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1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8
1
作者 程显声 程芮 马秀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 (2 6例次 )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首次、溶栓后及出院前系列心电图变化。结果  (1)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SⅠ >0 .1mV者 2 2例次 (84.6 % ) ,SⅠQⅢTⅢ 型 1...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 (2 6例次 )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首次、溶栓后及出院前系列心电图变化。结果  (1)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SⅠ >0 .1mV者 2 2例次 (84.6 % ) ,SⅠQⅢTⅢ 型 16例次 (6 1.5 % ) ,QⅢTⅢ 型 16例次 (6 1.5 % ) ;TⅢ 倒置2 3例次 (88.5 % ) ,TV1 V2 倒置 19例次 (73.1% ) ,TV1 V3 倒置 13例次 (5 0 .0 % ) ,TV1 V4 倒置 11例次 (42 .3% ) ,TV1 V5倒置 3例次 (11.5 % ) ,T波倒置均呈对称性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次 ,SV1 V5R粗钝、挫折13例次 (5 0 .0 % )。 (2 )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SⅠ 变浅 ,QRS电轴左移 ,Q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 5例次、加深 6例次 ,TV1 V2 倒置加深或直立变倒置 13例次 (5 6 .5 % ) ,T波倒置变浅或直立 4例次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 2例次 ,SV1 V5R挫折、粗钝消失 8例次 (6 1.5 % )。 (3)出院前变化 :RⅡ 增加 ,RⅢ 减小 ,QⅢ 减小 ;TⅢ 变直立者 10例次 (38.5 % ) ,TV2 直立 7例次 (2 6 .9% )。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 ,但如能紧密结合临床 ,动态密切观察心电图典型、不典型或所谓“大致正常”的轻微改变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是有帮助的。有效溶栓治疗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诊断 应用
原文传递
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对置管操作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22
2
作者 冯毕龙 姚述远 +1 位作者 周素军 覃慧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及其对置管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因各种临床情况需置入PICC的62例患者。置入操作在X线透视下完成,同时以PICC导丝为探测电极,监测导管头端位于不同血管部位时的腔内心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及其对置管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因各种临床情况需置入PICC的62例患者。置入操作在X线透视下完成,同时以PICC导丝为探测电极,监测导管头端位于不同血管部位时的腔内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导丝介导均能获得腔内心电图。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为(1.11±0.36)mm,导管头端位于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上、中、下段,右房交界处及右房中、下部时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分别为(1.11±0.36)mm、(1.12±0.28)mm、(1.56±0.45)mm、(4.03±1.87)mm、(5.90±2.45)mm、(7.90±2.95)mm、(9.87±2.77)mm、(5.00±1.76)mm、(2.50±1.73)mm。10例患者最初导管头端异位于颈内静脉,此时P波振幅为(1.14±0.34)mm。结论以PICC导丝作为探测电极可引出腔内心电图,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与PICC头端位置有关,最大P波振幅可指导导管头端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监测 生理学 静脉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2
3
作者 孙红 王蕾 聂圣肖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及体外测量长度对最佳置入长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便利抽取了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1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743例置管患者进行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置管到达最佳位置后,进行胸部X线定位,观察心...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及体外测量长度对最佳置入长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便利抽取了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1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743例置管患者进行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置管到达最佳位置后,进行胸部X线定位,观察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624例患者经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后,X线胸片显示导管尖端均在最佳位置。PICC尖端最佳置入长度与体外测量长度呈正相关(r=0.920,P<0.01)。以PICC最佳置入长度(Y)为因变量,以体外测量长度(X)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为:左侧贵要静脉Y=4.290+0.897X(R^2=0.834,F=942.459,P<0.001),右侧贵要静脉Y=3.097+0.922X(R^2=0.855,F=2055,P<0.001)。结论对于心电图有P波的患者,P波变化可用来指导置管操作和预测导管尖端位置,心电图定位可作为一种替代性方法。经贵要静脉置入PICC时,可借助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导管置入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定位 导管插入术 外围
原文传递
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在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7
4
作者 赵林芳 曹秀珠 +4 位作者 陈春华 王雅萍 金向红 陈香花 曾旭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运用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瓣膜式PICC置管,提高瓣膜式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用导管导丝作为监测电极,在第二肋间、第三肋间作为心内心电图的观察点位,获得心电图特异性P波的形态变化。纳入465例接受瓣膜式PIC... 目的运用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瓣膜式PICC置管,提高瓣膜式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用导管导丝作为监测电极,在第二肋间、第三肋间作为心内心电图的观察点位,获得心电图特异性P波的形态变化。纳入465例接受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穿刺后通过胸部X线摄片结果评价导管头端是否到达理想位置。结果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置入PICC的465例患者中,其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的比率为95.91%(446/465),位于气管隆突下方(3.11±1.27)cm。其灵敏度为96.33%,特异度为100%。结论采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可辅助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描记术 护理
原文传递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6
5
作者 姚辉 宋敏 刘玉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内心电图(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7~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0例,根据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外周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每组各30例。导管尖端位置和方向的确定依据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记录置... 目的探讨静脉内心电图(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7~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0例,根据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外周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每组各30例。导管尖端位置和方向的确定依据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记录置管到位率及长度。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结果ECG引导的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的置入长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可以引导PICC尖端位置的定位,指导术中置管方向,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且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时,可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葛根素静脉输注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73
6
作者 徐济民 郑慧君 +2 位作者 黄震华 吴士尧 周礼明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62±s11a),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6±12a),治疗组以...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62±s11a),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6±12a),治疗组以葛根素注射液300mg(对照组仅为该注射液的溶剂)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10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症状的总有效率97%,心电图总有效率60%,高于对照组的45%,30%,(P<0.01,P<0.05),治疗组并有降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而对照组则无上述效应,2组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葛根素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两种方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1
7
作者 袁玲 李蓉梅 +3 位作者 李善萍 杨阳 徐伟 秦民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最佳方法。方法比较手动推注生理盐水柱法与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效果和护士评价。结果两种方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均能引导出腔内心电图,导管到位精确性差异... 目的探讨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最佳方法。方法比较手动推注生理盐水柱法与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效果和护士评价。结果两种方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均能引导出腔内心电图,导管到位精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波型中断例数较少(χ2=8.300,P<0.001),生理盐水用量(t=13.99,P<0.001)和护士评价操作流程便捷性(t=19.31,P<0.001)明显优于手动推注生理盐水柱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是目前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异位 头端位置
原文传递
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3
8
作者 张珂 王正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0 6例ICP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和声振刺激试验 (VAS T) ,对其中 5 1例进行宫缩应力试验 (CST)或催产素激惹试验 (OCT) ,15 7例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 目的 探讨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0 6例ICP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和声振刺激试验 (VAS T) ,对其中 5 1例进行宫缩应力试验 (CST)或催产素激惹试验 (OCT) ,15 7例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12 7例进行胎儿心电图检查。结果 OCT和超声脐血流分析结果异常者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 73 .3 %和 5 0 .0 % ,明显高于正常者的 2 7.8%和 3 3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和P <0 .0 5 )。NST、VAS T和胎儿心电图正常者和异常者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OCT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对了解ICP孕妇胎盘功能和预测围产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NST和VAS T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对母婴无任何创伤、重复性强等优点 ,可作为了解ICP孕妇胎儿宫内安危的首选监护项目 ;胎儿心电图检查在ICP孕妇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症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监护 胆汁淤积 妊娠合并症
原文传递
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媛媛 高行军 +1 位作者 康启 赵运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10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10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及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酒石酸美托洛尔 每搏输出量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 被引量:52
10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6 位作者 吴元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7.8%,回旋支占12.2%,合并右心室心肌梗...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7.8%,回旋支占12.2%,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RVI)占41.4%。②下壁AMI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时,血管闭塞位置多发生在第1右心室支开口以远(73.8%),合并RVI时其闭塞多发生在第1右心室支开口前(64.9%);下后壁伴侧壁AMI回旋支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时,其闭塞位置均在钝缘支发出前。③下壁AMI时Ⅰ、aVL导联ST段呈对应性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3.9%,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提示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54.5%,特异性为75.0%。与传统RVI诊断相比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提示RVI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49.3%。结论下壁AMI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心电图 相关动脉 闭塞位置 判断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6
11
作者 周敏 贾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7例、非冠心病组93例,分析两...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7例、非冠心病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计算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彩色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均为阳性患者111例(75.5%),非冠心病组6例(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732,P〈0.01),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93.6%、94.5%、70.4%。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颈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3
12
作者 廖晓现 李毓娟 +3 位作者 李文强 赵小瑞 王强 周秀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2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 目的研究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2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结果变化,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QTc、Tp-Tec和Tp-Tec/QTc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AMI合并心律失常有利于提升疗效,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损伤,改善心功能并缓解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琥珀酸美托洛尔 胺碘酮 每搏输出量 心电描记术 肌钙蛋白
下载PDF
成人中心静脉置管腔内心电图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郭玲 秦英 +2 位作者 王国蓉 江群 王久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使用腔内心电图行导管头端定位时心电图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I晦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013年6~12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腔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记录置管过程中... 目的探讨在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使用腔内心电图行导管头端定位时心电图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I晦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013年6~12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腔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记录置管过程中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腔内心电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475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1428例患者在置管术中获得稳定的腔内心电图,总稳定率为96.8%,CVC导管腔内心电图稳定率99.0%,不同支撑导丝直径的两种PICC导管腔内心电图稳定率分别为94.7%和91.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身高、性别、左右侧、基础P波振幅、置管途径、导管类型与腔内心电图稳定性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途径对腔内心电图稳定性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982.P〈0.001)。结论成人中心静脉置管腔内心电图稳定性较高,中心静脉导管(CVC)导管置管术中腔内心电图稳定性优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通过改善导联装置增强联接稳定性,如设计专用导联夹增加导联性能,增强心电图信号;加强操作技术培训.安排专人操作有利于排除环境及操作干扰,提高腔内心电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导管植入术 中心静脉
原文传递
两种血清标志物联合24 h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0
14
作者 王萍 龙滔 邵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蛋白(IMA)、髓过氧化物酶(MPO)联合24 h动态心电图(DEG)检测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24 h DEG检查...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蛋白(IMA)、髓过氧化物酶(MPO)联合24 h动态心电图(DEG)检测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24 h DEG检查,同时检测患者血清IMA、MPO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AG阳性组(96例)、CAG阴性组(54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IMA、MPO水平,并评估IMA、MPO、24 h DEG单项或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CAG显示阴性患者为36.0%,阳性患者为64.0%。CAG阳性组患者血清IMA、MPO水平及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AG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1)。CAG阴性组ST段压低980阵次,CAG阳性组ST段压低249阵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主要集中在06?01~12?00。ROC曲线分析显示,IMA、MPO的截断值分别为135.39×10^3 U/L、589.25 n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95%CI:0.712~0.806)、0.757(95%CI:0.684~0.793),两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58~0.987)。IMA、MPO、24 h DEG三者联合检测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单项检测(98.15%vs 59.26%、70.37%、74.07%,均P=0.000;91.33%vs 82.00%、84.00%、80.00%,P=0.017、0.037、0.005)。结论IMA、MPO联合24 h DEG检测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对于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过氧化物酶 冠心病 心肌缺血 生物标记
下载PDF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9
15
作者 赵兰蒂 代世昌 +1 位作者 杨建彬 钟厚科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清河县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214例,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A、B、C 3组,A组LVEF<...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清河县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214例,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A、B、C 3组,A组LVEF<30%48例,B组LVEF 30%~40%74例,C组LVEF 40%~49%92例,观察比较3组心电图检查时QRS电压值、QRS时限值、QTc间期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并统计比较3组心电图异常类型及预后。结果 3组QRS电压值、QRS时限值、QTc间期、LVEDD、LA及窦性心动过速、房室早搏、室性早搏、ST-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心房颤动、Q波异常、左前支阻滞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随着冠心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QRS电压值逐渐降低,QRS时限值和QTc间期逐渐增高,LVEDD、LA逐渐延长,3组间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速、房室早搏、室性早搏、ST-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心房颤动、Q波异常、左前支阻滞发生率A组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4例中共死亡16例,死亡时间为入院后1~3 d,其中A组死亡12例,B组死亡3例,C组死亡1例。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着病情加重,QRS电压值逐渐降低,QRS时限值和QTc间期逐渐增高,LVEDD、LA逐渐延长。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极有帮助,临床可根据QRS电压值、QRS时限值、QTc间期、LVEDD及LA的变化来评估此类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金丝桃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庆林 侴桂新 +1 位作者 陈志武 马传庚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 (Hyp)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导致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的机制。 方法 大鼠心肌缺血 30min后再灌 3.5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造模前腹腔注射Hyp对损伤大鼠心电图和血清中CPK及心肌组织中MDA ,SOD和NO...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 (Hyp)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导致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的机制。 方法 大鼠心肌缺血 30min后再灌 3.5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造模前腹腔注射Hyp对损伤大鼠心电图和血清中CPK及心肌组织中MDA ,SOD和NO生成的影响 ;观察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形成和Hyp干预的结果。 结果 Hyp可以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电图T波的变化幅度 ,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 ,抑制大鼠血清CPK的升高和心肌组织中MDA ,NO的形成 ,提高SOD的活力 ;抑制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Hyp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 ,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和NO自由基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用 金丝桃苷 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心肌细胞凋亡 中药
下载PDF
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黎 陈月香 +1 位作者 李向君 张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57-558,共2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患者应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术,观察心电监护仪Ⅱ导联,分析出现双峰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向P波的引出率及定位准确率。结果185例患...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患者应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术,观察心电监护仪Ⅱ导联,分析出现双峰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向P波的引出率及定位准确率。结果185例患者中,Ⅱ导联出现特征性高尖P波共173例,引出率为93.5%,其后同时出现双向P波的共127例,引出率为68.6%,定位准确率97.1%;在高尖P波出现之前就已出现双峰P波的共96例,引出率为51.9%,定位准确率为96.9%;12例患者没有引出特征性高尖P波及双向P波,其中7例患者只引出了双峰P波,这7例患者导管尖端均能准确定位。结论双峰P波可以作为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补充定位条件,与特征性高尖P波及双向P波同时作为导管尖端定位的依据,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中具有积极意义及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描记术 P波形态 尖端定位
下载PDF
冠状动脉堵闭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30
18
作者 卢新政 王连生 +6 位作者 黄峻 张晓文 徐顺霖 朱品军 杨志健 马根山 曹克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探讨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选用苏中幼猪 11只 ,麻醉后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置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 ,堵闭血流 12 0min。观察心电图、心肌... 探讨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选用苏中幼猪 11只 ,麻醉后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置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 ,堵闭血流 12 0min。观察心电图、心肌酶、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结果发现 ,存活 7只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 ,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图形变化 ,血浆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并呈动态演变 ;术后1h超声检查出现间隔上部及前壁局部运动异常 ;术后 2至 4周造影复查显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心室壁异常运动 ;存活 7只猪均成功地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另 4只猪分别在堵闭 6 0~ 10 0min因心室纤颤死亡。结果提示 ,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并保持封堵冠状动脉通畅 ;与开胸法相比更接近人体状态 ,具有创伤小、动物生存时间长并易于术后饲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验动物学 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冠状动脉堵闭法 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球囊
下载PDF
四逆汤抗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罗汉川 黄河清 +6 位作者 刘晓霞 陈建萍 谭红梅 杨辉 唐铁军 梁天文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94-996,共3页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急性心肌缺血犬心内膜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犬冠状动脉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描记心电图,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PK) 、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 、谷丙...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急性心肌缺血犬心内膜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犬冠状动脉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描记心电图,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PK) 、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 、谷丙转氨酶( ALT) 、乳酸脱氢酶(LDH)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 MDA) 等指标。结果:四逆汤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犬心电图缺血范围和缺血程度,降低血CPK、CPK- MB、ALT、LDH 等酶的活性,提高SOD 活性,降低MDA 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缺血 中医药疗法 四逆汤
下载PDF
中国健康人群正常心率范围的调查 被引量:36
20
作者 吴杰 Jan A. Kors Peter R. Rijnbeek +2 位作者 陆再英 徐春芳 Jan H. van Bemme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 调查中国健康人群心率的分布及其性别、年龄差异 ,评估传统的正常心率标准。方法 采集 5 36 0例 (男 36 14例 ,女 1746例 )健康人心电图 ,并按性别分为 5个年龄组 ,计算各年龄组心率的中位数、上限和下限值。结果 男性心率中位... 目的 调查中国健康人群心率的分布及其性别、年龄差异 ,评估传统的正常心率标准。方法 采集 5 36 0例 (男 36 14例 ,女 1746例 )健康人心电图 ,并按性别分为 5个年龄组 ,计算各年龄组心率的中位数、上限和下限值。结果 男性心率中位数为 6 7~ 6 8次 /min ,随年龄波动很小 ;女性心率的中位数为 6 7~ 73次 /min ,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年轻女性心率的中位数、上限和下限值均比同年龄组男性快 5~ 6次 /min ,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减低或消失。 15 %的人群心率小于 6 0次 /min。男性心率下限值为 5 1次 /min ,而女性心率下限值 5 0岁以前约为 5 5次 /min ,5 0岁以后为 5 1次 /min。男、女心率上限值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 ,但在 5 0岁以后再次增快 ;总体人群的心率上限值为 95次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参考值 心电描述记 健康人群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