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39
1
作者 蒋志刚 张林源 +6 位作者 杨戎生 夏经世 饶成刚 丁玉华 沈华 徐安红 于长青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8,共6页
198 5年我国从英国引入在我国已灭绝的麋鹿 ,分别建立了北京和大丰两个麋鹿种群。 14年来 ,这两个麋鹿种群经历了风土驯化和种群增长两个阶段。 1997年底 ,中国麋鹿数量达 6 71只。麋鹿种群的性比已经基本平衡 ,有效种群数目接近实际种... 198 5年我国从英国引入在我国已灭绝的麋鹿 ,分别建立了北京和大丰两个麋鹿种群。 14年来 ,这两个麋鹿种群经历了风土驯化和种群增长两个阶段。 1997年底 ,中国麋鹿数量达 6 71只。麋鹿种群的性比已经基本平衡 ,有效种群数目接近实际种群数目。北京麋鹿苑面积有限 ,大丰麋鹿仍生活围栏之中。于是 ,目前北京和大丰种群的增长都受到了种群密度的制约。对北京种群进一步的发展应加以人工调控 ,目前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人工迁出部分个体和控制雌性生育率。大丰保护区有大面积海滩 ,将圈养麋鹿释放到没有围栏的海滩 ,实现建立自然生境中的野生麋鹿种群的中国麋鹿保护战略目标。同时 ,应考虑形成圈养麋鹿品系 ,为未来开发利用麋鹿资源开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调节 野生动物圈养 易地保护 再引入 种群密度
下载PDF
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序位等级与成功繁殖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春旺 蒋志刚 曾岩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9-453,共5页
为探讨雄性麋鹿 (Elaphurusdavidianus)的吼叫行为与序位等级的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在成功繁殖中的作用。 2 0 0 0年 7~ 8月 ,在北京麋鹿苑选定 12头成体雄鹿 ,用目标取样法观察记录每头鹿的吼叫、圈群和交配行为的发生频次。用有效比... 为探讨雄性麋鹿 (Elaphurusdavidianus)的吼叫行为与序位等级的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在成功繁殖中的作用。 2 0 0 0年 7~ 8月 ,在北京麋鹿苑选定 12头成体雄鹿 ,用目标取样法观察记录每头鹿的吼叫、圈群和交配行为的发生频次。用有效比值 [被雌鹿接受的频次 /雄鹿圈群 (或交配 )的总频次 ]来衡量雄鹿圈群行为(或交配行为 )的有效性。依据雄鹿在发情期的表现状态 ,把雄鹿归为 3类 :占有雌鹿群的“群主” (4头 )、未占有雌鹿群而挑战“群主”的“挑战者” (5头 )和远离繁殖群的“单身汉” (3头 )。不同序位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圈群 (或交配 )行为频次、圈群行为 (或交配行为 )的有效值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对吼叫行为的分析表明 :“群主”的吼叫频次最高 ,“单身汉”吼叫频次最低。“群主”的有效值最高 ,“单身汉”的有效值最低。据此认为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与其序位等级密切相关 ,而序位等级又决定了雄鹿参与繁殖的机会。此外 ,还记录到占群雄鹿的警戒吼叫 ,这是对Wemmeretal (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吼叫行为 序位等级 成功繁殖 雄性
下载PDF
洞庭湖区重引入麋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道德 蒋志刚 +4 位作者 曹铁如 文仕知 赵克金 桂小杰 徐永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9-375,共7页
洞庭湖湖区湿地是麋鹿 (Elaphurusdavidianus)的古栖息地。为了使麋鹿重返洞庭湖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考察了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 ,勘察了洞庭湖区岳阳市、常德市和益... 洞庭湖湖区湿地是麋鹿 (Elaphurusdavidianus)的古栖息地。为了使麋鹿重返洞庭湖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考察了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 ,勘察了洞庭湖区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的 10处洲滩 ,发现湖南汉寿县桔林垸、华容县集成垸与湖北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相似 ,是洞庭湖区麋鹿重引入的适宜地点。于是 ,我们对桔林垸和集成垸的自然条件和动植物资源等进行了调查 ,并对麋鹿喜食植物的生物量进行了抽样调查 ,确定了环境容纳量。集成垸的植被有 3个植被型组 ,有维管植物 75科 189属 2 6 4种 ,可用于放养麋鹿的面积为 2 0 0 0hm2 ,麋鹿夏季喜食植物有 5 0种 ,其鲜重 2 115 8.4吨 ,麋鹿环境容纳量为 10 0 0余头。桔林垸在 1998年退田还湖后 ,天然植被恢复很快 ,其植被类型有 3个植被型组 ,有维管植物 75科 189属 2 5 0余种 ,具有麋鹿夏季喜食的植物 5 2种 ,其鲜重达 1885 9.0吨 ,可供 94 0余头麋鹿生存。其适合放养麋鹿面积为 170 3.1hm2 ,环境容纳量在 85 0头麋鹿以上。无论从气候还是从食物、环境容纳量来看 ,桔林垸和集成垸均适合重新引入麋鹿。本文讨论了再引入麋鹿的人类协助性措施 :保证生存空间、防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重引入 麋鹿 可行性 湿地恢复 环境容纳量
下载PDF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 被引量:17
4
作者 邹师杰 宋玉成 +1 位作者 杨道德 李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904,共6页
掌握麋鹿种群冬季卧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可为冬季麋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2月—2012年2月,通过对61个利用样方和70个对照样方的比较调查,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结果... 掌握麋鹿种群冬季卧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可为冬季麋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2月—2012年2月,通过对61个利用样方和70个对照样方的比较调查,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主要选择在食物丰富、植被盖度大、隐蔽度高的生境卧息。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冬季麋鹿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的决定性因子是食物因子、温度因子、舒适因子。本研究分析了麋鹿种群对冬季卧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要求和原因,对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就地与迁地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卧息地 微生境选择 物种重引入
原文传递
湖北石首麋鹿的冬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振 杨道德 +2 位作者 马建章 李鹏飞 蒋志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4-768,共5页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研究了石首麋鹿冬季的生境选择。共随机抽取了195个样方,其中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1个,保护区外江南三合垸84个。在样方中测定了食物丰富度、距水源的距离、距林缘距离、距道路的距离、植被类型、距最近...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研究了石首麋鹿冬季的生境选择。共随机抽取了195个样方,其中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1个,保护区外江南三合垸84个。在样方中测定了食物丰富度、距水源的距离、距林缘距离、距道路的距离、植被类型、距最近居民点的距离6种生境因子。用SPSS软件分别进行卡方检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麋鹿选择食物丰富、距水源近且远离人为干扰的开阔生境;影响麋鹿冬季生境选择的3个主成分依次为食物因子、人为干扰因子、水源因子;鹿群大小与各生境因子相关不显著。该结果可为保护和改善石首麋鹿的栖息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麇鹿 物种重引入 野生动物保护 生境选择 种群监测
下载PDF
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白加德 张林源 +1 位作者 钟震宇 董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5-230,共6页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猎捕和环境的变迁,在1900年左右该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物种重引入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猎捕和环境的变迁,在1900年左右该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物种重引入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代表了中国麋鹿的人工圈养、半人工圈养和自然放养3种方式。作者从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生境、种群、遗传繁殖、饲养管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促进麋鹿种群的健康繁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 发展现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的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佳期 周守标 +4 位作者 高香琴 王智 李中林 符龙飞 常锦利 《杂草学报》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对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入侵途径等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初步确认有外来入侵植物27种,隶属于13科25属,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7种;所有入侵植物均为草本植物... 通过对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入侵途径等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初步确认有外来入侵植物27种,隶属于13科25属,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7种;所有入侵植物均为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占40.7%;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六大洲都有植物入侵该区,而以美洲大陆最多;入侵途径多样,以无意传播途径为主。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分析了麋鹿对部分入侵植物种的采食利用,从植物入侵特点和对石首麋鹿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两方面对该区植物入侵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提出对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入侵植物种 调查 分析 利用 防治 麋鹿 入侵特点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半散放麋鹿生境植被及采食植物种类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崇岐 李渤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1985—1986年在北京麋鹿苑,1987—1990年在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研究了半散放糜鹿Elaphurus davidianus生境植被,系统记录了糜鹿采食植物共263种,隶属于49科164属。其中,北京麋鹿苑采食植物39科86属118种;大丰糜鹿保护区采食植物42科133属... 1985—1986年在北京麋鹿苑,1987—1990年在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研究了半散放糜鹿Elaphurus davidianus生境植被,系统记录了糜鹿采食植物共263种,隶属于49科164属。其中,北京麋鹿苑采食植物39科86属118种;大丰糜鹿保护区采食植物42科133属194种及变种。植被及采食种类情况表明,两地麋鹿饲料植物多样性较好,鹿群规模在迅速增长。但几年来,两地生境植被不同程度恶化显著,主要因放养范围小、鹿群规模相应过大。而植物区系组成简单、群落发育年轻、植被演替迅速也是植被恶化原因。扩大放养范围、改善栖息条件已属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麇鹿 生境植被 采食植物
下载PDF
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半散放饲养管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震宇 张林源 +1 位作者 夏经世 王宝祥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总结和介绍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多年来半散放鹿群管理技术、冬季过冬补饲技术、半散放区内水体的管理及草场科学改良等主要目标,以恢复园囿种群。
关键词 麋鹿 半散放 饲养管理 生物学特性 异地引种 过冬补饲
下载PDF
鄱阳湖区实施“麋鹿回家计划”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调查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吕尚标 刘亦文 +5 位作者 刘跃民 徐圣国 李宜锋 袁敏 何婷婷 林丹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了解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血吸虫感染情况,评价"麋鹿放归野外自然繁衍生长计划"("麋鹿回家计划")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GPS项圈定位、人工跟踪观察等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2月调查放归鄱阳... 目的了解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血吸虫感染情况,评价"麋鹿放归野外自然繁衍生长计划"("麋鹿回家计划")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GPS项圈定位、人工跟踪观察等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2月调查放归鄱阳湖区麋鹿的种群分布、栖息活动和自然增殖等情况,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麋鹿栖息地动物野粪血吸虫感染情况,采取系统抽样法对麋鹿栖息地草洲进行钉螺分布调查。结果2018年,共有51头麋鹿放归鄱阳湖区,形成了银宝湖、龙口、南池湖、莲子湖和珠湖等5个麋鹿栖息地,栖息环境主要为鄱阳湖区草洲、圩内农田和山丘林地等。对银宝湖麋鹿栖息地调查显示,至2019年该地麋鹿自然增殖率为25.0%,平均钉螺密度为0.009~0.039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麋鹿和牛粪平均密度分别为4.6份/hm^2和2.1份/hm^2,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4.35%和13.16%(P=0.236),感染强度分别为"+++"和"+"。结论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可感染血吸虫,并可通过粪便对草洲污染而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应积极探索麋鹿放归湖区后对当地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确保鄱阳湖区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实现和"麋鹿回家计划"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麋鹿 鄱阳湖区
原文传递
散放麋鹿的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距离及其季节差异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春旺 蒋志刚 汤宋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2-947,共6页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and its adaptation to human disturbance,we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in the Dafeng Père David’s Deer Nature Reserve.In a large paddock,w...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and its adaptation to human disturbance,we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in the Dafeng Père David’s Deer Nature Reserve.In a large paddock,we observed vigilance behaviors of free-ranging Père David’s deer.In spring and summer,we used a laser-range finder to measure the alert-distance of the Père David’s deer group in the large paddock.Our data indicate that the vigilance behaviors in Père David’s deer included scanning,stare,walking away,flee,alarm calls and pawing ground for alert.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we found that:(1)the expression of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was depend on intensity of human disturbance;(2)keeping seasonal factors constant,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lert distances;furthermore,the stare distanc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distance of walking away and fleeing;(3)the stare distance in semi-free ranging Père David’s deer in summer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spring,but the distances of walking away and the distances of fleeing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ason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was human disturbance under the captive breeding situation and(2)Père David’s deer adopted different vigilance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human disturbanc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In animal conservation,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gilance behavior and human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警戒模式 警戒距离 人类干扰
下载PDF
糜鹿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化学成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大明 薛春林 +9 位作者 王伯高 王桂宏 徐绍良 赵陆伍 丁玉华 沈华 徐爱宏 梁崇岐 陆军 于长青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大丰麋鹿保护区自1986年8月从英国重引进39头麋鹿,经过几年的风土再驯化已重新适应原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表明:大丰麋鹿群与美国麋鹿群的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化学成分指标相比各年龄段的血红蛋白含量低33.56%~47... 大丰麋鹿保护区自1986年8月从英国重引进39头麋鹿,经过几年的风土再驯化已重新适应原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表明:大丰麋鹿群与美国麋鹿群的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化学成分指标相比各年龄段的血红蛋白含量低33.56%~47.13%,仔麋鹿、成年雄麋鹿红细胞数低6.25%~17.58%,仔麋鹿、成年麋鹿、亚成体雄麋鹿红细胞压积低7.12%~19.15%;仔麋鹿和成年麋鹿的总蛋白含量低4.05%~11.29%;仔麋鹿的血糖浓度低36.49%~41.44%。血清尿酸含量为4.0~5.2mg/dL,远高于报道的0.05~1.2mg/dL。其余指标比较相似。这些数据显示生态环境的改变已引起体内明显的生理代谢变化,与麋鹿饲养地的海拔高度、日粮结构、水、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麋鹿在自然状态下抗逆能力和耐受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血液 生理指标 血清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国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玉华 任义军 +3 位作者 温华军 李鹏飞 高大立 常青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由于人类活动、自然气候变化、动物自身等因素,导致中国特有的野生麋鹿种群于19世纪初叶在本土上灭绝。20世纪90年代,通过人类的保护活动,开始将麋鹿在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野生麋鹿走过了引种扩群、半散养行为再塑、放归自然3个阶段。... 由于人类活动、自然气候变化、动物自身等因素,导致中国特有的野生麋鹿种群于19世纪初叶在本土上灭绝。20世纪90年代,通过人类的保护活动,开始将麋鹿在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野生麋鹿走过了引种扩群、半散养行为再塑、放归自然3个阶段。经过14 a的艰辛努力,人们有计划地实施糜鹿野生放归和自由走出围栏形成野生种群,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目前,中国已拥有大丰野生麇鹿群、石首野生糜鹿群、洞庭湖野生麋鹿群3大野生种群,麋鹿在野外经历了3个繁殖周期,野生麋鹿子三代(F_3)已变为现实。截至2012年,中国野生麋鹿总数约为476头,其中石首占45.16%、大丰占41.18%、洞庭湖占13.66%。研究认为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与保护应继续做好4点:一是选择适生地放养麋鹿;二是保护野生麋鹿种群,首先应保护其栖息地;三是降低人为对野生麋鹿种群及其栖息地的干扰强度;四是加强巡护、宣传,让公众参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麋鹿 恢复种群 保护栖息地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散养麋鹿夏季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超 范韦莹 +3 位作者 蔡晓斌 王学雷 张玉铭 李鹏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科学评价散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生境的适宜性,可为散养麋鹿生境改造及野化麋鹿栖息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开展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散养麋鹿的生境改造和有效管理,2019年5~8月,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 科学评价散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生境的适宜性,可为散养麋鹿生境改造及野化麋鹿栖息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开展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散养麋鹿的生境改造和有效管理,2019年5~8月,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获取了围栏内散养麋鹿的分布位点数据,并基于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对麋鹿生境类型进行面向对象的解译分类,分析了散养麋鹿种群的分布与不同生境类型的关系,运用MaxEnt模型对围栏内散养麋鹿夏季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MaxEnt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了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10),裸地距离、泥滩地距离和林地距离是夏季麋鹿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5.2%、34.5%和15.7%。生境因子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距泥滩地距离、低草地距离、裸地距离的增加,生境适宜度逐渐降低,散养麋鹿的出现概率也逐渐降低;保护区核心区内麋鹿生境适宜区类型主要以低草地和泥滩地为主,适宜区面积为338.84hm^(2),占核心区总面积的27.41%。夏季麋鹿在保护区内倾向于栖息在保护区核心区中南部的泥滩地、低草地和裸地等生境类型上,在该保护区有限环境容纳量的背景下,应加强保护区内部麋鹿适宜栖息地生境类型的营造,同时推动新的麋鹿迁地保护区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生境修复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北京南海子麋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震宇 张林源 +3 位作者 张智 李坤 张树苗 杨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25,共5页
为了解麋鹿的健康状态,给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北京南海子临床健康麋鹿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其中11只麋鹿测定了14项血液生理指标,32只麋鹿测定了35项血液生化指标。不同性别指标值之间的差异以及亚成体和成体之间... 为了解麋鹿的健康状态,给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北京南海子临床健康麋鹿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其中11只麋鹿测定了14项血液生理指标,32只麋鹿测定了35项血液生化指标。不同性别指标值之间的差异以及亚成体和成体之间生化值的差异,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值除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指标上雄性显著高于雌性,其他指标雌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之间血清生化指标值仅乳酸脱氢酶、二氧化碳、血清K+等指标差异显著,其他值雌雄间差异不显著;麋鹿成体与亚成体之间在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羟丁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酸同工酶、白球比、总蛋白定量和球蛋白等多项指标差异较显著。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次新增加了16项麋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值的测定,测定项目中总胆红素和尿酸测定值与以往值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麋鹿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弛 杨道德 +3 位作者 张玉铭 宋玉成 李鹏飞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1038,共8页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信息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麋鹿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时均选择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距隐蔽物(芦苇或树林)较近的林地生境(P<0.05),并且春、秋季夜间选择在距道路距离与距居民点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夜间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0.05);冬季夜间选择在风速较小、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近的生境卧息。判别分析表明: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以及距隐蔽物距离这7个因子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麋鹿的夜间卧息地,且麋鹿在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特征存在部分重叠,这可能与不同季节间食物、水、温度与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差异性有关。建议该保护区扩大饲料基地面积、保留麋鹿卧息隐蔽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控制长江故道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夜间卧息地 生境选择 行为适应 物种重引入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麋鹿血清肝功能相关酶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树苗 张林源 +1 位作者 梁兵宽 胡德夫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了探讨健康麋鹿血清肝功能相关酶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80只麋鹿的血清肝功能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年龄和性别不同的群体,血清肝功能相关酶活性有所不同。对1岁~9岁之间相同年龄段的群体,雄性麋鹿血清丙... 为了探讨健康麋鹿血清肝功能相关酶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80只麋鹿的血清肝功能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年龄和性别不同的群体,血清肝功能相关酶活性有所不同。对1岁~9岁之间相同年龄段的群体,雄性麋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汁酸(TBA)活性均高于雌性麋鹿;雄性麋鹿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在3岁前高于雌性,4岁~7岁低于雌性麋鹿,8岁后又高于雌性麋鹿;在1岁~9岁之间的相同性别群体,血清ALT及AST活性先随年龄增加而降低,7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升高;TBA随年龄增加会出现两次低谷,雄性麋鹿ChE活性随年龄增加会出现三次峰值,雌性麋鹿出现两次峰值。说明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血清肝功能相关酶活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性别 肝功能 麋鹿
下载PDF
北京麋鹿苑麋鹿种群的微卫星多态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林源 吴海龙 +1 位作者 钟震宇 张树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08,共4页
麋鹿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野生种群于19世纪灭绝。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于1985年和1987年自英国乌邦寺共重引入的38只奠基个体经散放式放养后,种群的数量至今已超过了1000只(包括繁育子代外送至国内其他动物园或研究基地的数量... 麋鹿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野生种群于19世纪灭绝。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于1985年和1987年自英国乌邦寺共重引入的38只奠基个体经散放式放养后,种群的数量至今已超过了1000只(包括繁育子代外送至国内其他动物园或研究基地的数量)。为了探讨该重引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25个微卫星位点对北京麋鹿苑种群及浙江临安亚种群的167只麋鹿个体进行了群体检测,获得的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1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7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01。该结果表明,北京麋鹿苑种群及浙江临安亚种群麋鹿的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因此建议与我国引自英国其他种群的麋鹿种群之间进行个体交流,从而增加各种群的遗传基因杂合度,以促进我国麋鹿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微卫星 多态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彬 安玉亭 +5 位作者 薛丹丹 孙大明 王立波 刘德元 任义军 沈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给不断增长的野化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带来了新的威胁。了解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缓和、消除这些威胁对野化麋鹿产生的负面影响。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给不断增长的野化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带来了新的威胁。了解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缓和、消除这些威胁对野化麋鹿产生的负面影响。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外的野化麋鹿为研究对象,对发生的野化麋鹿救助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的特点,探讨所救助麋鹿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特征,总结野化麋鹿最主要的威胁因素。结果表明:共发生野化麋鹿救助次数209次,救助数量409头。不同年份野化麋鹿的救助次数(One-Way ANOVA:F=12.516,P<0.01)和救助数量(F=4.691,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同生境野化麋鹿救助次数(K-W test:Χ^(2)=28.862,P<0.01)和救助数量(Χ^(2)=25.752,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养殖塘发生的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最多。秋季野化麋鹿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较多,成年雄性麋鹿更容易受困于人类设施。落水、缠网和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受困、死亡比例最高。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清除栖息地四周的障碍物、科学预留供麋鹿使用的穿越通道、增设野化麋鹿逃生通道”等措施消除野化麋鹿生存的威胁,加强野化麋鹿巡护管理,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减少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人兽冲突 野外救助 威胁因素 减缓措施
下载PDF
湖北石首麋鹿昼间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道德 李竹云 +1 位作者 李鹏飞 蒋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7-1404,共8页
为探讨性别、年龄和季节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行为的影响,2006年9月—2007年10月,作者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将麋鹿昼间活动归为采食、饮水、运动、休息、警觉、其他行为等六大类型,每月6—8 d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 为探讨性别、年龄和季节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行为的影响,2006年9月—2007年10月,作者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将麋鹿昼间活动归为采食、饮水、运动、休息、警觉、其他行为等六大类型,每月6—8 d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麋鹿有晨、昏两个采食高峰和一个午间休息期,各种行为类型所占比例依次是:休息53.40%(±5.59%)、采食22.36(±8.34%)、运动11.23%(±0.63%)、警觉5.03%(±1.76%)、其他行为4.42%(±2.06%),饮水2.65%(±0.74%)。不同季节,时间分配变化明显。非参数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n=120),季节、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麋鹿的活动时间分配。除运动行为(χ2=16.856,df=3,P>0.05)和饮水行为(χ2=7.667,df=3,P>0.05)无显著差异外,采食(χ2=15.657,df=3,P<0.01)、休息(χ2=13.173,df=3,P<0.01)、警觉(χ2=13.887,df=3,P<0.01)和其他行为(χ2=16.317,df=3,P<0.01)在不同季节所占时间百分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各性别-年龄组间的运动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与雌鹿之间的警觉行为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花较多时间用于警觉。幼鹿与成年鹿及亚成年鹿之间的采食行为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年龄组在不同季节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差异采用方差(ANOVA)分析后发现:所有年龄组,夏季与冬季饮水、春季与夏季警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体和亚成体麋鹿,春季与冬季警觉、夏季与冬季运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昼间活动节律 采食 运动 警戒与自我修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