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重机泵阀协同复合控制液压系统能效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都佳 肖刚 +1 位作者 杨敬 权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9-399,共11页
建立以电子压力补偿原理为基础的起重机泵阀协同复合控制液压系统。首先,对起重机典型负载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以手柄开度信号为阈值的多模式控制策略,即在快速运动模式中采用主阀阀口全开,通过控制电液比例泵斜盘摆角控制进入执行器... 建立以电子压力补偿原理为基础的起重机泵阀协同复合控制液压系统。首先,对起重机典型负载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以手柄开度信号为阈值的多模式控制策略,即在快速运动模式中采用主阀阀口全开,通过控制电液比例泵斜盘摆角控制进入执行器流量,在微动模式中实时控制主阀阀口开度及电液比例泵斜盘摆角,通过阀芯位置、压力的闭环控制实现流量精准匹配。其次,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传统抗流量饱和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建立起重机泵阀协同复合控制液压系统AMESim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抗流量饱和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相比,泵阀协同复合控制液压系统在变幅联单动作微动模式下系统能耗降低约2.74%,变幅联单动作快速运动模式下系统能耗降低约9.23%,变幅联和卷扬联复合运动模式下系统能耗降低约1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液压系统 抗流量饱和 泵阀协同 电子压力补偿 AMESim仿真模型 能效特性
下载PDF
起重机双阀芯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液压系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敬 都佳 李骞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4-69,78,共7页
目前,起重机普遍使用的传统抗流量饱和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速度精度差、能耗大的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建立以电子压力补偿原理为基础的起重机双阀芯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液压系统。对起重机典型负载原理进行分析,提... 目前,起重机普遍使用的传统抗流量饱和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速度精度差、能耗大的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建立以电子压力补偿原理为基础的起重机双阀芯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液压系统。对起重机典型负载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以手柄开度信号为阈值的多模式控制策略。建立传统抗流量饱和负载敏感液压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建立起重机双阀芯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液压系统AMESim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抗流量饱和负载敏感系统相比,双阀芯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液压系统在变幅油缸单动作微动模式下使用主阀和小流量伺服阀速度精度更高,速度跟踪误差分别降低26.2%和56.5%,卷扬马达单动作微动模式下使用主阀和小流量伺服阀速度跟踪误差分别降低46.1%和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阀芯 抗流量饱和 泵阀协同 电子压力补偿
下载PDF
具有压差-位移检测装置的多路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冬 杨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7-25,共9页
相较负载敏感系统,采用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系统时流量控制更加精准,系统压损更小。但采用压力传感器检测阀口前后压差、实时调节阀口开度来实现流量精准调节,当阀口压力高频波动时会引起阀芯振荡,从而导致压力冲击和流量不稳定。... 相较负载敏感系统,采用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系统时流量控制更加精准,系统压损更小。但采用压力传感器检测阀口前后压差、实时调节阀口开度来实现流量精准调节,当阀口压力高频波动时会引起阀芯振荡,从而导致压力冲击和流量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提高系统阻尼比的压差-位移检测装置,实现在压力高频波动时抑制阀芯振荡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电子压力补偿的控制系统模型并验证;建立具有该装置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该装置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装置中的弹簧刚度、黏性阻尼系数、活塞质量对系统特性的影响依次减小;当负载频率小于50 Hz时,不采用压差-位移检测装置可以保证流量的稳定以及准确;当负载频率为50~80 Hz时,采用压差-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流量的波动减小了15%~30%;主阀芯的振荡减小了约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阀协同 电子压力补偿 压差-位移检测装置 特性研究
下载PDF
SJDY-1型存储式电子压力计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李美艳 陈继勋 闫红来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地层压力测量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介绍了SJDY-1型存储式电子压力计的系统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组成,阐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着重分析了系统的上位机程序,并给出了对系统实现非线性和温度补偿的方法。
关键词 地层压力 电子压力计 非线性 温度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