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获得了精英大学的教职——基于北大、清华2011—2017年新任教师的履历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潇潇 左玥 沈文钦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52,共6页
基于对2011—2017年北大、清华两所精英大学共810名新任教师的履历分析发现,在境内外顶尖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拥有丰富的海外经历、入选国家人才计划项目已经成为获取精英大学新任教职的优势条件。然而,两所高校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呈... 基于对2011—2017年北大、清华两所精英大学共810名新任教师的履历分析发现,在境内外顶尖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拥有丰富的海外经历、入选国家人才计划项目已经成为获取精英大学新任教职的优势条件。然而,两所高校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且清华的工科、北大的人文社科院系在教师招聘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近亲繁殖现象。为提升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流动性,优化我国精英大学师资队伍结构,一些因应之举应提上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教职获得 海归博士 本土博士 人才计划
原文传递
从平等到卓越——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评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孔捷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7,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大学由盛而衰,重拾昔日大学辉煌是德国人共同的梦想。卓越计划打破了现有体制的平衡,放弃了平等均衡的发展理念,走向多元化、多级化发展道路,从而迈出了重建世界顶尖大学的坚实步伐。卓越计划体现了德国人建设世... 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大学由盛而衰,重拾昔日大学辉煌是德国人共同的梦想。卓越计划打破了现有体制的平衡,放弃了平等均衡的发展理念,走向多元化、多级化发展道路,从而迈出了重建世界顶尖大学的坚实步伐。卓越计划体现了德国人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理想、理念、策略与途径,也可以看出其中的艰辛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精英大学 评析
下载PDF
精英大学为什么不愿意参与教师教育?——以中国两所精英大学P和Q为个案 被引量:14
3
作者 康晓伟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0,共7页
通过研究中国两所精英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个案发现,精英大学崇尚精英化、追求高深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精英大学不愿参与教师教育的原因在于精英大学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价值取向与教师非精英身份的矛盾,追求高深学术研究与教师教... 通过研究中国两所精英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个案发现,精英大学崇尚精英化、追求高深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精英大学不愿参与教师教育的原因在于精英大学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价值取向与教师非精英身份的矛盾,追求高深学术研究与教师教育实践品性的矛盾,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与教师教育"无关紧要"的矛盾。教师教育的公共性与公益性需要精英大学承担为国家培养培训高质量教师的社会责任。精英大学应该发挥其文理基础学科、优质生源以及良好社会声誉的优势,积极参与教师教育事业。同时,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精英大学可以在提升教师专业性和进行教师教育知识生产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一流大学 综合性大学 教师教育 高质量教师
原文传递
迎头赶上:来自不同地域学生的大学学业表现的实证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牛新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101,124,共12页
基于部委直属X大学2004-2014级新生的学业记录,2014级新生的一年级调研数据,本研究考察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在精英大学的学业表现差异和差异的消减,回答地域性的基础教育差异是否延续至高等教育阶段的问题。使用双重差分分析和多元回归... 基于部委直属X大学2004-2014级新生的学业记录,2014级新生的一年级调研数据,本研究考察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在精英大学的学业表现差异和差异的消减,回答地域性的基础教育差异是否延续至高等教育阶段的问题。使用双重差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业表现有显著差异。然而大学期间,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X大学属地学生追赶东部地区学生、西部地区学生追赶中部地区学生,这些学生最终在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赶了上来;并且学业追赶主要发生在大二和大三期间,在大三结束时已经基本完成了。不过,来自中部和东部地区学业表现的差异却没有在大学期间消减。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入学前因素和入学后因素对于大学学业表现差异的重要性不同。精英大学应注重学生数学及学习技巧方面的辅导,并关注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促进学生课外学习讨论,以帮助学生学业成功、促进消除基础教育差异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学业表现 地域差异 精英大学 学业准备 学习投入
原文传递
向阳而生:精英高校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的生成机制研究——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5
作者 田贤鹏 曲俊利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8,共11页
为打破固有情感能力标签、促进不同类型学生更好发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9位精英高校寒门学子及7位相关当事人进行4轮深度访谈,系统探究了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寒门学子的情感能力表现因人而异,受到自我效能... 为打破固有情感能力标签、促进不同类型学生更好发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9位精英高校寒门学子及7位相关当事人进行4轮深度访谈,系统探究了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寒门学子的情感能力表现因人而异,受到自我效能、外部激励、成长体验、成功愿景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给寒门学子贴情感能力标签的做法并不可取;精英高校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的生成是一个系统复杂过程,包括萌发、成型和强化三个阶段;寒门境遇在学生积极情感能力塑造中具有独特价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背后的积极情感能力塑造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基于此,外部关键主体要引导寒门促成家庭文化资本与情感资本的转化,更加重视底层磨难的独特育人价值;各主体应打破既有出身的固化认知标签,完善不同类型学生发展分类指导机制,强化外部激励和支持;寒门学子应主动打破对自身阶层的刻板认知,自主积累自信自爱、健康向上的心理资本,提升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高校 寒门学子 积极情感能力 扎根理论 自我效能 外部激励 成长体验 成功愿景
下载PDF
跨越城乡边界的道德风险与自主性重构——“读书的料”家庭经验中的情感困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猛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7,共9页
农家子弟取得高学业成就、实现向上流动和阶层跨越的过程,也是在具有不同文化意涵和道德秩序的社会世界中穿行的旅程。研究以改革开放之后出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农家子弟的成长叙事为中心,深描他们穿梭于乡村与城市、植根于家庭经验之中... 农家子弟取得高学业成就、实现向上流动和阶层跨越的过程,也是在具有不同文化意涵和道德秩序的社会世界中穿行的旅程。研究以改革开放之后出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农家子弟的成长叙事为中心,深描他们穿梭于乡村与城市、植根于家庭经验之中的情感困扰,揭示跨越城乡边界的阶层旅行中内隐的道德风险。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不仅意指社会位置的变动,也伴随着对家人关系的冲击,包括“疏离”的隐痛、“孝顺”的难题以及“做自己”的矛盾。在跨越边界的流动过程中,农家子弟进行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生产:既有以取得高学业成就为中心的文化生产,也有以“过道德生活”为中心的文化生产。第一种文化生产中,他们的创造性突出体现在对一个道德世界的秉信,而第二种文化生产的发生恰恰需要打破这种单一秉信,融合差异性的道德秩序,重构富有自主性的道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子弟 精英大学 情感困扰 道德风险 文化生产
下载PDF
德国“卓越计划”结构性影响研究——基于应用科学大学的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兆义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4,共8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卓越计划"是德国实施的最为重要的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它以资助德国顶尖大学的科学研究为主要途径,以提升德国大学的全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作为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灯塔",它主导着德国高等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卓越计划"是德国实施的最为重要的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它以资助德国顶尖大学的科学研究为主要途径,以提升德国大学的全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作为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灯塔",它主导着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由"均质"向"分层"的范式转变。在平权思维的影响下,应用科学大学在"卓越计划"中的理性应对带来了许多"政策平衡",使其成为"卓越计划"的间接受益者。从更高维度上看,"卓越计划"中提出的"精英大学"理念与德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作为新型大学的应用科学大学却以"温和分化"的方式维系着德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科学大学 精英大学 范式转变 平权思维 温和分化
原文传递
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在招生中的甄别价值——基于招生倾斜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牛新春 杨菲 熊庆年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4,41,共9页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一,重点大学在实施倾斜政策时似乎无意中使用了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两个"择优录取"的标准,高考分数有所放松的学生高中排名优秀。第二,高中排名对于大学表现有着更好的预测力,预测力更大而且随年级上升而增强。高考分数相当程度反映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地区性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而高中排名的内涵更独立于资源优势因此更为公平。第三,在继续实施招生倾斜政策时,为保证招生目标的实现,提高高考分数并不可行,而且仅关注提高高考分数对于促进大学学业表现而言也相对低效。适当放松高考分数而注重高中排名不仅是倾斜政策实施的现实选择也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分数 高中排名 大学学业表现 招生倾斜政策 重点大学
原文传递
博雅教育与工程教育在美国精英大学中的身份塑造 被引量:3
9
作者 崔乃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2,共7页
博雅教育对于工程教育在精英大学中的身份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这在英法两个迥异传统中从正反两方面得到印证。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英法传统的交互影响与张力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第一,汲取博雅教育的智识与身份象征性资源,将高等工程教... 博雅教育对于工程教育在精英大学中的身份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这在英法两个迥异传统中从正反两方面得到印证。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英法传统的交互影响与张力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第一,汲取博雅教育的智识与身份象征性资源,将高等工程教育纳入"博雅教育+专业教育"的研究型大学教育序列,形成"以博雅教育为基础的高等工程教育"。第二,挖掘工程教育自身的博雅意蕴:以工程技术中的人文与伦理问题作为整合博雅与工程课程的内在逻辑,并在长期改革实践中意识到工程学科与文理学科同样具有博雅功能,是博雅教育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作为博雅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两个逻辑共同构成了博雅教育对工程教育在美国精英大学中的身份塑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工程教育 精英大学 身份塑造
原文传递
精英大学中的女性校领导:穿越迷宫?——基于我国38所原“985工程”大学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剑 李战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5,共10页
时至今日,女性担任精英大学的校级领导早已不是新闻。基于"迷宫理论"对我国38所原"985工程"大学的406位校领导进行分析后发现:少数女性的确能获得机会成功穿越迷宫成为校级领导,但她们在穿越过程中须至少跨越五大看... 时至今日,女性担任精英大学的校级领导早已不是新闻。基于"迷宫理论"对我国38所原"985工程"大学的406位校领导进行分析后发现:少数女性的确能获得机会成功穿越迷宫成为校级领导,但她们在穿越过程中须至少跨越五大看似"中性化"的障碍:博导、理工科专业背景、党员资格、校内晋升方式和初任年龄。同时,在分析女性跨越的障碍时也不能忽视时代背景对女性晋升为校领导的影响。女性对精英大学校领导迷宫的穿越只能称为"有限的穿越",要改变这种局面,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必须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女性校领导 迷宫
下载PDF
为何进步、为何退步:重点大学城乡学生学业表现变化过程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新春 杨菲 杨滢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6,共9页
对于学业表现变化过程的考察指向本科教育质量这个目前被广泛关注的议题。以大学生投入理论为指导,使用教育部直属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跟踪调研数据,考察学生学业表现进步和退步的过程。对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学业表现进行了聚类分析... 对于学业表现变化过程的考察指向本科教育质量这个目前被广泛关注的议题。以大学生投入理论为指导,使用教育部直属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跟踪调研数据,考察学生学业表现进步和退步的过程。对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学业表现进行了聚类分析,从而将学生分为五类——持续优秀、中上等进步、中上等退步、中下等进步、持续差等。学业进步的学生大二到大三持续投入,并没有避免挑战性课程;学业退步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松懈,相对回避挑战性课程,深度学习相对不足。学生大学期间对作业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变化的核心因素。农村学生虽然更可能持续差等,却也更可能取得学业进步;这些学生虽然面临家庭背景劣势和学习方法不当的压力,却依然实现了学业进步。研究结果不仅对重点大学进行过程性学业支持提供了实证依据,也对基于学业表现变化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以此激励弱势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表现变化 学业投入 重点大学 农村学生 K均值聚类分析
下载PDF
精英大学如何解决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以英国罗素集团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屈廖健 沈佳梦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5,共13页
为解决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促进社会流动,英国精英大学积极响应政府的扩大高等教育参与行动,帮助弱势学生进入大学。英国罗素集团的24所精英大学通过缩小基础教育差距,提升学生和家长的高等教育期望,提供与院校和专业选择相关的信息、... 为解决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促进社会流动,英国精英大学积极响应政府的扩大高等教育参与行动,帮助弱势学生进入大学。英国罗素集团的24所精英大学通过缩小基础教育差距,提升学生和家长的高等教育期望,提供与院校和专业选择相关的信息、经济支持以及多元化录取渠道等行动逻辑与举措,有效提高了弱势学生入学率。同时,罗素集团大学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即如何精准识别弱势学生、如何产生更好行动效果、如何保障生源质量、如何科学有效评估成效。面对这些挑战,罗素集团大学明确组织边界,积极与政府沟通协作,在识别指标、参与主体、助力阶段、评估维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 罗素集团 扩大高等教育参与
下载PDF
“红”与“专”模式的再回顾:中国重点大学领导人擢拔研究
13
作者 吴洁 黄杰 《复旦政治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24-154,共31页
中国重点大学的领导人究竟是哪些人?他们具有哪些特征?国家是如何管理和擢拔大学领导人的?本文运用海外中国研究中兴起的'大学稳定'理论及'干部晋升'理论,回顾了1949年以来我国31所副部级重点高校的领导人变迁,特别关注... 中国重点大学的领导人究竟是哪些人?他们具有哪些特征?国家是如何管理和擢拔大学领导人的?本文运用海外中国研究中兴起的'大学稳定'理论及'干部晋升'理论,回顾了1949年以来我国31所副部级重点高校的领导人变迁,特别关注近30年的领导人(校长、党委书记)在专业技能、政治背景方面呈现的不同特征。本文发现,中国重点高校的领导人呈现了新的'红'和'专'的二元精英模式,并且日益专业化、制度化,与政治系统的联系也日趋紧密。现有'大学稳定'理论主要关注学生和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认同,而本文对中国重点大学领导人的研究从实证上填补了理论的空白,有助于理解国家如何通过有效选拔大学领导人来管理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专” 大学领导 重点大学 中国
原文传递
遵从与突围:女性在精英大学的学业表现与教育经历
14
作者 丁洁琼 谢心怡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2-59,共8页
对国内某精英大学女性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教育经历进行研究发现:大学入学方式上,在竞赛与高考之间,女性更倾向于选择高考;在本科阶段,女性取得了更突出的平均成绩、更丰富的教育履历,男性则在专业必修课的尖端表现和科研参与方面更为突出... 对国内某精英大学女性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教育经历进行研究发现:大学入学方式上,在竞赛与高考之间,女性更倾向于选择高考;在本科阶段,女性取得了更突出的平均成绩、更丰富的教育履历,男性则在专业必修课的尖端表现和科研参与方面更为突出。女性的教育选择与行为表现,展现了"均衡""求稳"的性情倾向,带有"遵从"甚至"仪式主义"的群体特征。而另一方面,即便在传统上男性主导的学科与研究领域,仍然能够看到少数敢于冒险、奋勇突围的女性精英。历史上的从属地位、文化上的"他者"建构,将"遵从"内化为女性群体的性别惯习,及今犹有遗痕,但独生女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这是中国精英大学中勇敢而独立的新女性出现的可能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精英大学 学业表现 教育经历
下载PDF
当前精英大学学生处于严重的困境吗?
15
作者 徐龙 《教师教育论坛》 2021年第11期57-62,共6页
较之于国外、历史上的同龄人以及个体生命的其他阶段而言,当前精英大学学生的困境,或许并没有那么严重。这些学生的困境之所以被过度关注,与人们更关注负面消息、人们对于名校的追捧、名校学生更积极地发声都不无关联。这种过度的关注,... 较之于国外、历史上的同龄人以及个体生命的其他阶段而言,当前精英大学学生的困境,或许并没有那么严重。这些学生的困境之所以被过度关注,与人们更关注负面消息、人们对于名校的追捧、名校学生更积极地发声都不无关联。这种过度的关注,会导致忽视学生的正面表现、“失败者指责”“自证预言”“解决问题”的冒进心理等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应付诸于以下方面来正确地看待和应对精英大学学生的困境:不宜夸大困境的严重性;对学生“了解之同情”;引导学生既各扬其帆又同舟共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学生 困境
下载PDF
“大材小用”还是“大有可为”:名校博士入职中小学“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滟斯 姜子凡 陈霜叶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名校博士作为高学历师资入职中小学备受关注,并引发舆情争议。选取近10年官方、学校、自媒体相关新闻报道、线上公开信息、论坛讨论等数据,运用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 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名校博士作为高学历师资入职中小学备受关注,并引发舆情争议。选取近10年官方、学校、自媒体相关新闻报道、线上公开信息、论坛讨论等数据,运用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名校博士入职中小学”舆情争议背后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的“才岗匹配”问题。这存在两个不同的逻辑出发点:一是基于社会文化层面的“大材小用”之争,即名校博士的象征性资本是否与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相匹配;二是基于高质量师资发展的“大有可为”之争,即名校博士的知识能力能否满足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要求。从争议背后的深层制度来看,这两重争议不仅源于客观的学业制度结构,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和聘任方式转变有关,同时还反映了文凭功能和优绩主义追求下公众对于中小学教师职业有限度的公共理解。为了破解高学历教师的“才岗匹配”问题,需要切实重视高学历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充分挖掘其潜力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学历 名校博士 入职 中小学 文凭主义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能力图景及发展研究——来自英国精英大学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鲍嵘 朱华伟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9,共7页
能力组合是硕士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侧面,英国为保持在全球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市场准入能力与职业伦理执行能力。为达成培养硕士研究生能力图景目标,英国大学推行术... 能力组合是硕士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侧面,英国为保持在全球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市场准入能力与职业伦理执行能力。为达成培养硕士研究生能力图景目标,英国大学推行术业合一的导师制,提供多样化学习环境,科学规制课程体系,行业协会参与硕士生培养,完善资源支撑。这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生 能力图景 发展 英国精英大学
下载PDF
德国“精英大学”的两性平等策略:背景、措施与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伟 余晓 柳宏志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德国"精英大学"近年来普遍推行两性平等策略,旨在强化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并着力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为女性提供生活保障和职业发展支持,包括幼儿照顾、科研和教学培训、学术网络构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开发... 德国"精英大学"近年来普遍推行两性平等策略,旨在强化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并着力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为女性提供生活保障和职业发展支持,包括幼儿照顾、科研和教学培训、学术网络构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开发等。两性平等是"精英大学"创业转变中的重要策略,对于培养女性学术人才和管理后备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在逐步改变各校师资队伍的性别结构。两性平等策略对于发掘科技人力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成为研究型大学开放融合的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德国“精英大学” 两性平等
下载PDF
美国精英大学商学院教师互聘网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涛利 王晓娜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63,共7页
文章以2019年U.S.News最佳商学院(Best Business School)排名前15的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最高学历及毕业单位信息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并以教师最高学历毕业院校为基准构建了有效样本为2267的互聘网络矩阵。运用UCINET 6-Version6.690软... 文章以2019年U.S.News最佳商学院(Best Business School)排名前15的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最高学历及毕业单位信息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并以教师最高学历毕业院校为基准构建了有效样本为2267的互聘网络矩阵。运用UCINET 6-Version6.690软件,对该互聘网络的总体密度、中心度以及特征向量等特征进行了计算与可视化呈现。研究发现:一是美国精英大学商学院教师互聘联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排名前5的大学,且这些大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倾向;二是互聘网络总体呈“橄榄形”分布:除了哈佛大学位居顶端、弗吉尼亚大学与达特茅斯学院明显处于边缘地位以外,其他大学彼此差异不大,共同组成“精英大学集群”;三是互聘网络的地位格局与学科排名并不完全一致,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互聘网络中地位尤为突出,宾夕法尼亚大学尽管学科排名第一,但在互聘网络中居后。总体而言,美国精英大学的商学院在吸纳其他大学毕业生时相对比较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互聘网络 商学院 社会网络分析 精英大学集群
下载PDF
年轻名校成长的共性特征及其借鉴——基于QS Top 50 Under 50排行榜的分析
20
作者 徐警武 崔国华 李程 《高等教育评论》 2018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年轻名校建校时间短,但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本文基于QS Top 50 Under 50排行榜分析,探讨国际化办学、确定重点研究领域、科研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及政府的支持与充裕的经费投入是年轻名校发展的共性特征,但过度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培养... 年轻名校建校时间短,但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本文基于QS Top 50 Under 50排行榜分析,探讨国际化办学、确定重点研究领域、科研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及政府的支持与充裕的经费投入是年轻名校发展的共性特征,但过度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培养、对高校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将影响年轻名校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内地高校在借鉴年轻名校的发展经验时应着重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高校独有的文化,同时,政府应给予年轻大学更多的政策、财政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名校 QS TOP 50 Under50排行榜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