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茶文化中的雅与俗 被引量:20
1
作者 苏叶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它的萌生、勃兴、鼎盛期,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体验品味茶的芬芳,或为生活实用,或为怡情养性。它由文人雅士发掘升华,与儒道释三家思想相结合;又走向寻常巷陌,追求真善美的和谐...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它的萌生、勃兴、鼎盛期,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体验品味茶的芬芳,或为生活实用,或为怡情养性。它由文人雅士发掘升华,与儒道释三家思想相结合;又走向寻常巷陌,追求真善美的和谐,主张天地人的统一。在雅俗交融中贵和求真,这正是中国茶文化雅俗共赏的魅力,也是它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雅与俗 历史 民俗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雅俗之间:清代竹枝词的法律文化解读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忠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4,共10页
作为雅俗文化交融的产物,竹枝词可以成为研究法律文化的素材。清代竹枝词即对民间社会好讼或健讼的风气、乡民争讼的原因和技巧、衙役视诉讼为利薮的现象以及诉讼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其关注的法律问题的焦点,乃是帝国衙门的贪污腐... 作为雅俗文化交融的产物,竹枝词可以成为研究法律文化的素材。清代竹枝词即对民间社会好讼或健讼的风气、乡民争讼的原因和技巧、衙役视诉讼为利薮的现象以及诉讼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其关注的法律问题的焦点,乃是帝国衙门的贪污腐败与乡野民众的诉讼风气。这两个问题构成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问题,其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也代表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核心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雅俗 清代 法律文化 法律心态 法律意识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的江南性抒写 被引量:5
3
作者 申明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4,共7页
明清江南诗性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而成为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其有着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世情小说则是明清小说的主旋律,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同时更是江南诗性文化的文... 明清江南诗性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而成为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其有着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世情小说则是明清小说的主旋律,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同时更是江南诗性文化的文学抒写与伟大结晶,其雅俗结合性、劝世性、审美性等等都是唐诗宋词所难以比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明清世情小说 雅俗 劝世性 审美性
下载PDF
先秦两汉天道神学观的嬗变——兼谈汉乐府郊庙歌辞的精神转变 被引量:4
4
作者 严振南 王晶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1-26,37,共7页
德和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两大重要支柱,德以配天,孝以对祖是中国祭祀文化的核心。商周时期,以"天"为中心的天道神学观和宗法伦理观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天(上帝)和君主建立了以"德"为媒介的契约关系,君主受到上帝... 德和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两大重要支柱,德以配天,孝以对祖是中国祭祀文化的核心。商周时期,以"天"为中心的天道神学观和宗法伦理观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天(上帝)和君主建立了以"德"为媒介的契约关系,君主受到上帝的监管,尊天重德。两汉时期,汉武帝将"太一"神与阴阳五行理论融合,将敬天演变为娱神,重视神仙方术,慕仙追仙游仙,天(上帝)独尊地位逐渐被消解。这一变化导致了郊祀天地的郊祀歌辞发生了重大变化:天的崇高地位消失,人的欲望不断加强,引起了以《郊祀歌》为主的祭祀文学出现世俗化、娱乐化倾向。人与天的关系发生改变,这也是雅文学向俗文学的转变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追仙 汉郊庙歌辞 雅俗
下载PDF
受众意识与雅俗文学的分野
5
作者 李中华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67-370,共4页
在中国,文学的雅俗之分曾是一个历史问题,比及今天,依然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较多,理论成果也十分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新变,已呈现某种不足。有感于此,拟从“受众意识”这一新的角度作出新的阐释:雅文学... 在中国,文学的雅俗之分曾是一个历史问题,比及今天,依然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较多,理论成果也十分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新变,已呈现某种不足。有感于此,拟从“受众意识”这一新的角度作出新的阐释:雅文学乃是一种主要面向知识者受众的“小众”化写作,俗文学则是一种面向普通受众的“大众”化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意识 文学 雅与俗
下载PDF
雅俗之辨与《儒林外史》的隐性评价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国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9,共6页
雅俗之辨是文化之分。先秦时期,雅俗对立突出体现在雅乐与俗乐的对立上。两汉时期,雅与经学相联系,雅俗之辨被赋予政教意义。魏晋时期,雅俗对立开始获得文化意义,《世说新语》是雅文化成立的信号和象征,后世雅文化的各种因子皆萌芽于魏... 雅俗之辨是文化之分。先秦时期,雅俗对立突出体现在雅乐与俗乐的对立上。两汉时期,雅与经学相联系,雅俗之辨被赋予政教意义。魏晋时期,雅俗对立开始获得文化意义,《世说新语》是雅文化成立的信号和象征,后世雅文化的各种因子皆萌芽于魏晋风度之中。雅是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庄子哲学推动了雅俗对立,完成了从政教意义到文化意义的历史性嬗变。雅文化和俗文化经历了磨合、融合的历史过程,雅俗之辨成为《儒林外史》中隐性的价值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之辨 《儒林外史》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郑板桥审美创作论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郝文杰 朱天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3-96,共4页
郑板桥在审美创作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 ,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亦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郑板桥 审美创作 心眼论 意法论 雅俗论 绘画
下载PDF
由雅并俗:宋代舞蹈图像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柳潜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到宋代进入重要的历史转型期,一方面表现在宫廷舞蹈经历北宋时期队舞形式的高度程式化之后,在朝代变更中很快趋于衰落;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使舞蹈的纯舞形式发生动摇,与其他门类艺术特别是杂剧相融,更具戏剧表演性... 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到宋代进入重要的历史转型期,一方面表现在宫廷舞蹈经历北宋时期队舞形式的高度程式化之后,在朝代变更中很快趋于衰落;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使舞蹈的纯舞形式发生动摇,与其他门类艺术特别是杂剧相融,更具戏剧表演性。同时,市民阶层的审美倾向成为主流,使宫廷舞蹈被民间舞蹈影响的程度大幅加深,北宋舞蹈艺术的世俗倾向成为大势。本文从现存的宋代绘画资料中,分析部分舞蹈图像对世俗风格不同程度的吸收和表现,从中窥得宋代舞蹈图像由典雅到雅中并俗的风格变化,探析宋代社会雅俗并赏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舞蹈图像 雅俗 世俗
下载PDF
论文学雅俗的相对性及其丰富内涵
9
作者 朱智秀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38-41,共4页
文学的雅俗问题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相关的研究往往因为忽略了雅与俗之间相对性的基本特征而使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千头万绪。雅与俗自产生之初就存在着相对性的特点,并且包含着一定的阶级性文化意味,这为雅俗现象的丰富性内涵... 文学的雅俗问题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相关的研究往往因为忽略了雅与俗之间相对性的基本特征而使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千头万绪。雅与俗自产生之初就存在着相对性的特点,并且包含着一定的阶级性文化意味,这为雅俗现象的丰富性内涵提供了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雅俗 相对性
下载PDF
文学雅俗流变的特征及其在现代转换中的两难选择——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10
作者 李刚 《唐都学刊》 2012年第4期66-70,共5页
文化与文学中的雅俗概念,从美学心理学角度来界定,这是一对在人的主体性和类特性的"常""变"结合中完成的相对概念。而雅俗概念的流变则在于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穆时英小说中的混乱和歧义的分析... 文化与文学中的雅俗概念,从美学心理学角度来界定,这是一对在人的主体性和类特性的"常""变"结合中完成的相对概念。而雅俗概念的流变则在于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穆时英小说中的混乱和歧义的分析,揭示其创作中出现的反抗与颓废、绚丽与庸俗的矛盾,这正是雅俗概念在现代文学语境中进行转换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 主体性 类特性 两难选择
下载PDF
论北宋柳、苏词的雅俗对峙
11
作者 范晓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6-79,共4页
雅与俗是一个分合消长的流变过程。词体文学从中、晚唐发展到北宋蔚为大观,至柳永与苏轼,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雅与俗的对峙。这种对峙,有着各自不同的源流传承,浸染着宋代文人雅俗两极的文化个性,在词坛审美取向变革的... 雅与俗是一个分合消长的流变过程。词体文学从中、晚唐发展到北宋蔚为大观,至柳永与苏轼,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雅与俗的对峙。这种对峙,有着各自不同的源流传承,浸染着宋代文人雅俗两极的文化个性,在词坛审美取向变革的背景作用下,显得尤为鲜明突出。它不仅完成了与东坡言志耆卿言情的构体开派,而且成为北宋词雅俗嬗变的关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苏轼 雅俗 对峙
下载PDF
论“第一奇书”《金瓶梅》之“奇”——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
12
作者 申明秀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6-61,共6页
"奇"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内涵,"第一奇书"《金瓶梅》首先"奇"在作品内容彻头彻尾的"俗"、"邪"、"恶";其次"奇"在作品主题的"雅"、"... "奇"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内涵,"第一奇书"《金瓶梅》首先"奇"在作品内容彻头彻尾的"俗"、"邪"、"恶";其次"奇"在作品主题的"雅"、"正"、"善"、"常",因此成为一朵伟大而永恒的世情人性的"恶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雅俗 恶之花
下载PDF
“虚构”的权威:“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及其风格问题
13
作者 滕翠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本文论述的是两个相互承接的角度:第一,"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和"否认‘底层问题’文学的虚构和美学化"的观点相比,那些关于"底层问题具有文学表述必要性"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论述包括底层的自我表述... 本文论述的是两个相互承接的角度:第一,"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和"否认‘底层问题’文学的虚构和美学化"的观点相比,那些关于"底层问题具有文学表述必要性"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论述包括底层的自我表述缺乏历史理性的总体观念、雅俗问题、文学必要的社会效用等等。第二,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规定背后具有深刻的话语意图,人们要从中寻求风格的历史延续性,但"现实主义"到底是人们对"底层文学"风格的总结还是一种必要的"建构"?文学的题材和文学的社会功能能否规定文学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底层文学 雅和俗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从文人拟作吴歌西曲看宋齐诗坛雅俗之变
14
作者 郭晨光 《文学与文化》 2014年第4期94-102,共9页
六朝诗歌史上,宋末齐初一直被视为"雅俗沿革之际"。有关"雅俗之变",学界多从徒诗角度考察,认为"雅"指汉魏以来的五言古调,"俗"指在学习南朝乐府民歌的同时兴起的新体。实际上,"雅俗之变&q... 六朝诗歌史上,宋末齐初一直被视为"雅俗沿革之际"。有关"雅俗之变",学界多从徒诗角度考察,认为"雅"指汉魏以来的五言古调,"俗"指在学习南朝乐府民歌的同时兴起的新体。实际上,"雅俗之变"的原本涵义,是指当时流行音乐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相和三调的衰落和吴歌、西曲为代表的新声的兴起,并使文人拟作受吴歌、西曲的浸染而发生重大变化,音乐上反映出由"雅"入"俗"的趋势。同时,"雅俗之变"也并非以"俗"代"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统治阶层和主流文坛并未废弃"正声"、"典雅"的观念,而是有意识地调和雅俗,使其从分裂对立走向并存、共同发展。反映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不雅不俗"的主张,有折中调和倾向。雅俗态度的演变,是此时文学观由"通变"到"新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 相和三调 吴歌 西曲
下载PDF
《歧路灯》雅俗论——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十二
15
作者 申明秀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17,共6页
李绿园高擎的"歧路灯"首先是儒家的理学之"灯",中庸之"灯",同时也是一盏汲取了佛老意蕴的道释之"灯"。《歧路灯》着力塑造了三组"雅人"形象,主人公谭绍闻周围的一批"俗人"... 李绿园高擎的"歧路灯"首先是儒家的理学之"灯",中庸之"灯",同时也是一盏汲取了佛老意蕴的道释之"灯"。《歧路灯》着力塑造了三组"雅人"形象,主人公谭绍闻周围的一批"俗人"形象也刻画得比较成功,谭绍闻自身的雅俗演变更是形象地证明了高雅精神文化之"灯"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 《歧路灯》 雅俗 世情小说 理学 儒道释
下载PDF
《林兰香》主旨新探——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十一
16
作者 申明秀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0-65,共6页
《林兰香》有着三重意蕴,最表层是燕梦卿的个人悲剧,中间层是屈原的儒家精神,最里层则是尘梦苏醒之后的道家追求,所以作品虽有大量的儒家叙事,但其根本的意旨却是道家思想,具体表现为耿朗的由儒及道、燕梦卿的临终悟道、田春畹的儒道兼... 《林兰香》有着三重意蕴,最表层是燕梦卿的个人悲剧,中间层是屈原的儒家精神,最里层则是尘梦苏醒之后的道家追求,所以作品虽有大量的儒家叙事,但其根本的意旨却是道家思想,具体表现为耿朗的由儒及道、燕梦卿的临终悟道、田春畹的儒道兼备以及宣爱娘、平彩云的道家本色等。《林兰香》虽过于文人化,而在雅俗结合上差强人意,但它依然是出色的明清世情小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兰香》 雅俗 世情小说
下载PDF
论苏童小说的诗性写作——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七
17
作者 申明秀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8-64,共7页
诗性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就是雅。诗性的苏童为了逃离庸俗的现实世界,以小说创作来营构自己精神的"世外桃源",从童年的记忆到历史的想象,从现实到神话,为我们奉上了一道道诗性的小说大餐。
关键词 苏童 雅俗 诗性 意象
下载PDF
从张岱《陶庵梦忆》看戏曲审美的雅俗之趣与人情
18
作者 吴民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张岱的《陶庵梦忆》是极具审美价值的晚明小品之经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部作品中对戏曲活动及人物的细致描画,透过其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戏曲审美的雅俗之趣与人情的大美。
关键词 张岱 陶庵梦忆 戏曲审美 雅俗之趣 人情
下载PDF
论《金瓶梅》的雅与俗——江南世情小说的雅俗系列研究之三
19
作者 申明秀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4,共4页
"第一奇书"《金瓶梅》首先"奇"在作品内容彻头彻尾的"俗";其次更"奇"在作品主题甚深的"雅";同时也"奇"在作品细节的生动、人物的鲜明、结构的缜密、语言的传神等方面。而&... "第一奇书"《金瓶梅》首先"奇"在作品内容彻头彻尾的"俗";其次更"奇"在作品主题甚深的"雅";同时也"奇"在作品细节的生动、人物的鲜明、结构的缜密、语言的传神等方面。而"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成为一朵伟大而永恒的世情人性的"恶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雅俗 恶之花 七发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雅俗追求——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四
20
作者 申明秀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3-58,共6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异数",才女张爱玲的文学"传奇"首先决定于内因———其自身过人的文学天赋,然后才归功于外因———《红楼梦》等世情小说、破碎的家庭及"孤岛"的上海,她的小说内容的"俗"...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异数",才女张爱玲的文学"传奇"首先决定于内因———其自身过人的文学天赋,然后才归功于外因———《红楼梦》等世情小说、破碎的家庭及"孤岛"的上海,她的小说内容的"俗"与鸳鸯蝴蝶派貌合,而其"美丽而苍凉"主题的"雅"又与《红楼梦》神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红楼梦 传奇 苍凉 雅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