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流电动机力矩检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焦文良 姜平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52,共2页
论述了交流电动机拖动力矩检测原理 ,电路组成及应用。实践证明 ,该检测电路具有调试方便 ,检测准确 ,稳定性好的优点 。
关键词 交流电动机 力矩检测方法 矿井提升机 电磁转矩 自动检测
下载PDF
Lorentz力矩及其张量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双九 聂金柱 赵纪广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用对偶变换求出了运动电磁偶极子承受的Lorentz力矩 ,它不仅包括电场与电矩和磁场与磁矩耦合的本征力矩 ,还包括磁场与电矩和电场与磁矩耦合的交叉力矩.该力矩的协变形式是二阶反对称张量 ,其变换性质与非张量方法和Trouton -Noble零实... 用对偶变换求出了运动电磁偶极子承受的Lorentz力矩 ,它不仅包括电场与电矩和磁场与磁矩耦合的本征力矩 ,还包括磁场与电矩和电场与磁矩耦合的交叉力矩.该力矩的协变形式是二阶反对称张量 ,其变换性质与非张量方法和Trouton -Noble零实验的结果完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义相对论 电磁学 Lorentz力矩 电磁偶极子
下载PDF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sm and Gravity —Modeling Earth as a Rotating Solenoid Coil
3
作者 Greg Poole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7年第4期663-692,共30页
Presented in this manuscript are convention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ools to model the earth as 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alculations using known parameters of the earth and measured field data has resulted in ... Presented in this manuscript are convention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ools to model the earth as 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alculations using known parameters of the earth and measured field data has resulted in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th’s electrical system and gyroscopic rotation. The material makeup of the inner earth is better understood based on derived permeability and permittivity constants. The planet has been modeled as simple coils and then as a parallel impedance circuit which has led to fundamental insight into planetary speed control and RLC combination for Schumann Resonance of 7.83 Hz. Torque and Voltage Constants and the inverse Speed Constant are calculated using three methods and all compare favorably with Newton’s Gravitational Constant. A helical resonator is referenced and Schumann’s Resonant ideal frequency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s idealism. A new theory of gravity based on particle velocity selector at the poles is postulated. Two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as the needed links between Faraday’s electromagnetism and Newtonian physic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of earth is explained as a centripetal governor. A new equation for planetary attraction and the attraction of atomic matter is theorized. Rotation of the earth’s electrical coil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Richardson effect. Electric power transfer from the sun to the planets is proposed via Flux Transfer Events. The impact of this evolving science of electromagnetic modeling of planets will be magnified as the theory is proven, and found to be useful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f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who seek to discover our world and other plan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ere Biot-Savart CENTRIPETAL Acceleration CENTRIPETAL GOVERNOR Dynamo EARTH Einstein-de Haas Effect Electric Field electromagnetism Flux Transfer Events GOVERNOR Control GRAVITY Gravitational CONSTANT Helical Resonator Lenz Law Lorentz Lightning Magnetic Field Motor CONSTANT Parallel Impedance Planet SPEED Control Schumann Resonance Richardson Effect Solenoid SPEED CONSTANT Solar Power System torque CONSTANT Velocity Selector Voltage CONSTANT
下载PDF
隐极电机电磁转矩分析
4
作者 潘爱先 陈德增 +1 位作者 张民 王永秀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8-52,共5页
从多电流互感回路理论出发 ,以电磁转矩这一机电耦合项为依据 ,讨论电机的磁场储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物理过程、隐极电机的电流回路中自感和互感参数计算、磁链方程及电磁转矩计算 .
关键词 电磁转矩 多回路理论 磁链
下载PDF
基于梯形波相电流控制的六相感应电机性能分析与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艾永乐 牛联波 艾宝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3,32,共4页
针对传统多相电机控制模式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六相感应电机新颖的控制方式,即梯形波相电流控制。把定子绕组分为励磁绕组和转矩绕组,从而实现励磁磁场和转矩磁场的直接控制而不需要复杂的派克变换。对六相电机气隙磁动势、电磁转矩... 针对传统多相电机控制模式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六相感应电机新颖的控制方式,即梯形波相电流控制。把定子绕组分为励磁绕组和转矩绕组,从而实现励磁磁场和转矩磁场的直接控制而不需要复杂的派克变换。对六相电机气隙磁动势、电磁转矩和磁势解耦参数k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是可行的,且还具有其它一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梯形波相电流 气隙磁链 电磁转矩 实验
下载PDF
浅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运行的危害及保护方案
6
作者 殷国忠 《中国井矿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运行故障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且不易防范的一种故障。本文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运行的分析讨论及几种保护方案的适用性简介,使大家充分认识电动机缺相运行的危害,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缺相运行 危害 三相异步电动机 保护措施
下载PDF
无刷直流电动机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兴贵 黄志勇 孙宗宇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3,共3页
通过无刷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分析了无刷直流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方式来减小电磁转矩的波动。最后分别从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了采用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方式时输出电流波形更接近理想... 通过无刷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分析了无刷直流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方式来减小电磁转矩的波动。最后分别从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了采用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方式时输出电流波形更接近理想的方波电流,减小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电磁转矩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动机 电流滞环跟踪控制 电磁转矩波动
下载PDF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负载磁场及其电磁转矩的计算 被引量:65
8
作者 王兴华 励庆孚 王曙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0-144,共5页
该文在考虑齿槽影响的前提下,建立了永磁无刷电机电枢反应磁场的解析计算模型,求出永磁电机相绕组的自感和互感。在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空载气隙磁场和空载相绕组反电动势求解的基础上,结合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主电路的拓扑结构,构造出电机... 该文在考虑齿槽影响的前提下,建立了永磁无刷电机电枢反应磁场的解析计算模型,求出永磁电机相绕组的自感和互感。在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空载气隙磁场和空载相绕组反电动势求解的基础上,结合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主电路的拓扑结构,构造出电机绕组的场路耦合模型,由此计算出电机相绕组电流变化波形。在考虑齿槽影响情况下,计算出永磁电机在任意时刻的电枢反应磁场和负载气隙磁场,进而计算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产生的瞬时电磁转矩,以便定量分析永磁无刷电机的电磁转矩波动和绕组换相引起的转矩波动,为分析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振动噪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负载磁场 电磁转矩 计算 电枢
下载PDF
电磁式双凸极电机电磁特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4
9
作者 周波 相蓉 +1 位作者 王川云 孟小利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对电磁式双凸极电机 (DSEM)的电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首先给出了定转子齿重叠角与转子位置角的关系式 ,从理论上验证了DSEM所有极下定转子齿重叠角之和为常数。然后推导出电感和转矩的表达式 ,重点分析了DSEM的电感和转矩特性 ,最后给... 对电磁式双凸极电机 (DSEM)的电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首先给出了定转子齿重叠角与转子位置角的关系式 ,从理论上验证了DSEM所有极下定转子齿重叠角之和为常数。然后推导出电感和转矩的表达式 ,重点分析了DSEM的电感和转矩特性 ,最后给出了仿真实例。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均表明 :DSEM的电磁特性在许多方面不同于DS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凸极电机 电磁特性 开关磁阻电机 电感 转矩
下载PDF
基于感应电机启动电磁转矩Hilbert-Huang变换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被引量:43
10
作者 牛发亮 黄进 +2 位作者 杨家强 陈理渊 金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感应电机转子故障诊断新方法。当感应电机转子出现断条故障时,转子绕组的不对称将会使电磁转矩谱中引入2sfs(s为转差率,fs为电网频率)谐波分量。利用Hilbert-Huang变换中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启动电磁转矩信号进行了分... 该文提出了一种感应电机转子故障诊断新方法。当感应电机转子出现断条故障时,转子绕组的不对称将会使电磁转矩谱中引入2sfs(s为转差率,fs为电网频率)谐波分量。利用Hilbert-Huang变换中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启动电磁转矩信号进行了分解,得到若干本征模态函数(IMF)。通过计算包含故障信息的IMF分量的瞬时频率,可以检测出转子断条故障。同时,根据包含故障信息的IMF的幅值可以进一步判断出转子断条根数。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HUANG变换 电磁转矩 电机启动 经验模态分解(EMD) 转子故障诊断 转子断条故障 故障信息 感应电机 电机转子 转子绕组 谐波分量 电网频率 模态函数 瞬时频率 IMF 转差率 不对称 计算包
下载PDF
晶闸管控制的感应电机中提高起动电磁转矩的一种新策略(英文) 被引量:44
11
作者 赵凯岐 王毅 +1 位作者 徐殿国 刘宏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传统软起动器的一个缺点是减小电压会严重降低电磁转矩,使电机带载起动失败。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提高起动转矩的控制策略。该策略无需改变传统软起动器的主电路结构,通过定义晶闸管的触发时刻,以便包含或排除交流电源的半个周波,从而获得... 传统软起动器的一个缺点是减小电压会严重降低电磁转矩,使电机带载起动失败。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提高起动转矩的控制策略。该策略无需改变传统软起动器的主电路结构,通过定义晶闸管的触发时刻,以便包含或排除交流电源的半个周波,从而获得离散频率的电压和电流。对于所有这些离散分频频率来说,为获得最大正的转矩,系统的平衡性被打破,找出最大正序分量的三相初始相位角的组合。该策略类似于变压变频(VVVF)逆变器的控制策略,使电机产生小的电流冲击和大的起动转矩。通过基于 32 位 DSP 的软起动器驱动感应电动机控制系统,该策略被实验验证具有好的起动转矩和电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晶闸管控制 软起动器 电磁转矩 控制策略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电磁转矩小波变换的感应电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被引量:27
12
作者 牛发亮 黄进 杨家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22-127,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应电机启动电磁转矩信号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新方法。利用复值小波变换中的小波脊线提取出启动电磁转矩中故障特征在电机启动过程中的频率变化规律,检测出转子断条故障。同时,小波系数的模反映了信号在对应尺度上的...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应电机启动电磁转矩信号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新方法。利用复值小波变换中的小波脊线提取出启动电磁转矩中故障特征在电机启动过程中的频率变化规律,检测出转子断条故障。同时,小波系数的模反映了信号在对应尺度上的能量大小,所以对应故障特征脊线上的小波系数模反映了该故障特征转矩的幅值变化规律。基于此,定义了脊线-小波能量谱的概念。将故障特征转矩对应的脊线-小波能量谱作为故障严重程度因子,即可根据其与转子连续断条根数的关系给出感应电机转子故障严重程度的表示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故障诊断 转子断条 电磁转矩 连续小波变换
下载PDF
SVC电压控制与阻尼调节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隽 李兴源 汤广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对含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单机无穷大(single machine infinite-bus,SIMB)系统进行电磁转矩计算,从理论上分析SVC的电压控制和阻尼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既要保证同时为系统提供正的同步转矩和阻尼转矩,... 通过对含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单机无穷大(single machine infinite-bus,SIMB)系统进行电磁转矩计算,从理论上分析SVC的电压控制和阻尼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既要保证同时为系统提供正的同步转矩和阻尼转矩,电压控制增益和阻尼控制增益的取值需满足一定的限制关系。通过对PSASP中36节点系统进行特征值分析,从广义阻尼的角度分析SVC控制参数对系统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压控制增益和时间常数可改变系统的总阻尼,阻尼控制增益只能对系统的阻尼特性进行重新配置,从而改善系统的弱阻尼区间振荡模式。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转矩 阻尼 静止无功补偿器 振荡模式
下载PDF
永磁无刷电机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陶桂林 马志云 +1 位作者 周理兵 胡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从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 ,分析了永磁无刷电机的电磁关系 ,着重推导了电机的电磁力矩和反电动势的一般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中线的永磁无刷电机的电路模型 .在Matlab/Simlink平台下的仿真结果证实该模型具有计算稳定 ,执行效率... 从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 ,分析了永磁无刷电机的电磁关系 ,着重推导了电机的电磁力矩和反电动势的一般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中线的永磁无刷电机的电路模型 .在Matlab/Simlink平台下的仿真结果证实该模型具有计算稳定 ,执行效率高的优点 .与永磁无刷电机的状态方程模型相比 ,电路模型不仅使仿真更加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无刷电机 直流电机 电路模型 电磁转矩 反电动势 系统建模
下载PDF
电磁阻尼器设计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有林 刘景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8-362,共5页
针对空间对接机构中使用的电磁阻尼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对其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在此基础上运用电磁场理论分析推导了电磁阻尼器转子杯的涡电流密度公式,并对阻尼力矩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电磁阻尼器的数学模型,为电磁阻尼器... 针对空间对接机构中使用的电磁阻尼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对其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在此基础上运用电磁场理论分析推导了电磁阻尼器转子杯的涡电流密度公式,并对阻尼力矩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电磁阻尼器的数学模型,为电磁阻尼器的工程设计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电磁阻尼器在特定参数下模型公式的合理简化,得到电磁阻尼器结构参数对阻尼力矩影响的函数关系,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转速与阻尼力矩之间的关系,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对接 电磁阻尼器 涡电流 阻尼力矩 转子杯
下载PDF
考虑谐波影响后交流励磁电动机电磁转矩的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顺昌 廖勇 余渝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虽然已有不少文章研究了交流励磁电机的运行性能 ,但是很少有文章在研究其性能时考虑了谐波电流的影响 ,特别是谐波对电机电磁转矩的影响。本文从该类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出发 ,分析研究了基波电磁转矩及谐波转矩的特点 ,提出了基波谐波... 虽然已有不少文章研究了交流励磁电机的运行性能 ,但是很少有文章在研究其性能时考虑了谐波电流的影响 ,特别是谐波对电机电磁转矩的影响。本文从该类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出发 ,分析研究了基波电磁转矩及谐波转矩的特点 ,提出了基波谐波的等效电路 ,给出了谐波电路中参数的计算方法。导出了基波电磁转矩、稳定谐波电磁转矩及脉动谐波电磁转矩的计算公式。文章最后以一个实际的绕线型异步电机用交 直 交电压型逆变器供给励磁的交流励磁电动机为例 ,计算了主要谐波的稳定和脉动的电磁转矩以及电机总的电磁转矩。计算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系统的驱动性能及电机与励磁系统的设计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 交流励磁电动机 电磁转矩 分析 计算 励磁系统 变频调速 逆变器 双馈电动机
下载PDF
基于进化策略的轮毂电机永磁体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晓远 高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9-984,共6页
在永磁电机设计中,永磁体(permanent magnet,PM)作为励磁磁源,其结构、尺寸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进化策略(evolution strategies,ES)是一类仿效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的智能优化算法,具有适应性广、鲁棒性好、适用于并行计算等优点。该文... 在永磁电机设计中,永磁体(permanent magnet,PM)作为励磁磁源,其结构、尺寸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进化策略(evolution strategies,ES)是一类仿效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的智能优化算法,具有适应性广、鲁棒性好、适用于并行计算等优点。该文将ES引进到永磁电机PM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并将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与ES相结合进行优化设计。以一台8.5 k W的轮毂电机作为优化对象,通过联合ES和FEA对PM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轮毂电机的齿槽转矩有效减小了81.7%,平均电磁转矩增大了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策略(ES) 轮毂电机 永磁体 有限元分析(FEA) 齿槽转矩 电磁转矩
下载PDF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电磁转矩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茂军 刘鼎邦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5,253,共4页
步进电机运行时存在低频振荡、高频容易失步等缺点,采用细分驱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步进电机的运行性能。步进电机的运行性能主要由电磁转矩决定。为了研究细分数对步进电机细分驱动运行性能的影响,推导了电磁转矩随细分数变化的函数关系... 步进电机运行时存在低频振荡、高频容易失步等缺点,采用细分驱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步进电机的运行性能。步进电机的运行性能主要由电磁转矩决定。为了研究细分数对步进电机细分驱动运行性能的影响,推导了电磁转矩随细分数变化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对步进电机细分驱动与整步驱动时瞬时电磁转矩、总有效转矩及总有效转矩的方差的比较分析,得出了细分驱动可使步进电机总有效电磁转矩增加、转矩波动幅度减小、转矩波动频率增大等结论,细分驱动可提高步进电机的运行效率和平稳性,克服步进电机运行时的共振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步进电机细分驱动能够有效地克服低频振荡、高频失步等缺点,扩大了步进电机的应用范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电机 细分驱动 细分数 电磁转矩
下载PDF
计及频率约束的风电最大接入比例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珊珊 周勤勇 +1 位作者 赵强 汤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4-31,共8页
随着风力发电渗透率不断提高,既对系统频率特性产生不利影响,也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风电机组的最大接入比例。该文从提升电网所能够容纳风电机组比例的核心问题出发,研究系统频率扰动下的风电机组惯量响应,提出高比例渗透风电参与系统频... 随着风力发电渗透率不断提高,既对系统频率特性产生不利影响,也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风电机组的最大接入比例。该文从提升电网所能够容纳风电机组比例的核心问题出发,研究系统频率扰动下的风电机组惯量响应,提出高比例渗透风电参与系统频率控制的需求及对策。从3个层面揭示了风电机组惯量响应特性,包括机组物理结构差异、电磁转矩与频率的关系以及转子动能利用效率。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明确了频率问题成为制约该系统风电接入比例的约束条件,并据此提出风电参与系统频率控制的需求。提出了高渗透率风电参与系统频率控制的对策。通过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可以使得风电机组具备短时频率支撑和长期频率调节能力。系统受扰后的频率变化率、最低值和准稳态频率都明显改善,有助于在实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提升风电接入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惯量响应 电磁转矩 转子动能 接入比例 频率控制 虚拟惯量控制 下垂控制
下载PDF
励磁控制引起的双馈风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郝正航 余贻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81-86,共6页
从电磁转矩观点出发,证明了双闭环比例积分(PI)调节参数和前馈补偿参数是影响电磁转矩性质的2个关键因素。由于PI调节器积分常数取值的不同,在励磁调节器框图上从q轴励磁电压参考点到有功功率点之间的相位差可能在大范围内变化,这是影... 从电磁转矩观点出发,证明了双闭环比例积分(PI)调节参数和前馈补偿参数是影响电磁转矩性质的2个关键因素。由于PI调节器积分常数取值的不同,在励磁调节器框图上从q轴励磁电压参考点到有功功率点之间的相位差可能在大范围内变化,这是影响阻尼转矩的因素之一。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前馈补偿项参数——定、转子绕组间互感系数,由于设计控制器时所使用的该互感系数很难保证就是电机的实际参数,故存在误差,误差的正负性和大小对阻尼转矩的方向和大小有直接影响。上述2个独立因素可组合为4种情形,文中研究了各种情形下电磁转矩的阻尼性质,其中有2种情形将产生电气负阻尼,会导致轴系扭振。最后,通过时域和频域相互校验的仿真手段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感应发电机 轴系扭振 电磁转矩 机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