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目的: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是否尿道功能重建、是否淋巴结清扫、性神经是否保留、留置导尿时间、D’Amico风险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随访时间、前列腺体积,以及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前静息均值、快肌均值和慢肌均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评估盆底肌电参数的预测效能,再利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并结合临床意义,共同确定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271例,术后自主控尿率为81.9%。患者快肌评分为23.5(18.2,31.6)分,慢肌评分为12.5(9.6,17.3)分,179例(66.1%)患者未保留性神经,110例(40.6%)患者进行了尿道功能重建。高龄和盆底快肌评分低被确认为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患者是≥70岁患者自主控尿率的5.482倍(95%CI:1.532~19.617,P<0.05);患者的盆底快肌评分与尿失禁恢复的关系密切(OR=1.209,95%CI:1.132~1.291,P<0.05)。当术前盆底快肌评分的最佳临界值设定为18.5分时,RO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61.2%。结论: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表现出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性,能够用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早期识别,其中年龄和盆底快肌评分是重要的预测因子。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下背痛(lower back pain,LBP)对患者腰部屈伸活动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6例LBP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目的:探讨应用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下背痛(lower back pain,LBP)对患者腰部屈伸活动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6例LBP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定患者腰椎功能状态,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机体功能状况;并测定两组腰部多裂肌表面肌电参数[时域指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值及测量腰部不同方向的屈伸活动度。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9/48)(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JOA、ODI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均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腰部多裂肌RMS值均显著上升(P<0.05),MF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腰部多裂肌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而MF值显著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屈伸(包括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腰部屈伸活动度增大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LBP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机体功能状态,增加腰部屈伸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联合疗法显著改善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肌肉功能状态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是否尿道功能重建、是否淋巴结清扫、性神经是否保留、留置导尿时间、D’Amico风险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随访时间、前列腺体积,以及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前静息均值、快肌均值和慢肌均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评估盆底肌电参数的预测效能,再利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并结合临床意义,共同确定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271例,术后自主控尿率为81.9%。患者快肌评分为23.5(18.2,31.6)分,慢肌评分为12.5(9.6,17.3)分,179例(66.1%)患者未保留性神经,110例(40.6%)患者进行了尿道功能重建。高龄和盆底快肌评分低被确认为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患者是≥70岁患者自主控尿率的5.482倍(95%CI:1.532~19.617,P<0.05);患者的盆底快肌评分与尿失禁恢复的关系密切(OR=1.209,95%CI:1.132~1.291,P<0.05)。当术前盆底快肌评分的最佳临界值设定为18.5分时,RO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61.2%。结论: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表现出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性,能够用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早期识别,其中年龄和盆底快肌评分是重要的预测因子。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下背痛(lower back pain,LBP)对患者腰部屈伸活动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6例LBP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定患者腰椎功能状态,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机体功能状况;并测定两组腰部多裂肌表面肌电参数[时域指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值及测量腰部不同方向的屈伸活动度。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9/48)(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JOA、ODI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均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腰部多裂肌RMS值均显著上升(P<0.05),MF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腰部多裂肌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而MF值显著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屈伸(包括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腰部屈伸活动度增大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LBP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机体功能状态,增加腰部屈伸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联合疗法显著改善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肌肉功能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