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多发伤患者PCT、CRP、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贺红 梁利芳 孙丹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9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发生感染的52例,未感染者46例。测定血清PCT、CRP、IL-6水平,并与50名健康... 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9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发生感染的52例,未感染者46例。测定血清PCT、CRP、IL-6水平,并与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未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对照组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PCT、CRP、IL-6水平对了解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是否发生感染及病情变化、及早采取针对性预防及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早期感染
下载PDF
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变化分析
2
作者 陈秀青 张其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划分,其中轻中度伤组55例(ISS评分≤25分)、重伤组13例(ISS评分>25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轻中度伤组和重伤组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急诊多发伤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伤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伤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多发伤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r 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变化均与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急诊救治中,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rSIG休克指数 初始血乳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3
作者 冯小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MDT模式下的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效、创伤严重程度[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检查时间及会诊医生到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1、14.790、9.184,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I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0,P<0.05)。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90,P<0.05)。结论:MDT模式下的CNP护理能够提高多发伤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及检查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 救治成功率
下载PDF
ISS评分、CRAMS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玉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ISS评分、CRAMS评分在急诊科多发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28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就诊后的ISS评分、离开抢救室前的CRAM... 目的探讨ISS评分、CRAMS评分在急诊科多发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28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就诊后的ISS评分、离开抢救室前的CRAMS评分和急诊滞留时间。根据30天生存结果将28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229例)和死亡组(57例)两组,比较两组间ISS评分、CRAMS评分、滞留时间的差异,评价两种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死亡组,存活组患者血糖水平更高,急诊抢救时间更长,休克、大量输血、感染的例数更多,ISS评分更低,CRAMS评分更高,滞留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与CRAMS评分呈负相关(r=-0.284,P<0.05),与滞留时间呈正相关(r=0.236,P<0.05),CRMS评分与滞留时间负相关(r=-0.178,P<0.05);ISS评分、滞留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r=0.563,0.367,P<0.05),CRAMS评分与预后呈负相关(r=-0.562,P<0.05);ISS评分≥27分、CRAMS评分≤6分评价预后的敏感度为88.47%和94.74%,特异度为82.10%和72.49%,联合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98%和91.70%;ISS≥27分、CRAMS≤6分患者收住ICU及收住专科病房的患者分别多于ISS<27分、CRAMS>6分患者,死亡患者更多,30天内出院患者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与CRAMS评分可评估病情及预后,ISS评分诊断效能稍优于CRAMS评分,二者均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临床处置方式,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评分 CRAMS评分 急诊多发伤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内、外固定架用于急诊多发伤骨盆骨折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华军 刘国强 廖军健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对比在急诊多发伤骨盆骨折疾病治疗中内外固定架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急诊多发伤骨盆骨折患者92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内固定架)与对照组(外固定架),各46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 目的:对比在急诊多发伤骨盆骨折疾病治疗中内外固定架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急诊多发伤骨盆骨折患者92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内固定架)与对照组(外固定架),各46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多发伤骨盆骨折疾病治疗中应用内固定架治疗法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外固定架治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应激指标,提升骨折愈合效果,改善骨盆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骨盆骨折 内固定架 外固定架 骨盆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中医急救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宗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5期239-240,共2页
目的研究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联合中医急救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多发伤急诊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联合组,各34例。参与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联合组采用一... 目的研究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联合中医急救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多发伤急诊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联合组,各34例。参与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联合组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联合中医急救方法干预。观察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并记录急诊检查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联合组治愈率97.06%,参与组治愈率76.4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2.94%,参与组并发症发生率26.4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生存率97.06%,参与组生存率76.4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急诊检查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联合中医急救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接受治疗时间,并提高生存率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对其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急诊 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顾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东台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多发外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3)。对照... 目的:观察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东台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多发外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型院前急救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救治。比较两组急诊等待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时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救治后6个月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急诊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ICU入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观察组住院前病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住院时病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救治后6个月,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可改善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结局,缩短急诊等待时间、住院时间,降低ICU入住率、住院前病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 急诊重症多发伤 救治结局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3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102例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应用传统方法救治,观察组51例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比...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102例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应用传统方法救治,观察组51例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比较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乳酸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多发伤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