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谭成富 王超 +8 位作者 杜琳 刘薇薇 宋瑾 冯果 严洁 阳晶晶 唐雅妮 陈美琳 李姣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在MIRI过程中对自噬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在MIRI过程中对自噬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分别电针或艾灸"内关"穴,每次20min,每日1次,连续7d。HE染色法及透射电镜检测左心室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LC 3、Beclin 1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损伤较严重,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边界模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横纹坏死、溶解,线粒体结构紊乱、模糊,空泡化严重,并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损伤较模型组轻微,肌纤维大多正常,肌丝间局灶性水肿,线粒体丰富伴空泡增多,偶见自噬体。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均明显升高(P<0.01),LC 3Ⅰ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均明显降低(P<0.01),LC 3Ⅰ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明显低于IP组及艾灸组(P<0.05),而LC 3Ⅰ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IP组及艾灸组(P<0.01)。结论:IP、电针或艾灸"内关"穴预处理对MIRI大鼠均具有保护作用,可对MIRI大鼠心肌的自噬产生调节作用,尤以电针最佳,而这种适度调节MIRI过程中的自噬水平可能与下调LC 3Ⅱ、Beclin 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预处理 艾灸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心肌自噬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不同时间热休克蛋白27、70、9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谭成富 严洁 +6 位作者 王超 常小荣 谢文娟 阳晶晶 刘密 林海波 贺香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兔延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18只,各组按预处理后不同时相再分为0、24、48h3个亚组,每组6只。电...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兔延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18只,各组按预处理后不同时相再分为0、24、48h3个亚组,每组6只。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电针或艾灸"内关",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5d。各组于预处理5d后0、24、48h行冠脉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左心室肌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左心室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兔心肌组织HSP 27、HSP 70、HSP 90的表达。结果:各组预处理家兔的HE染色及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损伤较严重,肌纤维紊乱,部分溶解,小血管扩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损伤较轻,肌纤维大多正常,肌丝间局灶性水肿减少,线粒体丰富。在不同时相,模型组心肌HSP 27、HSP 70、HSP 90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h时,各组兔心肌HSP 2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h时,电针及艾灸组比模型组的心肌HSP 27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P<0.01)。在0、24h时,艾灸组的HSP 70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而且在24h时,艾灸组HSP 70的表达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在48h时,艾灸组及电针组HSP 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0、24、48h各组的HSP 90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艾灸"内关"对兔MIRI均有预保护作用,可减轻兔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与心肌组织HSP 27及HSP 70表达的增强有关,且这种预保护效应存在时间差异,体现在24、48h时更为明显,提示电针与艾灸均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 热休克蛋白27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90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微小RNA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郑仕平 韩为 +5 位作者 储浩然 王颖 张玲 朱玲玲 张国庆 崔倩倩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s)、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 4)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20只分为电针预...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s)、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 4)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20只分为电针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及模型组各3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和艾灸预处理组取"百会""风府""大椎"穴。电针预处理组进行电针治疗,艾灸预处理组用清艾条悬灸治疗,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用阿司匹林10mg/kg灌胃治疗,治疗7d后各组造模,并于再灌注24h后,运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皮质区相关miRNAs、AQP 4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预处理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1);与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和艾灸预处理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1);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QP 4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预处理组AQP 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和艾灸预处理组AQP 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相对表达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脑保护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miRNA 290、miRNA 494的表达,降低AQP 4相对表达量,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脑水肿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针刺预处理 艾灸预处理 大脑皮质微小 RNA 水通道蛋白-4
原文传递
电针、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杜琳 谭成富 +5 位作者 王超 章薇 唐雅妮 陈美琳 刘薇薇 李姣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自噬能力的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艾灸组,每组8只。电... 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自噬能力的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艾灸组,每组8只。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分别电针或艾灸"内关"穴,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7d。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电镜观察左心室缺血区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心肌细胞自噬体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LC3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形态完整,排列整齐,线粒体较完整,可见少量自噬空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形态不完整,排列紊乱,肌纤维溶解,线粒体肿大,胞核边聚化,自噬空泡较多;与模型组相比,IP组、电针组、艾灸组心肌细胞损伤较轻,少量肌纤维溶解,线粒体丰富,自噬空泡及溶酶体数量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IP组、电针组、艾灸组凋亡指数均降低(P<0.05);与IP组、艾灸组比较,电针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LC3-Ⅱ表达水平、LC3-Ⅱ/Ⅰ比值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组织LC3-Ⅱ表达水平及LC3-Ⅱ/Ⅰ比值均降低(P<0.05);与IP组、艾灸组比较,电针组LC3-Ⅱ的表达及LC3-Ⅱ/Ⅰ比值上调(P<0.05)。结论:针灸预处理能产生与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适度提高细胞自噬能力,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预处理 艾灸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心肌细胞凋亡 自噬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及HIF-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丁亚娟 卢圣锋 +2 位作者 陈霞 彭拥军 朱冰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实施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该影响与心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I)、电针1d组(EA-1d)、电针2d组(EA-2d)、电针3d组(EA-3d)、电针4d组(EA-4d)、电针5d组(EA-5d),每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实施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该影响与心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I)、电针1d组(EA-1d)、电针2d组(EA-2d)、电针3d组(EA-3d)、电针4d组(EA-4d)、电针5d组(EA-5d),每组9只。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干预后,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行心电图检测,并于24h后取心脏,采用TTC染色评价效应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IF-1α表达,并在明确最佳时间点后,增设假手术组(Sham)和假手术加电针组(Sham+EA),每组3只,进一步观察HIF-1α表达情况。结果 MI组结扎LAD 30min后,ST段弓背抬高,结扎24h后出现病理性Q波,提示模型制作成功;与MI组比较,EA-1d、EA-2d组心肌梗死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IF-1α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EA-3d、EA-4d和EA-5d组心脏梗死面积比明显减小(P<0.05),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但3组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电针预处理4d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MI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电针预处理能使MI下降的HIF-1α表达上升(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内关穴3~5d均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其中以4d为佳,该保护效应与调控HIF-1α蛋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预处理 心肌保护 内关 HIF-1Α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细胞谷氨酸-NMDA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孟培燕 孙国杰 +1 位作者 刘胜洪 严红梅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防治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电针预处理"百会""肾俞""后三...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防治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电针预处理"百会""肾俞""后三里"穴,连续波,频率为100次/min,强度1 mA,每日1次,连续进行10 d。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 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Glu含量、NMDAR 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预处理组海马Glu含量、NMDAR 1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降低VD鼠海马组织Glu含量,下调海马NMDAR 1的表达,因而有可能通过减轻Glu-NMDAR信号路径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保护脑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预处理 海马CA1区 GLU NMDAR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叶涛 朱路文 +4 位作者 唐强 李宏玉 梁碧莹 张继瑶 郑婷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给予电针百会干预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脑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诱导脑保护作用,降低炎性损伤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预处理 神经功能 Tolls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抑制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 被引量:15
8
作者 秦联萍 高俊虹 +4 位作者 付卫星 逯波 崔海峰 王玉敏 喻晓春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以及单个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C)、缺血再灌组(MIR)、缺血再灌+电针组(EA),每组10只。于造模前连续3 d给予双侧"内关"电针预治疗,电流强度5 ...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以及单个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C)、缺血再灌组(MIR)、缺血再灌+电针组(EA),每组10只。于造模前连续3 d给予双侧"内关"电针预治疗,电流强度5 mA,频率2/15 Hz,持续电刺激30 min。第3次电针结束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在体心肌缺血模型,用低灌流的方法制备离体全心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采用InCytPm 2 High Speed细胞内离子检测系统观察单个心肌细胞钙振荡情况。结果:MIR组于再灌注10 m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MIR组明显降低(P<0.05)。NC组心肌细胞很少发生细胞内钙振荡,MIR组的心肌细胞可见频发的钙振荡,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A组的心肌细胞发生钙振荡的次数则明显低于MIR组(P<0.01)。结论:电针预治疗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效应可能是通过减少缺血心肌细胞钙振荡的发生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缺血性心律失常 电针预治疗 钙振荡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功能及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涛 陈煜 +5 位作者 李荣煌 王亚玲 傅淑平 杨烨 徐斌 卢圣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脏射血分数(EF),脾脏、心脏巨噬细胞数量及心肌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促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脏射血分数(EF),脾脏、心脏巨噬细胞数量及心肌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促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通过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不做结扎。电针预处理组电针小鼠双侧"内关",疏密波,频率2 Hz/15 Hz,强度2 m A,每次电针20min,每天1次,共干预3d后造模。采用超声心动图M图EF值评价心功能;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脾脏、心脏巨噬细胞数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EF值下降(P<0.001),心脏、脾脏巨噬细胞数量增加(P<0.001),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小鼠EF值上升(P<0.01),心脏、脾脏巨噬细胞数量下降(P<0.01),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减少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脾脏、心脏巨噬细胞数量,下调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减轻心肌局部炎性反应,从而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电针 预处理 射血分数 巨噬细胞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和血浆中EPCs及VEGF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彤 林涛 +2 位作者 王秀志 刘毅 张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研究电针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将大鼠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将大...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研究电针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将大鼠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将大鼠造模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第12,24,48小时分别将各组大鼠留取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的百分比变化。用ELISA法检测骨髓和血清中VEGF的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电针预处理过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较未经过预处理的大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随着电针预处理后时间的延长,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越多。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通过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VEGF的浓度,VEGF作用于EPCs的表面受体VEGFR2,从而加速EPCs的动员和迁移入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处理 大鼠
下载PDF
不同时点电针处理复合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天渊 孟尽海 麦思聪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电针刺激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电针一组、电针二组、电针三组,每组20例。4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胃肠减压、镇痛处理;...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电针刺激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电针一组、电针二组、电针三组,每组20例。4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胃肠减压、镇痛处理;电针一组术前1d,电针二组术前1d、术前30min,电针三组术前1d、术前30min、术后1d行电针刺激。术前电针刺激中脘及右侧天枢、内关、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术后电针右侧内关、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强度2~3mA,频率2Hz,持续30min。记录术后通气、通便、饮水、进食、胃管拔除、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胃管引流液、腹腔引流量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电针三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较全凭静脉麻醉组、电针一组、电针二组明显缩短(P<0.05);电针三组饮水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较全凭静脉麻醉组明显缩短(P<0.05)。4组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胃肠减压量、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复合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疗效,术前电针刺激预处理结合术后电针刺激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开腹手术 电针 预处理 后处理 肠功能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麦思聪 孟尽海 +1 位作者 王文娟 郎淑慧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功能及炎性反应、血乳酸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5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A组(全凭静脉给药麻醉组)、B组(全凭静脉给药麻醉复合右...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功能及炎性反应、血乳酸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5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A组(全凭静脉给药麻醉组)、B组(全凭静脉给药麻醉复合右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位电针预处理组)、C组(全凭静脉给药麻醉复合中脘、右侧天枢及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位电针预处理组),每组20例。3组均行全凭静脉给药麻醉,B组、C组于术前一天、术前30min给予相应穴位电针预处理,每次30min。术后观察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通气恢复时间、通便恢复时间、禁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腹腔引流液总量;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结束后24h(T1)及手术结束后第5d(T2)3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于手术前(TⅠ)、肿瘤切除腹腔冲洗后(TⅡ)及手术结束后24h(TⅢ)3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测定乳酸值。结果: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通气恢复时间、禁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A组(均P<0.05)。C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T1时点明显少于A组(均P<0.05);与T0时点比较3组在T1、T2时点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P<0.01);与T1时点比较3组在T2时点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均P<0.01)。TⅠ、TⅡ、TⅢ时点3组间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中脘穴位电针预处理可以缩短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通气恢复时间、禁饮食时间以及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从而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24h白细胞计数,以减轻炎性反应,对血乳酸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手术 电针 预处理 肠功能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曾毅 熊利泽 +2 位作者 陈绍洋 雷毅 雷霆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 :3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戊巴比妥组和电针预处理组 3组 ,每组 10只。对照组单纯给予缺血再灌注 ;戊巴比妥组每日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 30 mg... 目的 :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 :3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戊巴比妥组和电针预处理组 3组 ,每组 10只。对照组单纯给予缺血再灌注 ;戊巴比妥组每日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 30 mg/ kg;电针预处理组每日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 30 m g/ kg,同时给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 ,30 min/ d,连续 5 d。最后一次预处理结束后 2 4 h,夹闭肾下腹主动脉 2 0 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各组在缺血前、缺血 2 0 m in、再灌注 1h各抽取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MDA )。结果 :电针预处理组 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 (P均 <0 .0 5 ) ;与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相比 ,电针预处理组血浆 SOD活性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重复电针刺激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机制是通过其降低 MDA含量、维持 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预处理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生化指标 自由基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龄小鼠海马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黎娜 洪素云 +3 位作者 李俊 王改梅 刘喆 梁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老龄小鼠海马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POCD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老龄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18只,各组再分为1 d、3 d...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老龄小鼠海马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POCD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老龄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18只,各组再分为1 d、3 d、7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电针组穴取“百会”“大椎”,予连续波(15 Hz,1 mA),持续干预30 min,每日1次,连续5 d;药物组予腹腔注射10%米诺环素(40 mg/kg),每日1次,连续5 d;空白组、模型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于干预结束后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制备POC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POCD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海马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下降(P<0.01);药物组、电针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各亚组及电针3 d组、7 d组ROS含量均降低(P<0.01,P<0.05),药物组、电针组MDA含量均降低(P<0.01,P<0.05),药物组各亚组及电针3 d组、7 d组海马SOD1、SOD2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电针1 d组ROS及MDA含量增加、SOD2蛋白表达降低(P<0.05),电针7 d组SOD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大椎”“百会”可提高POCD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增强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电针预处理 学习记忆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涛 朱路文 唐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电针预处理具有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涉及多水平、多通路、多靶点。本研究总结近年来电针预处理在技术参数、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电针预处理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护策略应用于临床... 电针预处理具有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涉及多水平、多通路、多靶点。本研究总结近年来电针预处理在技术参数、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电针预处理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护策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预处理 脑缺血耐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内关穴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自噬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永丽 陈松 +1 位作者 张艳琳 陈子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自噬的影响,阐明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抑制剂组。假手术组大鼠开胸后暴露心脏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行在体心...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自噬的影响,阐明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抑制剂组。假手术组大鼠开胸后暴露心脏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行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术,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前1周行电针内关穴治疗,抑制剂组大鼠于造模前1周注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第8天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术,电针+抑制剂组同时进行电针和抑制剂预处理。治疗结束后处死取材,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表达。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相关蛋白13抗体(ATG1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I3K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HE染色实验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中自噬引起的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K-MB和iNOS浓度显著增加,T-AOC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大鼠CK-MB和iNOS浓度降低,T-AOC浓度升高(P<0.05),其中以电针组的改变效果最显著。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抑制剂组的mTOR、ATG13、PI3K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抑制剂组的mTOR、ATG13、PI3K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肌纤维出现溶解断裂甚至坏死,肿胀明显;电针组、抑制剂组及电针+抑制剂组心肌纤维间隙轻度增宽,坏死灶减轻,心肌细胞轻微肿胀,其中电针组变化最为明显。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肌纤维出现溶解断裂甚至坏死,线粒体嵴不规则、缺失。电针组、抑制剂组及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预处理 细胞自噬 PI3K-Akt-mTOR通路 大鼠
原文传递
p53蛋白在电针预处理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雪静 唐强 +5 位作者 叶涛 朱路文 吴佳佳 尹侠 秦萍 赵晓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电针预处理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大鼠神经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24只,每组再分为再灌注2 h、72 h亚组,每亚组12只。建立模型后对再灌注后2 h、72 ...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电针预处理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大鼠神经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24只,每组再分为再灌注2 h、72 h亚组,每亚组12只。建立模型后对再灌注后2 h、72 h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估,HE与TUNEL染色观察缺血区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区p-p53(ser392)、p53、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2 h、72 h,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缺血区病理损伤程度下降,缺血半暗区皮层细胞凋亡数在再灌注72 h减少(P<0.05),缺血区p-p53、LC3Ⅱ蛋白水平降低(P<0.05)。再灌注2 h,电针预处理组p53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再灌注72 h时,电针预处理组p53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p53蛋白参与细胞自噬及凋亡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预处理 P53 凋亡 自噬 大鼠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孟培燕 孙国杰 +2 位作者 毛娟娟 苏芙蓉 周次利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肾俞、后三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观察电针百会、肾俞、足三里对VD大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肾俞、后三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观察电针百会、肾俞、足三里对VD大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位航行试验成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预处理 痴呆 血管性 海马 水迷宫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瞬时受体电位亚型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信号及核因子-κB亚型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嘉宏 孙珂 +6 位作者 卢圣锋 白桦 徐森磊 夏雪峰 刘雨晨 顾一煌 张宏如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AMI)损伤大鼠心肌组织瞬时受体电位亚型1(TRPV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信号及核因子-κB亚型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抗AMI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AMI)损伤大鼠心肌组织瞬时受体电位亚型1(TRPV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信号及核因子-κB亚型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抗AMI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AMI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干预,每次20 min,每日1次,造膜前连续干预7 d。采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电图(ECG),观察术前、术后30 min、术后24 h标准肢体Ⅱ导联ST段电位偏移值情况;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TRPV1/CGRP信号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30 min ECG-J点电位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ECG-J点电位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5),心肌纤维紊乱,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心肌TRPV1、CGRP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术后30 min ECG-J点电位明显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心肌纤维形态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TRPV1、CGRP蛋白表达升高(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加强心肌TRPV1/CGRP信号,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炎性反应状态,改善大鼠AMI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电针预处理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核因子-κB亚型p 65
原文传递
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建勋 林咸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48),模型对照组、电针预处理1 d组、电针预处理3 d组、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48),模型对照组、电针预处理1 d组、电针预处理3 d组、电针预处理7 d组及电针预处理15 d组,电针预处理各组电针预处理结束后建立大鼠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别于脑缺血12 h、24 h和48 h,检测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透过量。结果模型对照组脑缺血12 h和48 h时间点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EB透过量均低于脑缺血24 h时间点(P<0.05);电针预处理15 d组在脑缺血各时间点对脑含水量及EB透过量的减少作用显著(P<0.05,P<0.01,P<0.001)。结论脑缺血12 h、24 h、48 h3个时间点中以脑缺血24 h时间点血脑屏障损伤程度显著;电针预处理可通过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发挥其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预处理 脑缺血 血脑屏障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