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急救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70
1
作者 沈伟锋 江观玉 干建新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论述了创伤救治新理念,阐述了创伤急救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即急诊科创伤急救模式由“全科型”向“专业化”转变、创伤医师培养模式由“通科型”向“专业型”转变。通过我院急诊科在创伤急救的快速临床反应机制、急诊创伤重点救治... 论述了创伤救治新理念,阐述了创伤急救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即急诊科创伤急救模式由“全科型”向“专业化”转变、创伤医师培养模式由“通科型”向“专业型”转变。通过我院急诊科在创伤急救的快速临床反应机制、急诊创伤重点救治机制、创伤急救院内衔接机制和协调机制、急诊创伤病房规范化管理机制及创伤急救小组运作机制的实践,探讨了构建基于“三环理论”急诊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三环理论 一体化模式
原文传递
急诊危重患者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燕 吴小青 雷桂花 《中国医院统计》 2018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患者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状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等量表对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患者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状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等量表对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疼痛程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情况及人格进行判定,分析相关性。结果 200例急诊危重患者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59例(29.5%);女性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男性,ISS评分≥16分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率高于ISS评分<16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无相关性(P>0.05);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创伤后未并发应激障碍组,且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创伤后未并发应激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创伤后并发应激障碍综合征组患者的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评分、社会支持总评分、N量表评分均高于创伤后未并发应激障碍组,E量表评分低于创伤后未并发应激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客观支持评分、L量表评分、P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和疼痛、神经质显示为正相关,相关系数是0.533和0.446,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和积极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及内外向为负相关,相关系数是-0.410、-0.658和-0.341。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创伤后具有较高的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风险,存在的强烈疼痛感、情绪不稳定、性格偏内向型人格为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 创伤 应激障碍综合征 危险因素 相关性调查
下载PDF
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霞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8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该院急诊接收的49例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8年1—12月该院急诊接收的49例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研...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该院急诊接收的49例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8年1—12月该院急诊接收的49例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术前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18.5±1.5)min、急诊检查时间(10.3±1.0)min、术前急救时间(6.5±0.4)min均低于对照组(25.3±2.0)、(15.6±1.3)、(9.2±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40、22.620、29.517,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急救护理 急诊 多发严重创伤 护理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建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101-103,153,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53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急救,...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53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急救,记录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与相关辅助检查时间及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与辅助检查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达标时间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为7.5%,观察组早期病死率为13.5%,对照组为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能明显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路径 严重创伤 绿色通道 停留时间 并发症 早期病死率
下载PDF
急诊创伤“一体化”救治教学模式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永宁 郭权 +6 位作者 李晓楠 李楠 龚平 刘辉 张雷 杨娑娑 康健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期291-293,共3页
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创伤急救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创伤急救和综合判断处理能力,实现"一体化"救治,对完善临床教学提高住院医师创伤救治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急诊创伤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创伤救治"... 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创伤急救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创伤急救和综合判断处理能力,实现"一体化"救治,对完善临床教学提高住院医师创伤救治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急诊创伤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创伤救治"一体化"运转模式的建立对培养多种技能的专业救治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以急诊创伤外科和急诊内科为主体的,多学科支撑的救治体系,集急诊、急救与急诊重症监护室为一体,实现急诊救治的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基地建设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6
作者 谢拉 程晶 +6 位作者 刘湘萍 吴洁 周婷 李哲英 肖亚茹 吴慧 郑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开发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开发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包括教师端、管理端、学员端,将其运用于创伤急救配合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和访谈评价其培训效果和学员感受。结果共培训44... 目的开发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开发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包括教师端、管理端、学员端,将其运用于创伤急救配合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和访谈评价其培训效果和学员感受。结果共培训44名学员,培训后,急诊护士创伤后救治中的初步评估、全面评估、患者转运、诊断讨论成绩显著优于传统培训方式(均P<0.05);对其中8名学员访谈结果显示,该系统形式新颖、能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节约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使创伤急救护理培训更高效;可体验多角色,利于团队配合的练习。结论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可提高急诊护士的创伤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创伤 创伤护理 沉浸式虚拟现实 创伤急救 案例教学 团队合作 临床培训
下载PDF
昆明市军警联动高速公路急救绿色通道体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军 郝江 +1 位作者 边革元 江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昆明市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的现状,探讨完善军警联动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方法通过设立紧急军警联动急救体系,在呼救协调、出车、现场急救、转运、院内抢救等方面给予制度规范及加强。结果军警联动急救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在... 目的研究昆明市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的现状,探讨完善军警联动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方法通过设立紧急军警联动急救体系,在呼救协调、出车、现场急救、转运、院内抢救等方面给予制度规范及加强。结果军警联动急救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在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急救体系。结论军警联动急救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交通伤 创伤急救 绿色通道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与思考
8
作者 吕博辉 勾燚 +3 位作者 李生明 张俊飞 陈中伟 冯珂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距人民群众近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对比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得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科普和预防、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与转运、轻度创伤的救治、创伤康... 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距人民群众近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对比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得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科普和预防、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与转运、轻度创伤的救治、创伤康复指导中的独特优势,并从健全制度规范、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院前救治流程提出对策措施,旨在优化我国创伤救治体系,提高我国创伤救治的能力,实现医疗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惠及更多创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基层医疗机构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院前急救智能指挥平台与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无缝对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锦萍 钟燕玲 +2 位作者 潘梅 周妍 李红玲 《蛇志》 2023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智能指挥平台与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无缝对接的应用方法,对缩短颅脑外伤患者院前及院内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我院出诊转运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智能指挥平台与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无缝对接的应用方法,对缩短颅脑外伤患者院前及院内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我院出诊转运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院前急救智能平台与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无缝对接标准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全程急救反应时间(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救效果(转运成功率、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在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比较,试验组的转运成功率(75.47%)高于对照组(51.92%),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4.53%)低于对照组(48.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急救成功率比较,试验组为98.10%高于对照组的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智能指挥平台与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无缝对接,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颅脑外伤的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指挥平台 院内急救护理 无缝对接 颅脑外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2018—2022年沈阳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
10
作者 刘晓婷 刘福刚 +1 位作者 王东华 于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128-136,共9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沈阳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沈阳地区院前急救患者131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种、性别、年龄段、季节分布、接诊时间段等数据规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沈阳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沈阳地区院前急救患者131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种、性别、年龄段、季节分布、接诊时间段等数据规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疾病谱差异。结果13198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26:1。病种排名前6位的是创伤(45.3%)、神经系统疾病(18.1%)、循环系统疾病(11.1%)、理化因素(4.9%)、消化系统疾病(4.6%)及呼吸系统疾病(4.4%);在院前急救患者病种分布中,男性的创伤、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理化因素、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22年每年院前急救疾病谱前三位分别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60~<70岁为院前急救患者的高发年龄段(20.4%),秋季(9—11月)发病患者最多(25.8%),出诊时段最高的是每日8:00~10:00(13.9%)。结论院前急救疾病以创伤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建议根据不同病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出诊高峰时段及季节分布进行合理地资源分配。将疾病监测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与院前医疗急救有效融合,提升院前急救成功率,挽救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疾病谱 创伤 神经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下载PDF
Regional whole-course trauma care - Experiences from a county-level hospital 被引量:4
11
作者 Zi-Long Li Ping Jin, Hai-Hong Yuan +5 位作者 Jie-Feng Xu Yong-Jie Chen Zheng-Quan Wang Zhe Li Ya Fang Xia-Di Yu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50-255,共6页
Fifty percent of the deaths caused by severe trauma occur within 1 h after injury. With the concepts ot "golden 1 h" and "platinum 10 rain', the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emergency trauma treatment have agreed... Fifty percent of the deaths caused by severe trauma occur within 1 h after injury. With the concepts ot "golden 1 h" and "platinum 10 rain', the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emergency trauma treatment have agreed on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 rapid and efficient trauma rescue system. However, due to the size of the hospital, the population in the neighborhood, the loc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how to establish an optimal trauma rescue system remains an issue.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our experiences in a county-level hospital located in middle-and high-incom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JURY emergency care trauma system
原文传递
多学科一体化急救流程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何沙沙 王志敏 +3 位作者 蒋丹丹 刘静 邹立成 江卫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21期3207-3212,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一体化急救流程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21年6-11月收治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12...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一体化急救流程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21年6-11月收治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5月收治的4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合作的一体化急救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创伤团队激活系统(Trauma Team Activation,TTA)启动时间、首次放射检查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急诊至创伤手术室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急诊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TTA启动时间、首次放射检查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急诊至创伤手术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救治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一体化急救流程能有效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急诊救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满意度 流程
下载PDF
分段式模拟训练在创伤急救一体化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嘉瑞 于碧莲 李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段式模拟训练法在外科住院医师创伤急救一体化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第三年学员40人,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和考试、技能摸底考核后进入技能模拟培训,培训分为基础生命支持... 目的探讨分段式模拟训练法在外科住院医师创伤急救一体化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第三年学员40人,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和考试、技能摸底考核后进入技能模拟培训,培训分为基础生命支持、创伤救护、团队复苏、综合应用四段,通过相应分段考核后进入下一段培训,全部通过后获得结业证。对培训前调查、结业考核和学员反馈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学员对基础生命支持掌握程度较高,对创伤救护掌握欠佳,而团队复苏和综合应用技能严重欠缺。培训后考核合格率高于摸底考核合格率,各段技能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分段式模拟训练法能显著提高外科住院医师创伤急救一体化基本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一体化模式 模拟训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 临床技能
下载PDF
急救仿真模拟人在中医学本科创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文 陈腾 +3 位作者 奉典旭 殷佩浩 石晓兰 彭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提高中医专业实习生处理急重症患者的能力,在西医外科创伤急救教学中,引进急救仿真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开展了模拟重症创伤患者真实情景的临床实习训练,与常规教学组进行了对照评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EC... 为提高中医专业实习生处理急重症患者的能力,在西医外科创伤急救教学中,引进急救仿真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开展了模拟重症创伤患者真实情景的临床实习训练,与常规教学组进行了对照评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ECS培训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常规教学组(P<0.05),且学生对ECS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良好的评价,表明ECS训练教学可提高创伤急救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和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仿真模拟人 创伤急救 医学教育
原文传递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桂华 王晓媚 张俊杰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2期139-140,共2页
【目的】研究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5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干预。... 【目的】研究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5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干预。统计两组各项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救不良反应事件以及救治7 d后患者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QL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急救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急救护理 急诊 创伤
下载PDF
院外创伤生命支持(PHTLS®)课程在军队医院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雪飞 单毅 +5 位作者 刘树元 陈瑞丰 李琦 辛洪奎 杨颖 宁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887-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院外创伤生命支持(pre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PHTLS)课程在军队医院医护人员战创伤救治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参加PHTLS培训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培训前后考试成绩和... 目的探讨院外创伤生命支持(pre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PHTLS)课程在军队医院医护人员战创伤救治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参加PHTLS培训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培训前后考试成绩和心率、体温、收缩压3项生理指标变化,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培训前后问卷调查评分变化。结果参训人员78人,其中医生64人,占82.1%,护理人员14人,占17.9%,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参训人员占70.5%,经理论和模拟病例考核有72人通过,通过率92%。培训考核结束后体温、心率和收缩压3项生理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问卷调查培训前平均评分(50.1±3.468)分,培训后及培训后半年平均评分为(66.2±2.46)、(64.2±1.835)分,均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PHTLS培训能增加医护人员创伤救治知识,提高救护技术水平,增强信心,增加团队配合经验,对于军队医院医护人员战创伤救治训练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创伤生命支持 急救 战伤救治 创伤救治 创伤救治培训
下载PDF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as a Less-Invasive Management for Acute Hemothorax in Blunt Trauma 被引量:1
17
作者 Yoshihiko Kurimoto Atsushi Watanabe +5 位作者 Tetsuya Koyanagi Toshiro Ito Tetsuya Higami Kunihiko Maekawa Katsutoshi Tanno Yasufumi Asai 《Surgical Science》 2012年第3期136-140,共5页
Purpose: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of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 to treat acute blunt traumatic hemothorax using mini-thoracotomy. Methods: We designed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if VATS with mini-tho... Purpose: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of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 to treat acute blunt traumatic hemothorax using mini-thoracotomy. Methods: We designed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if VATS with mini-thoracotomy benefits for patients with blunt traumatic hemothorax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repair through full thoracotomy. Twenty-five patients underwent emergency operation for acute hemothorax from 2000. Five patients with less than 5%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PS) were excluded, leaving 20 as the subjects. Results: Ten patie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thoracotomy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other 10 patients underwent VATS with mini-thoracotomy (VATS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group and VATS group in injury severity score (29.1 and 27.0) or PS (81.2% and 80.7%). Hospital mortality rates were 10% in conventional group and 0% in VATS group (N.S). Total amounts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transfusion until day 7 were 735 ml and 19.3 units in conventional group and 303 ml and 9.2 units in VATS group respectively (N.S). The length of ICU stay was 9.7 days in conventional group and 5.9 days in VATS group (N.S). Conclusion: VATS with mini-thoracotomy can be alternative for patients with blunt traumatic hemothorax in most emergency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THORAX trauma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emergency SURGERY Critical care
下载PDF
The complexity of providing humanitarian surgical care in armed conflict: a framework to help categorize needs 被引量:1
18
作者 Kevin Gianaris Barclay T.Stewart +1 位作者 Sherry M.Wren Adam L.Kushner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2年第2期41-44,共4页
Armed conflicts are increasing globally due to political unrest and the broader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Without resources to provide quality surgical care,it becomes nearly impossible to provide quality emergency su... Armed conflicts are increasing globally due to political unrest and the broader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Without resources to provide quality surgical care,it becomes nearly impossible to provide quality emergency surgery and trauma care similar to that in high-income countries.To understand and help aid organizations provide resources and address the surgical needs of populations facing armed conflict,a matrix to identify variables and help with interventions was envisioned.Apreviously published global surgery matrix based on the PIPES(Personnel,Infrastructure,Procedures,Equipment and Supplies)surgical capacity tool was adapted to this context.The novel matrix incorporates 108 variables.These variables are grossly divided into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agency component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who is providing care.Using a time continuum of pre-conflict,conflict,and post-conflict allows organizations to concentrate on when during the conflict to target their intervention.In addition to the previously used personnel,infrastructure,procedures,equipment,and supplies categories,a sixth category called standards was included that addresses the issues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data systems,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s,and patient safety.Pilot testing of this matrix to obtain feedback from end users is the next step in development.Ultimately,peri-conflict preparedness should increase and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s and reduce in death and disabilitie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ed conflict emergency care Global surgery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rauma care
原文传递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in Trauma Nursing Practice by Expert Emergency Nurses in Japan 被引量:1
19
作者 Natsuko Makino Keiko Nakamura +1 位作者 Koji Ishikawa Miki Sugawara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9年第10期1073-1087,共15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in trauma nursing practice by expert emergency nurses in Japan. Ten nurses who worked at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centers in Japan were di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in trauma nursing practice by expert emergency nurses in Japan. Ten nurses who worked at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centers in Japan were directly involved in nursing patients were se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 and underwent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regarding the difficulties they experienced in trauma nursing. The nurses were specialists in critical care nursing or were certified emergency nurses. The interview responses were analyzed by the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method. The following six categories of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direct care of trauma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encountered in trauma nursing practice were identified: [Initial handling of highly urgent trauma patients], [Understanding and observing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ho are in the treatment stage], [Judging when to transition to end-stage care for patients difficult to save], [Mitigating suffering and expanding saf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or trauma patients], [Transitional care with a long-term perspective for trauma patient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ho died]. Three categories of difficulties related to the role of the expert nurse in trauma nursing practice were identified: [Person-to-perso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for a trauma patient], [Playing an educational role for the nursing staff], and [Pursuing expertise in trauma nursing and gaining empirical knowledge]. The findings suggested a need to establish systems for training and consultative support and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meaning by reflecting on fulfillment and nurs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NURSING PRACTICE DIFFICULTIES EXPERT NURSE emergency care
下载PDF
社区宣教对跌倒后要求急救的老年人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勤峰 杜斌 许湘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0期1689-1692,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老年人跌倒在老年人院前急救中所占比例及跌倒后受伤情况,探讨老年人常见病与跌倒之间的关系及社区宣教在降低老年人跌倒致创伤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昌市青云谱... 目的了解本地区老年人跌倒在老年人院前急救中所占比例及跌倒后受伤情况,探讨老年人常见病与跌倒之间的关系及社区宣教在降低老年人跌倒致创伤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昌市青云谱区内所有因跌倒相关问题呼救“120”的老年人,按时间段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实验组: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2014年在青云谱区所辖50个社区进行了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跌倒后救护相关知识的宣教,收集2组跌倒老年人院前急救病例,并对其在医院内检查、诊断、住院、手术情况继续进行追踪。结果2014年与2013年相比,青云谱区老年人增加了0.64%,呼救“120”的老年人增加了8.45%,然而经过社区宣教,因跌倒相关问题呼救“120”的老年人减少了14.75%;2组呼救“120”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4,P=0.034),老年人跌倒至呼救“120”的时间明显提前;2组创伤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P=0.046),社区宣教后跌倒致颅脑伤及骨折人数显著减少,但扭伤及肌肉拉伤有所增加;2组患病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5,P=0.266),社区宣教不能改变跌倒老年人所患基础病种类;但某些疾病与跌倒关系密切。结论社区宣教可以降低跌倒致创伤率,尽早的专业救护和治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损伤及合并症的发生。跌倒老年人患多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神经疾病、糖尿病、肺部感染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宣教时应把这些老年人作为重点,这样社区宣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宣教内容除跌倒高危因素外,还应有跌倒致创伤的常用救护措施,其中要包括骨折、颅脑伤、颈髓伤的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院前急救 创伤 社区宣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