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二段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意义
1
作者 包万铖 夏国清 +3 位作者 路畅 樊秋爽 吴敬宣 石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0-591,共12页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感应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变化效应的核心地带,不仅能够记录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地壳变形历史,也是获取高原腹地地形地貌演化环境和气候变迁信息最理想的场所。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古气候...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感应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变化效应的核心地带,不仅能够记录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地壳变形历史,也是获取高原腹地地形地貌演化环境和气候变迁信息最理想的场所。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古气候信息,选取盆地西南缘382道班剖面牛堡组二段细粒沉积物样品,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采用元素组合(C值)、Rb/Sr、Sr/Cu和Sr/Ba等比值以及化学蚀变指数(CIA)、元素风化指数(α)、Ln(Al_(2)O_(3)/Na_(2)O)等多种化学风化指数研究了源区风化作用强度,讨论了古气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二段沉积期古气候整体较为干旱,但在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存在一个明显的降温事件,该降温事件并不局限于伦坡拉盆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其它地区也被广泛记录,是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全球降温事件的陆内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坡拉盆地 元素地球化学 风化指数 始新世-渐新世 古气候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碱交代型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运 胡宝群 +3 位作者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饶明辉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81-289,共9页
邹家山铀矿床碱交代蚀变广泛发育,与铀成矿作用关系极为密切。笔者通过野外宏观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相学、电子探针分析、常量及微量元素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查明该矿床碱交代型矿石的矿物交代蚀变顺序为钠交代、钾交代、硅质交代。碱性成... 邹家山铀矿床碱交代蚀变广泛发育,与铀成矿作用关系极为密切。笔者通过野外宏观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相学、电子探针分析、常量及微量元素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查明该矿床碱交代型矿石的矿物交代蚀变顺序为钠交代、钾交代、硅质交代。碱性成矿热液先是富Na,而后富K,且两者成分相似,但富K热液更利于铀成矿。与正常碎斑熔岩相比,碱交代型矿石SiO2含量减少,K2O或Na2O、Al2O3、Fe2O3、MgO、P2O5、CaO和U、Th、Zr、Hf、Sm、Ti及REE含量明显增高。与钾交代型矿石相比,钠交代型矿石Rb和REE含量较少,稀土分异强。碱交代作用有利于副矿物蚀变并释放铀,有利于对地层中铀的萃取,有利于铀的稳定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家山 铀矿床 碱交代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下载PDF
冲绳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在沉积物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4
3
作者 翟世奎 于增慧 杜同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5,共8页
对采自冲绳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H9岩心沉积物进行了常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元素含量在岩心75-80cm处有一个明显的突变,上段中明显富集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正好对应于海槽中非热液活动区沉积物中相对亏损的元... 对采自冲绳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H9岩心沉积物进行了常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元素含量在岩心75-80cm处有一个明显的突变,上段中明显富集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正好对应于海槽中非热液活动区沉积物中相对亏损的元素,是热液活动区沉积物中的富集特征元素.75-80cm处岩心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突变标志着冲绳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开始或显著加强.除锰外,在其他热液活动区(如洋中脊等)显著富集的铁、铜、钴、镍在该区富集程度不高,但铅、钟、锑、汞在上段岩心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较下段高3~6倍,较非热液活动区沉积物中含量高3~12倍.这些富集元素与冲绳海槽热液活动成因硫化物中富集元素非常一致,表明该区热液活动对沉积物中锰、铅、钟、锑、汞具有重要贡献,锰、铅、钟、锑、汞是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特征性示踪元素组合.岩心沉积物中很好地记录了热液活动的发展演化,该区海底热液活动从距今5740a开始发生或显著增强,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只是其间活动程度经历了强弱变化,岩心上段锰的平均堆积速率约为40461μg/(cm^2·ka),与其他热液活动区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热液活动 沉积物记录 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从克拉克值到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或行为再到成矿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博 张德会 +1 位作者 于蕾 石成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克拉克值→第一类反作用→元素丰度→第二类反作用→…→进一步富集成矿的机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化学成矿过程链。克拉克值的影响通过质量作用定律可以深入到成矿作用的各个方面,但仍然只是一种必要非充分的成矿条件,因元素而异的地球化... 克拉克值→第一类反作用→元素丰度→第二类反作用→…→进一步富集成矿的机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化学成矿过程链。克拉克值的影响通过质量作用定律可以深入到成矿作用的各个方面,但仍然只是一种必要非充分的成矿条件,因元素而异的地球化学性质或行为将产生两种"反作用":①成矿作用是元素在地球不同圈层和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多次分配的结果,一旦分配完成,各级元素丰度有望重新成为最主要成矿约束因素之一,丰度比值则体现了元素分配(异)行为的量化特征;②诸如离子电位、赋存状态等元素本身固有的性质或行为亦产生反作用,可通过固定"性质"谈"丰度"认识其成矿学意义。对于最终将工作于远离平衡态条件下的成矿系统,进一步富集的机制另将成为决定性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克值 质量作用定律 反作用 成矿学意义 元素地球化学性质或行为
下载PDF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声浩 朱赖民 +2 位作者 丁乐乐 熊潇 刘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145,共17页
夏家店金矿床位于扬子板块早古生代被动大陆北缘的柞水-山阳盆地内,其赋矿黑色岩系的岩性主要为浅红色硅质岩、蓝灰色蚀变硅泥质岩、灰黑色薄层碳硅质板岩、土黄色泥质板岩和黑色碳硅泥质岩。黑色岩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分... 夏家店金矿床位于扬子板块早古生代被动大陆北缘的柞水-山阳盆地内,其赋矿黑色岩系的岩性主要为浅红色硅质岩、蓝灰色蚀变硅泥质岩、灰黑色薄层碳硅质板岩、土黄色泥质板岩和黑色碳硅泥质岩。黑色岩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SiO2,并在硅质岩中含量最高,其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成矿元素明显富集,如Sr、Ba、U、Cu、Zn、V、Au和Ag等元素含量均较高,是地壳丰度的几倍到几十倍;硅质岩样品总体呈弱负Ce异常、弱负异常或正Eu异常,泥质岩类显示Ce、Eu负异常,而少数碳硅质岩样品则表现出Eu的正异常,它们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均为向左缓倾。结合黑色岩系的岩石学特征和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参数比值和判别图解,研究表明夏家店黑色岩系的成岩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其下部的硅质岩主要为热水沉积的产物,随着海水及陆源物质的逐渐加入,在热水沉积逐渐向正常沉积所转化的过程中,形成碳硅质岩与泥质岩。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水-半深水滞留缺氧盆地环境,属扬子板块被动陆缘裂陷沉积区。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超常富集Au、Ag、Ni、Cu、Zn、V和Ba等元素,黑色岩系可能是该矿床的重要矿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金矿床 黑色岩系 元素地球化学 成矿环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下寒武统白云岩特征及多重白云石化模式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莹 李建忠 +4 位作者 刘伟 徐兆辉 徐旺林 李欣 Abitkazy Taskyn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4-1191,共18页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白云石化模式系统研究对于明确白云岩储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露头观察、岩石薄片鉴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锶、镁同位素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下寒武...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白云石化模式系统研究对于明确白云岩储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露头观察、岩石薄片鉴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锶、镁同位素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下寒武统白云岩特征和成因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露头区下寒武统发育微生物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粉晶—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4类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属于典型微生物白云石化成因模式,白云石化流体以海水为主。泥晶白云岩、部分粉晶—细晶白云岩和少量中—粗晶白云岩属于典型蒸发泵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成因模式,白云石化流体以回流卤水和海水为主。绝大多数中—粗晶白云岩和部分粉晶—细晶白云岩属于埋藏热液白云石化成因模式,白云石化流体为与烃类充注相关的地层卤水及陆源水。早成岩阶段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和蒸发泵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是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露头区下寒武统微生物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孔隙发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寒武统 白云岩类型 白云石化模式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原文传递
Elemental geochemical records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Okinawa Trough 被引量:6
7
作者 ZHAI Shikui YU Zenghui DU Tongj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3-62,共10页
The major and minor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sediment core H9 from the hydrothermal fields of the Okinawa Trough show a sharp change at the depth of 80 cm. The elements enriched in the upper 80 cm core are those enrich... The major and minor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sediment core H9 from the hydrothermal fields of the Okinawa Trough show a sharp change at the depth of 80 cm. The elements enriched in the upper 80 cm core are those enriched in the hydrothermal deposits and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recovered from the hydrothermal fields in the trough, which indicates the input of hydrothermal materials. Comparing with other hydrothermal sediments from Mid-ocean Ridges or the Lau Basin, the degree of the enrichment of elements iron, copper,cobah, and nickel is relatively low. However, the enrichment of elements manganese, lead, arsenic, antimony and mercury is remarkable.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upper 80 cm core sediments are three to six times those in the lower section, and 3 - 12 times those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which are not influenc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 manganese, lead, arsenic, antimony and mercury to the sediments, and these elements are distinct indicators for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in the Okinawa Trough. The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these elements in Core H9 upward from the depth 80 cm indicates the start or the significant enhancing of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in this area at about 5 740 aB. P. The average accumulation rate of manganese during this period is about 40 461μg/( cm^2·ka) ,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hydrothermal sediments in the Lau Basin or the East Pacific 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kinawa Trough hydrothermal activity elemental geochemical record
下载PDF
基于反射光谱的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苗 蔺启忠 +1 位作者 王钦军 李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0-1323,共4页
为了探索应用遥感方法进行C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研究的可行性,基于岩石样本的反射光谱及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分析了Cu与其他元素及Cu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Fe与Cu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Ti和As;Cu含量与反射光谱呈负相关性,且Cu含量越... 为了探索应用遥感方法进行C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研究的可行性,基于岩石样本的反射光谱及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分析了Cu与其他元素及Cu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Fe与Cu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Ti和As;Cu含量与反射光谱呈负相关性,且Cu含量越高,相关性越强。基于反射光谱对Cu,Fe,Ti,As四种元素进行了偏最小二乘分析,其中Ti建模精度最高,其次为Fe,精度最差的是As,虽然Cu的建模精度不高,但是可以基于Fe与Cu的强相关性,通过Fe来建立Cu异常的间接模型。为了提高建模精度,对反射光谱进行了多种变换,基于获得的多种光谱指标对Fe元素进行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训练样本及验证样本回归模型的最高相关系数分别达0.6876和0.5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反射光谱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强 陈擎 +4 位作者 王继斌 陈斌 邵恒博 时志浩 龚美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5-1164,共20页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铀砂岩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以区内最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孔ZKY01中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和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区内含矿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铀砂岩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以区内最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孔ZKY01中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和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区内含矿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风化作用特征、物源特征及沉积构造背景,并结合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油气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结果显示,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铀矿物主要有钒钙铀矿、钒钾铀矿、沥青铀矿和铀石;分异指数CIA和风化指数ICV表明含矿砂岩成分变化程度低,为构造带首次沉积,没有经历沉积再循环过程。物源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源区具有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边缘弧的构造背景;δEu、δCe与U呈微弱正相关,U富集过程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变。结合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上油砂山组含矿目的层中铀矿化与油气关系密切,油气的上侵提升了砂体的还原能力,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还原作用 上油砂山组 柴达木盆地西缘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隐伏矿床预测——以珠琳镇芦柴冲式铅锌银矿预测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子万 仲安武 杨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共8页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对矿体原生晕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因此,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地质背景资料及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的多学科综合找矿方法是隐伏矿勘察的必要手段。珠琳镇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水平分带显示元素成矿温度以大拖枯为热中...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对矿体原生晕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因此,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地质背景资料及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的多学科综合找矿方法是隐伏矿勘察的必要手段。珠琳镇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水平分带显示元素成矿温度以大拖枯为热中心向外逐级递减,因子分析结果F_1因子为Bi,Pb,Fe_2O_3,Sn,Th元素组合,推断在旋转因子F_1得分高值区存在大拖枯隐伏岩体,而这一结论得到剩余重力异常资料验证。滇东南地区重要矿源层坡脚组(D_1p)与坡松冲组(D_1ps)在此出露,加之区内弧形构造普遍发育,为区内隐伏岩体及与岩体有关的铅锌银隐伏矿的存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隐伏矿体 珠琳镇 弧形构造 矿产预测
原文传递
中南祁连西段余石山铌钽矿成矿过程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及意义
11
作者 吴义布 余君鹏 +3 位作者 褚广博 司豪佳 司东泽 曹晓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53,共17页
中南祁连西段余石山铌钽矿是近年在国内发现的变粒岩型铌钽矿床,规模已达大型,是一种新的铌钽矿床类型,但对变粒岩中铌钽富集成矿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变化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余石山矿区... 中南祁连西段余石山铌钽矿是近年在国内发现的变粒岩型铌钽矿床,规模已达大型,是一种新的铌钽矿床类型,但对变粒岩中铌钽富集成矿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变化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余石山矿区无铌钽矿化变粒岩、含铌钽变粒岩、铌钽矿化体、低品位铌钽矿石、铌钽工业矿石等5类铌钽矿化程度不同变粒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变粒岩型铌钽矿Nb富集成矿过程中Si、Al、Zr、Hf、REE等元素存在规律性变化,总结了成矿过程中有效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发现变粒岩中Nb含量与原岩岩石类型关系密切,揭示该矿床经历了新元古代岩浆成矿作用和加里东期热液变质成矿作用,共两期三阶段成矿过程,该研究为中南祁连西段铌钽矿找矿和成矿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石山铌钽矿 元素地球化学指标 成矿作用 成矿过程
下载PDF
四川米易垭口地区火山沟花岗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孟娟 陈友良 +3 位作者 邬雨婷 朱峻永 殷桂芹 张宝玲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共11页
火山沟花岗岩体是扬子板块西缘新近厘定的Grenville期花岗岩体之一,对其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于阐明岩体的成因与形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该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在主量元素组成... 火山沟花岗岩体是扬子板块西缘新近厘定的Grenville期花岗岩体之一,对其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于阐明岩体的成因与形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该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在主量元素组成上变化较大,但总体上具有高硅w(SiO_(2))为72.20%~81.85%,高碱w(K_(2)O+Na_(2)O)为2.82%~10.37%,贫铁w(TFeO)为0.56%~5.16%,贫钙w(CaO)为0.27%~2.09%等特征,属过铝质(A/CNK值为1.38~1.87)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在微量元素组成上显示出Rb,U,K,Nd,Sm等元素相对富集,Ba,Nb,Sr,P,Zr,Ti等元素相对亏损。其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很大(20.61×10^(-6)~725.04×10^(-6)),但配分曲线总体相似,呈略微右倾的“海鸥”型分布,以轻稀土右倾重稀土平坦(LREE/HREE为2.75~15.27)和较明显的负Eu异常(δEu为0.08~0.78)为特征。地球化学图解表明火山沟花岗岩体为S型花岗岩,其源区物质既有泥质岩石部分熔融,也有砂质岩石部分熔融,导致岩体不同岩石化学成分明显差异的原因很可能与其重熔的物质来源不同有关。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背景,是全球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大背景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垭口地区 火山沟岩体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原文传递
炭山地区延安组下部泥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固油-1井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伟 王金敏 +3 位作者 海连富 王磊 赵亚 丁文明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2期7-14,共8页
炭山地区的沉积背景归属长时间存在争议,前人将其划分为山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相对独立。本次研究采集固油-1油页岩调查钻孔所获延安组下部泥质岩岩心样品,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稀散元素的分析测试,恢复了延安组下部沉积水体环... 炭山地区的沉积背景归属长时间存在争议,前人将其划分为山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相对独立。本次研究采集固油-1油页岩调查钻孔所获延安组下部泥质岩岩心样品,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稀散元素的分析测试,恢复了延安组下部沉积水体环境、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同时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了炭山地区延安组沉积物源除来自于基底沉积地层以外,还有南华山—西华山一带早古生代花岗岩和长城系海原岩群的物源供给,印证了炭山地区沉积范围较广,推测其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并且在六盘山盆地内部可能赋存有厚层延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古盐度 沉积环境 物源 炭山地区
下载PDF
大冶县幅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建东 吴胡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A01期66-69,84,共5页
研究区(大冶县幅)在行政规划上属于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通过对研究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在翔实的野外调研及广泛的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化探数据的处理成果和地质认识相结合,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大冶县幅)在行政规划上属于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通过对研究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在翔实的野外调研及广泛的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化探数据的处理成果和地质认识相结合,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摸清表层土壤元素污染范围、程度及其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市 表层土壤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四川米易垭口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5
作者 范伟 陈友良 +3 位作者 殷桂芹 朱桃秀 詹国鑫 郭俏萍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32,共13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分布于四川米易垭口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属中元古代晚期,但对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仍缺少深入的探讨。本次研究对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分布于四川米易垭口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属中元古代晚期,但对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仍缺少深入的探讨。本次研究对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在主量元素上显示富硅(w(SiO_(2))均值为73.28%)、富铝(w(Al_(2)O_(3))均值为13.23%)、贫钙(w(CaO)均值为0.50%)、贫镁(w(MgO)均值为0.85%)的特点,其原岩应为一套以杂砂岩、黏土岩等为主的泥砂质沉积岩。变沉积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值为71.6,成分变异指数(ICV)均值为0.93,指示变沉积岩物源区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属近源沉积的产物。变沉积岩的Al_(2)O_(3)/TiO_(2)比值(均值为27.8)、Al_(2)O_(3)/(Al_(2)O_(3)+Fe_(2)O_(3))比值(均值为0.80)以及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ΣLREE/ΣHREE均值为8.17)和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均值为0.52)等,反映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物源以中酸性岩石为主,并有一定程度的循环再沉积,沉积时的构造环境属被动大陆边缘,为探讨扬子板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的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垭口地区 五马箐组 变沉积岩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原文传递
西藏洛隆县某铅锌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16
作者 杜海斌 王宏坤 漆颖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2期157-158,共2页
通过研究西藏洛隆县某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分析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富集规律,指出矿区主要成矿元素为Pb、Zn、Ag、Mo、Cu。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为下一步找矿地质工作开展... 通过研究西藏洛隆县某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分析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富集规律,指出矿区主要成矿元素为Pb、Zn、Ag、Mo、Cu。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为下一步找矿地质工作开展提供化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多金属矿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延边刺猬沟金矿Ⅰ号矿脉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17
作者 邹欣桐 任云生 +2 位作者 王超 侯鹤楠 郝宇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3-832,共10页
延边刺猬沟金矿为东北地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典型代表。为查明该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和深部找矿潜力,选择矿区最有工业价值的Ⅰ号主矿脉,在控矿条件和矿化蚀变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11个成矿指示元素的相关性、浓度分带、元素... 延边刺猬沟金矿为东北地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典型代表。为查明该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和深部找矿潜力,选择矿区最有工业价值的Ⅰ号主矿脉,在控矿条件和矿化蚀变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11个成矿指示元素的相关性、浓度分带、元素组合的分带序列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Ⅰ号矿脉赋存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中,形态、产状和规模明显受破火山口内放射状张扭性断裂(NNE向为主)控制,绿泥石化(常伴随碳酸盐化)是高品位矿段的围岩蚀变标志;不同中段的矿石(矿化岩石)中,Au除与Hg和Ag呈弱相关外,与其它元素均呈负相关,结合因子分析结果认为,本矿床中除Au外,基本无其它伴(共)生有用组分。根据成矿相关元素的垂向变化及元素浓度分带,认为刺猬沟金矿Ⅰ号矿脉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其中220~260 m和420~450 m标高为矿化富集地段。该认识对矿区深部探矿和区内同类矿床的地质找矿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标志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刺猬沟金矿 延边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芦草沟组油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3
18
作者 彭雪峰 汪立今 姜丽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7,151,共8页
本文通过XRF和ICP-MS测试方法对油页岩样品进行测试,根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探讨了研究区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述了其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P和B元素强烈富集,相当硼及古盐度值都... 本文通过XRF和ICP-MS测试方法对油页岩样品进行测试,根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探讨了研究区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述了其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P和B元素强烈富集,相当硼及古盐度值都表明属于半咸水沉积环境,B/Ga、Sr/Ba值也说明受到海水影响或间歇性受海水影响,沉积环境以半咸水湖泊为主;Fe2+/Fe3+、V/(V+Ni)、V/Ni、Cu/Zn、Ni/Co和U/Th值及Ni的含量说明沉积环境为咸化的弱还原-还原环境;Mn/Fe和Mn/Ti值也较小,反映近岸的沉积环境;Sr/Cu表明主力油页岩形成时期处于温湿-干热气候。总体上反映出,研究区油页岩的沉积介质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半咸水状态的弱还原-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 油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渝西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19
作者 鲍丽然 龚媛媛 +1 位作者 严明书 贾中民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1-40,共10页
基于渝西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采用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获得了土壤54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并研究其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岩石风化成土过程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以及表层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全国土... 基于渝西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采用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获得了土壤54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并研究其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岩石风化成土过程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以及表层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相比,该区重金属元素Cd、Cr、Hg、Ni基准值较高,As较低,Pb、Zn、Cu与全国值相当;多数重金属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背景值偏高,仅K、Mn、P、Cl元素背景值低于全国水平。对比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发现多数元素(指标)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作用和人为活动对表层土壤影响较小;而Se、Hg、S、N等14种元素在表层土壤富集,人为输入作用显著。不同母岩区表层土壤元素(指标)分布表现为,碳酸盐岩区多数元素含量较高;就不同pH值范围而言,CaO、MgO、K2O、P以及除Hg以外的重金属元素均在碱性环境含量较高,SiO2在酸性环境含量高,较多元素(指标)在中性环境中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经济区 基准值和背景值 元素地球化学 表层土壤
下载PDF
托素湖岩芯XRF元素扫描分析及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成艾颖 余俊清 +2 位作者 张丽莎 刘永 高春亮 《盐湖研究》 CSCD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对托素湖沉积岩芯采用高分辨率XRF扫描分析法进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判别出不同沉积组分,揭示了托素湖沉积物中Si、Al、K、Ti、Ca、Sr、S、Cl、Br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 对托素湖沉积岩芯采用高分辨率XRF扫描分析法进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判别出不同沉积组分,揭示了托素湖沉积物中Si、Al、K、Ti、Ca、Sr、S、Cl、Br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同属强烈迁移型元素Ca、Sr在沉积物中主要受托素湖中内生碳酸盐的影响;而外源碎屑元素Si、Al、K、Ti主要受托素湖流域侵蚀的控制,其变化受托素湖流域降水量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流域的干湿波动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幅度与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素湖 元素地球化学 多元统计分析 环境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