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两种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希春 孙振钧 +2 位作者 禚如朋 侯全民 林桂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55-960,共6页
经硫酸铵沉淀、超滤、阳离子交换分离和反相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 (FPLC)分析 ,得到了两种新的蚯蚓抗菌肽F 1与F 2 ,经电喷雾离子源质谱 (ESI MS)测定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5 35 2 7和 5 19 2 7.串联质谱(MS/MS)数据表明F 1的肽序列为Ac Al... 经硫酸铵沉淀、超滤、阳离子交换分离和反相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 (FPLC)分析 ,得到了两种新的蚯蚓抗菌肽F 1与F 2 ,经电喷雾离子源质谱 (ESI MS)测定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5 35 2 7和 5 19 2 7.串联质谱(MS/MS)数据表明F 1的肽序列为Ac Ala Met Val Ser Ser,F 2的肽序列为Ac Ala Met Val Gly Thr.最小抑菌浓度 (MIC)实验表明 ,F 1与F 2对鹑鸡肠球菌 (Enterococcus gallinarum )、绿脓杆菌 (Pseudomonaspyocyanea)、鲍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baumanii)、土生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terrigena)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11 4mg/L和 12 85mg/L ,对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ali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2 2 8mg/L和2 5 6 8mg/L.对真菌白色念株菌 (Candidaalbi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性质 氨基酸序列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薛银刚 王晓蓉 +1 位作者 顾雪元 孙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g·L-(148h)和16.7mg·kg-(114d),TBBPA对蚯蚓具有低等毒性.当TBBPA的浓度在0.05和0.1mg·kg-1时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显著诱导;在0.05mg·kg-1时,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也产生显著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随TBBPA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7,p<0.01).SOD、CAT、GST和MDA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早期预警中潜在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Bt毒蛋白Cry1Ac在人造土壤中对赤子爱胜蚓毒理及生化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肖能文 戈峰 刘向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23-1526,共4页
Bt毒素能通过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根和残株进入土壤.为评估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本文模拟转基因棉的Bt毒素进入土壤的发生程度,用含不同浓度Bt毒蛋白Cry1Ac的人造土壤处理蚯蚓,测定蚯蚓存活率、重量变化及体内总蛋白含量和过氧化... Bt毒素能通过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根和残株进入土壤.为评估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本文模拟转基因棉的Bt毒素进入土壤的发生程度,用含不同浓度Bt毒蛋白Cry1Ac的人造土壤处理蚯蚓,测定蚯蚓存活率、重量变化及体内总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Bt毒蛋白对蚯蚓的生物量和生理水平影响均不明显,不存在急毒性和亚致死毒性影响,对蚯蚓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BT毒蛋白 总蛋白含量 过氧化氢酶 乙酰胆碱酯酶 纤维素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蚯蚓处理后的猪粪物质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亚纳 刘会丽 +3 位作者 张彦 杨波 翁伟 张百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5,共3页
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在温度2 0℃、湿度70 %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蚓粪的C/N比、NH+4 -N和NO- 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与饵料相比,蚓粪的C/N比、NH+4 -N下降,NO- 3-N上升。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猪粪 堆肥 C/N比 NH4^+-N NO3^- -N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亚纳 杨世关 张百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6-819,共4页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猪粪和堆肥28d的湿猪粪这两种饵料中,蚯蚓生长均较好,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15;在堆肥28d后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随堆肥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在堆肥21d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7,从堆肥21d后,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蚯蚓日增重倍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蚓粪的C/N比下降到11.5 ̄17、pH值在7左右、NH4-N含量小于200mg·kg-1,NO3-N含量约3000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猪粪 堆肥 日增长倍数 日繁殖倍数
下载PDF
用蚯蚓溶酶体作为检测土壤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3
6
作者 肖能文 刘向辉 +1 位作者 李薇 戈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6-519,共4页
蚯蚓体腔细胞内的溶酶体能积累中性红染料.当受到环境胁迫时,溶酶体膜容易破裂,染料就逐步泄露到细胞质中,使细胞染成红色.中性红的保持时间(neutral red retention time,NRRT)可反映溶酶体受损情况.用不同浓度乙草胺和不同浓度Se处理... 蚯蚓体腔细胞内的溶酶体能积累中性红染料.当受到环境胁迫时,溶酶体膜容易破裂,染料就逐步泄露到细胞质中,使细胞染成红色.中性红的保持时间(neutral red retention time,NRRT)可反映溶酶体受损情况.用不同浓度乙草胺和不同浓度Se处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观察体腔细胞溶酶体中性红染色的保持时间.结果表明,随乙草胺和Se处理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NRRT缩短;NRRT与土壤中乙草胺残留的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与蚯蚓体内富集的Se也有明显的负相关.可见,蚯蚓溶酶体中性红染色保持时间是测定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标志物,在环境风险评价和土壤监测中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作为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中性红染色保持时间 乙草胺 SE 生物标示物
下载PDF
蚯蚓处理污水污泥制取土壤改良剂 被引量:13
7
作者 袁绍春 张智 +2 位作者 王敏 胡坚 赵冀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97-2103,共7页
将污水污泥和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30 d预堆肥处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爱胜蚓(Eisenia fetida)开展60 d蚯蚓处理实验,研究污水污泥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最终产品(蚯蚓粪)质量。结果表明,蚯蚓处理使污水污泥pH、... 将污水污泥和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30 d预堆肥处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爱胜蚓(Eisenia fetida)开展60 d蚯蚓处理实验,研究污水污泥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最终产品(蚯蚓粪)质量。结果表明,蚯蚓处理使污水污泥pH、有机碳(TOC)、C/N和病原菌含量显著降低,电导率(EC)升高,TN、TP、TK(总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升高26.8%~40.8%、26.7%~52.4%、25.9%~44.8%、43.0%~120.0%、88.6%~406.8%、38.2%~113.2%,发芽指数(GI)达到80%以上。由于基质分解矿化引起质量损失,使蚯蚓粪中重金属相对含量增加,但仍在土地改良允许范围内。蚯蚓放养密度和物料含水率及其交互作用对蚯蚓处理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处理污水污泥的最优工况为:放养密度2.5 kg/m2、含水率60%。堆肥-蚯蚓处理组合工艺可将污水污泥转化为无害的、有价值的土壤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处理 污水污泥 堆肥 重金属 蚯蚓
原文传递
沸石、膨润土和过磷酸钙对蚯蚓堆肥园林绿化废弃物腐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琳琳 李素艳 +2 位作者 康跃 孙向阳 龚小强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为减少园林废弃物堆肥时间并提高堆肥产品腐熟质量,利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对园林废弃物(GW)进行堆肥处理,研究沸石、膨润土、过磷酸钙添加剂对缩短堆肥时间和提高蚯蚓堆肥腐熟度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无添加剂(T0),5%沸石(... 为减少园林废弃物堆肥时间并提高堆肥产品腐熟质量,利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对园林废弃物(GW)进行堆肥处理,研究沸石、膨润土、过磷酸钙添加剂对缩短堆肥时间和提高蚯蚓堆肥腐熟度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无添加剂(T0),5%沸石(T1)、5%膨润土(T2)和5%过磷酸钙(T3),共进行60d好氧-蚯蚓堆肥.堆肥过程对蚯蚓生长繁殖、pH值、可溶性有机碳、C/N、NH4+-N、NO3--N、NH4+-N/NO3--N和发芽指数等腐熟指数和生物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T0,T1~T3处理提高蚯蚓存活率、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T1和T2处理堆肥pH值高于对照,T3处理pH值则低于对照.T1~T3处理DOC降解率、NO3--N含量、GI值较对照T0处理分别提高7.25%~11.69%,17.81%~37.76%和16.11%~23.15%,而C/N降低23.16%~33.72%.T1~T3处理堆肥达到无毒害时间从60d缩短至50d.综合堆肥腐熟指标、堆肥腐熟周期,T3处理极大地加速了GW降解,且堆肥腐熟度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建议在利用好氧-蚯蚓堆肥处理绿化废弃物过程中添加5%过磷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废弃物 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 沸石 膨润土 过磷酸钙 蚯蚓堆肥
原文传递
Bt玉米秸秆杀虫蛋白对赤子爱胜蚓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舒迎花 马洪辉 +1 位作者 杜艳 王建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33-2139,共7页
Bt玉米分泌的Bt蛋白可通过秸秆还田、根系分泌、花粉飘落等途径进入土壤.本文模拟秸秆还田,在土壤中添加5%或7.5%的Bt玉米及其同源常规玉米秸秆饲养赤子爱胜蚓,分别于7、14d后检测蚯蚓总蛋白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Bt玉米分泌的Bt蛋白可通过秸秆还田、根系分泌、花粉飘落等途径进入土壤.本文模拟秸秆还田,在土壤中添加5%或7.5%的Bt玉米及其同源常规玉米秸秆饲养赤子爱胜蚓,分别于7、14d后检测蚯蚓总蛋白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玉米品种,同一秸秆添加量处理下,与培养7d相比,培养14d的蚯蚓总蛋白含量下降,AchE、CAT和SOD酶活性提高,GSH-PX酶活性降低.同一培养时间、同一秸秆添加量处理下,与常规相比,Bt玉米培养的蚯蚓SOD活性提高,AchE和GSH-PX活性下降,总蛋白含量和CAT活性无显著变化.表明Bt玉米秸秆处理对蚯蚓总蛋白没有抑制作用,能降低AchE和GSH-PX活性,对CAT没有诱导作用,但在短时间内能诱导蚯蚓SOD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玉米 赤子爱胜蚓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乙酰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聚苯乙烯微塑料和重金属镉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廖苑辰 王倩 +1 位作者 蒋小峰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与环境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潜力。陆地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日益受到关注,但二者对土壤生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探究微塑料和重金属对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E...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与环境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潜力。陆地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日益受到关注,但二者对土壤生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探究微塑料和重金属对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滤纸接触法(48 h)试验,探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存在下重金属镉(Cd)对蚯蚓的致死作用。随后采用人工土壤法(14 d)试验,研究PS-MPs与Cd复合污染土壤对蚯蚓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滤纸接触法结果表明,与0.008μg·cm^(-2)和0.160μg·cm^(-2)PS-MPs复合作用时,Cd对赤子爱胜蚓的48 h半数致死剂量(48 h-LD_(50))由13.55μg·cm^(-2)分别增至14.44μg·cm^(-2)和16.26μg·cm^(-2),即PS-MPs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对蚯蚓的急性致死效应。人工土壤法结果显示,Cd和PS-MPs复合污染对蚯蚓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上升,表明二者复合作用对蚯蚓产生氧化胁迫;纤维素酶活性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受抑,说明复合污染影响蚯蚓物质代谢能力;采用彗星试验检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彗尾长度、彗尾DNA含量和Olive尾矩3项指标均显著上升,提示Cd和PS-MPs在环境中的共暴露具有潜在遗传毒性。该结果可为聚苯乙烯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塑料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彗星试验
下载PDF
2,2',4,4'-四溴联苯醚对赤子爱胜蚓的抗氧化酶、代谢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湘博 史雅娟 +1 位作者 吕永龙 郑晓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48-2955,共8页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四溴联苯醚同分异构体中的BDE-47是多溴联苯醚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试验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亚急性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暴露时间阶段下,不同BDE-47剂量对赤子爱胜蚓(Ei...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四溴联苯醚同分异构体中的BDE-47是多溴联苯醚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试验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亚急性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暴露时间阶段下,不同BDE-47剂量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代谢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以及二者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暴露14 d和28 d时,CAT活性被诱导上升并且差异显著;GS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CAT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4 d时呈现抑制效应,在后续的第28 d和第42 d基因表达水平上调;GST基因表达水平整体呈现诱导效应,并且差异显著,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低毒处理组(10、50 mg·kg-1)的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下调至低于对照组的水平,高毒处理组(100、200 mg·kg-1)的基因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在BDE-47的暴露试验中,CAT与GS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两项指标对低毒处理组较高毒处理组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溴联苯醚 赤子爱胜蚓 亚急性毒性 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几种典型土壤中铜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娟 颜增光 +2 位作者 蒋金炜 汤清波 李发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4-402,共9页
土壤污染物基础生态毒理数据是开展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和构建土壤生态筛选基准的重要依据.以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吉林黑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人工土壤为测试介质,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测试方法,研究了铜在4... 土壤污染物基础生态毒理数据是开展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和构建土壤生态筛选基准的重要依据.以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吉林黑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人工土壤为测试介质,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测试方法,研究了铜在4种不同土壤中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铜在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差异较大,在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吉林黑土和人工土壤中的半致死浓度(14d LC50)分别为134.4、557.7、715.2和867.0mg·kg-1;赤子爱胜蚓体重对较低浓度铜污染响应相对不敏感,而较高浓度铜污染(接近引起蚯蚓死亡的高浓度)则可导致蚯蚓体重显著降低;铜对赤子爱胜蚓生殖(产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其在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吉林黑土和人工土壤中对蚯蚓产茧量产生50%抑制作用的有效中浓度(28d EC50)分别为58.2、140.1、258.9和150.4mg·kg-1,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s)分别为50、50、200和100mg·kg-1.鉴于我国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十分丰富,不同地区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等特点,在制定土壤筛选基准时需考虑污染物在不同土壤中生物有效性与毒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土壤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下载PDF
9种农药对家蚕和蚯蚓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涛 游泳 +3 位作者 傅建炜 李建宇 史梦竹 魏辉 《生物安全学报》 201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背景】当前农药品种及其使用量日益增多,测试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成为农药环境安全监测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和药土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 【背景】当前农药品种及其使用量日益增多,测试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成为农药环境安全监测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和药土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2,4-D二甲胺盐等9种农药对家蚕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2,4-D二甲胺盐对家蚕的LC50(96 h)分别为2.05×10-3、8.59×10-4、2.79、250.48、11.52、272.18、2.50、1.93×10-2和534.47 a.i.mg·L-1,对蚯蚓的LC50(14 d)分别为11.05、6.29、>100、>100、>100、>100、99.13、115.31和>100 a.i.mg·kg-1干土。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和戊唑醇对家蚕"剧毒",氰氟虫腙、螺虫乙脂和苯醚甲环唑对家蚕"高毒",其余农药对家蚕均为"低毒";阿维菌素对蚯蚓为"中毒",其余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结论与意义】9种农药对家蚕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存在差异,为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修园 赵海刚 +5 位作者 陈志厚 林勇 林伟 刘通 王秀国 杨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301,共9页
双酰胺类杀虫剂已成为全世界第4大类最常用的杀虫剂,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双酰胺类杀虫剂生态毒性评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探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选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 双酰胺类杀虫剂已成为全世界第4大类最常用的杀虫剂,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双酰胺类杀虫剂生态毒性评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探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选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典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氟虫双酰胺对非靶标动物蚯蚓的生化毒性和细胞毒性以及其在人工土和蚯蚓体内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在人工土壤中十分稳定,在整个暴露期间氟虫双酰胺的浓度变化不超过20%。氟虫双酰胺在蚯蚓体内的含量随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在染毒浓度为0.1和1.0 mg·kg-1的处理组中,氟虫双酰胺未对蚯蚓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效应。在染毒浓度为5.0和10.0 mg·kg-1的处理组中,蚯蚓体内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过量的ROS诱导蚯蚓体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异常变化,并在蚯蚓体内造成了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羰基化和DNA损伤。研究表明,当土壤中氟虫双酰胺的浓度为5.0和10.0 mg·kg-1时可能会对蚯蚓产生很高的风险。此外,彗星实验对氟虫双酰胺诱导的氧化胁迫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敏感生物标志物对氟虫双酰胺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双酰胺 赤子爱胜蚓 氧化应激 DNA损伤
下载PDF
多环麝香对蚯蚓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春 周启星 +1 位作者 刘潇威 李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7,共7页
为探讨多环麝香对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与自然土壤法,考察了吐纳麝香(AHTN)和佳乐麝香(HHCB)对蚯蚓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滤纸法测得的AHTN和HHCB对蚯蚓的急性经皮毒... 为探讨多环麝香对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与自然土壤法,考察了吐纳麝香(AHTN)和佳乐麝香(HHCB)对蚯蚓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滤纸法测得的AHTN和HHCB对蚯蚓的急性经皮毒性为中等毒性,对蚯蚓的48h-LC_(50)分别为20.76和11.87μg·cm^(-2),而自然土壤法测得的AHTN和HHCB对蚯蚓的14d-LC_(50)分别为436.3和392.4μg·g^(-1),2种多环麝香皆属低毒物质。HHCB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大于AHTN,但2种毒性测定方法中不同的染毒介质和毒性作用途径使AHTN和HHCB的急性毒性等级的界定有所差异。AHTN和HHCB对蚯蚓繁殖率的抑制作用较对生长速率更为明显,2种多环麝香对蚯蚓繁殖率的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均为30μg·g^(-1),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均为50μg·g^(-1)。研究表明,蚯蚓繁殖率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监测或表征土壤中多环麝香的污染水平及其亚急性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麝香 吐纳麝香 佳乐麝香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不同基质及硒添加量对蚯蚓生长、繁殖和富硒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岳士忠 张慧琦 +1 位作者 黄财德 乔玉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5-891,共7页
蚯蚓是潜在的富硒蛋白饲料.在大棚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配比的3种农业废弃物(牛粪、菌渣和残余菜叶)和低浓度硒(Na2SeO3,0/20/40 mg/kg)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进行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质和硒添加量对蚯蚓生长繁殖和富硒能力的影响... 蚯蚓是潜在的富硒蛋白饲料.在大棚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配比的3种农业废弃物(牛粪、菌渣和残余菜叶)和低浓度硒(Na2SeO3,0/20/40 mg/kg)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进行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质和硒添加量对蚯蚓生长繁殖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45 d后,与相同浓度硒处理的其他3组基质[纯牛粪、牛粪+菌渣+菜叶(干重比为6/2/2和3/6/1)]相比,牛粪+菌渣组(干重比为1/1)蚯蚓总生物量、蚓茧数、蚓体硒富集量和富集系数均达到最大,其中总生物量比培养前最大增加了18.21%,每100条蚯蚓产蚓茧数量达68.35-72.45个,蚓体硒富集量最高达到151.56 mg/kg,蚓体硒富集系数最大为4.91.当硒添加浓度为20 mg/kg和40 mg/kg时,以牛粪+菌渣+菜叶为基质的两组(干重比为6/2/2,3/6/1)在培养初期对蚯蚓活性和培养后的总生物量增加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蚯蚓总生物量最大降低了8.48%.在不同基质培养条件下,外源添加硒对蚓体硒富集量和硒富集系数增加有促进作用,蚓体硒富集量与基质硒添加量均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对硒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且培养基质种类对蚯蚓的生长繁殖具有很大的影响,牛粪和菌渣组合(干重比为1/1)是最佳的富硒蚯蚓培养基质且基质硒添加浓度≤ 40 mg/kg不影响蚯蚓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农业废弃物 生物量 繁殖 硒含量 富集系数
原文传递
土壤铅镉铬暴露下赤子爱胜蚓的回避行为和急性毒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超 李霁 +1 位作者 刘征涛 徐镜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6-1601,共6页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中Pb、Cd、Cr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回避行为和急性毒性.回避试验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产生完全回避反应的土壤w(Pb)、w(Cd)...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中Pb、Cd、Cr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回避行为和急性毒性.回避试验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产生完全回避反应的土壤w(Pb)、w(Cd)、w(Cr)分别为2 000、120、120 mg/kg.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土壤Pb、Cd、Cr对赤子爱胜蚓14 d LD50(半数致死浓度)的分别为2 526.05、362.83、229.44 mg/kg.在检测Pb、Cd和Cr污染土壤时,赤子爱胜蚓回避试验的灵敏度要高于急性毒性试验.该研究结果揭示出,赤子爱胜蚓的回避行为指标能够成为土壤生态系统风险评价和毒性效应研究的生物标志物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 回避反应 急性毒性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非凡 张秦 +1 位作者 孙振钧 马丰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4-229,共6页
聚丙烯酰胺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水处理剂,而其排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潜在的威胁。该研究在人工土壤条件下,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旨在评价聚丙... 聚丙烯酰胺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水处理剂,而其排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潜在的威胁。该研究在人工土壤条件下,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旨在评价聚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对蚯蚓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大于2000和164.01mg/kg,聚丙烯酰胺比丙烯酰胺毒性低;在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暴露期内,聚丙烯酰胺对蚯蚓的存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当丙烯酰胺浓度大于100mg/kg时即对蚯蚓的存活和生长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聚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均对蚯蚓的繁殖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残留于污泥中的聚丙烯酰胺对环境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毒性 环境工程 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半致死浓度 生长抑制率 赤子爱胜蚓
下载PDF
土壤锑胁迫下赤子爱胜蚓在个体和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佳琪 马宏瑞 +4 位作者 常健 潘明慧 李琴莲 王谦 侯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随着锑(Sb)矿的开采,Sb及其化合物对矿区周围生物暴露风险增大,Sb污染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为阐明矿区Sb污染土壤对周边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向人工土壤添加焦锑酸钾(KSbO6H6)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探究了Sb对土壤无脊椎模式生物... 随着锑(Sb)矿的开采,Sb及其化合物对矿区周围生物暴露风险增大,Sb污染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为阐明矿区Sb污染土壤对周边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向人工土壤添加焦锑酸钾(KSbO6H6)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探究了Sb对土壤无脊椎模式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存活、Sb富集、总蛋白、抗氧化系统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影响,并利用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biomarker response index, BRI)对Sb胁迫下蚯蚓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蚯蚓死亡率与土壤Sb浓度和暴露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明显,经计算蚯蚓56 d LC50为4 380.37 mg/kg.(2)蚯蚓对Sb仅有少量吸收,最高处理组(12 800 mg/kg)在暴露56 d后Sb富集量仅为213 mg/kg.(3)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MDA在暴露28 d内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变化,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总蛋白随时间和处理水平增加呈现不断下降趋势.(4)在暴露期间共计24个含Sb处理组中,20个处理受到中等及以下水平健康影响,仅有4个处理组BRI小于2.5,属于严重健康影响.研究显示,总蛋白、SOD、CAT、POD、MDA均对Sb比较敏感,Sb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不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壤Sb污染提供关键毒理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 锑(Sb)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 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
下载PDF
17种常用除草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涛 孟丹丹 +3 位作者 郭水良 袁国徽 钱振官 吕卫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9-1275,共7页
蚯蚓在改良土壤、消解农业废弃物、提高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评价除草剂对蚯蚓的毒性,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7种除草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滤纸接触法染毒48 h,噁唑酰草胺对... 蚯蚓在改良土壤、消解农业废弃物、提高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评价除草剂对蚯蚓的毒性,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7种除草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滤纸接触法染毒48 h,噁唑酰草胺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最高,半数致死浓度LC_(50)(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为7.6μg·cm^(−2),属高毒级;其次为丙草胺、高效氟吡甲禾灵和灭草松,LC_(50)分别为10.7、12.7、61.3μg·cm^(−2),属中毒级;二氯喹啉酸、2甲4氯钠、苯唑草酮、草铵膦、烟嘧磺隆和双草醚对赤子爱胜蚓的LC_(50)分别为143.0、198.2、211.1、466.9、433.7、649.2μg·cm^(−2),属低毒级;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乙羧氟草醚、二甲戊灵和硝磺草酮对赤子爱胜蚓的LC_(50)均大于1000μg·cm^(−2),属微毒级。人工土壤法染毒14 d,高效氟吡甲禾灵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最高,LC_(50)为148.9 mg·kg^(−1);其次为丙草胺、2甲4氯钠、二甲戊灵和噁唑酰草胺,LC_(50)分别为211.5、335.0、342.4、345.7 mg·kg^(−1);此外,其他供试除草剂对赤子爱胜蚓的LC_(50)均大于500 mg·kg^(−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的分级标准,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17种除草剂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均为低毒级。该研究可为评估除草剂对蚯蚓的生态风险提供新的数据信息,同时可为农业生产中安全使用除草剂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除草剂 急性毒性 赤子爱胜蚓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