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拟弹性塑性变形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光华 姚捷 温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6-1503,共8页
传统弹塑性理论下的关联流动模型用于岩土材料时,对更一般的本构关系的描述难以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土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存在非唯一性,这在理论和试验上都已得到证明。传统弹塑性理论是基于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具有唯一性的假设之上的,因而... 传统弹塑性理论下的关联流动模型用于岩土材料时,对更一般的本构关系的描述难以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土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存在非唯一性,这在理论和试验上都已得到证明。传统弹塑性理论是基于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具有唯一性的假设之上的,因而不论采用关联流动法则还是非关联流动法则,都难以较好地解决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的建模问题,有必要去发展新的理论。同时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土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不仅取决于总应力,也与应力增量是相关的,即表现出弹性应变的特性。在广义位势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塑性应变增量的分解准则,提出了考虑拟弹性塑性变形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把传统不可恢复的塑性应变增量分解为具有弹性应变特性的拟弹性部分和纯塑性部分。拟弹性部分遵从弹性法则,并与应力增量有相同的方向,采用弹性模型表示;纯塑性部分遵从传统塑性理论的假设,方向具有唯一性,可以采用符合塑性理论的假设来建模。这样分解后建立的模型将更为合理和简便,又可以解决土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存在非唯一性的问题。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其可行性,对试验结果可得到效果更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位势理论 塑性应变增量 拟弹性分解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下穿隧道开挖引起的挤土桩沉降控制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莫品强 高新慰 +1 位作者 黄子丰 马丹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23-3832,3843,共11页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体式发展,地下近接工程中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日益突显。针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挤土桩问题,提出了基于岩土介质小孔扩张(收缩)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基于统一砂黏土本构模型和大应变假设推导的小孔扩张-收缩排水解析...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体式发展,地下近接工程中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日益突显。针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挤土桩问题,提出了基于岩土介质小孔扩张(收缩)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基于统一砂黏土本构模型和大应变假设推导的小孔扩张-收缩排水解析解,建立了隧-桩相互作用力学模型;提出了隧道开挖影响下桩基的承载力衰减因子,并采用荷载-沉降曲线预测了桩基沉降。由分析结果可知,隧道地层损失引起的桩侧承载力减小、桩端承载力减小和桩端刚度损失,三者共同作用促使桩基发生沉降失稳,并提出了桩基的承载力控制准则、稳定控制准则和变形控制准则。此外,研究得到了桩基失稳时隧道地层损失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结果为揭示隧道与邻近结构相互作用机制、保障地下结构稳定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和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挤土桩 小孔扩张理论 弹塑性本构 大应变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边坡上土工膜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世进 高丽亚 王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84-1489,共6页
在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可以隔离垃圾体与周围环境,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土工膜上填埋垃圾和土层,沿其长度方向将有剪应力作用,使得土工膜发生变形,内部产生拉力,为保证土工膜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土工膜的拉力进行分析。将土工膜与黏土... 在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可以隔离垃圾体与周围环境,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土工膜上填埋垃圾和土层,沿其长度方向将有剪应力作用,使得土工膜发生变形,内部产生拉力,为保证土工膜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土工膜的拉力进行分析。将土工膜与黏土界面的剪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分为弹性、软化和残余强度3阶段,采用三阶段弹塑性模型来描述土工膜与黏土界面的剪切变形特性,推导出了界面处于弹性、软化和残余强度3阶段时土工膜位移–拉力的微分控制方程,由于3个阶段分界点的位置是未知的,利用迭代法求解土工膜的拉力,分析了填埋高度和坡度的变化对土工膜拉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接触面 弹塑性模型 软化 拉力 残余强度
下载PDF
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的系统动力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邱拓荒 张颖 孙克俐 《港工技术》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利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建立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的系统动力仿真模型,该模型将船舶—码头—土体视为整体系统,统筹考虑土体的弹塑性、桩与土体的流—固耦合效应和船体与橡胶护舷的面—面接触,可较好地模拟船舶撞击高桩码头过程中的大... 利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建立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的系统动力仿真模型,该模型将船舶—码头—土体视为整体系统,统筹考虑土体的弹塑性、桩与土体的流—固耦合效应和船体与橡胶护舷的面—面接触,可较好地模拟船舶撞击高桩码头过程中的大尺度和非线性变形。初步分析船舶载重量、船舶撞击方式和橡胶护舷等因素对最大船舶撞击力和撞击历时曲线的影响,为确定高桩码头的船舶撞击力提供了可行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仿真 弹塑性模型 流—固耦合效应 大尺度变形 撞击历时曲线
下载PDF
一种考虑侧接触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林波 庄艳 +1 位作者 洪军 杨国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2,104,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复杂机械系统装配界面的接触特性,构建了一种考虑侧接触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利用塑性流动下体积守恒的原理,解决了单对微凸体在侧接触形式下接触力学模型难以表征的问题。以微凸体接触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微... 为了准确预测复杂机械系统装配界面的接触特性,构建了一种考虑侧接触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利用塑性流动下体积守恒的原理,解决了单对微凸体在侧接触形式下接触力学模型难以表征的问题。以微凸体接触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微凸体接触点处的等效曲率半径参数,结合装配界面微凸体、装配界面压力的分布规律,将微凸体接触特性扩展到复杂机械系统的整个装配界面。与弹性-塑性接触模型在接触载荷方面的预测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微凸体侧接触弹塑性力学模型与弹性-塑性接触模型在弹性接触载荷预测方面基本相同,但在完全塑性接触载荷预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预测结果的差距随塑性指数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所提出的模型在完全塑性接触载荷预测方面更为接近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界面 微凸体 侧接触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弹塑性变形条件下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熊小锋 施小清 +1 位作者 吴剑锋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基于部分耦合原理,采用TOUGH2和FLAC^(3D)建立抽水引起的三维地面沉降弹塑性模型,模型中综合考虑土体的弹塑性变形特征、渗流-应力的双向耦合作用以及参数的非线性,探讨了持续抽水和脉冲抽水两种抽水过程中地面沉降发展演化过程。研究... 基于部分耦合原理,采用TOUGH2和FLAC^(3D)建立抽水引起的三维地面沉降弹塑性模型,模型中综合考虑土体的弹塑性变形特征、渗流-应力的双向耦合作用以及参数的非线性,探讨了持续抽水和脉冲抽水两种抽水过程中地面沉降发展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集中抽水停止后地面沉降会发生回弹,抽水中心沉降量不断减小。由于水平方向存在水力梯度,地下水继续向地下水位漏斗中心渗流从而导致沉降漏斗的范围仍继续扩大;(2)脉冲抽水导致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渗透系数以及沉降量均呈周期性波动变化,地面沉降会局部回弹,但总体仍随着抽水的持续,沉降量不断增加;(3)在抽水量相同前提下,对比持续抽水与脉冲抽水两种方式引发的塑形沉降量可知,抽水速率小、脉冲式多次开采导致的塑性沉降量较小,持续抽水的抽水速率越小、脉冲抽水间隔越短越有利于控制地面沉降。研究成果为地面沉降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其中算例研究能为抽水条件下地面沉降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GH2-FLAC3D 地面沉降 弹塑性变形 脉冲抽水
下载PDF
易溶盐含量对原状非饱和伊犁黄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庆玉 张爱军 +1 位作者 王毓国 于春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4,共9页
【目的】研究易溶盐含量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伊犁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为伊犁黄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水膜转移法将配置好的盐溶液加入原状伊犁黄土土样中,制成3种不同易溶盐含量(5,14,26g/kg)土样,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进行... 【目的】研究易溶盐含量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伊犁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为伊犁黄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水膜转移法将配置好的盐溶液加入原状伊犁黄土土样中,制成3种不同易溶盐含量(5,14,26g/kg)土样,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进行3种不同易溶盐含量下控制净围压(100,200,300kPa)和基质吸力(50,100,150kPa)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测定并分析土样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非饱和伊犁黄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均为硬化型;在相同净围压和基质吸力作用下,易溶盐含量14g/kg非饱和伊犁黄土的强度最高。非饱和伊犁黄土的有效黏聚力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易溶盐含量5,14,26g/kg的非饱和伊犁黄土在50,100,150kPa 3种基质吸力下的有效黏聚力分别为21.30,31.50,40.50kPa,33.10,44.80,58.10kPa和19.70,28.30,36.70kPa。有效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基本不变;随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分别为23.33°,22.35°,23.76°。随着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吸力摩擦角分别为10.76°,14.04°,9.65°,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增减速率相同。【结论】基于Barcelona模型建立的非饱和伊犁黄土弹塑性模型的剪切屈服面方程,具有可以考虑易溶盐含量和基质吸力两个因素耦合变化的优点,适用于易溶盐含量较高的伊犁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黄土 易溶盐 黄土强度 弹塑性模型 屈服面方程
下载PDF
三维轮轨法向接触力学行为弹塑性理论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雄飞 王金能 +1 位作者 敬霖 王开云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445,共12页
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双线性强化模型,建立了轮轨法向接触弹塑性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轮轨法向接触力学响应特征,讨论了轴重对接触压力和接触变形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三维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轮轨接触力学行为,并引入理论误差系数... 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双线性强化模型,建立了轮轨法向接触弹塑性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轮轨法向接触力学响应特征,讨论了轴重对接触压力和接触变形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三维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轮轨接触力学行为,并引入理论误差系数分析了弹性模型和双线性强化模型对轮轨接触力学响应预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轮轨最大接触压力和接触变形量均随轴重的增大而增大;双线性强化模型的理论误差系数较小,采用双线性强化分析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轮轨接触弹塑性力学行为.研究结果可为轮轨系统安全服役和损伤评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法向接触 弹塑性模型 理论分析 力学响应
原文传递
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关系积分:考虑非关联流动与各向同性硬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强 冷旷代 +1 位作者 张小寒 刘耀儒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5-171,共7页
考虑非关联流动法则以及各向同性硬化条件,采用广义中点法(Generalized Midpoint Method,GMM)进行Drucker-Prager(DP)弹塑性本构关系数值积分,给出调整后最终应力的解析解。GMM属于隐式算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与数值稳定性;最近点投影... 考虑非关联流动法则以及各向同性硬化条件,采用广义中点法(Generalized Midpoint Method,GMM)进行Drucker-Prager(DP)弹塑性本构关系数值积分,给出调整后最终应力的解析解。GMM属于隐式算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与数值稳定性;最近点投影法(Closest Point Project Method,CPPM)是其特例,具有一阶精度并且无条件稳定。DP塑性势函数的特殊性质导致上述GMM解由初始应力状态与应变增量显式确定,无需迭代求解,因此计算效率大幅提高,同时避免了迭代过程的收敛性问题。数值算例证明:当加载偏离角度较大时,GMM(ξ=1/2)的计算精度高于CPPM,可适应更大的加载步长;而对于比例加载,任意GMM等同于精确解,采用CPPM可获得最高的计算效率。推导了满足DP屈服准则厚壁圆筒的弹塑性理论解,对比验证算法精度。采用非关联流动各向同性线性硬化DP材料模拟厚壁圆筒变形局部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CKER-PRAGER 弹塑性 数值积分 非关联流动法则 广义中点法
原文传递
剪胀性饱和砂土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晓丽 赵成刚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1-546,731,共6页
在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本文建立的剪胀性饱和砂土弹塑性模型使用相变状态参数描述剪胀性饱和砂土剪胀特性,克服了修正剑桥模型不能直接模拟剪胀砂土力学行为这一局限性。该模型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模型将剪胀应力比Md引入剪胀方程;... 在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本文建立的剪胀性饱和砂土弹塑性模型使用相变状态参数描述剪胀性饱和砂土剪胀特性,克服了修正剑桥模型不能直接模拟剪胀砂土力学行为这一局限性。该模型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模型将剪胀应力比Md引入剪胀方程;另一方面,模型在塑性功基础上提出用与应力路径无关的硬化参数来替代修正剑桥模型中的塑性体积应变增量。通过试验验证及与修正剑桥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较适合模拟剪胀性饱和砂土的力学性能,同时也能较好地体现较密实砂土的硬化及软化现象。模型共8个参数,用常规三轴试验就可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状态 剪胀 饱和砂土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模型的某舰炮抽壳力仿真计算
11
作者 郝攀 张冰 梅帅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舰炮射击后药筒贴膛力对抽壳初速存在重要影响,贴膛过程药筒表现出弹塑性大变形特性,且沿口部至底部贴膛极不均匀,简化的二维模型及薄壁圆筒解析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定量的分析需求。建立了基于弹塑性抽壳过程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Johnson-C... 舰炮射击后药筒贴膛力对抽壳初速存在重要影响,贴膛过程药筒表现出弹塑性大变形特性,且沿口部至底部贴膛极不均匀,简化的二维模型及薄壁圆筒解析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定量的分析需求。建立了基于弹塑性抽壳过程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描述药筒弹塑性大变形行为,通过仿真计算获取药筒及炮膛动态应力应变、接触力及摩擦力等参量,分析了药筒动态贴膛规律及受力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舰炮射击过程药筒经历贴闩、径向自由膨胀至贴膛、贴膛后与炮膛协同变形及回弹至平衡态四个阶段,平衡状态后抽壳阻力不再变化,保持在13320N左右,抽筒子作用于药筒后抽壳初速最高达到18.9m/s,该抽壳初速满足了舰炮高速连发的设计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炮 贴膛 抽壳力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高速气送集排器水稻种子损伤规律及发芽试验
12
作者 李晓冉 廖庆喜 +4 位作者 杜文斌 刘智博 汪晓东 廖宜涛 袁佳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6-55,共10页
针对高速播种(≥12 km/h)过程中,水稻种子受气送式集排器的多次压缩和冲击作用易导致种子破损影响发芽率的问题,基于损伤累积理论开展了水稻种子在单次及多次机械压缩作用下损伤规律的研究。首先,开展单次压缩试验,建立了适用于水稻种... 针对高速播种(≥12 km/h)过程中,水稻种子受气送式集排器的多次压缩和冲击作用易导致种子破损影响发芽率的问题,基于损伤累积理论开展了水稻种子在单次及多次机械压缩作用下损伤规律的研究。首先,开展单次压缩试验,建立了适用于水稻种子的弹塑性模型;进一步,开展多次等位移压缩试验,确定水稻种子在多次压缩作用下产生损伤的临界形变量,并进行种子发芽率试验验证损伤临界形变量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种子冲击损伤特性与压缩特性关联模型明确了气送式集排系统高速排种时作业参数匹配范围。水稻种子单次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和杂交稻种子单次压缩破碎力分别为(118.4±35.6)、(113.2±39.9)N,破碎时形变量分别为(0.59±0.07)、(0.63±0.11)mm,弹塑性平均临界形变量分别为0.4、0.44 mm。水稻种子多次压缩试验及发芽率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种子产生损伤的临界形变量为0.44 mm,当籽粒压缩形变量大于0.44 mm时,受多次循环压缩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下降。在气送式集排系统作业参数匹配过程中,应避免水稻种子受载后产生的形变量大于0.44 mm,经计算,搅种装置转速范围应低于125 r/min、种子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运移速度应低于8.5 m/s以减少集排器对水稻种子的损伤。本研究可为水稻高速播种时作业参数匹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水稻 压缩特性 弹塑性模型 气送式集排器 参数匹配
下载PDF
用T-J模型分析新型高速航空润滑油的拖动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庆中 杨伯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1,共3页
在自行研制的高速润滑油拖动特性试验台上对新型高速航空润滑油进行拖动特性的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出润滑油的流变参数;基于T-J弹塑模型,求出拖动力的大小。结果表明:T-J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的试验条件比较窄。
关键词 润滑油 流变参数 拖动力 弹塑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有限介质孔扩理论的桩基承载力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莫品强 刘尧 +1 位作者 高新慰 章正 《岩土工程技术》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对其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基于有限介质弹塑性小孔扩张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挤土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了有限介质球形孔和柱形孔扩张的统一解析解,分析了打桩过程中的贯入挤土... 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对其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基于有限介质弹塑性小孔扩张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挤土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了有限介质球形孔和柱形孔扩张的统一解析解,分析了打桩过程中的贯入挤土作用,并建立了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小孔扩张过程中具有明显尺寸效应,对于柱形孔扩张,当外内径比大于110时,有限土体扩张的内壁孔压和塑性区范围与无限土体扩张的大致相同;球形孔土体外内径比大于25时与无限土体扩张曲线一致;将桩端部分简化为球形孔扩张模型,桩侧部分假设为柱形孔扩张模型,求解得到了沉桩施工中桩周土体的应力场变化及成桩后桩基承载力值。桩基承载力计算结果与现有理论解、规范计算值和工程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为挤土桩的承载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扩张理论 挤土桩 承载力 弹塑性本构 挤土效应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模型的栓钉连接件承载力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宏伟 蒲黔辉 +1 位作者 王克思 张晓飞 《钢结构》 2019年第4期46-52,100,共8页
目前采用ABAQUS软件对栓钉连接件承载力进行分析时,混凝土一般采用损伤塑性模型来模拟,但该材料模型需要确定损伤因子等一系列参数,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繁琐且收敛性较差。为了扩大有限元方法的应用,提出以弹塑性模型作为混凝土的材料模型... 目前采用ABAQUS软件对栓钉连接件承载力进行分析时,混凝土一般采用损伤塑性模型来模拟,但该材料模型需要确定损伤因子等一系列参数,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繁琐且收敛性较差。为了扩大有限元方法的应用,提出以弹塑性模型作为混凝土的材料模型。在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后,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栓钉直径对承载力的影响,并与国内外规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弹塑性模型对栓钉连接件承载力进行分析在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混凝土弹塑性模型中的弹性模量的取值不同于实际的弹性模量,需根据峰值应力和应变来确定;英国BS 8110规范中对混凝土极限强度的定义偏于保守;依据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计算的栓钉连接件承载力基本处于AASHTO LRFD规范和Eurocode 4规范计算结果之间;规范中规定的当连接件发生栓钉剪断破坏时的承载力与混凝土材料性能无关是偏于不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钉连接件 承载力 弹塑性模型 有限元法
下载PDF
考虑相变状态的较密实饱和砂土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晓丽 赵成刚 张卫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在三轴试验中,较密实砂土是很难最后到达临界状态的。该文在Yu等提出的CASM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模拟较密实饱和砂土的弹塑性模型。该模型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模型将剪胀应力比Md引入剪胀方程;另一方面,模型中硬化参数采用与应力路... 在三轴试验中,较密实砂土是很难最后到达临界状态的。该文在Yu等提出的CASM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模拟较密实饱和砂土的弹塑性模型。该模型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模型将剪胀应力比Md引入剪胀方程;另一方面,模型中硬化参数采用与应力路径无关的参数来替代CASM模型中的塑性体应变增量。经试验结果验证,该模型较适合模拟饱和中密或密实砂土的剪胀特性,同时也能较好地体现中密或密砂剪切过程中的硬化及软化现象。模型共10个参数,用常规三轴试验就可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模型 饱和砂土 相变状态 剪胀 临界状态
原文传递
岩体固液气三相多场耦合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班改革 戴剑勇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0-45,共6页
基于理想模型的假设,将层状结构的非饱和岩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等效多相系统的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非饱和岩体的热流固全耦合模型,这些为研究多孔介质多场耦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问题提供了... 基于理想模型的假设,将层状结构的非饱和岩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等效多相系统的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非饱和岩体的热流固全耦合模型,这些为研究多孔介质多场耦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对我国垃圾填埋场、路基填土、堤坝防洪、核废料储存等领域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均发挥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岩体 弹塑性模型 热流固全耦合模型
下载PDF
Behaviour of Earth Dam under Seismic Load Considering Nonlinearity of the Soil 被引量:1
18
作者 Mohammad Asif Raja Bal Krishna Maheshwari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2期75-83,共9页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are very important issues for the dam structure which are built in seismic regions. The dam body consists of soil materials that behave nonlinearly modelled with finite elements. The numerical...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are very important issues for the dam structure which are built in seismic regions. The dam body consists of soil materials that behave nonlinearly modelled with finite elements. 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employs a full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nsidering linear and 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to describe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In this paper, seismic analysis of an earthen dam is carried out using Geo-Studio software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itially, the in-situ stress state analysis has been done before the earthquake established, and then its results are used in the seismic analysis as a parent analysis. A complete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input motion characteristics, soil behaviour and strength of the shell and core material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earthen dams. The real earthquake record is used as input motions. The analysis gives the overall pattern of the dam behaviour in terms of contours of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en Dam NONLINEARITY Seismic Response Earthquake Loads elastic-plastic model
下载PDF
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塑性位移刚塑性计算方法
19
作者 杨永兴 《山西建筑》 2013年第14期54-56,共3页
研究分析了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采用刚塑性模型与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构最大塑性位移的差别,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刚塑性模型来计算结构的最大塑性位移,提出了一种能计算建筑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最大塑性位移的刚塑性位移谱法,并通过实例把计算... 研究分析了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采用刚塑性模型与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构最大塑性位移的差别,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刚塑性模型来计算结构的最大塑性位移,提出了一种能计算建筑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最大塑性位移的刚塑性位移谱法,并通过实例把计算结果与弹塑性时程法做了比较,二者虽然具有差别但符合要求,同时还计算绘制了刚塑性反应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时程法 刚塑性反应谱 弹塑性模型 刚塑性模型
下载PDF
桥梁大直径桩荷载传递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咸庆 张春顺 《山西建筑》 2007年第27期5-6,共2页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桥梁桩基的桩—土荷载分配特点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果,为后续研究及桥梁桩基的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大直径单桩 荷载传递 桩-土刚度比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