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和风险管理体系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玉莲 刘辉 李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32期4186-4189,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患者护理路径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优化急诊护理组;选取2017年7—12月接受治疗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照护理常... 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患者护理路径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优化急诊护理组;选取2017年7—12月接受治疗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优化急诊护理组护士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满意度、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住院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优化急诊护理组满意度、抢救物品完好率高于常规护理组,VAS评分、护理缺陷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和构建风险管理能够更好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急诊 卒中 风险管理 临床路径
原文传递
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枫荻 赵蓉 +12 位作者 王硕 郑博 陶晓晓 张绮婷 姚前 李格飞 史妍慧 王雪梅 翟宇 董幼镕 陆勤 张敏 刘建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神经内科急诊接受静脉内溶栓和传统收住至病房或卒中单元后接受静脉内溶栓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DTN)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76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比较...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神经内科急诊接受静脉内溶栓和传统收住至病房或卒中单元后接受静脉内溶栓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DTN)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76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比较急诊室启动溶栓组(94例)和病房启动溶栓组(82例)的DTN时间和安全性等指标,包括两组的治疗7 d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病死率、溶栓后24 h症状性出血转化率等。结果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溶栓组DTN时间(99.3±47.8)min显著短于病房溶栓组(118.8±53.2)min,P=0.014;治疗后24 h两组安全性比较,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3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7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和溶栓治疗3个月恢复良好(m RS<2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启动静脉内溶栓治疗AIS能明显缩短DTN,安全性与送入病房后再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差异无显著性,AIS的静脉内溶栓治疗应在急诊尽快启动,若急诊空间有限,溶栓和送入病房可同时进行(Drip-and-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内溶栓 急诊室 卒中单元 安全性 出血转化
原文传递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康成荫 刘学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 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6-10—2017-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58例),2组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研... 目的 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6-10—2017-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58例),2组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行急救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溶栓率为58例(58.0%),对照组为33例(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14)。研究组患者急诊室诊治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2±0.5)分和(6.9±0.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11)。结论 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提升溶栓率和治疗效果,且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路径 急诊脑卒中 溶栓绿色通道 疗效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腊梅 曾晓花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1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比较两组干预2、3个月后的临床指标和1年内生存率及再入...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比较两组干预2、3个月后的临床指标和1年内生存率及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48h病死率、复发率、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UEX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1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流程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提高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急诊护理 脑卒中 临床结局 舒适度
下载PDF
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联合良肢位训练对重症脑卒中抢救及后期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海峰 朱晓霞 +2 位作者 刘芳 蒋燕 潘淑婷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809-813,共5页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联合良肢位训练在重症脑卒中抢救及后期康复效果。方法①筛选宜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017年6...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联合良肢位训练在重症脑卒中抢救及后期康复效果。方法①筛选宜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017年6月后就诊,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n=40)与对照组(2017年6月之前就诊,常规抢救,n=50),比较两组抢救效果。②急救完成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第一组(n=20)与第二组(n=20),其中第一组病情稳定后接受良肢位训练,第二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连续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发病至到院时间、转入专科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外气管插管率、院外开通静脉通道率及院外吸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过程中危机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3 d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均较同组出院时显著下降(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均较同组入院时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入院3 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康复训练干预3周后,两组运动功能得分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且第一组干预3周后,运动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第二组(P<0.05);第一组肩关节脱位、患足跖屈内翻、肢体痉挛及异常运动模式发生率均低于第二组,其中两组肩关节脱位及肢体痉挛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能有效优化急救护理质量,提高重症脑卒中救治效果,而联合良肢位训练,可有效减少患者肢体痉挛、异常运动模式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渗透式风险预控 急救护理 良肢位训练 重症脑卒中 抢救效果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炎症因子水平 被引量:14
6
作者 季银和 叶挺 +4 位作者 卢阳阳 吕洋洋 陈瑞敏 林晨 孙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脑卒中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对感染患者... 目的分析急诊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脑卒中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IL-6和IL-8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28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34%;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7.8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7.12%;真菌3株占5.08%;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和抗菌药物使用是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感染患者TNF-α、IL-12、IL-18、IL-6和IL-8分别为(24.45±7.29)ng/L、(134.55±43.03)ng/L、(253.06±50.92)ng/L、(96.04±40.04)ng/L、(99.93±38.43)ng/L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均<0.001)。结论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针对革兰阴性致病菌积极预防,有针对性地对易感染人群进行干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脑卒中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浅谈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莹 《中外医疗》 2017年第9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观察应用预见性护理后的抢救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抽取68作为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剩余6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观察应用预见性护理后的抢救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抽取68作为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剩余6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前,以该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服务态度(96.8±2.4)分、护理操作(95.7±2.6)分、沟通技巧(93.8±3.2)分、病房护理(95.9±2.1)分,对照组服务态度(91.2±2.2)分、护理操作(89.6±2.8)分、沟通技巧(87.2±3.1)分、病房护理(90.4±2.5)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后,可促使护理人员主动预防并发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痊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诊科 脑卒中 应用
下载PDF
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严宝剑 崔文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接受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内溶栓治疗的202例AIS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19年6... 目的探讨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接受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内溶栓治疗的202例AIS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常规AIS急救模式收治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采用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收治的8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DNT)、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QOL)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DNT、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溶栓24 h后,对照组患者有效67例(56.77%),观察组患者有效59例(70.23%);溶栓7 d后,对照组患者有效51例(43.22%),观察组患者有效55例(65.47%);溶栓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31例(26.27%),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35例(41.67%);观察组患者溶栓24 h、7 d有效率及溶栓3个月预后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37、0.695、0.92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溶栓3个月后GOS评分、Fugl-meyer评分、QOL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可显著缩短各环节救治时间及患者收治入院至执行溶栓的时间间隔,提高AIS患者救治效果,改善AIS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多科协同合作、规范高效的急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急救模式 急救团队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急诊科脑卒中的现状调查及其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贤武 陈晓辉 +3 位作者 田朝伟 林珮仪 江慧琳 张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0-703,共4页
目的调查急诊首诊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就诊时间、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急诊首诊的脑卒中患者168例,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体格检查和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研究其临床特征,分析RDW与脑卒中预后的关... 目的调查急诊首诊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就诊时间、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急诊首诊的脑卒中患者168例,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体格检查和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研究其临床特征,分析RDW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计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P<0.05)。发病到诊时间≤6 h的患者使用120急救站转送的比例较高,住院病死率较低(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DW水平较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P<0.05);卒中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随着RDW水平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使用120急救站转送能够缩短患者到诊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卒中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随着RDW水平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脑卒中 临床特征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付儒 张蕊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8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入院时间、接受治疗时间,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急救,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急救 院前 脑卒中 急诊
下载PDF
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玉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7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予以中医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及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在2种不同护理方案下,护理前后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肿量、水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前后两组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肢体活动能力评分看,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血肿吸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急诊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功能 肢体活动 眩晕 中风
下载PDF
急诊脑卒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评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翟晓燕 校爱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7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2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患者)和实验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2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患者)和实验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总体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运用预见性护理以对脑卒中患者辅以护理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促使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诊科 脑卒中 价值 研究
下载PDF
加强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体会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6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加强急救护理环节管理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重视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开展。结果本组50例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为(18.0±1.9)min,经随访临床...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加强急救护理环节管理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重视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开展。结果本组50例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为(18.0±1.9)min,经随访临床致残率为16%,死亡率为2%。结论在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中运用急救护理环节管理,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可缩短确诊时间,防范致残率和死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重症脑卒中 急救护理环节管理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水娣 吴美聪 马华雪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5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及脑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及脑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脑损伤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GCS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及脑损伤程度,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理论模型 急诊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致残率 脑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对中国急诊医护人员热射病相关知识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华 范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5期3222-3225,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急诊医护人员热射病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利用中华护理学会平台、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委会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包括22个省、自治区... 目的调查中国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急诊医护人员热射病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利用中华护理学会平台、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委会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包括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共1 604名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热射病相关知识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在热射病核心知识知晓人数的比率中,诊断要点为30.9%,病因分型为78.4%,流行病学特点为49.8%,救治要点为13.3%,预后为78.6%。在热射病知识获取途径中,最多的为科室培训(69.5%)。影响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认知的因素有工作年限、职业、职称(P<0.05)。结论我国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仍存在不足,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升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热射病 医护人员
原文传递
急诊来院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艳 李勇 杨月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IS)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病区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按照收缩压、舒张压的24 h压差各分为3组,之后采用常规治疗,统计...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IS)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病区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按照收缩压、舒张压的24 h压差各分为3组,之后采用常规治疗,统计治疗后(30±1)d、(90±2)d、(180±3)d患者NIHSS及ADL评分变化情况,利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30±1)d时,24 h SBP SD<25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SBP SD其他两组,且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24 h DBP SD<15 mm Hg组均优于DBP SD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90±2)d时,24 h SBP SD<25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均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15 mm Hg≤24 h DBP SD<30 mm Hg组均优于24 h DBP SD≥30 mm H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SBP SD<25 mm Hg组均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24 h DBP SD<15 mm Hg组均明显优于DBP SD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0±3)d时,24 h SBP SD<25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24 h DBP SD<15 mm Hg组均明显优于DBP SD其他两组,且15 mm Hg≤24 h DBP SD<30 mm Hg组均明显优于24 h DBP SD≥30 mm H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特别是具有较多合并症且舒张压24 h波动大于30 mm Hg患者血压变异性的调节,降低血压波动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脑卒中 急性期 血压变异性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开展常规护理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雷菊蕊 黎艳媚 +4 位作者 游嘉琪 陈丽婵 杜翠色 卢雪玲 练小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8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开展常规护理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三维护理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开展常规护理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三维护理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与用药时间更短(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成功抢救率更高(P<0.0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将其治疗效果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 急救时间 急性脑卒中 常规护理
下载PDF
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指标及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昊 张幼林 +4 位作者 杨卫兴 彭雅卓 宋宏杰 赵文艳 王丽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0,121,共8页
目的分析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指标及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2例,均经头部CT或MR证实有新发梗... 目的分析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指标及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2例,均经头部CT或MR证实有新发梗死灶,并在院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排除了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患者。根据登记的院前转运方式,将通过“120”或“999”等急救系统到院的患者分为急救转运组,自驾或出租车等其他非急救系统到院方式者分为自行就诊组;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和未改善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及卒中史)及临床资料[就诊时指尖血糖、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等]。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基线减少≥4分或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为0分。以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观察院前转运方式对早期(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结果(1)30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急救转运组123例(40.7%),自行就诊组179例(59.3%)。急救转运组患者年龄、就诊时血糖均大于自行就诊组,男性及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房颤动比例均高于自行就诊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13)岁比(64±12)岁,t=-3.916;8(6,10)mmol/L比7(6,9)mmol/L,Z=-2.578;74.8%(92/123)比61.5%(110/179),χ^(2)=5.861;66.7%(82/123)比53.6%(96/179),χ^(2)=5.119;26.8%(33/123)比15.6%(28/179),χ^(2)=5.660;18.7%(23/123)比3.9%(7/179),χ^(2)=17.812;均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史、血压、发病前mR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救医疗服务 影响因素分析 缺血性卒中 院前转运 时间效率指标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下载PDF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联合卒中中心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郑雄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4期386-388,392,共4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给予急诊急救期间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联合卒中中心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给予急诊急救期间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联合卒中中心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急救模式展开对应干预;研究组56例: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联合卒中中心模式展开对应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获得的疗效更好(P<0.05);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比较,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入院—开具CT报告时间、入院—急救医师接诊时间、入院—动脉成功置鞘时间、入院—静脉溶栓时间以及置鞘—血管再通时间比较,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急救期间,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联合卒中中心模式的有效应用,可将急诊急救患者的疗效以及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将抢救时间各指标显著缩短,并且安全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救医学 卒中 急诊处理
下载PDF
护理管理流程再造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胡晓雷 俞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流程再造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流程再造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流程再造,比较两组急救效率、预后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救治等待时间、入院至疾病确诊时间、疾病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和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致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护理管理流程再造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急救效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管理流程再造 脑卒中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