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霆 曾湘泉 杨玉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6,共8页
本研究从用人单位需求角度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并通过在用人单位、高校老师和毕业生中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就业能力缺口、就业能力认知差异开展实证研究,提出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本研究从用人单位需求角度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并通过在用人单位、高校老师和毕业生中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就业能力缺口、就业能力认知差异开展实证研究,提出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结构性失业 就业能力需求 就业能力缺口
下载PDF
岗位需求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水平测度——基于北京地区的调研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昕宇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63,共8页
在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及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岗位需求的包括专业能力、通用技能和基本素养的三维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据此对毕业生具备的就业能力水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水平和两者之间的能力缺... 在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及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岗位需求的包括专业能力、通用技能和基本素养的三维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据此对毕业生具备的就业能力水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水平和两者之间的能力缺口进行测度,并从不同岗位、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和专业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水平显著低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水平,且不同岗位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口主要来自于通用技能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岗位需求 就业能力结构 就业能力缺口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107
3
作者 石培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51,共7页
在实践中 ,旅游对就业的贡献已经日益显现 ,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普遍关注 ;但在研究方面 ,旅游就业却是一个基础十分薄弱的新课题 ,很难找到比较成型和系统的研究文献 ,旅游就业的具体界定。
关键词 旅游业 中国 就业结构 就业岗位 旅游市场 指标体系 产业结构 服务业
下载PDF
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特征和收入差距 被引量:114
4
作者 薛进军 高文书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9,共11页
文章利用全国普查性数据描述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并分析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年,非正规就业已占中国城镇就业的58.85%,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小时收入差距达到1.65倍,其中约有1/4是由劳动力市场歧视造... 文章利用全国普查性数据描述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并分析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年,非正规就业已占中国城镇就业的58.85%,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小时收入差距达到1.65倍,其中约有1/4是由劳动力市场歧视造成的。与此同时,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51.09%,而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组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13.68%。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非正规就业已成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来源,因此,实现非正规就业的正规化,是缩小中国收入差距的有效政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 工资差距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劳动力就业与收入分配: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8
5
作者 惠炜 姜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77-86,共9页
通过对人工智能影响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既会降低劳动力就业,使劳动力冗余,但也将创造新就业岗位,提升非机器工作的劳动力需求,最终促使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极化趋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 通过对人工智能影响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既会降低劳动力就业,使劳动力冗余,但也将创造新就业岗位,提升非机器工作的劳动力需求,最终促使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极化趋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但会扩大收入差距。提出未来研究应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注重劳动力本身的属性与人工智能劳动力需求的匹配性,深化人工智能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拓展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就业 工资水平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差距
下载PDF
市场化改革与劳动力市场参与的性别差异——20年变迁的视角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菊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共18页
1990—20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最活跃、结构性变迁最剧烈的时期,与就业相关的社会情境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可能作用于两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及性别差异。本文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通过对... 1990—20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最活跃、结构性变迁最剧烈的时期,与就业相关的社会情境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可能作用于两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及性别差异。本文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通过对女性劳动力的市场参与机会与参与结果的纵向比较分析,试图辨识时期效应和性别制度效应。结果发现,在此期间两性的在业概率双双下降,但女性的降幅远超男性;两性的收入水平双双提升,但男性的增速远超女性,故职场机会和就业结果的性别差异均随市场化的推进而加大。“双降”和“双升”应被解读为时代特征,是市场化和城镇化的结果;而在这种“变态”中彰显出来的随时间而加大的性别差异,则是一以贯之的“常态”,应被视为传统性别规制的延续及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强化效应。未来的公共政策须进一步提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平等意识、细化保障女性就业的法律制度,从而帮助女性(和男性)实现自己的职业期待与家庭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女性就业 劳动收入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非正规就业者的境况得到改善了么?——来自1997—2011年CHNS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庆芳 郭金兴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为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的境遇变化,本文利用1997—2011年CHNS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城镇非正规就业者和正规就业者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镇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收入存在显著差异,... 为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的境遇变化,本文利用1997—2011年CHNS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城镇非正规就业者和正规就业者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镇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收入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有雇工的非正规雇佣者、无雇工的非正规自雇者与正规就业者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表明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的生存境遇正不断恶化,劳动力市场向着不利于非正规就业的方向发展。这要求在劳动力市场改革中应充分考虑非正规就业者的生存空间,加大对非正规就业者的扶持力度的同时,注重非正规就业政策的差异性,减少劳动力市场扭曲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收入差距 劳动力市场分割 异质性 倾向得分匹配
下载PDF
城镇居民就业性别差异的分解及区域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维国 周闯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8,共6页
本文基于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对城镇居民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男性和女性就业差异大部分是由可观测特征差异无法解释的,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存着明显的就业性别歧视;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就业的性别差异有明显... 本文基于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对城镇居民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男性和女性就业差异大部分是由可观测特征差异无法解释的,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存着明显的就业性别歧视;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就业的性别差异有明显不同,但就业的性别歧视程度却无明显差异,就业歧视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联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设计和实施消除歧视的公共政策时,除要关注工资收入的性别歧视外,更应该关注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差异 歧视 离散选择模型分解
下载PDF
外来务工人员自我雇佣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云平 王翠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2,共7页
本文采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自我雇佣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自我雇佣部门的收入要显著高于工资性部门,男性、女性从事自我雇佣比工资部门月收入水平分别高出... 本文采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自我雇佣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自我雇佣部门的收入要显著高于工资性部门,男性、女性从事自我雇佣比工资部门月收入水平分别高出795、890元;自我雇佣与工资部门的收入差距(拉力)是推动外来务工人员选择自我雇佣的重要因素,并且对男性的影响要大于女性;在其他部门找不到工作(推力)也是推动外来务工人员选择自我雇佣的因素,但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家庭责任会同时影响男性和女性,但影响机理不同,女性是因为家庭尤其是儿童照料的责任选择自我雇佣,男性则是因为生活压力而选择自我雇佣。这些结论呼吁政府制定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劳动力市场公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雇佣 收入差距 失业率 家庭责任
下载PDF
国际服务外包、就业与工薪差距: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表以及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及工薪差距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就业,并且扩大了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薪差距。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国际服务外...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表以及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及工薪差距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就业,并且扩大了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薪差距。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国际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和工薪差距均有正向扩大作用,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这种扩展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服务外包 就业 工薪差距
下载PDF
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探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亮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9期128-129,共2页
随着应届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探讨了慢就业现象的概念及成因,通过对国内慢就业现象及国外Gap Year现象的分析,提出了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转变就业观念等建议,以期应对不断严峻的就业... 随着应届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探讨了慢就业现象的概念及成因,通过对国内慢就业现象及国外Gap Year现象的分析,提出了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转变就业观念等建议,以期应对不断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慢就业 gap Year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收入分配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孝成 吕康银 唐志东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5,共14页
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 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经济水平较高地区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样本中,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可以缩小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收入份额 就业规模 资源配置效率 收入差距
原文传递
数字基础设施的家庭收入效应——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明生 王乾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践行与彰显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基于2011—2019年五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准自然实验,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了家庭收入,而且...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践行与彰显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基于2011—2019年五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准自然实验,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了家庭收入,而且还有效抑制了收入差距。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就业机会,提高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创业效应”和“就业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家庭收入效应在城市、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年龄中等、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中更为显著,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和人力资本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家庭收入 创业效应 就业效应 收入差距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对我国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宏兵 王贺新 翟瑞瑞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3-78,共16页
基于2001—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分析工业智能化影响就业和工资变动的理论机制基础上,测算了工业智能化指标,并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促进了我国... 基于2001—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分析工业智能化影响就业和工资变动的理论机制基础上,测算了工业智能化指标,并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促进了我国就业增长,且对中西部地区和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增长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不仅加剧了就业结构单极极化趋势,也推动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跳跃式”流动。进一步地,工业智能化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机制促进了就业增长。从工资效应看,工业智能化总体上显著缩小了制造业工资差距,且缩小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工资差距,扩大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就业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 工资差距
下载PDF
公共就业服务何以缓解农民工就业质量代际差异:禀赋效应抑或结构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名望 李礼连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71-87,共17页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和促进就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2015-2020年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的5567个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代际差异的影响...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和促进就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2015-2020年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的5567个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代际差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共就业服务显著提升了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尤其是对老一代农民工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就业服务对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均显著高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其次,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随着就业质量增加而衰减,尤其对就业质量偏低的老一代农民工的提升效果更显著,表明公共就业服务具有兜底效应。此外,公共就业服务的结构效应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代际差异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禀赋效应的促进作用,从而缩小就业质量的代际差异。该研究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就业服务 农民工 就业质量 代际差异
下载PDF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差距——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分解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技伟 张广胜 郭江影 《南方人口》 CSSCI 2017年第3期69-80,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差距。研究发现:2002-2008年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有了很大提升;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工资收入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但在不... 本文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差距。研究发现:2002-2008年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有了很大提升;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工资收入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但在不同的年份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在校正了就业稳定性的选择性偏差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非稳定就业和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工资差距在2002年到2007年间减小,2007年到2008年间增大,并且主要由特征差异造成,歧视效应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小;在不同的收入组中,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不同,人力资本效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逐渐增强,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则相反。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歧视效应在不同收入组中对工资差距影响程度的变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工资差距 倾向得分匹配 无条件分位数分解
下载PDF
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收入差距的新趋势——基于雇佣合约的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小瑛 赵忠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0,共11页
我国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多样。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回归、分解和倾向值匹配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考察在不同雇佣合约下工人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区分不同雇佣类型工人的收入差距是市场有效性的... 我国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多样。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回归、分解和倾向值匹配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考察在不同雇佣合约下工人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区分不同雇佣类型工人的收入差距是市场有效性的反应还是市场分割带来的租金。回归结果表明,雇佣合约期限与收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不同雇佣合约关系下的工人收入决定机制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分解发现,在均值和不同分位数上分割效应对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始终高于禀赋效应,即不同雇佣合约类型之间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本文还采用分层倾向值匹配去除可观测的样本选择偏差,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雇佣合约之间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的收入差距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合约 劳动力市场分割 收入差距 均值分解 分位数分解 分层倾向值匹配法
下载PDF
非正规就业者在不同部门的工资劣势差异——基于复合样本选择的修正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红晔 朱丽敏 高功敬 《劳动经济评论》 2021年第2期211-247,共37页
在新经济形势下,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保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日渐显著。借助复合样本选择修正模型,本文在消除选择偏误后获得不同部门内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工资差距的实证结果... 在新经济形势下,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保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日渐显著。借助复合样本选择修正模型,本文在消除选择偏误后获得不同部门内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工资差距的实证结果。结果表明,国有部门工资分布的高分位和私有部门工资分布的中间分位出现更高的工资差距。私有部门的工资差距更大,这种差距大部分可以由特征因素解释。国有部门的工资差距虽然比私有部门低,但非正规就业者受到更大歧视,这种歧视主要来自工作特征以及制度障碍,为了保障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和工资提高,应当在打破制度障碍的基础上建立以培养及提高非正规就业者工作技能为主的就业保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工资差距 控制函数 就业保障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的经济影响与公共政策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小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16,F0003,共13页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之源。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研发投入等渠道提升企业生产率,从而促进经...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之源。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研发投入等渠道提升企业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第二,人工智能会对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首先,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都会影响就业,但两种效应的净影响,存在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影响中性三种观点。其次,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呈现中间抑制、两端促进的“两极化现象”,而在中国则表现出高端促进的“单极极化”特征。第三,人工智能通过改变不同技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不同行业要素的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最后,基于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现状,从“智能红利”补位人口红利的下降,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差距带来的挑战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响应,为促进人工智能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口老龄化 就业效应 收入差距 政策响应
下载PDF
城镇居民就业、工资与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分析——以面板数据模型为工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巍 曹文佳 路春艳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96-700,共5页
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我国城镇居民年末从业人数、工资总额和基尼系数三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就业、工资与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工资对于改善或加剧收入差距产生... 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我国城镇居民年末从业人数、工资总额和基尼系数三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就业、工资与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工资对于改善或加剧收入差距产生的效果要大于就业所产生的效果,从东部到西部,就业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度逐渐减少,工资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度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就业 工资 收入差距 面板数据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