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智坚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陈夷 郭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9-752,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意义、适应证和疗效评价标准。 方法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10 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患者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B超检查 ,治疗后 ...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意义、适应证和疗效评价标准。 方法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10 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患者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B超检查 ,治疗后 1个月复查MRI。 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A级 6 7例 ,ChildB级 2 9例 ,ChildC级 4例。原发性肝癌 76例 ,转移性肝癌 2 4例。小肝癌 (未手术 ,肿瘤直径≤ 5cm)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占 75 0 % (2 1 2 8) ,明显下降占 2 1 4% (6 2 8)。B超复查肿瘤缩小、MRI或CT提示≤ 5cm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率 85 9% (6 1 71)。 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 (PRFA)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 ,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 ,是一种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大肝癌 ,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 ,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电外科手术 射频治疗 电凝法 适应证 PRFA
原文传递
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铬(Ⅵ)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峥 韩国成 王永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1-54,共4页
对采用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技术去除电镀废水中铬(Ⅵ)进行了研究。以铬(Ⅵ)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详细研究了不同阳极材料及组合方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废水pH、电导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其去除废水中铬(Ⅵ)效... 对采用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技术去除电镀废水中铬(Ⅵ)进行了研究。以铬(Ⅵ)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详细研究了不同阳极材料及组合方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废水pH、电导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其去除废水中铬(Ⅵ)效果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对质量浓度为0.2g/L的含铬(Ⅵ)模拟废水,当电流密度控制在1.5A/dm2,电解时间为1.5h,电解质NaCl质量浓度为1.0g/L及废水pH=9时,铬(Ⅵ)的去除率最高,达96.57%。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处理实际镀铬废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初步探讨了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法除铬(Ⅵ)机理,得出氧化和絮凝作用,是废水中铬(Ⅵ)被有效去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双阳极 电絮凝 含铬(Ⅵ)废水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法和高铁混凝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雷阳明 申哲民 +2 位作者 贾金平 陈玉胜 王文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6,共2页
采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和高铁混凝法研究了对三种不同染料的处理,表明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很强。二者结合处理染料化工厂的还原染料、酞菁染料实际生产废水,能有效地去除染料生产废水中的色度和有机物,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表明两种... 采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和高铁混凝法研究了对三种不同染料的处理,表明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很强。二者结合处理染料化工厂的还原染料、酞菁染料实际生产废水,能有效地去除染料生产废水中的色度和有机物,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表明两种方法在实际染料废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混凝 染料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电絮凝法处理电镀废水中Cr^(n+)、Cu^(2+)、Zn^(2+)的试验 被引量:26
4
作者 储金宇 史兴梅 +1 位作者 杜彦生 马放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针对电镀废水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提出了铝板作为极板的电絮凝设备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Crn+、Cu2+、Zn2+,研究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絮凝过程中,初始pH值在4~8之间时,... 针对电镀废水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提出了铝板作为极板的电絮凝设备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Crn+、Cu2+、Zn2+,研究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絮凝过程中,初始pH值在4~8之间时,金属离子的去除率最好,但当初始pH值超过8时,铬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并且随着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不断增加;电极间距的减小,使得重金属离子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初始pH为6,电流密度5.45A/dm2,电极间距为1 cm,通电时间为30 min的工艺条件下,电镀度水中Crn+去除率为96.22%,Cu2+去除率为99.86%,Zn2+去除率为9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电絮凝 重金属 影响因素 去除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25
5
作者 侯韦竹 丁晶 +3 位作者 赵庆良 黄慧彬 王思宁 袁一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8-955,共8页
构建了以尺寸稳定电极为阳极、碳毡为阴极、铁网为双极性电极的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用以同步去除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的剩余有机物(COD)和总氮(TN),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探讨了极板间距、循环流速和氯离子(Cl^-)浓度因素对垃圾渗滤... 构建了以尺寸稳定电极为阳极、碳毡为阴极、铁网为双极性电极的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用以同步去除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的剩余有机物(COD)和总氮(TN),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探讨了极板间距、循环流速和氯离子(Cl^-)浓度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和TN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模拟和方差分析,得到了可达显著水平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出COD去除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极板间距3.8cm,循环流速1m L/min,Cl^-浓度5556mg/L,此时通过实验验证COD实际去除率84.6%,与模型预测值(85.4%)接近;TN去除的最佳条件为极板间距5.7cm,循环流速1m L/min,Cl^-浓度5437mg/L,此时TN实际去除率为86.4%,与预测值(93%)较接近.该耦合工艺在实现COD和TN去除的同时,对总磷和色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实验表明通过电氧化-电絮凝的协同机制,可以实现垃圾渗滤液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氧化 电絮凝 垃圾渗滤液 深度处理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电絮凝法在水处理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6
作者 费琼 王少坡 +2 位作者 罗伟 孙力平 骆尚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1,共6页
电絮凝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可溶物等各类形态污染物,具有去除率高、对环境影响小、污泥产率低、操作简单、化学药品投加量小等优势。介绍了电絮凝的主要作用机理,综述了电絮凝反应过程中影响... 电絮凝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可溶物等各类形态污染物,具有去除率高、对环境影响小、污泥产率低、操作简单、化学药品投加量小等优势。介绍了电絮凝的主要作用机理,综述了电絮凝反应过程中影响处理效率的各类重要因素,如电源、电极材料、极板间距、p H、共存离子等,并提出目前电絮凝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水处理 共存离子
下载PDF
电絮凝法去除兰炭废水中的COD 被引量:20
7
作者 毕强 薛娟琴 +2 位作者 郭莹娟 李国平 薛云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44,共4页
考察了铝及不锈钢作阳极的电絮凝法去除兰炭废水COD的可行性,以及处理时间、pH、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极板间距等操作条件对兰炭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阳极电絮凝去除兰炭废水COD的效果好于不锈钢阳极。用铝阳极在... 考察了铝及不锈钢作阳极的电絮凝法去除兰炭废水COD的可行性,以及处理时间、pH、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极板间距等操作条件对兰炭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阳极电絮凝去除兰炭废水COD的效果好于不锈钢阳极。用铝阳极在电流密度为0.05 A/cm2、pH=7的条件下电絮凝4 h,兰炭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5%。实验结果表明,铝阳极电絮凝法可实现对兰炭废水的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牺牲阳极 兰炭废水
下载PDF
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敬环 李强 +1 位作者 裴孝君 项军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研究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优化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和电解时间等对污水COD和聚合物去除率有影响的因素.研究确定的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7.mA/cm2,电解时间40.min,极板间距2.cm,... 研究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优化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和电解时间等对污水COD和聚合物去除率有影响的因素.研究确定的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7.mA/cm2,电解时间40.min,极板间距2.cm,pH 9.1.于最优条件下处理后COD和聚合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8.5%和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采油污水 处理
下载PDF
脉冲电絮凝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意民 李金花 +3 位作者 李龙海 周保学 蔡伟民 宋永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研究了以铝作阳极采用脉冲电絮凝技术对难降解染料废水的处理,探讨了脉冲电源脉冲占空比、脉冲频率、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废水浓度等因素对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脉冲方式在脱色率和COD去除率、材耗及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 研究了以铝作阳极采用脉冲电絮凝技术对难降解染料废水的处理,探讨了脉冲电源脉冲占空比、脉冲频率、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废水浓度等因素对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脉冲方式在脱色率和COD去除率、材耗及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直流电絮凝相比,脉冲电絮凝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染料废水中有着明显的节能优势,单脉冲和双脉冲电絮凝其能耗分别降低了84%和87%,其电极消耗则分别与之持平和增加了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电絮凝 印染废水
下载PDF
电絮凝法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熊道文 王合德 +1 位作者 刘利军 贺前锋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1-65,共5页
简述了电絮凝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电絮凝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和给水净化中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需从电源、电极、电解槽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以降低处理能耗;同时与其他工艺的联... 简述了电絮凝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电絮凝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和给水净化中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需从电源、电极、电解槽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以降低处理能耗;同时与其他工艺的联用是今后发展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电絮凝
原文传递
电芬顿法处理重金属络合物Ni-EDTA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邵天元 李新宝 +3 位作者 张宝锋 张家兴 李国亭 赵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5-749,共5页
本文首先研究了电絮凝与电芬顿对Ni-EDTA去除效率对比,结果发现电絮凝对Ni-EDTA去除效率较低.通过电化学阳极溶解产生Fe2+,外加H2O2反应的阳极电芬顿过程可有效去除Ni-EDTA.详细考察Ni-EDTA初始浓度、电流密度、p H值及H2O2投加量对Ni-E... 本文首先研究了电絮凝与电芬顿对Ni-EDTA去除效率对比,结果发现电絮凝对Ni-EDTA去除效率较低.通过电化学阳极溶解产生Fe2+,外加H2O2反应的阳极电芬顿过程可有效去除Ni-EDTA.详细考察Ni-EDTA初始浓度、电流密度、p H值及H2O2投加量对Ni-EDTA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芬顿方法处理Ni-EDTA络合物其初始浓度越低,去除效果越好.反应最佳p H值为3.5,H2O2投加量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最优值,而络合物的去除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对Ni-EDTA去除过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电絮凝 重金属络合物 Ni-EDTA
原文传递
不锈钢-铝电极电絮凝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旭东 王中琪 周乃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不锈钢-铝为电极的电絮凝法对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模拟废水铜离子浓度为150 mg/L,以废水中的铜离子浓度和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极板间距为3 cm、pH值为7、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Cu2+的去除率... 采用不锈钢-铝为电极的电絮凝法对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模拟废水铜离子浓度为150 mg/L,以废水中的铜离子浓度和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极板间距为3 cm、pH值为7、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Cu2+的去除率平均能达到99%以上,COD的去除率亦能达到97%;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电路板腐蚀液废水的处理试验,发现Cl-浓度在200 mg/L以上时,对废水先进行相关预处理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该研究对进一步探讨Cl-对电絮凝的影响机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废水 电絮凝 不锈钢-铝电极 去除率 氯离子
下载PDF
有机工业废水的电化学处理工艺技术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进 刘豹 +3 位作者 兰华春 刘锐平 赵元凤 曲久辉 《净水技术》 CAS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该文综述了电氧化、电混凝、电气浮、光电催化等电化学处理有机工业废水的技术原理和应用;阐述了各种电化学水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探讨了电化学水处理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电混凝 电气浮 光电催化
下载PDF
电凝聚处理轧钢乳化液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福 刘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提出了应用电凝聚法处理轧钢生产的含油乳化液废水的有关工艺,试验考察了板间距、pH、电流密度、时间、投盐量等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6,电流密度为4 mA/cm2,时间为40 min,投盐质量浓度为1.25g/L,板间距为1cm时... 提出了应用电凝聚法处理轧钢生产的含油乳化液废水的有关工艺,试验考察了板间距、pH、电流密度、时间、投盐量等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6,电流密度为4 mA/cm2,时间为40 min,投盐质量浓度为1.25g/L,板间距为1cm时,COD的去除率>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废水 水处理 电凝聚 乳化液
下载PDF
电凝聚除磷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惠灵 李良华 伊江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59,共3页
采用电凝聚对含磷废水进行处理,得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对电凝聚除磷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电凝聚对磷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磷浓度与电解时间存在如下关系:CA=CA0exp(-kt+A),其中反应速率常数k与电极反应速度(电流密度)有关,电流密度越大,... 采用电凝聚对含磷废水进行处理,得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对电凝聚除磷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电凝聚对磷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磷浓度与电解时间存在如下关系:CA=CA0exp(-kt+A),其中反应速率常数k与电极反应速度(电流密度)有关,电流密度越大,反应速率常数k越大;另外电凝聚除磷单位能耗与电流密度符合指数关系:Q=k1exp(k2x),其中k1、k2是与极板材料有关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聚 含磷废水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电絮凝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璇 文一波 陈劲松 《山西建筑》 2009年第9期192-193,共2页
探讨了电絮凝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采用特制的电絮凝反应器,系统考查了电流强度、反应时间、pH值和极板间距等因素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工艺对焦化废水的NH3-N和COD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深度处... 探讨了电絮凝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采用特制的电絮凝反应器,系统考查了电流强度、反应时间、pH值和极板间距等因素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工艺对焦化废水的NH3-N和COD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深度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下载PDF
电凝聚处理高浓度乳化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克明 潘留明 +1 位作者 刘红 马丽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5,共3页
探讨了用电凝聚方法处理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的工艺,系统考查了pH值、电流密度、反应时间、NaCl的投加量和板间距等因素对电凝聚的影响,试验比较了电凝聚与其它化学方法对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电凝聚 乳化液废水 废水处理 乳化油废水 浓度 乳化废水 电流密度 反应时间 NACL 化学方法
下载PDF
电絮凝法去除合并净化槽出水中的磷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男 冯颖 冯传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105,120,共4页
对于下水道未普及地区合并净化槽去除氮化合物是有效的,但除磷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找出合并净化槽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采用电化学絮凝法处理合并净化槽出水,实验测定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通电时间以及电极材料等主要参数对合并净化... 对于下水道未普及地区合并净化槽去除氮化合物是有效的,但除磷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找出合并净化槽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采用电化学絮凝法处理合并净化槽出水,实验测定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通电时间以及电极材料等主要参数对合并净化槽出水中磷的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采用铝板为电极材料时的最佳除磷条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通电时间三个作用参数均能影响除磷效果,对合并净化槽出水中磷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100%。在实验范围内,得到以铝板为极板去除合并净化槽出水中磷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极板间距2cm,电流密度4mA/cm2,通电时间10min左右。并且根据反应动力学实验证明了电絮凝除磷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k=0.2103。因此,电絮凝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合并净化槽出水中的磷,并且具有实际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合并净化槽 极板
下载PDF
电化学处理黄姜生化尾水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凯歌 李新宝 +1 位作者 吕建波 赵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74-2180,共7页
黄姜提取皂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传统的生化方法难以去除这些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本文以黄姜皂素生化尾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SA+铁电极组合、不锈钢+铁电极组合、单独钛钌网电极(DSA)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原水C... 黄姜提取皂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传统的生化方法难以去除这些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本文以黄姜皂素生化尾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SA+铁电极组合、不锈钢+铁电极组合、单独钛钌网电极(DSA)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原水CODCr为150mg.L-1,色度为200度,Cl-浓度为3338mg.L-1的情况下,不锈钢+铁电极组合、单独DSA电极处理后CODCr去除率分别为35%和43%,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8.7%和84.6%.相较而言,DSA+铁电极组合在电流密度为95A.m-2、初始pH=7.28时处理30min后,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2%和99.5%.采用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凝胶色谱对水质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水中难降解有机组分被降解矿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废水 难降解有机物 电混凝 电氧化
原文传递
电凝聚法处理含油乳化液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占平 马建国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对电凝聚法处理乳化液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的浊度为4000NTU,CODCr为16000mg/L,油含量为8000mg/L时,经电凝聚处理后水的浊度、CODCr、油含量分别为15NTU、79mg/L、9mg/L.试验证明电凝聚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乳化液废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 乳化液 含油废水 电凝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