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被引量:403
1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0,共6页
经验论、唯理论和解释派哲学分别聚焦于交际的三个不同环节:作者、文本、读者,同时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翻译观。这些理论过于偏重某一环节,似有以偏概全之不足。Lakoff和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正好可修补这些理论之不足,而且也能对翻译... 经验论、唯理论和解释派哲学分别聚焦于交际的三个不同环节:作者、文本、读者,同时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翻译观。这些理论过于偏重某一环节,似有以偏概全之不足。Lakoff和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正好可修补这些理论之不足,而且也能对翻译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本文尝试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含古代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须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倡导和谐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翻译 互动
原文传递
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 被引量:72
2
作者 王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21,共7页
近来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的主流学派,但其中也是学派林立,观点众多,分歧很大。国内也发表了很多这方面的论述,有介绍其经验观的,也有论述其理性主义倾向的。Lakoff 和Johnson在《体验哲学──体验性心智及... 近来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的主流学派,但其中也是学派林立,观点众多,分歧很大。国内也发表了很多这方面的论述,有介绍其经验观的,也有论述其理性主义倾向的。Lakoff 和Johnson在《体验哲学──体验性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区分了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提出了全新的体验哲学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词汇、语言能力和普遍性、先天性等方面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本文是基于对Lakoff教授的采访和学习《体验哲学》一书后总结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原文传递
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 被引量:110
3
作者 王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23,112,共9页
本文基于Lakoff提出的体验哲学和ICM理论以及Langacker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在词、句分析层面所使用的基本认知方式(如体验、激活、突显、原型等),提出语篇连贯性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认知世界指内化于人们心智中的各种知识,... 本文基于Lakoff提出的体验哲学和ICM理论以及Langacker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在词、句分析层面所使用的基本认知方式(如体验、激活、突显、原型等),提出语篇连贯性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认知世界指内化于人们心智中的各种知识,可分为ICM和背景知识。一个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能在我们的心智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交际者就可以认为这个语篇具有连贯性。从根本上说,认知世界源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因此,归根结底,体验和认知决定语篇的连贯性,体验哲学对语篇连贯性分析同样具有解释力,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认知语言学期望为分析语言各层面建立统一模式的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语篇连贯性 ICM
原文传递
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 被引量:112
4
作者 谢竞贤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2,共4页
Charles Forceville将隐喻研究深入到多模态层面,开拓了隐喻研究的视野,意义深远。本文结合Charles Forceville的理论,认为在"超语言"环境中,多模态隐喻的哲学基础是Lakoff等提出的体验哲学。基于不同的体裁与模式,多模态隐... Charles Forceville将隐喻研究深入到多模态层面,开拓了隐喻研究的视野,意义深远。本文结合Charles Forceville的理论,认为在"超语言"环境中,多模态隐喻的哲学基础是Lakoff等提出的体验哲学。基于不同的体裁与模式,多模态隐喻的两域之间存在可逆性。与纯粹的文字隐喻相比,多模态隐喻意义的表征方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给人的印象更直观与深刻。同时,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多模态隐喻中文字文本和非文字文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多模态 可逆性 体验哲学
原文传递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 被引量:85
5
作者 王寅 李弘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2,共7页
体验哲学 (主要可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 :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尤其强调心智的体验性 ,这对于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本文将进一步论述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在词汇层面 (词汇建构... 体验哲学 (主要可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 :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尤其强调心智的体验性 ,这对于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本文将进一步论述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在词汇层面 (词汇建构和词法范畴 )上的解释力。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人类的概念始于对自身和空间 (包括地点、方向、运动等 )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隐喻等认知策略逐步形成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这一基本观点同样可以用来解释语言中词汇和词法是如何建构而成的 ,从而进一步为批判语言自治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语言起源 词法
原文传递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 被引量:57
6
作者 王寅 李弘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主要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 :心智的体验性 ,认知的无意识性 ,思维的隐喻性 ,这对于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本文重点介绍和论述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于句法成因的新观点。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语言起源 认知语法
原文传递
再论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 被引量:60
7
作者 王寅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自笔者(2003;2004a)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性质之后,又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语言的体验性与体验哲学、社会性、人文性、劳动创造语言、隐喻的体验性之间的关系,并... 自笔者(2003;2004a)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性质之后,又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语言的体验性与体验哲学、社会性、人文性、劳动创造语言、隐喻的体验性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应基于什么原则来分析语言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语言体验性
下载PDF
论语言的体验性——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的语言新性质 被引量:57
8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2006年第5期22-27,共6页
我们基于Lakoff & Johnson所创立的体验哲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曾对狭义认知语言学做出了权宜性定义,基本概括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性质、显著特点、研究中心、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该定义本身也已揭示了语言“具有... 我们基于Lakoff & Johnson所创立的体验哲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曾对狭义认知语言学做出了权宜性定义,基本概括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性质、显著特点、研究中心、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该定义本身也已揭示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重要性质。本文拟根据该定义简述狭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语言的体验性,这对语言的成因及教学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权宜定义 体验性
原文传递
认知语言学与两代认知科学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4,共6页
Lakoff和Johnson两教授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 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将认知科学分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基于英美分析哲学和先验哲 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基于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 喻... Lakoff和Johnson两教授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 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将认知科学分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基于英美分析哲学和先验哲 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基于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 喻性),阐述了两代认知科学各自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坚定地认为认知语言学是 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之上的,是对结构主义和生成学派的一次反动,从而澄清了认知语 言学的一些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原文传递
语言体验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十八论语言的体验性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6期63-68,共6页
本文基于Lakoff&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体验观",这当算是对语言众多性质的一个补充。该观点与国外很多学者的基本观点完全相符,也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基本吻合,为解释语言来源于实... 本文基于Lakoff&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体验观",这当算是对语言众多性质的一个补充。该观点与国外很多学者的基本观点完全相符,也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基本吻合,为解释语言来源于实践进一步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也是对语言天赋说、自治观的一个有力反驳。本文简述了语言体验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对语言各层面的解释力。这为语言研究指出了一个全新思路,也为体验式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语言体验观 体验英语教学
原文传递
体认一元观:理论探索与应用价值——心智哲学的新思考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1,共8页
本文根据体验哲学和SOS理解模型,批判了西方心智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提出了"体认一元观",其中的"体"主要指身体与现实的互动体验,"认"指心智中的认知加工,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它们相互依存... 本文根据体验哲学和SOS理解模型,批判了西方心智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提出了"体认一元观",其中的"体"主要指身体与现实的互动体验,"认"指心智中的认知加工,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辩证。据此,我们的心智和语言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体、认"而成,可以此批判二元论、索氏的语言系统先验观和乔氏的天赋普遍观。笔者还将其用于解释英语很多层面的成因(本文主要以语音层面为例),这也为语言的科研和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二元论 体验哲学 SOS理解模型 体认一元论
原文传递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 被引量:35
12
作者 鲁忠义 高志华 +1 位作者 段晓丽 刘学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5-281,共7页
随着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蓬勃发展,在语言理解中出现了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这就是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根植于知觉和运动,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建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是以理解者的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的... 随着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蓬勃发展,在语言理解中出现了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这就是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根植于知觉和运动,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建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是以理解者的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语言理解实质上是对语言所指代的情境的心理上的经验重演。在语言理解的体验观中,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和语言的神经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体验认知 索引假设 浸入式经历者框架 语言的神经理论
下载PDF
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共10页
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解决两者在中国长期分离的两张皮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语言哲学曾为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如语义学和语用学就出自于此),近来有式微趋势。钱冠连教授据此提出"后语言哲学",并将其视为一种在中国可... 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解决两者在中国长期分离的两张皮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语言哲学曾为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如语义学和语用学就出自于此),近来有式微趋势。钱冠连教授据此提出"后语言哲学",并将其视为一种在中国可能的发展之路,我们认为不仅可行,而且意义重大。体验哲学是对传统哲学(包括语言哲学)的批判和发展,将其视为"后语言哲学"顺理成章。我们基于此进行5方面的探索:(1)溯源体验哲学;(2)建立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模式;(2)尝试回答物质如何决定精神;(4)提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5)详论语言的体验性。这些当可归属于中国的后语言哲学研究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后语言学哲学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原文传递
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昔日有关意义的大多定义可归结为客观主义语义观。Langacker首次将意义定义为"概念化"。这一定义的关键是"化"(即-ize三个字母表达的意义),它囊括了许多重大差异,实现了传统意义观... 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昔日有关意义的大多定义可归结为客观主义语义观。Langacker首次将意义定义为"概念化"。这一定义的关键是"化"(即-ize三个字母表达的意义),它囊括了许多重大差异,实现了传统意义观向认知意义观的飞跃,突出了语义的动态性、人本性、主观性、识解性。但这一观点对意义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强调不够,为此笔者拟将其修补为"体验性概念化",以期从感知体验和多重互动的角度对意义做出更全面有效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意义的定义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体验性概念化
下载PDF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语言世界观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即认知)、与现实世界和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论述语言在世界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当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1)反映现实论;(2)认知假说论;(3)语言决定论;(4)语言思维二元论。前三种观点具有明... 语言世界观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即认知)、与现实世界和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论述语言在世界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当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1)反映现实论;(2)认知假说论;(3)语言决定论;(4)语言思维二元论。前三种观点具有明显的单向论述的倾向,且这四种观点都没能将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来。为此我们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多元论,认为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这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多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框架中提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的决定关系;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现实的影响关系。笔者近年来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重点论述了语言体验性,一方面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作了理论铺垫,另一方面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也为语言体验性提供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语言的体验观
下载PDF
体验哲学与英语教材研发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霄翔 陈峥嵘 鲍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4,共5页
体验哲学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对语言教育影响很大。本文介绍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体验哲学与英语教学在认知层面上的相关性,并对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英语教学 教材研发
原文传递
体验哲学探源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寅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0,共6页
Lakoff和Johnson在严厉批判西方客观主义传统哲学和乔姆斯基TG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全世界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体验哲学登台亮相有其哲学上的历史根... Lakoff和Johnson在严厉批判西方客观主义传统哲学和乔姆斯基TG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全世界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体验哲学登台亮相有其哲学上的历史根源,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著名哲学家洛克经验主义观念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施密茨的新现象学以及普特南内部实在论的影响。我们认为它还与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有关联。但体验哲学中的隐喻认知理论则有他们独到的见解,以前虽有哲学家提及,但未能从认知层面将其提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自己的学习体会,拟对体验哲学作一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客观主义哲学理论 探源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材中多维信息流建构研究——一个基于连接主义和体验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霄翔 鲍敏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5期82-88,共7页
哲学范畴的体验观和信息化环境下的连接主义学习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日趋显著。本文借鉴两者的基本原理,在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过程中,提出通过创建多维信息流的方法,为新一代教材的研发提供一个指导性框架,为创建和实施"分层次、个... 哲学范畴的体验观和信息化环境下的连接主义学习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日趋显著。本文借鉴两者的基本原理,在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过程中,提出通过创建多维信息流的方法,为新一代教材的研发提供一个指导性框架,为创建和实施"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连接主义 多维信息流 教材研发
原文传递
中西学者对体验哲学的论述对比初探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寅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5-40,共6页
体验哲学提出了三条原则:心智的体验性、概念的隐喻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其中又以前两条为最重要,本文则围绕中西学者对这两条原则的论述进行初步对比。近年来我们所谈论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起源于西方,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观点我... 体验哲学提出了三条原则:心智的体验性、概念的隐喻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其中又以前两条为最重要,本文则围绕中西学者对这两条原则的论述进行初步对比。近年来我们所谈论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起源于西方,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观点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论述,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因此,我们不能仅将目光盯着西方学者的论述,而忘却了我国本土文化传统中宝贵的语言理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山之石也可攻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体验性 隐喻性
下载PDF
体验哲学视域下的隐喻和转喻界面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龚鹏程 王文斌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2,共6页
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域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认知分析,考察二者的区别性特征、其界面的实质及其连续体关系。研究发现:1)体验哲学视域下人类具有主客观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因此存在认知相对性;2)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视角和认知范畴因认知相对性... 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域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认知分析,考察二者的区别性特征、其界面的实质及其连续体关系。研究发现:1)体验哲学视域下人类具有主客观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因此存在认知相对性;2)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视角和认知范畴因认知相对性而发生改变,隐喻和转喻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相互转化,二者由此产生隐转喻界面;3)在认知相对性的作用下,隐喻和转喻之间因存在界面而产生连续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界面 连续体 体验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