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研究汶川地震震源区地震波速度变化 被引量:77
1
作者 刘志坤 黄金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利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四川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通过计算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 Hz频带下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得到各台站对在该时段内的相对地... 利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四川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通过计算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 Hz频带下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得到各台站对在该时段内的相对地震波速度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级地震造成了震源区地震波速度的急剧降低,最大降幅达0.4%;大致以安县为界,余震带西南部地区在汶川主震后波速降即达到最大值,而东北部地区的最大波速降一般出现在主震后的1~4个月,相对地震波速度变化的这种分段特性与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震源区外围的四川盆地也观测到了震后波速降低,而川西高原内部则没有出现显著的波速变化.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主震的静态应力变化和强地面运动引起的地表破坏都不能很好地解释震后波速的急剧降低,地震导致的断层区内部结构破坏和周边介质应力状态改变可能是波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经验格林函数 地震波速度变化 汶川地震
下载PDF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focal parameters for July 20, 1995 M_L=4.1 earthquake sequence in the Huailai basin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向彤 陈运泰 王培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38,共14页
On July 20, 1995 an M_L= 4.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Huailai basin, northwest of Beijing, with epicenter coordinates 40.326°N, 115.448°E and focal depth 5.5 km. Following the main shock, microseismicity sharp... On July 20, 1995 an M_L= 4.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Huailai basin, northwest of Beijing, with epicenter coordinates 40.326°N, 115.448°E and focal depth 5.5 km. Following the main shock, microseismicity sharply increased in the basin. This earthquake sequence was recorded by Sino-European Cooperative Huailai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HDSN) and the hypocenters were precisely located. Using 8 aftershocks as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EGF) we calculated the source time function (STF) of the ML=4.1 event respectively, and by superposing these results, we obtained the average time function which has better signal to noise ratio. The fin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ML=4.1 earthquake consisted of two events, one of which was stronger, the other was weaker, STFs from each station demonstrate an obvious (seismic Doppler effect(. Through a trial-and-error metho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drawn: for the 1st event, the rupture length is 0.44 km, rupture velocity is 4.0 km/s, while for the 2nd event those parameters are 0.25 km, 3.0 km/s, the two events ruptured in the direction of 140° and 90° respectively (measured from the strike of the fault, anticlockwise positive), the two events were separated by 0.57 km in space, and 0.09 s in time. Using single EGF, we also retrieved the source time function of other 13 events with ML(2.1 in the Huailai earthquake sequence. These results were reached: each of the 13 events consisted of single event,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source time functions ranging between 0.05~0.16 s. Using far-field grou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method, the scalar seismic moment, stress drop and rupture radii of 25 events with 0.95(ML(4.1 were obtained. The trend that scalar seismic moment and stress drop increase with magnitude was obvious. In the magnitude range 0.9(ML(2.4, the obtained radii show no correlativity with magnitude, we tend to believe, in such small magnitude range, precise measurement for radii of such small events is beyond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格林函数 怀来盆地 破裂过程 震源时间函数 1995年 地震
下载PDF
gPhone重力仪记录的汶川8.0地震高频信号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磊 申重阳 +1 位作者 韦进 任政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6-19,共4页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时我国6台gPhone重力仪记录的高频同震数字信号,结果表明:1)gPhone重力仪记录的同震信号包括地震波初动和衰减过程,通过与宽频带地震计记录数据比较,可知其为地震破裂过程的真实记录;2)利用重力仪记录信号提取震源...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时我国6台gPhone重力仪记录的高频同震数字信号,结果表明:1)gPhone重力仪记录的同震信号包括地震波初动和衰减过程,通过与宽频带地震计记录数据比较,可知其为地震破裂过程的真实记录;2)利用重力仪记录信号提取震源时间函数,再采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对其进行理论地震波图合成,并与他人利用地震计记录的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证明gPhone重力仪记录的高频信号可用于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汶川地震 高频地震信号 加速度积分 经验格林函数
下载PDF
Source time functions of the Gonghe,China earthquake retrieved from long-period digital waveform data using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technique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力生 陈运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An earthquake of Ms= 6, 9 occurred at the Gonghe, Qinghai Province, China on April 26, 1990. Three larger aftershocks took place at the same region, Ms= 5. 0 on May 7, 1990, Ms= 6. 0 on Jan. 3, 1994 and Ms= 5. 7on Feb... An earthquake of Ms= 6, 9 occurred at the Gonghe, Qinghai Province, China on April 26, 1990. Three larger aftershocks took place at the same region, Ms= 5. 0 on May 7, 1990, Ms= 6. 0 on Jan. 3, 1994 and Ms= 5. 7on Feb. 16, 1994. The long-period recordings of the main shock from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are deconvolved for the source time functions by the correspondent0 recordings of the three aftershocks as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s (EGFs). No matter which aftershock is taken as EGF, the relative source time functions (RSTFs) Obtained are nearly identical. The RSTFs suggest the Ms= 6. 9 event consists of at least two subevents with approximately equal size whose occurrence times are about 30 s apart, the first one has a duration of 12 s and a rise time of about 5 s, and the second one has a duration of 17 s and a rise time of about & s. COmParing the RSTFs obtained from P- and SH-phases respectively, we notice that those from SH-phases are a slightly more complex than those from p-phases, implying other finer subevents exi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shock.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results from the EGF deconvolution of long-Period way form data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and from the EGF deconvolution of broadband waveform data. Additionally, the two larger aftershocks are deconvolved for their RSTFs. The deconvolu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es of the Ms= 6. 0 event on Jan. 3, 1994 and the Ms= 5. 7 event on Feb. 16,1994 are quite simple, both RSTFs are single impulses.The RSTFs of the Ms= 6. 9 main shock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are noticed to be azimuthally dependent, whose shapes are a slightly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stations. However, the RSTFs of the two smaller aftershocks are not azimuthally dependent. The integrations of RSTFs over the processes are quite close to each other, i. e., the scalar seismic moments estimated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Finally the scalar seismic moments of the three 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nghe earthquake empirical green' function waveform data source time function.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小军 马禾青 +3 位作者 李军 许晓庆 曾宪伟 罗国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7-613,669,共7页
采用2009年青藏高原东北缘55个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站的垂直分量波形数据,计算了台站间噪声互相关函数,得到了Rayleigh经验格林函数。利用信噪比和归一化平均能量流的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背景噪声源的方位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结... 采用2009年青藏高原东北缘55个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站的垂直分量波形数据,计算了台站间噪声互相关函数,得到了Rayleigh经验格林函数。利用信噪比和归一化平均能量流的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背景噪声源的方位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10 s周期噪声源方位分布上较为稳定,不随季节变化,噪声源能量集中在105°-165°方向上,噪声源主要来自于太平洋。10-20 s周期噪声源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夏季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165°-210°方向上,噪声源来自于印度洋海洋活动;冬季主要集中在300°-350°和165°-210°方向上,噪声能量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北大西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噪声源 经验格林函数 信噪比 归一化平均能量流
下载PDF
软土覆盖层地震面波的地震动反应及台湾8级地震对上海高层建筑影响的估计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永林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用2002年3月31日台湾MS7.5地震时上海地区软土地表和基岩记录的加速度资料讨论了地表软土覆盖层面波的地震动反应,并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了台湾未来8级大地震在上海基岩和土层处的面波加速度时程,初步估计了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其结... 用2002年3月31日台湾MS7.5地震时上海地区软土地表和基岩记录的加速度资料讨论了地表软土覆盖层面波的地震动反应,并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了台湾未来8级大地震在上海基岩和土层处的面波加速度时程,初步估计了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其结果对上海的工程抗震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地震面波 地震动反应 经验格林函数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数据提取地震台站间面波的可靠性分析——以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的宽频带台站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郑现 赵翠萍 +1 位作者 周连庆 郑斯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8-228,285,共11页
利用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以国家台网为主的100个分布均匀的宽频带地震台记录到的21个月的连续波形数据,经过单台数据处理和互相关叠加计算后,由时频分析法提取了研究区各台站对间瑞雷波的格林函数.为了检验经验格林函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利用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以国家台网为主的100个分布均匀的宽频带地震台记录到的21个月的连续波形数据,经过单台数据处理和互相关叠加计算后,由时频分析法提取了研究区各台站对间瑞雷波的格林函数.为了检验经验格林函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沿部分路径的经验格林函数和频散曲线进行了质量评估.检测结果表明,自21个月叠加的台站对间背景噪声中提取的经验格林函数与实际的地震面波一致,提取的格林函数可靠.此外,统计了使用从3—21个月不同长度数据叠加后,经验格林函数信噪比大于10的频散曲线数目.结果表明,至少要使用12个月的数据才能提取到信噪比足够大,数目足够多,可用于反演面波速度结构的经验格林函数;12个月的叠加时长,可以保证30s以下周期的频散曲线在时间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经验格林函数 频散曲线 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
下载PDF
经验GREEN函数法研究丽江6.0级强余震的地震动及破裂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彬 罗奇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7,共8页
利用经验Green函数方法 ,用 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后的ML4 7级地震合成了这次地震的最大余震Ms6 0的加速度记录 ,通过与实际记录在频域和时域的对比研究 ,分析研究了地震动特征和这次最大余震的可能破裂特征 ,并对经验Green函数方法进一... 利用经验Green函数方法 ,用 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后的ML4 7级地震合成了这次地震的最大余震Ms6 0的加速度记录 ,通过与实际记录在频域和时域的对比研究 ,分析研究了地震动特征和这次最大余震的可能破裂特征 ,并对经验Green函数方法进一步的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green函数 子源 地震动 破裂特征 反应谱 丽江地震 余震
下载PDF
用余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从GDSN长周期波形资料中提取1999年集集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力生 G.Patau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1999年 9月 2 0日 17h 4 7minUTC(北京时间 9月 2 1日 0 1h 4 7min)中国台湾省南投县集集镇发生MW7.6地震 ,随后又发生许多中强余震 .我们从这些余震中选择了MW6 .1和MW6 .2两次余震分别作为经验格林函数 ,并从包括IRIS ,GEOSCOPE和CDS... 1999年 9月 2 0日 17h 4 7minUTC(北京时间 9月 2 1日 0 1h 4 7min)中国台湾省南投县集集镇发生MW7.6地震 ,随后又发生许多中强余震 .我们从这些余震中选择了MW6 .1和MW6 .2两次余震分别作为经验格林函数 ,并从包括IRIS ,GEOSCOPE和CDSN在内的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长周期波形资料中提取了主震的震源时间函数 .对于发生在 9月 2 2日的MW6 .1余震 ,有 2 6个台站的 78条记录的 97对震相清晰可用 ;对于发生在 9月 2 5日的MW6 .2余震 ,有 2 4个台站的 72条记录的 81对震相清晰可用 .对于每个台站 ,从P和S两种震相中提取震源时间函数 ,分别称之为P波震源时间函数和S波震源时间函数 .这样 ,利用两次余震从长周期波形资料中共提取了 178个震源时间函数 .从这些震源时间函数可以看到 ,除在特殊方位的几个震源时间函数由于主震和余震的震源机制的差别引起较大的畸变外 ,大多数台站的震源时间函数都具有相似性 ;同时 ,其形状随方位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两种特征都是对所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客观反映 .通过分析确认 ,这次地震由两次子事件构成 ,总持续时间约 2 6s .第二次事件比第一次事件晚大约 7s ,第一次事件的矩释放率比第二次事件大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集地震 长周期波形 震源时间函数 经验格林函数 余震
下载PDF
2016年熊本M_J7.3地震的工程地震动参数模拟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宗超 高孟潭 +1 位作者 陈学良 吴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本文选取2016年4月16日日本熊本县MJ7.3 (MW7.0)地震近场区域内K-net地震台网的47个强震台站所记录的加速度数据,运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模拟分析此次地震主要的工程地震参数并给出了各工程参数的空间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如下:(1)地... 本文选取2016年4月16日日本熊本县MJ7.3 (MW7.0)地震近场区域内K-net地震台网的47个强震台站所记录的加速度数据,运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模拟分析此次地震主要的工程地震参数并给出了各工程参数的空间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如下:(1)地震动时程的基本频谱的模拟结果较好,尤其是1—15 Hz的高频段内;(2)在震源距小于50 km范围内,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的观测值与模拟值拟合较好,二者在近场区域均以椭圆形向周围扩散衰减,且阿里亚斯强度的模拟值整体大于观测值;(3)卓越周期拟合整体较好,但在局部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模拟结果难以表征场地环境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经验格林函数 工程地震参数 基本频谱 熊本地震
下载PDF
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启成 景立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94,共6页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格林已经成为被地震工作者普遍接受的模拟地震动的方法。回顾发展历史,该方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经验格林函数理论建立阶段;第二阶段是经验格林函数方法逐步得到完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的广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格林已经成为被地震工作者普遍接受的模拟地震动的方法。回顾发展历史,该方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经验格林函数理论建立阶段;第二阶段是经验格林函数方法逐步得到完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的广泛应用阶段,该阶段提出了用该方法预测未来地震动的一般步骤,标志着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预测未来地震动,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已经到了比较成熟阶段。最后,对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和随机方法模拟地震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格林函数 地震动 模拟
下载PDF
噪声成像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珊 杨立明 +3 位作者 周龙泉 冯建刚 张辉 姜佳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4,共8页
近年来,随着噪声成像方法原理的成熟,其发展迅速,已经被众多学者所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领域.对两两台站记录到的长时间连续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可以提取出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再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不同时段地球内部的速度结... 近年来,随着噪声成像方法原理的成熟,其发展迅速,已经被众多学者所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领域.对两两台站记录到的长时间连续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可以提取出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再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不同时段地球内部的速度结构,以此来分析强震前后的波速差异,进而可以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本文介绍了噪声成像的发展背景、方法原理及研究现状,分析其优缺点,并综述了其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与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背景噪声在时间上稳定并可重复利用,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地震成像因地震定位不精确和台站分布不均匀等因素所导致的不可重复性,有助于对地壳内部的波速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地壳内部区域应力状态的变化,将会促进地震预测方面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层析成像 互相关 经验格林函数 地震预测
原文传递
经验格林函数法与随机有限断层法在合成近场强地震动中的联合运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国新 史家平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3期292-301,共10页
本文采取将经验格林函数法与随机有限断层法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体现了各自方法的优点,通过经验格林函数法确定地震震源参数,用随机有限断层法计算参数、检验其合理性。利用1998年新疆阿图什M6.9级地震的ML4.7级余震记录,合成了这次地震... 本文采取将经验格林函数法与随机有限断层法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体现了各自方法的优点,通过经验格林函数法确定地震震源参数,用随机有限断层法计算参数、检验其合理性。利用1998年新疆阿图什M6.9级地震的ML4.7级余震记录,合成了这次地震的最大余震MS6.0级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并将合成的结果与实际记录在频域和时域做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地震动特征和这次最大余震的可能破裂特征。同时对经验格林函数法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格林函数 随机有限断层法 反应谱
下载PDF
An improved empirical green function method to extract microseismic signals 被引量:1
14
作者 Dayong Yu Pan W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In mining, reservoir impoundment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exploitation, the induced microseismic clusters may present complex waveforms at receivers since the individual events generally arrive very close. And the rou... In mining, reservoir impoundment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exploitation, the induced microseismic clusters may present complex waveforms at receivers since the individual events generally arrive very close. And the routine methods for arrival picking are insufficiently efficient due to these strong influences. Here, we modified the empirical green function method and applied it to extract the green functions and the radiation coefficients of microseismic events with the largest energy in clusters.Multiple-channel records were used to estimate an "average" source spectrum and then the "average" source wavelet was removed from the records by deconvolution. We applied this method to the real data,and the result indicated clear improvement in extracting the dominant event of the 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eismic SIGNALS empirical green function SOURCE SPECTRA
下载PDF
考虑凹凸体理论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迪 罗奇峰 熊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63,共9页
以15次地震资料为基础,回归得到断层上所有凹凸体地震矩与凹凸体面积的关系;研究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中凹凸体子源的应力降,提出基于断层凹凸体理论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以唐山地震余震(MS=6.9)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合成1976年唐山地震(MS=7.8... 以15次地震资料为基础,回归得到断层上所有凹凸体地震矩与凹凸体面积的关系;研究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中凹凸体子源的应力降,提出基于断层凹凸体理论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以唐山地震余震(MS=6.9)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合成1976年唐山地震(MS=7.8)的地震动,比较合成结果与观测记录表明,该方法符合断层破裂过程,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体 震源模型 反应谱 经验格林函数 唐山地震
下载PDF
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启成 景立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共6页
通过比较经验格林函数和理论格林函数模拟地震动方法,认为经验格林函数方法能比理论格林函数更好地模拟地震动。同时亦指出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时出现两个问题:(1)模拟的结果高频不稳定。(2)模拟的结果有一个"人造周期&qu... 通过比较经验格林函数和理论格林函数模拟地震动方法,认为经验格林函数方法能比理论格林函数更好地模拟地震动。同时亦指出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时出现两个问题:(1)模拟的结果高频不稳定。(2)模拟的结果有一个"人造周期"。地震工作者提出选择适当的频响函数,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模拟结果高频不稳定的问题;还提出了完备经验格林函数集的概念,以提高模拟结果与记录的符合程度。但完备经验格林函数集提出了每个大震子断层上都有小震记录的过于苛刻的要求,使得完备经验格林函数集的获得只能靠理论和经验关系结合的办法。本文通过对大震断层滑动速度函数的理论分析认为:可以用多个不同滑动速度和不同上升时间的小震合成经验格林函数,用这种经验格林函数合成的地震动不会产生"人造周期"。但需要加强对小震记录的反演工作并获得丰富的小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格林函数 地震动 小震
下载PDF
唐山近场地震动的半经验拟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鹏程 郑天愉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0-357,共8页
本文针对半经验方法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校正构成大震的各子震与小震波谱的差异,提出了解决办法.其中包括:用随机模拟某些震源模型参数的方式体现震源过程的不均匀性、地震动高频分量的随机性及模型参数选择的不确定性;考虑... 本文针对半经验方法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校正构成大震的各子震与小震波谱的差异,提出了解决办法.其中包括:用随机模拟某些震源模型参数的方式体现震源过程的不均匀性、地震动高频分量的随机性及模型参数选择的不确定性;考虑大震的高频饱和特性;扣除小震震源函数的中、低频特性对合成结果的影响;指出合成地面运动加速度时不用做方向性因子校正.利用这一方法得到的唐山主震(Ms=7.8)两个场址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拟合结果与观测记录对照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合理,所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震源 半经验拟合 经验格林函数 唐山
下载PDF
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研究台站的场地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军 刘杰 +1 位作者 郑斯华 陈银 《四川地震》 2012年第1期9-16,共8页
本研究利用成都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形数据资料,采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研究台站的场地响应,并与计算台站场地响应的常规方法—Moya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比较相似的。本研究所采用的经验格林... 本研究利用成都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形数据资料,采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研究台站的场地响应,并与计算台站场地响应的常规方法—Moya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比较相似的。本研究所采用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简单、有效,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格林函数 大小地震对 场地响应
下载PDF
Physics of Seismic Sources Ⅰ. Presentation of Seismic Sources
19
作者 Chen Yuntai and Wu Zhongliang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SB, Beijing 100081,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9年第2期17-30,共14页
The description of a seismic source in terms of seismic moment tensor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ces in the physics of seismic sources. In this articl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moment ... The description of a seismic source in terms of seismic moment tensor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ces in the physics of seismic sources. In this articl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moment tensors are introduced, with emphasis on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broadband digital seismogram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the representation theorem, concepts of seismic moment tensors, geometry of seismic moment tensors,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source time function,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and the spatio-temporal slip function. The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a point source is also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band seism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MOMENT TENSOR Source time function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下载PDF
Source time-function as discriminant using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20
作者 HE Yongfeng1,2 & CHEN Xiaofei1 1. Department of Geophysics, School of Earth &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North-West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Xi’an 710024,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2期2118-2122,共5页
The source mechanism of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s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arthquakes in both spatial radiation pattern and source time-function (STF). Small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s can be use... The source mechanism of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s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arthquakes in both spatial radiation pattern and source time-function (STF). Small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s can be used as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s (EGF) to isolate the source-time spectrum of a large suspected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 Nuclear Test Site (target area) by the spectral division method. As this study shows, with high-quality data, the quotient spectrum can be transformed to the time domain, yielding the apparent far-field source-time function of the large suspected event. The relative source time-function (RSTF) of a nuclear ex-plosion is usually a simple pulse with a duration of about 1 s., while an earthquake’s is more complicated with a series of pulses and a longer duration. The RSTF can be used as a nice dis-criminant to distinguish the nature earthquakes from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s in targe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area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RST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