作者 史博 梁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由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端基取代两步法制备得到了端基官能团聚合物(PS-NH-SO3N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动力学研究;又分别对PS-NH-SO3Na和一步ATRP法制备得到的端基官能团聚合物(PS-SO3Na)与表面阳离子化SiO2组装后粉体的残余质... 由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端基取代两步法制备得到了端基官能团聚合物(PS-NH-SO3N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动力学研究;又分别对PS-NH-SO3Na和一步ATRP法制备得到的端基官能团聚合物(PS-SO3Na)与表面阳离子化SiO2组装后粉体的残余质量进行了对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转化率控制在85%以内可得到高含量的活性端基聚合物;组装粉体的残余质量分析表明,ATRP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存在一定量的死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 端官能团 ATRP 活性端基含量
下载PDF
表面阳离子化纳米SiO2与端官能化聚苯乙烯的静电组装行为
17
作者 史博 章永化 +1 位作者 石耀刚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2-864,共3页
Polystyrene brushes were constructed on cationically modified silica nanoparticles(SiO2-CBAFS)by electrostatic-assembly.TGA,TEM,AFM and contact angl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ass loss,microscopic images,topology... Polystyrene brushes were constructed on cationically modified silica nanoparticles(SiO2-CBAFS)by electrostatic-assembly.TGA,TEM,AFM and contact angl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ass loss,microscopic images,topology,surface property of the product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PS-NH-SO3Na can be successfully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SiO2-CBAFS nanoparticles by electrostatic-assembly with high grafting density,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from the reports;the aggregation of silica can be prevented efficiently by being assembled a monolayer of PS-NH-SO3Na;the water contact angles of the Si/SiO2-CBAFS/PS-NH-SO3Na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S-NH-SO3Na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化 纳米二氧化硅 端官能化 聚苯乙烯 静电组装
下载PDF
负离子合成双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的制备和耐热性能
18
作者 廖明义 宋雅婷 +1 位作者 李双珑 常云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44,共7页
以双烷基锂为引发剂、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Cl-POSS)为封端剂、丁二烯为单体、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活性负离子合成了双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POSS-PB-POSS)。采用核磁共振表征了POSS-PB-POSS的结... 以双烷基锂为引发剂、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Cl-POSS)为封端剂、丁二烯为单体、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活性负离子合成了双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POSS-PB-POSS)。采用核磁共振表征了POSS-PB-POSS的结构,证明POSS与聚丁二烯锂(LiPBLi)发生封端反应生成了POSS-PB-POSS。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试了POSS-PB-POSS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明在封端前加入DPE或St,GPC谱图均没有多峰出现,证明没有发生副反应。通过溶剂法制备POSS-PB-POSS/白炭黑混合胶,并测试了PB-POSS结合胶含量。POSS-PBPOSS的结合胶含量均明显高于PB的结合胶含量,提高了5倍多。采用汽提法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POSS-PBPOSS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汽提后,POSS-PB-POSS结构和GPC谱图没有明显变化,特别是没有出现多峰,证明了POSS-PB-POSS端基很稳定。TGA结果也表明POSS-PB-POSS汽提产物的热分解温度均高于PB,而失重率低于PB,证明POSS-PB-POSS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聚合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聚丁二烯 端基官能化 热稳定性
下载PDF
WNT-8000新一代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二)前置系统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业平 邬俊杰 罗小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61,64,共4页
着重介绍了WNT-8000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机系统具有的容量大、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及界面友好等特点,以及其基于WindowsNT操作系统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选用多种智能设备集成的设计思想,... 着重介绍了WNT-8000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机系统具有的容量大、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及界面友好等特点,以及其基于WindowsNT操作系统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选用多种智能设备集成的设计思想,为在通用平台上建立前置系统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 自动化 WNT-8000 电力系统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胃近端顺应性和感觉功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凤海 李兆申 +2 位作者 许国铭 邹多武 尹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近端顺应性和感觉功能与反流性食管炎 (RE)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胃食管一体式导管 ,在不断增加胃近端压力时 ,同步测量 9例健康志愿者和 31例 RE患者的胃近端顺应性和感觉功能。结果和结论 :RE组胃近端感觉阈... 目的 :探讨胃近端顺应性和感觉功能与反流性食管炎 (RE)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胃食管一体式导管 ,在不断增加胃近端压力时 ,同步测量 9例健康志愿者和 31例 RE患者的胃近端顺应性和感觉功能。结果和结论 :RE组胃近端感觉阈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RE组及正常组的最小感觉阈值、较强感觉阈值、最大耐受阈值 (m l)分别为 :190± 12 3、316± 130(P <0 .0 5 ) ;2 5 0± 10 7、45 1± 95 (P<0 .0 1) ;314± 92、480± 75 (P <0 .0 1)。 RE组胃近端顺应性较正常组高 (4 18.92对35 9.6 5 ml/ k Pa) ,但无统计学差别。推测这些可能与 RE的某些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近端感觉功能 胃近端顺应性 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