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旭倩 苗雅敬 +5 位作者 周虹 韩高洁 王静 仝巧立 张胜男 尹洪宁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5-1001,共7页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根据基质电压标测中低电压区占左心房面积比...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根据基质电压标测中低电压区占左心房面积比将患者分组(轻度组<5%,中度组5%~20%,重度组>20%),分别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应变等参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与低电压面积相关的预测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计算预测左心房纤维化准确性最高的参数及其截断值。结果:6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轻度低电压组22例,中度低电压组20例和重度低电压组18例,三组间性别、CHA2DS2-VASc评分、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E/e′)、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EF)、左心房储蓄期长轴应变(LASr)、左心房储蓄期环形应变(LASr-c)、左心房心肌做功(LA MW、LA MW-c)、左心房僵硬度(LA stiffness、LA stiffnes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Sr与低电压面积相关性最高( rs=-0.814, 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HA2DS2-VASc评分、LAD、LAVI、LAVmax、LAVmin、LAEF、LASr、LASr-c、LA MW、LA MW-c、LA stiffness、LA stiffness-c是低电压面积的预测因素(均 P<0.05),其中LA stiffness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其判断重度低电压的截断值为1.15,敏感性94.4%,特异性83.3%。 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以术前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其中LA stiffness与基质电压标测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持续性心房颤动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 左心房应变 电压标测
原文传递
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康 丁燕生 +2 位作者 杨俊娟 周菁 盛琴慧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其中1例患者有直系亲属猝死家族史,发作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病史3个月至24年。使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局部电压低于1.5mV的区域判断为病变心肌,低于0.5mV的区域为瘢痕区,结合传统的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拖带标测和心室内碎裂电位,识别病变心肌范围和心动过速折返路径以指导消融。结果4例患者电生理检查共诱发出7种形态的左束支阻滞形VT,电解剖电压标测的低电压区主要位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基底部和偏间隔部,在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交界区和/或环绕病变心肌的最早激动处做线性消融,4例患者均获消融即刻成功,无并发症。4例患者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有1例出现复发,口服胺碘酮控制,至今无晕厥和猝死。结论ARVD/C的VT标测与消融安全可靠,应用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与传统的心电标测方式相结合,可更精确判断ARVD/C的室性心律失常基质和有效提高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电解剖电压标测
原文传递
非典型心房扑动治疗的实用方法
3
作者 Jeffrey Munro 沈文光 +1 位作者 刘晓宇 王如兴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心房扑动是一类具有不同表现的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典型心房扑动和非典型心房扑动,其中典型心房扑动是以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为关键传导区域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而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环多存在于左心房或右心房且与瘢痕和慢传导... 心房扑动是一类具有不同表现的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典型心房扑动和非典型心房扑动,其中典型心房扑动是以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为关键传导区域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而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环多存在于左心房或右心房且与瘢痕和慢传导区域有关。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例数的增加,非典型心房扑动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典型心房扑动的消融通常是沿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进行线性消融,而非典型心房扑动消融通常需要多种技术联合应用以明确关键传导区域的位置,这些技术包括采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和激动标测及采用拖带技术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本文以一例既往行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发生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患者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折返环的组成,尤其是如何发现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并予以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心房扑动 电解剖电压标测 激动标测 拖带 折返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