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 被引量:191
1
作者 王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7,共7页
业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主流学派的"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体验哲学,在批判TG心智观之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其名称"认知"二字却名不符实,未能明确体现这一理论取向,难怪乔氏本人也曾将TG冠之为认知语言学。据此,笔者... 业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主流学派的"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体验哲学,在批判TG心智观之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其名称"认知"二字却名不符实,未能明确体现这一理论取向,难怪乔氏本人也曾将TG冠之为认知语言学。据此,笔者为能突出该学科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主张将其修正为"体认语言学",且将其核心原则归纳为"现实—认知—语言",即心智和语言都是来自对现实的"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这样便能明确体现该学科的精髓。本文主要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做此修补的原因,以及"体认"这一术语的具体含义、解释力以及我们自己的贡献。因此,"体认语言学"与国外Lakoff&Johnson等所述的关系为:既长于斯也发展于斯,这也算是对中国本土语言理论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体验人本观 体认语言学 语言哲学
下载PDF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语言学前沿——体验人本观与认知语言学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6,共10页
本文反思了传统人本观、近现代人本观、激进人本观和悲观人本观(后人道主义)之不足,且基于后现代哲学中的知觉现象学、建构互动论、内部实在论、体验哲学等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特征的"体验人本观"。当前语言学理论正是在此基础... 本文反思了传统人本观、近现代人本观、激进人本观和悲观人本观(后人道主义)之不足,且基于后现代哲学中的知觉现象学、建构互动论、内部实在论、体验哲学等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特征的"体验人本观"。当前语言学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了索绪尔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论的失误之处,顺应时代趋势发展出认知语言学派,终将落后于文学和译学的语言学研究导入后现代哲学潮流,走出了客观主义语言学的老套路。隐喻认知理论也应运而生。据此,语言来自人类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哲学 体验人本观 认知语言学 隐喻认知理论
原文传递
对比研究需要前沿理论,理论创新促发对比研究——认知对比语言学初探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文分别从西方哲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的发展简史来论证认知语言学(CL)的前沿性,强调从后现代哲学的"体验人本观"角度来探索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新世纪的对比语言学也需要CL这一前沿理论,以其为基础对比汉英两种语言,... 本文分别从西方哲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的发展简史来论证认知语言学(CL)的前沿性,强调从后现代哲学的"体验人本观"角度来探索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新世纪的对比语言学也需要CL这一前沿理论,以其为基础对比汉英两种语言,发现它们在认知机制上的同与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透过语言现象看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的研究目标。本文还以汉英语中"一词两反义"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人本观 认知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汉英对比 一词两反义
原文传递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构式语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玉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5,共6页
本文在简述后现代哲学"体验人本观"和"多元多面"方法论的基础上探讨构式语法的后现代特征。构式语法从消解中心主义、拒斥天赋观和生成观、批驳普遍概括假说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浓厚后现代特征的基本观点,如体验... 本文在简述后现代哲学"体验人本观"和"多元多面"方法论的基础上探讨构式语法的后现代特征。构式语法从消解中心主义、拒斥天赋观和生成观、批驳普遍概括假说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浓厚后现代特征的基本观点,如体验心智观和概括创新观、表层概括假说、语言用法观等。构式语法与后现代哲学基本思想的契合表明,语言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永远是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的。也许正是这种理不清的缠绕关系为双方提供了滋养,使它们不停地在新问题、新发现中前进不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哲学 体验人本观 多元多面方法论 构式语法
原文传递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认知语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席留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认知语言学滥觞和发展于后现代哲学语境中,它从后现代哲学吸取营养,深深打上后现代哲学的烙印。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认知语法也不例外。本文分析后现代哲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元性和体验人本观等在认知语法研究中的体现,重点... 认知语言学滥觞和发展于后现代哲学语境中,它从后现代哲学吸取营养,深深打上后现代哲学的烙印。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认知语法也不例外。本文分析后现代哲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元性和体验人本观等在认知语法研究中的体现,重点论述它们在认知语法建构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人本观 不确定性 复杂性 多元性
原文传递
体验人本观视域下语言与认知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洪爱英 葛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1,共6页
自语言产生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语言本质的追问,并在不同历史时期给出过不同的诠释。然而,以往在探究语言本质的过程中,基本把人的因素摈弃在语言研究之外,没有摆脱"追求语言绝对本质"的窠臼。发轫于20世纪中期的后现代... 自语言产生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语言本质的追问,并在不同历史时期给出过不同的诠释。然而,以往在探究语言本质的过程中,基本把人的因素摈弃在语言研究之外,没有摆脱"追求语言绝对本质"的窠臼。发轫于20世纪中期的后现代哲学突显了被淹没的人本性质,倡导以"人本观"来解读心智、研究语言。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将后现代哲学的有关观点引入语言研究,大力倡导人本精神,主张从体认角度阐释语言的本质,从而科学揭示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方式。建立在后现代体验哲学基础上的"体验人本观"主张从感知和体验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本质,强调语言来自人类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突出了人的主观认知性,弥补了历史上各种"人本观"之缺陷,为认识语言的本质以及探索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体验人本观 语言 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