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62
1
作者 李晓霞 夏泳 郑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以及以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值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平均肌电压值作为评价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分娩60例初产妇...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以及以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值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平均肌电压值作为评价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分娩6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和空白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于产后42d开始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3个疗程,而空白对照组仅在产后42d进行一般性健康教育,未进行任何产后康复锻炼及治疗。然后分别测量两组产妇在产后42d和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平均肌电压。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盆底肌平均肌电压,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有显著意义;以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值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平均肌电压值作为评价参数,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智能电刺激仪中肌电反馈功能的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旭东 徐秀林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66-2668,共3页
为了改善常规电刺激仪缺少主动训练模式导致的疗效不佳,在电刺激仪中引入一种新的肌电反馈方法;在肌电反馈设计中,针对病情不一导致的患者肌电幅值跨度大的特点,设计了自适应增益控制及滤波模块;采用了基于Delta-sigma计算技术的均方根... 为了改善常规电刺激仪缺少主动训练模式导致的疗效不佳,在电刺激仪中引入一种新的肌电反馈方法;在肌电反馈设计中,针对病情不一导致的患者肌电幅值跨度大的特点,设计了自适应增益控制及滤波模块;采用了基于Delta-sigma计算技术的均方根值提取方法,检测患者自发肌电是否达到康复训练的阈值要求;并将均方根值作为反馈量控制刺激脉冲的输出;创新地实现了肌电信号的自适应增益调节、特征值提取及反馈控制,促使患者主动参与训练和治疗;经实验可知:系统已达到预定的功能,实现了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肌电反馈 自适应放大 特征提取
下载PDF
用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越 欧朗 李晓欧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542-548,共7页
运动功能障碍一直是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的第一因素,因此研制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尤为关键。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用采集到的肌电信号作为生物反馈信号,相比传统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能有效缓解痉挛,提高患者主动性。本文结合肌电反... 运动功能障碍一直是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的第一因素,因此研制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尤为关键。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用采集到的肌电信号作为生物反馈信号,相比传统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能有效缓解痉挛,提高患者主动性。本文结合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肌电信号采集和控制策略这两个关键技术对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总结其优缺点,最后对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器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反馈 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性电刺激 肌电信号采集 控制策略
下载PDF
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变红 周崇臣 +1 位作者 任瑞英 耿香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8-642,共5页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是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常见并发症,其治疗及康复已成为临床关注重点。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郑州大学...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是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常见并发症,其治疗及康复已成为临床关注重点。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致肌张力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肌电反馈治疗。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张力分级,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CFA-DC)量表中的运动、自理动作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分级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用于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患儿,能改善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 肌张力过强 肌张力过低 针刺穴位 肌电反馈
下载PDF
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雪松 陆兵勋 +3 位作者 顾迅 陈现红 周宏珍 金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四周对两组...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四周对两组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F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经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研究组HAMD、NFD、BI指数及糖代谢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糖代谢,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抑郁 认知疗法 糖尿病性 临床研究 常规药物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汉密顿抑郁量表 餐后2小时血糖 生物反馈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患者生活质量 抑郁患者 能力指数 空腹血糖 HAMD 抑郁症状 对照组 治疗后 糖代谢 治疗前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朱荣华 杨梅 +5 位作者 戴军龙 朱新汉 毕慧 孙雷 窦正川 吴玫玫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表面肌电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以相应的对症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穴位埋线...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表面肌电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以相应的对症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取患侧肩髎、肩髃、曲池、外关穴,3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表面肌电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将肌电生物反馈仪电极贴于患侧三角肌、腕屈肌和腕伸肌皮肤表面,20min/次,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联合治疗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3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尺(VAS)、上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穴位埋线组的70.00%(21/30)和表面肌电组的66.67%(20/30,P<0.05);穴位埋线组和表面肌电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穴位埋线组及表面肌电组(P<0.05);穴位埋线组VAS评分低于表面肌电组(P<0.05)。联合治疗组FMA、ADL评分高于穴位埋线组及表面肌电组(P<0.05);穴位埋线组与表面肌电组FMA、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穴位埋线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运动功能 疼痛 日常活动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丽 谢瑛 李广庆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患者20例。常规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肌...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患者20例。常规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三阶段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步行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随访时)分别进行胫前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肌张力及肌力测定,并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患者的步速和步长,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分别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肌电生物反馈组最大步速为(69.75±35.09)m/min,步长为(60.98±14.09)cm,FMA为(32.5±6.34)分;MBI为(88.65±14.13)分,与对照组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肌电生物反馈组有10例患者Holden步行功能达5级,常规康复组仅1例患者Holden步行功能达5级。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康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态障碍 神经性 步行 肌电生物反馈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8
作者 陆雪松 何家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8-399,共2页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12 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肌电生物反馈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 ,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 ...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12 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肌电生物反馈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 ,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肌电生物反馈组患者简化Fugl -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 (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 脑梗死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区瑞庆 覃朋 林春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胫前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两组患者在iEMG、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干预4周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并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维 秦晓璐 +1 位作者 杜文军 刘丽爽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3128-3131,共4页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接受康复治疗的10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康复治...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接受康复治疗的10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的53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的53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康复效果、干预前后舌骨活动度、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1级与2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舌骨向上及向前移位均有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2组患者FOI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以缓解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提高舌骨活动度,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脑梗死 吞咽障碍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