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森豪威尔政府亚洲政策的形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5,共7页
朝鲜战争结束后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美国的亚洲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1954年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 542 9/2号文件是新的亚洲政策的纲领。与杜鲁门政府的亚洲政策相比 ,艾氏政府的新政策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 ,在美国亚洲遏制... 朝鲜战争结束后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美国的亚洲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1954年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 542 9/2号文件是新的亚洲政策的纲领。与杜鲁门政府的亚洲政策相比 ,艾氏政府的新政策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 ,在美国亚洲遏制战略中中国已被看成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在实践方面 ,新政策也体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如美国提出了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及“亚洲自由国家经济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尔政府 亚洲政策 NSC5429/2文件 中国 遏制战略 外交政策
下载PDF
文化冷战——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体育外交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茂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4,51,共7页
随着欧洲局势的稳定,美国和前苏联双方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第三世界。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这种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 随着欧洲局势的稳定,美国和前苏联双方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第三世界。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这种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虽然这种体育文化交流访问项目确实在第三世界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过良好的评价,然而,事实证明,这与实现其构建第三世界民众对美国良好形象的目标仍然相距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体育 第三世界 文化外交
下载PDF
试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的援助政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春丽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NSC5429/5、NSC5612/1与NSC6012等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们包含了该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则。本文以上述文件为中心,参照相关美国外交档案,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形成背景... NSC5429/5、NSC5612/1与NSC6012等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们包含了该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则。本文以上述文件为中心,参照相关美国外交档案,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形成背景和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特点、影响做一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艾森豪威尔政府 大陆东南亚 援助
下载PDF
冷战初期美国对西欧的心理战略行动——以美国对西欧的心理战略计划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史澎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54-159,共6页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将心理战作为遏制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之一。在东西方对抗的背景下,西欧由于在地缘、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等方面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被美国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视为核心利益地带。但是,战...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将心理战作为遏制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之一。在东西方对抗的背景下,西欧由于在地缘、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等方面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被美国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视为核心利益地带。但是,战后西欧经济的崩溃以及共产党力量的迅猛发展使得共产党在西欧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大增。为了确立和维护西欧各国政府的亲美反共倾向,扶持西德,巩固大西洋联盟,最终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西欧的心理战略计划。通过实施这些计划,美国成功地削弱了西欧的共产党力量,消除了西欧民众的反美情况,实现了稳定西欧、巩固西方阵营、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战略目标,从此西欧在国际重大事务上紧紧追随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对西欧的心理战略 杜鲁门政府 艾森豪威尔政府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朝鲜停战谈判的政策论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8,共7页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后对于朝鲜停战谈判,一方面继续沿用杜鲁门政府的所谓"自愿遣返"战俘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国际国内诸因素的制约下急于停战。由于苏联新领导人改变了原有的对美强硬政策,中国方面不得不在朝鲜谈判中做...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后对于朝鲜停战谈判,一方面继续沿用杜鲁门政府的所谓"自愿遣返"战俘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国际国内诸因素的制约下急于停战。由于苏联新领导人改变了原有的对美强硬政策,中国方面不得不在朝鲜谈判中做出某些让步。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亦表示出一定的谈判诚意,在有关战俘协议的细节问题上对中朝方面做出了一些让步。虽然在谈判接近尾声时美方一度发出核威胁的信息,企图逼迫中朝方面尽早同意缔结停战协议,但是这种核威胁根本未发挥任何作用,谈判依自身逻辑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战争 艾森豪威尔政府 停战谈判
下载PDF
核武器、预防性战争与美国对苏联的政策(1950—1955)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学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127,共13页
1949年苏联核试验的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引发美国朝野的恐慌。尽管预防性战争曾遭到美国国内不少人的反对,但美国军方依然认为存在着美国对苏联实施核打击的“机会之窗”,试图依靠享有优势的核力量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并制定... 1949年苏联核试验的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引发美国朝野的恐慌。尽管预防性战争曾遭到美国国内不少人的反对,但美国军方依然认为存在着美国对苏联实施核打击的“机会之窗”,试图依靠享有优势的核力量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制约美国贸然行动的因素,特别是苏联报复能力的增强以及强大的常规兵力。美国决策者担心,核打击虽然可以给苏联造成严重破坏,但不可能将其击败,反而会失去西欧,美国自身也将遭受苏联的核报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鲁门政府 艾森豪威尔政府 核武器 预防性战争 冷战
原文传递
艾森豪威尔政府拉拢印度尼西亚军人势力政策的确立——美国外交文档解密 被引量:2
7
作者 代保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1-86,共6页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印尼外岛叛乱平息后,艾森豪威尔政府重新调整了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在政策调整过程中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即主张政府多接触具有反共姿态的印尼陆军。随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的5901号文件明...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印尼外岛叛乱平息后,艾森豪威尔政府重新调整了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在政策调整过程中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即主张政府多接触具有反共姿态的印尼陆军。随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的5901号文件明确了印尼陆军已成为对印尼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角色。1959年7月印尼政治体制回归到苏加诺主张的"有领导的民主"上,政党政治在印尼走向死亡,支持印尼军方的重要性尤为迫切,国家安全委员会6023号文件再次确认了此点。至此,陆军成为了美国制衡印尼国内政治向左倾发展的唯一代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美国中央情报局 美国冷战战略 印尼政变 美国外交档案
下载PDF
冷战初期缅甸中立外交与美国对缅援助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聪慧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33-152,157,158,共22页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甸的援助活动主要围绕其对缅中立外交的认知展开。入主白宫后,艾森豪威尔对东南亚区域一度奉行整体遏制战略,漠视缅甸独特的中立外交政策和援助请求。随着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以及中苏两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联系的加...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甸的援助活动主要围绕其对缅中立外交的认知展开。入主白宫后,艾森豪威尔对东南亚区域一度奉行整体遏制战略,漠视缅甸独特的中立外交政策和援助请求。随着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以及中苏两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逐渐放弃区域整体战略,不仅接受了缅甸的中立外交立场,还向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在此过程中,美国不断做出“妥协”与“退让”,在援助谈判中便出现了施援国处于被动地位而受援国占据主动地位的吊诡现象。总的来看,美国寄希望于利用援助影响缅甸的内政外交,而缅甸期望通过“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外援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双方在援助目标上的分歧构成了美国对缅援助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了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即美国对外援助并不完全是影响受援国的有力工具,反而会成为受援国试图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艾森豪威尔政府 经济援助 缅甸 中立外交 美缅关系
下载PDF
斯普特尼克事件与美国航天“大纲”的出台
9
作者 郭培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由于外层空间政策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相对弱势地位,美国没有成为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后,美国政府确立了载人航天的目标,重视外层空间的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价值,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外空政策和外空活动,确立... 由于外层空间政策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相对弱势地位,美国没有成为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后,美国政府确立了载人航天的目标,重视外层空间的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价值,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外空政策和外空活动,确立了其后的美国航天“大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普特尼克 载人航天 艾森豪威尔政府
下载PDF
50年代后半期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转变探析
10
作者 褚浩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68-69,共2页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开始强调欠发达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巨额的外援支出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于是,美国开始调整对外援助政策;减少外援、重视发展援助、逐步由"军事援助优先"转向经...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开始强调欠发达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巨额的外援支出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于是,美国开始调整对外援助政策;减少外援、重视发展援助、逐步由"军事援助优先"转向经济援助优先"。此次美国援助政策的转变为肯尼迪政府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确定了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军事援助 经济援助 转变
下载PDF
1958年印尼内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政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骏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36-44,共9页
美国对1958年印尼内战的干涉是美国与第三世界关系史上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艾森豪威尔政府从美苏两极对抗的角度认知和处理美国与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将美国对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政策附属于美国对苏冷战战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 美国对1958年印尼内战的干涉是美国与第三世界关系史上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艾森豪威尔政府从美苏两极对抗的角度认知和处理美国与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将美国对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政策附属于美国对苏冷战战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政策思维,美国对印尼内战采取了干涉政策。干涉行动的失败,迫使美国决策当局重新检视对印尼政策的基本构架,并着手制定一项更为可行、更能反映印尼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艾森豪威尔政府 美印(尼)关系
下载PDF
减负初衷与冷战意识——艾森豪威尔政府裁减韩军政策探析(1956-1961)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志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1,共6页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整体海外支出和收支平衡状况日益恶化,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通过裁减韩军(至少裁减四个师)节省美国的开支。可是,韩国政府最终只接受至1958年年末裁减韩军两个师并使韩军实现部分现代化的方案。此后,由...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整体海外支出和收支平衡状况日益恶化,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通过裁减韩军(至少裁减四个师)节省美国的开支。可是,韩国政府最终只接受至1958年年末裁减韩军两个师并使韩军实现部分现代化的方案。此后,由于冷战意识的影响,大部分美国决策者倾向于反对进一步削减韩军。1960年,韩国民主党政府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由提出至少削减10万韩军的建议。对此,美国予以反对。结果,1960年12月双方达成了削减3万韩军的协议。本文试图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裁减韩军政策的考察,揭示冷战意识与美国对韩政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韩国 裁减韩军 冷战意识
下载PDF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隐蔽行动计划
13
作者 赵学功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17年第1期198-215,共18页
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对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美国政府对古巴采取了政治上敌视、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同时考虑通过隐蔽的准军事行动以武力推翻古巴革命政府,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一整套... 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对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美国政府对古巴采取了政治上敌视、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同时考虑通过隐蔽的准军事行动以武力推翻古巴革命政府,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一整套的隐蔽行动计划,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具体组织,招募古巴流亡分子进行训练,计划对古巴实施军事入侵。但是,慑于古巴革命的巨大影响等原因,艾森豪威尔政府终未敢诉诸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隐蔽行动 古巴革命
下载PDF
简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初期疏散政策的实施与动员
14
作者 吕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7-78,共2页
冷战时期,民防作为应对核战争的防御措施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而在核袭击前依靠预警体系将民众从核爆心疏散到安全地区一度受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青睐。而实施疏散政策必须依靠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疏散 预警 公路 动员
下载PDF
国际会展视角下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美国形象海外推介
15
作者 杨建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9-73,92,共6页
国际会展项目是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制衡苏联政府对外渗透和扩张的利器与法宝。该项目主要包括工业与科技最新成就、文艺与社会日常生活两大类型,虽花样繁多、形式新颖,但是殊途同归,均服从和服务于驳斥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夸张宣传和塑... 国际会展项目是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制衡苏联政府对外渗透和扩张的利器与法宝。该项目主要包括工业与科技最新成就、文艺与社会日常生活两大类型,虽花样繁多、形式新颖,但是殊途同归,均服从和服务于驳斥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夸张宣传和塑造美国在海外良好形象的最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国际会展项目 国家利益
下载PDF
美国政府对“国际人权公约草案”的政策析论(1951—1953)
16
作者 韩磊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开始着手起草国际人权公约。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对国际人权公约的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国际人权公约基本上持积极态度,主张尊重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意见,不回避签署单一的...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开始着手起草国际人权公约。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对国际人权公约的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国际人权公约基本上持积极态度,主张尊重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意见,不回避签署单一的人权公约。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以国际人权公约与美国宪法基本精神存在差异为由宣布暂不批准该公约。美国对国际人权公约持保留态度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不同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权公约草案 杜鲁门政府 艾森豪威尔政府 布里克建议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南越政策和吴庭艳政权的建立(1954-1956)
17
作者 汪玲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4-58,共5页
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后,在继续其前任的"间接干预"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印度支那的干涉;日内瓦会议后,美国走上了直接干涉印度支那事务的道路。为实现在南越建立亲美反共国家的战略目标,美国介入了对南越领导人的选择... 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后,在继续其前任的"间接干预"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印度支那的干涉;日内瓦会议后,美国走上了直接干涉印度支那事务的道路。为实现在南越建立亲美反共国家的战略目标,美国介入了对南越领导人的选择、扶持和利用。在美国的帮助下,吴庭艳担任了南越总理;1955年4月底5月初,吴庭艳政府军战胜平川派之后,艾森豪威尔政府停止了1954冬至1955年春的犹豫、动摇,决定全力支持吴庭艳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南越政策 吴庭艳政权 美法分歧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政府关于建立美巴军事同盟的可行性论证
18
作者 李晓妮 金龙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4,共6页
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构建新的中东防御体系,扩大其遏制范围,积极探讨与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同盟的可行性。杜勒斯的中东南亚之行,尼克松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以及此后一系列论证的开展,都对美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同盟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巴基斯坦 美巴军事同盟
下载PDF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拉美政策转变研究
19
作者 杜雨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3-69,共7页
美国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时期的拉美政策十分复杂,短短四年间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变。文章旨在充分利用美国政府解密档案文件和借鉴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拉丁美洲国家政策制定的国内外背景,阐述该... 美国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时期的拉美政策十分复杂,短短四年间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变。文章旨在充分利用美国政府解密档案文件和借鉴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拉丁美洲国家政策制定的国内外背景,阐述该时段拉美政策变化的具体内容与详细过程,继而分析两次对拉政策转变的特点和政策转变带来的多方面影响。由此得出美国政府这段时期对拉政策的历次转变始终贯穿着利己主义的目的,并服务于冷战局势下同苏联对抗的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关系 对外政策 艾森豪威尔时期 冷战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南非种族问题政策探析
20
作者 冯志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53-58,共6页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出于对苏冷战、维护美国在南非的利益、国内对南非种族问题关注不多和南非国内局势的相对稳定等方面的考虑,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一种既表示不赞成,但又拒绝施压的"中间道路"政策。这反映了美...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出于对苏冷战、维护美国在南非的利益、国内对南非种族问题关注不多和南非国内局势的相对稳定等方面的考虑,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一种既表示不赞成,但又拒绝施压的"中间道路"政策。这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中伪善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南非种族问题 种族隔离 中间道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