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线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立毅 程树康 刘宝廷 《微电机》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6-30,共5页
论述了直线电磁发射(推进)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三种典型的直线电磁发射装置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和分析,并阐述了直线电磁发射(推进)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磁推进 直线电磁发射 火箭发射
下载PDF
磁浮飞行风洞试验技术及应用需求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倪章松 张军 +2 位作者 符澄 王邦毅 李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10,共16页
随着高速、超高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发展新型的风洞设备,实现风洞性能和试验能力的突破。磁浮飞行风洞是利用真空管道列车概念结合动模型试验技术提出的一种新概念风洞设备,可以构建出更加接近真实状态的测试环境。本文从磁浮飞... 随着高速、超高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发展新型的风洞设备,实现风洞性能和试验能力的突破。磁浮飞行风洞是利用真空管道列车概念结合动模型试验技术提出的一种新概念风洞设备,可以构建出更加接近真实状态的测试环境。本文从磁浮飞行风洞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试验技术、应用需求等几个方面开展论述。首先论述了国内外传统风洞和动模型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发展磁浮飞行风洞的必要性;其次,重点对磁浮飞行风洞需要发展的试验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磁浮飞行风洞在超高速轨道交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电磁推进 飞行风洞 试验技术 高速轨道交通
下载PDF
块状固体电枢非稳态电磁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昕 翁春生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建立了电磁导轨炮块状电枢三维非稳态电磁扩散效应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耦合计算了电磁场与温度场,得到了导轨及电枢内部磁感强度、电流密度和温度分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电枢运动会引起电流趋向表面流动并在电枢尾部与轨道接触面上... 建立了电磁导轨炮块状电枢三维非稳态电磁扩散效应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耦合计算了电磁场与温度场,得到了导轨及电枢内部磁感强度、电流密度和温度分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电枢运动会引起电流趋向表面流动并在电枢尾部与轨道接触面上趋于集中,使电枢尾部焦耳热剧增并导致高温烧蚀.与二维模型相比,三维模型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电磁导轨炮发射过程中导轨和电枢中的物理现象,对理论和试验研究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固体电枢 电磁场 温度场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大功率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概述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莉娟 温晓东 +2 位作者 孙新锋 张天平 郭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8,共12页
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技术已成为未来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和货运、太阳能电站以及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空间任务中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推进技术之一。在梳理不同无电极等离子体电磁加速机制基础上,开展大功率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 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技术已成为未来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和货运、太阳能电站以及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空间任务中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推进技术之一。在梳理不同无电极等离子体电磁加速机制基础上,开展大功率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技术性能对比,给出新概念无电极场反构型电磁推进技术向未来超大功率拓展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同步分析了该技术亟需解决的关键基础问题,旨在为中国新概念场反构型电磁推进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 无电极 电磁加速 洛伦兹力 旋转磁场加速 等离子体团 电磁推进
下载PDF
高功率等离子体电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新锋 温晓东 张天平 《真空与低温》 2017年第6期311-317,共7页
高功率场反构型等离子体推力器具有高比冲、长寿命、大推力、高功率和高效率的特点,是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最具竞争力的推进方案之一。针对国内外当前高功率电推力器的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场反构型等离子体推力器的优势。结合场反构型等离... 高功率场反构型等离子体推力器具有高比冲、长寿命、大推力、高功率和高效率的特点,是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最具竞争力的推进方案之一。针对国内外当前高功率电推力器的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场反构型等离子体推力器的优势。结合场反构型等离子体电推力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梳理了高功率场反构型等离子体的产生、等离子体约束和控制、地面测试设备等关键技术,从性能提升的角度分析了场反构型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高功率等离子体推力器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反构型 电磁推力器 高功率
下载PDF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terface Based o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6
作者 Pengfei Yue Jiahe Ma +1 位作者 Ronghao Shi Kexing Song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11期4030-4041,共12页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critical issue of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terface based o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which is essential for minimizing damage and enhancing performanc...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critical issue of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terface based o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which is essential for minimizing damage and enhancing performance.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analysi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the effects of initial contact pressure, pulse current input, and armature speed on current density are examined. Key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ptimizing the convex rail and armature structures significantly reduces peak current density, improving uniformity and reducing damage. These optimizations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ccuracy, and service life of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terface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signing more durable and efficient high-current-densit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ding Contact Interface electromagnetic propulsion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U形电枢非稳态电磁场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昕 翁春生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建立了电磁导轨炮U形电枢二维非稳态电磁扩散效应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差分P-R算法耦合计算电磁场与温度场,得到了导轨及U形电枢内部磁感强度和温度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电枢固定静止的情形做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了电枢运动引起明显的... 建立了电磁导轨炮U形电枢二维非稳态电磁扩散效应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差分P-R算法耦合计算电磁场与温度场,得到了导轨及U形电枢内部磁感强度和温度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电枢固定静止的情形做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了电枢运动引起明显的电流速度趋肤效应,电流趋向表面流动并在电枢尾部与轨道接触面上趋于集中;同时使电枢尾部欧姆热剧增导致出现高温烧蚀。计算结果为固体电枢在快速滑动中避免发生转捩并抑制烧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学 电磁推进 电磁导轨炮 U形电枢 电磁场 速度趋肤效应
下载PDF
一种轴径双向分离式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的结构响应特性
8
作者 丛源涛 王秋良 +2 位作者 程军胜 熊玲 孙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4-51,共8页
为了避免传统一体化驱动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架断裂失效等不稳定现象.本文根据典型一体化驱动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结合加速实验后出现内壁裂痕的一体化驱动结构的耐压放电测试,分析确定一体化驱动结构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避免传统一体化驱动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架断裂失效等不稳定现象.本文根据典型一体化驱动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结合加速实验后出现内壁裂痕的一体化驱动结构的耐压放电测试,分析确定一体化驱动结构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初步设计了一种轴径双向分离式模块化的新型驱动结构,对新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电磁及结构响应等展开有限元仿真分析.在相同激励条件下,新型驱动结构内壁上的应力应变远小于一体化结构,同时一体化驱动结构的内壁上的最大形变约为10-2m量级,而新型驱动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内壁上的最大形变降低至10^(-5)—10^(-6)m量级.结果表明新结构能够在保证推进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内壁和相间隔板的应力应变及变形程度,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能够为电磁线圈驱动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线圈推进 结构响应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水下电磁射流推进技术研究
9
作者 文比强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8,84,共7页
为探究电磁发射原理在水下动力推进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以某小型艇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运用VOF均质多相流模型描述气、汽、液形成的多相流动,并求解基于RANS方程和Rayleigh-Plesset气泡方程建立的小型舰艇的Schnerr and... 为探究电磁发射原理在水下动力推进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以某小型艇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运用VOF均质多相流模型描述气、汽、液形成的多相流动,并求解基于RANS方程和Rayleigh-Plesset气泡方程建立的小型舰艇的Schnerr and Sauer空化模型,以分析电磁力作用引起的流场变化规律以及艇的运动特性。开展了不同等效电磁力作用下流场的数值仿真,获得了运动过程中流场特性变化以及小型艇载荷、运动变化规律:电枢运动过程中会在其背面形成低压区伴随有大量空泡的产生,但电枢在快速回退过程不会产生较大的流场阻力,为满足流道内空穴填满的过渡期,可以增加流道的数量,使多个电枢交替运动;电枢运动激发的流场对船体的前行动力只发生运动的前半段,后期随着船体航速加大,阻力增大,船体的运动主要还是靠电磁反作用力,且流体阻力峰值约占推力峰值的1/10。该研究可为电磁发射技术应用在小型舰艇动力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VOF多相流 重叠网格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应用于高速滑撬的电动悬浮和电磁推进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冠醇 李杰 陈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68-1474,共7页
针对目前高速滑撬系统滑块磨损严重、撬体振动剧烈、测试成本高、实验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速滑撬平台的电动悬浮和电磁推进系统。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的悬浮和推进特性进行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 针对目前高速滑撬系统滑块磨损严重、撬体振动剧烈、测试成本高、实验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速滑撬平台的电动悬浮和电磁推进系统。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的悬浮和推进特性进行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最大浮重比是电磁吸力型(EMS)悬浮系统的11倍,推进系统需要撬体携带的重量仅占整个撬体质量的4.2%,具有很高的有效载荷。文中所提出的系统较传统的采用滑块支撑、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的高速滑撬系统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滑撬 电动悬浮 电磁推进
下载PDF
超导储能电感用于重接型电磁推进电源的研究
11
作者 闵祥娜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为了验证高温超导储能电感作为重接型电磁推进脉冲电源的可行性,采用Ansoft Maxwell 3D建立了重接型电磁推进器瞬态仿真模型,脉冲电源的设计结合了多模块储能电感串联充电和并联放电的模式,电路中采用转换电容器限制断路开关工作过程中... 为了验证高温超导储能电感作为重接型电磁推进脉冲电源的可行性,采用Ansoft Maxwell 3D建立了重接型电磁推进器瞬态仿真模型,脉冲电源的设计结合了多模块储能电感串联充电和并联放电的模式,电路中采用转换电容器限制断路开关工作过程中的高电压。电感和电容参数都对最佳触发放电位置有一定的影响,即对驱动线圈电流脉冲的上升沿时间有影响。因为驱动线圈建立磁场的速度决定抛体感应出的涡流大小,抛体受到的驱动力与驱动线圈磁场大小和磁场建立的速度都有关。在多级推进系统的参数设计时,除了减小触发放电位置外,还需适当地减小驱动线圈的电感和减小转换电容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超导储能电感 脉冲电源 有限元分析 仿真模型 电感参数 电容参数 推进效率
下载PDF
触发位置对异步线圈电磁推进效率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玲 程军胜 +1 位作者 王秋良 王厚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构建了异步感应线圈推进器的数学模型,利用集总电路的方法得出了电枢受力方程以及运动方程,利用ANSYS模拟推进过程,得出了电枢初始位置影响推进效率的规律。在推进器实验平台进行了大量实验,获得了电枢在不同初始位置时的出口速度及对... 构建了异步感应线圈推进器的数学模型,利用集总电路的方法得出了电枢受力方程以及运动方程,利用ANSYS模拟推进过程,得出了电枢初始位置影响推进效率的规律。在推进器实验平台进行了大量实验,获得了电枢在不同初始位置时的出口速度及对线圈推进器效率的影响规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存在一个推进效率最高的最佳触发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位置 推进效率 异步线圈 电磁推进
下载PDF
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系统快速推进装置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海文 雷正保 李静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3,共4页
为解决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CST(Cutting the Screw Thread)的快速推进问题,基于电磁发射理论,创新设计出一种CST快速推进装置,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了CST快速推进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磁场分布及电磁力大小,分析发现,由于螺纹杆的存在,... 为解决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CST(Cutting the Screw Thread)的快速推进问题,基于电磁发射理论,创新设计出一种CST快速推进装置,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了CST快速推进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磁场分布及电磁力大小,分析发现,由于螺纹杆的存在,CST快速推进装置的磁力线分布不均匀,线圈内部的磁力线都集中于螺纹杆之中,螺纹杆的前端以及靠近线圈左端的螺纹杆表面磁力线比较密集,且大部分磁力线通过螺纹杆的螺纹,表明CST快速推进装置工作过程中的大部分电磁力集中在这两处的螺纹上。可见,本文创新设计的CST快速推进装置能够取得预期的快速推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电磁发射 CST 快速推进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气动电磁学概念探讨及若干研究进展介绍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哲峰 孙良奎 +3 位作者 马平 梁世昌 张志成 黄洁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9-735,共7页
目前国内外一些热点研究方向,如再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通信中断、气动隐身一体化、等离子体隐身、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和电磁推进研究,既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又涉及到电磁学,形成气动电磁学这一交叉领域。本文从概念定义... 目前国内外一些热点研究方向,如再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通信中断、气动隐身一体化、等离子体隐身、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和电磁推进研究,既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又涉及到电磁学,形成气动电磁学这一交叉领域。本文从概念定义、典型应用领域、主要机理问题、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等方面对气动电磁学进行了探讨。建议在基础理论、数值模拟、试验设备与测试技术等方面加大气动电磁学研究力度,促进气动电磁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电磁学 电磁散射 通信中断 气动隐身 等离子体隐身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电磁推进
下载PDF
感应电磁推进器绕组电磁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贞昕 熊玲 +1 位作者 程军胜 王秋良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8-183,共6页
在"T"字型双边直线电机原型推进器的基础上,提出感应电磁推进器初级绕组电磁"U"字型结构,并分别采用串联和并联的供电方式为驱动线圈供电;由于双边型推进器属于开放式,漏磁较大,因此在双边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 在"T"字型双边直线电机原型推进器的基础上,提出感应电磁推进器初级绕组电磁"U"字型结构,并分别采用串联和并联的供电方式为驱动线圈供电;由于双边型推进器属于开放式,漏磁较大,因此在双边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U"字型半封闭式推进器模型;在保持励磁线圈材料、感应线圈材料与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了感应线圈形状以及其供电方式与电磁推进器的推进速度、推进效率、推进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U"字型推进器发射性能整体优于"T"字型推进器;串联供电方式优于并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感应线圈 初级绕组 有限元法 结构设计
下载PDF
电磁同步线圈推进过程中动态力学状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 李首德 +2 位作者 刘世亮 熊玲 程军胜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64,共8页
电磁同步线圈推进器中强电磁力作用会对线圈造成较大力学冲击并使电枢发生形变,为避免出现因电磁力过大而导致的推进器寿命缩短、电枢形变和安全性等问题,开展了推进器推进过程中初级线圈和电枢受力状态研究,并针对电枢的形变进行了结... 电磁同步线圈推进器中强电磁力作用会对线圈造成较大力学冲击并使电枢发生形变,为避免出现因电磁力过大而导致的推进器寿命缩短、电枢形变和安全性等问题,开展了推进器推进过程中初级线圈和电枢受力状态研究,并针对电枢的形变进行了结构优化与仿真验证。通过构建电磁同步线圈推进器数学模型,结合COMSOL有限元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等手段对电枢应力分布和形变等物理量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驱动线圈峰值电流时刻,相较于电枢其他部位,电枢尾部所受电磁力最大且形变量达到0.184 mm,在搭建的试验平台上所开展的电枢形变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与增加加强筋厚度相比较,增加加强筋长度更有利于减小电枢尾部应力,可使电枢形变显著降约低约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线圈 电磁推进 有限元仿真 电枢形变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驱动电磁推进系统仿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涛 董亮 +2 位作者 王亮 吴锐 王豫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为了探索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的脉冲功率源用于电磁推进系统的可行性,建立了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电路及其驱动电磁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输出特性、多模块并联下电磁推进系统的推进特性,以及放电时脉冲... 为了探索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的脉冲功率源用于电磁推进系统的可行性,建立了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电路及其驱动电磁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输出特性、多模块并联下电磁推进系统的推进特性,以及放电时脉冲变压器过电压的限制措施等.脉冲变压器模块数为20,储能100kJ,理想情况下仿真得到的抛体发射速度达到1.5km/s,发射效率为12.6%.仿真结果表明,多模块脉冲变压器并联作为脉冲电源用于电磁推进系统是可行的,有利于电磁发射系统体积的减小,对脉冲变压器过电压抑制可引入非线性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电磁推进 轨道 脉冲变压器
下载PDF
轨道式电磁炮电源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启亨 潘玉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72-82,共11页
轨道炮是现有各类型电磁炮中结构最简单、进展最快的一种。本文分析研究了发展轨道炮的关键技术——电源设计,阐明了各类电源的供能方式及系统应用特性,并对优化电源性能的各项技术作了介绍。文中还讨论了战术轨道炮的电源选型问题。最... 轨道炮是现有各类型电磁炮中结构最简单、进展最快的一种。本文分析研究了发展轨道炮的关键技术——电源设计,阐明了各类电源的供能方式及系统应用特性,并对优化电源性能的各项技术作了介绍。文中还讨论了战术轨道炮的电源选型问题。最后,对我国电磁炮电源的研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轨道发射 电源
下载PDF
大功率多相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建隆 陆可 +1 位作者 郑云广 郭冀岭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0,19,共6页
结合多相旋转电机低压大功率,低转矩脉动特性与永磁电机功率因数高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电磁推进的双边滑片型十二相永磁直线电机。设计方案对多相绕组磁动势和电机尺寸及电流等级的确定进行了详细推导分析。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FLUX... 结合多相旋转电机低压大功率,低转矩脉动特性与永磁电机功率因数高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电磁推进的双边滑片型十二相永磁直线电机。设计方案对多相绕组磁动势和电机尺寸及电流等级的确定进行了详细推导分析。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FLUX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十二相永磁直线电机采用方波供电可输出高达40.92 kN的推力且推力脉动值为0.62%左右,最后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和仿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多相绕组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六极轨道发射器电磁推进与屏蔽数值验证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舒涛 薛新鹏 +2 位作者 刘明 杨志勇 冯刚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0,114,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六极轨道电磁发射器,利用环向磁场和正交环向电流相互作用产生轴向加速力。在不需要屏蔽线圈或屏蔽材料的情况下,六极轨道电磁发射器可解决磁屏蔽问题。基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验证,对发射器的推进力和磁屏蔽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一种新型六极轨道电磁发射器,利用环向磁场和正交环向电流相互作用产生轴向加速力。在不需要屏蔽线圈或屏蔽材料的情况下,六极轨道电磁发射器可解决磁屏蔽问题。基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验证,对发射器的推进力和磁屏蔽进行了分析。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六极轨道电磁发射器有巨大的轴向加速度力和产生磁屏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推进 磁屏蔽 六极轨道 六极环向磁场 六极轨道电磁发射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