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s of Aneurysm Formation Learned from Rubber Balloon Inflation
1
作者 Fumio Nogata Yasunari Yokota +6 位作者 Yoko Kawamura Hiroyuki Morita Yoshihiro Uno William R. Walsh Takahiko Kawamura Nigishi Hotta Kenji Kagechika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11期556-571,共16页
Aneurys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types based on their shape: saccular (spherical) and fusiform (cylindrical).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of aneurysms, we analyzed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Aneurys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types based on their shape: saccular (spherical) and fusiform (cylindrical).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of aneurysms, we analyzed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force (internal pressure) and deformation (diameter change) of a spherical model using the Neo-Hookean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for hyperelastic materials and is similar to Hooke’s law to predict the nonlinear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materials with large deformation. For a cylindrical model,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using a rubber balloon. In the spherical model, the magnitude of the internal pressure Δp value is proportional to G (modulus of rigidity) and t (thickness),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R (radius of the sphere). In addition, the maximum pressure Δp (max) is reached when λ (=expanded diameter/original diameter) is approximately 1.2, and the change in diameter becomes unstable (nonlinear change) thereafter. In the cylindrical model, localized expansion occurred at λ = 1.32 (λ = 1.98 when compared to the diameter at internal pressure Δp = 0) compared to the nearby uniform diameter, followed by a sudden rapid expansion (unstable expansion jump), forming a distinct bulge, and the radial and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Δp, leading to the rupture of the balloon. Both models have a starting point where nonlinear deformation changes (rapid expansion) occur, so quantitative observation of the artery’s shape and size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aneurysm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Formation Pressure-Inflation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instability Expansion Signs Saccular and Fusiform
下载PDF
横流冲刷下换热器管束流体弹性失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凯 谭蔚 +1 位作者 曹丽琴 张红升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76,共7页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受到流体的横向冲刷,进而引发管束与流体的耦合振动,即为流致振动。管束流致振动是引发换热器失效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为危险的便是流体弹性失稳。针对国内外管束流体弹性失稳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管束流致振动...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受到流体的横向冲刷,进而引发管束与流体的耦合振动,即为流致振动。管束流致振动是引发换热器失效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为危险的便是流体弹性失稳。针对国内外管束流体弹性失稳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管束流致振动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该相关分析和结论,可为换热器设计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流致振动 流固耦合 弹性失稳
下载PDF
圆环圆拱承受均匀径向荷载时弹性失稳的加权余量解 被引量:4
3
作者 杜耀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371-376,共6页
本文用加权余量法推导出圆环和圆拱在均匀径向荷载作用下,发生弹性失稳时临界荷载q_(cr)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结构稳定 失稳 圆环 圆拱 临界荷载
下载PDF
考虑剪切效应的环肋圆柱壳的稳定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国栋 尚新春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3-49,共7页
基于Reissner-Naghdi壳体理论和Timoshenko环梁理论,采用Ritz法对环肋圆柱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简支边界条件下考虑了壳体和环肋的剪切变形效应对临界载荷的影响。由于环肋会约束壳体的变形,壳体的前屈曲状态应该是有弯曲变形的,环... 基于Reissner-Naghdi壳体理论和Timoshenko环梁理论,采用Ritz法对环肋圆柱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简支边界条件下考虑了壳体和环肋的剪切变形效应对临界载荷的影响。由于环肋会约束壳体的变形,壳体的前屈曲状态应该是有弯曲变形的,环向压缩力也是非均匀分布的,分析了这一因素的影响。算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给出的实验值吻合较好,并表明壳体的剪切效应在一些情形下会对环肋圆柱壳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肋圆柱壳 Reissner-Naghdi壳体 弹性稳定性 Timoshenko曲梁 剪切效应
下载PDF
内压塔器下封头的强度和稳定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商恩霞 关永祥 +2 位作者 刘武昌 宋晓峰 孙秋菊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2年第2期32-36,共5页
应用第三强度理论和古布金Z形图的罗德参数,对内压塔器下端与裙座对接的标准椭圆封头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该标准椭圆封头的弹性失稳将比只承受内压作用时提前发生,因此对该标准椭圆封头的厚度限制应比GB 150—199... 应用第三强度理论和古布金Z形图的罗德参数,对内压塔器下端与裙座对接的标准椭圆封头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该标准椭圆封头的弹性失稳将比只承受内压作用时提前发生,因此对该标准椭圆封头的厚度限制应比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第7.1.2.1条中提出的要求更高,并提出了内压塔器下封头厚度按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的公式7.1计算不能满足需要时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器 标准椭圆封头 裙座 第三强度理论 罗德参数 弹性失稳 屈服
下载PDF
长轴类零件开式挤压工艺应用及成形极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俐俐 高锦张 刘伟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长轴类零件开式挤压失稳包括弹性失稳和塑性失稳。将压杆失稳原理应用于开式挤压,得到了开式挤压弹性失稳的临界长径比及临界挤压应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开式挤压工艺弹性稳定性校核模型,提出了提高抵抗弹性失稳能力的措施,如降低挤压应... 长轴类零件开式挤压失稳包括弹性失稳和塑性失稳。将压杆失稳原理应用于开式挤压,得到了开式挤压弹性失稳的临界长径比及临界挤压应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开式挤压工艺弹性稳定性校核模型,提出了提高抵抗弹性失稳能力的措施,如降低挤压应力、采用夹持器支承等方法。分析塑性失稳的原因,是零件的传力段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而在入模口处出现局部镦粗。用上限法计算了圆截面件开式挤压应力,并绘制成可方便查阅的线图。提出了挤压变形程度、凹模半锥角、润滑状态及摩擦因子等是影响塑性失稳成形极限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计算线图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的合理范围。以汽车传动花键轴开式挤压为例,应用失稳理论对挤压工艺参数的合理制定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挤压 成形极限 弹性失稳 塑性失稳
下载PDF
长轴类零件无约束正挤压成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伟 高锦张 贾俐俐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5年第6期44-46,共3页
利用材料力学压杆稳定性的相关原理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长轴类零件无约束正挤压的成形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更新更实用的成形条件p<σcr,对长轴类零件的无约束正挤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弹性失稳 无约束正挤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椭圆板的弹性失稳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昌钧 宁建国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1-338,共8页
本文以von Kármán型方程为基础并利用一般分支理论讨论了正交各向异性椭圆板在面内边缘均布压力作用下的弹性失稳.利用Liapunov-Schmidt过程证明了单特征值处分支解的存在性并利用小摄动展开得到了分支解的渐近表达式.最后利... 本文以von Kármán型方程为基础并利用一般分支理论讨论了正交各向异性椭圆板在面内边缘均布压力作用下的弹性失稳.利用Liapunov-Schmidt过程证明了单特征值处分支解的存在性并利用小摄动展开得到了分支解的渐近表达式.最后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正交各向异性椭圆板的临界载荷并进行了板的过屈曲分析,还考察了材料和几何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 椭圆 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RCC-M外压圆筒计算公式讨论
9
作者 杨锦春 李超联 《压力容器》 2012年第3期26-29,共4页
着重讨论法国RCC-M(2007版)标准中有关外压圆筒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与德国的KTA 3201.2核承压设备标准、美国2010版民用压力容器标准ASMEⅧ-2和欧洲EN 13445-3标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RCC-M(2007版)与这两个标准之间存在的异... 着重讨论法国RCC-M(2007版)标准中有关外压圆筒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与德国的KTA 3201.2核承压设备标准、美国2010版民用压力容器标准ASMEⅧ-2和欧洲EN 13445-3标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RCC-M(2007版)与这两个标准之间存在的异同,为同行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压 圆筒 弹性失稳 塑性失稳
下载PDF
弹性介质中直杆临界荷载 P_(cr)的加权余量解
10
作者 杜耀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利用加权余量法推导出位于弹性介质中的直杆,承受轴向荷载而发生弹性失稳时,临界荷载 P_(cr)的计算式.
关键词 弹性介质 直杆 弹性失稳 临界载荷
下载PDF
上随体Maxwell(UCM)流体热毛细液层弹性失稳的理论分析
11
作者 胡开鑫 何蒙 陈启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7-491,共5页
通过对上随体Maxwell(UCM)流体热毛细液层线性稳定性的研究分析,发现流场会发生弹性失稳.扰动的增长速率随波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牛顿流体不同,UCM流体不存在临界Marangoni数,当波数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会出现不稳定的弹性扰动波.该临界波数... 通过对上随体Maxwell(UCM)流体热毛细液层线性稳定性的研究分析,发现流场会发生弹性失稳.扰动的增长速率随波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牛顿流体不同,UCM流体不存在临界Marangoni数,当波数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会出现不稳定的弹性扰动波.该临界波数随弹性数和Marangoni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弹性数趋近于0时,流体即变为牛顿流体,而相应的临界波数趋于无穷.不同波数及传播方向上,弹性波的波速相同,而其增长速率在特定方向上达到最大、能量分析表明弹性波的扰动能量来自扰动应力做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M流体 热毛细液层 线性稳定性 弹性失稳
下载PDF
直杆承受均匀轴向荷载弹性失稳的加权余量解
12
作者 杜耀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349-352,共4页
本文用加权余量法推导出直杆承受均匀轴向荷载。
关键词 加权余量 弹性失稳 直杆 轴向荷载
下载PDF
平面弯曲弹性失稳的加权余量解
13
作者 杜耀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本文利用加权余量法推导出狭长矩形截面简支梁在纯弯曲时,发生弹性失稳的临界弯矩M_(or)计算式.
关键词 加权余量法 弹性失稳 简支梁 狭长矩形截面 临界弯矩
下载PDF
表面张力作用下柱形胶体的弹性失稳
14
作者 黄殿武 乔玲 汪时机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4期50-54,共5页
采用弹性理论研究了圆柱形胶体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的弹性失稳问题;利用能量泛函变分的方法导出了发生弹性失稳的非经典边界条件,得到了失稳的判据方程。分析判据方程发现,弹性失稳与圆柱体的半径、内禀尺度和失稳波长相关。
关键词 柱形胶体 弹性失稳 内禀尺度 表面效应
下载PDF
空腹支墩柱在弯矩和剪力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
15
作者 杜耀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494-497,共4页
本文利用加权余量法推导出空腹支墩柱在弯矩和剪力耦合作用下,发生弹性失稳时,临界荷载P_(ct)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空腹支墩柱 稳定性 弯矩 剪力
下载PDF
低雷诺数微尺度蜿蜒通道黏弹性流体快速混合
16
作者 杨海娥 姚贵策 文东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6-779,共4页
充分混合是微流控中诸多实验的前提。然而目前在微尺度下实现短距离充分混合仍困难且不经济。具有显著黏弹性的低浓度聚合物溶液被认为是低雷诺数下增强混合的有效方式。该项研究工作中,我们通过采用正交注入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十分有效... 充分混合是微流控中诸多实验的前提。然而目前在微尺度下实现短距离充分混合仍困难且不经济。具有显著黏弹性的低浓度聚合物溶液被认为是低雷诺数下增强混合的有效方式。该项研究工作中,我们通过采用正交注入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十分有效的微混合器。通过可视化和统计学分析,半定量表征了混合性能,分析了其中与弹性不稳定相关的流动学解释,实现了微尺度短距有效混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器 黏弹性流体 弹性不稳定性 蜿蜒通道 混合增强
原文传递
正交各向异性椭圆板弹性失稳的定性分析
17
作者 宁建国 程昌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30,共7页
本文利用分支理论讨论了正交各向异性椭圆板在面内边缘均布压力作用下的弹性失稳.首先借助于 Sobolev 空间的基本理论将问题化力一个等价的算子方程,讨论了线性化问题和特征值,并利用 Liapunov—Schmidt 过程把求算子方程的分支解化为... 本文利用分支理论讨论了正交各向异性椭圆板在面内边缘均布压力作用下的弹性失稳.首先借助于 Sobolev 空间的基本理论将问题化力一个等价的算子方程,讨论了线性化问题和特征值,并利用 Liapunov—Schmidt 过程把求算子方程的分支解化为寻求分支方程的问题.并给出了分支点处分支解的渐近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 弹性 失稳 分支理论
下载PDF
增湿塔的弹性失稳与原因分析
18
作者 肖其中 周宏建 崔冬梅 《水泥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45-49,共5页
针对某厂增湿塔失稳严重变形事故,从图纸设计、设备制作安装、工艺操作等方面入手,剖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加强圈的设计问题和焊接质量问题。文中对增湿塔关键参数进行了稳定性校核,由此给设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增湿塔 弹性失稳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同心圆排布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丽艳 石凯 +2 位作者 徐炜 郭凯 谭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4,共6页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是换热器管束振动中最重要的激振机理,对同心圆排布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及维护提供参考。基于同心圆排布的几何特点,建立了类正方形排布、过渡排布和类三角形排布3个具有代表性的...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是换热器管束振动中最重要的激振机理,对同心圆排布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及维护提供参考。基于同心圆排布的几何特点,建立了类正方形排布、过渡排布和类三角形排布3个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模型,采用 ANSYSCFX软件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拟计算,获得流场信息和振动特性。通过对同心圆排布不同位置处的临界流速、主振方向进行分析,发现主振方向会随间隙流速增大,由顺流方向变为横流方向;在 3种排列中,类正方形排布区域临界流速最大,过渡排布区域临界流速最小,结果表明,同心圆排布管束中过渡排布最易失稳,在设计及工程应用中应重点关注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排布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 临界流速 流固耦合
下载PDF
正方形排布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数值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皓 谭蔚 聂清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2-106,共5页
研究了正方形排布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的数值计算模型。在刚体运动方程与Newmark积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对湍流模型与模型的轴向尺寸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ES模型比RANS模型更为准确,轴向尺寸d... 研究了正方形排布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的数值计算模型。在刚体运动方程与Newmark积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对湍流模型与模型的轴向尺寸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ES模型比RANS模型更为准确,轴向尺寸d的模型可以反映完整的流场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的计算模型。采用计算模型对临界流速进行了计算,并同文献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计算的临界流速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振幅计算在低速时精度较高,在高速时误差较大。研究结果为数值计算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方形排布 流体弹性不稳定 流固耦合 数值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