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念的内里:八股文法与试律诗学的榫合
1
作者 王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50,共14页
作为乾隆二十二年新推出的考试文体,试律诗有严格的诠题要求,与传统诗学中“缘情”和“讽谏”的功能定位都不吻合。为提升其价值,以翰林院庶常馆馆臣为核心的早期创作群体赋予了其“鸣国家之盛”的新定位,并主张用八股文的“起承转合”... 作为乾隆二十二年新推出的考试文体,试律诗有严格的诠题要求,与传统诗学中“缘情”和“讽谏”的功能定位都不吻合。为提升其价值,以翰林院庶常馆馆臣为核心的早期创作群体赋予了其“鸣国家之盛”的新定位,并主张用八股文的“起承转合”来指导写作。但在作法融合过程中,馆臣对八股文与试律的关系却出现了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八股源于试律,有的主张试律来自八股。观念争执的实质是对写作规则有不同的理解。随着评判标准的确立,前者逐渐成为主流。与之相应,试律也从一种特殊的考试文体跻身传统诗体中,形成自身特有的语言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律诗 八股文 起承转合 诗学知识 过程史
原文传递
论八股文的代言 被引量:4
2
作者 孔庆茂 汪小洋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0-92,共3页
代言是八股文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肖题。代言需要充分了解语境、人物身份和思想,加以想像、揣摩人物的语气口吻,所以代言也是一种对经书文本的再创造。不同作者的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代言... 代言是八股文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肖题。代言需要充分了解语境、人物身份和思想,加以想像、揣摩人物的语气口吻,所以代言也是一种对经书文本的再创造。不同作者的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代言在文体上的弊端是容易出现文章结构上的前后不一致,只须“顺口气”而不必作者论断的形式及对史实引用的僵化规定致使女子流于空疏不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八股文 文体 代言
下载PDF
八股文写作理念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诗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4-87,共4页
八股文的写作理念表现在内容上是要求“代圣贤立言” ,这是对“文以载道”的继承和发展 ;表现在形式上是讲究功令程式 ,这是对“起承转合”诗学结构理论的移植 ;讲究排偶则是本于“阴阳奇偶之理”。这些写作理念启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 八股文的写作理念表现在内容上是要求“代圣贤立言” ,这是对“文以载道”的继承和发展 ;表现在形式上是讲究功令程式 ,这是对“起承转合”诗学结构理论的移植 ;讲究排偶则是本于“阴阳奇偶之理”。这些写作理念启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写作理念 作文教学 中学
下载PDF
英汉篇章修辞对比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玲 柯扬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对比修辞学领域内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是:英汉篇章修辞结构之间有没有本质差别?以Kaplan为代表的学者坚持汉语篇章受八股文或起-承-转-合结构的影响,是间接发展的,而其他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英汉篇章结构之间并无本质差别。本文通过对一些... 对比修辞学领域内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是:英汉篇章修辞结构之间有没有本质差别?以Kaplan为代表的学者坚持汉语篇章受八股文或起-承-转-合结构的影响,是间接发展的,而其他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英汉篇章结构之间并无本质差别。本文通过对一些主要研究进行分析发现,许多研究存在方法上的缺陷,如过于依赖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分析样本过小等,从而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因此,作在建议未来的对比修辞研究应多注意方法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篇章结构 修辞学 对比研究 八股文 起-承-转-合结构 间接论
下载PDF
南海伦氏家族与明中期制义风潮
5
作者 陈麒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南海伦氏家族科名兴盛,横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其中以伦文叙和伦以训的成就最高。伦氏家族精研理学,又与心学各派门人来往密切,学术思想受到心学影响,伦氏制义成为明代中期岭南心学与理学交融之体现。伦文叙制义简古朴素,体式正统,... 南海伦氏家族科名兴盛,横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其中以伦文叙和伦以训的成就最高。伦氏家族精研理学,又与心学各派门人来往密切,学术思想受到心学影响,伦氏制义成为明代中期岭南心学与理学交融之体现。伦文叙制义简古朴素,体式正统,具有鲜明的成弘色彩;伦以训制义继承其父简练清贵、明白晓畅的风格,但结构多变、旁征博引,对四书五经的解释生动详尽,可见伦以训吸收了成化、弘治时期制义的质朴风格与正德、嘉靖时期制义的成熟体式及解经方法。伦文叙制义是明代第一次制义文体改革的重要范本,伦以训则在第二次制义文风变革中起助推作用。伦氏家族在明代制义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伦文叙与伦以训都是岭南科举史的关键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伦氏家族 制义 伦文叙 伦以训 明代中期
下载PDF
清代科举制义的“经学”书写
6
作者 陈居渊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4,共13页
清代科举制义的“经学”书写,可以从制义的经学属性溯源、经学书写的多途经学面向、清代经学生态等三方面作综合分析。制义是经学注疏外化的表现形式,经学则是制义最基本的属性。以注疏、考据、公羊学为制义,不仅使制义出现了否定自身... 清代科举制义的“经学”书写,可以从制义的经学属性溯源、经学书写的多途经学面向、清代经学生态等三方面作综合分析。制义是经学注疏外化的表现形式,经学则是制义最基本的属性。以注疏、考据、公羊学为制义,不仅使制义出现了否定自身的动向,而且反哺经学,两者源流同贯,孳乳相生。制义话语融于经学语境,淡化与消解了“代圣贤立言”的立场,由纯粹的文学性转变为经学创作,改变了以经作传,以传作注,以注作疏的学究式书写,凸显出经学嬗变过程中的自我创新和自我肯定,为传统经学注入了新的时代因素,推动了经学的顺畅传播,是科举取士时代背景下经学研究新的形态,昭示了清代经学之所以鼎盛的另一个重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经学 制义 书写
原文传递
论明代八股文中的七子派秦汉古文宗尚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从属于官方文献的会试录序、大臣请正秦汉文体的奏疏和七子派成员的科考策语记录,再从七子派成员的秦汉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和八股文选本,又从七子派成员的八股文作风和八股文风尚变迁的反映,可以明确看到,前后七子派尚辞而流于晦涩的... 从属于官方文献的会试录序、大臣请正秦汉文体的奏疏和七子派成员的科考策语记录,再从七子派成员的秦汉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和八股文选本,又从七子派成员的八股文作风和八股文风尚变迁的反映,可以明确看到,前后七子派尚辞而流于晦涩的秦汉文宗尚已进入明代八股文的风尚写作中,并成为与唐宋文宗尚一直相对峙的八股文写作路线。七子派和唐宋派的对立,不只在古文层面,还在与明代文人命运休戚相关的八股文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派 八股文 古文 时尚 唐宋派
下载PDF
明代科举士子时文阅读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安娜 《古代文明》 CSSCI 2017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的明代,时文作为科举士子的必修课已逐渐成为官方取士最重要的文体。时文阅读由明初的明令禁止到明中期的普及化、群体化发展,最后到明末的士子"非举业不览",每一阶段都与科举制度、出版业发展息息相关、...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的明代,时文作为科举士子的必修课已逐渐成为官方取士最重要的文体。时文阅读由明初的明令禁止到明中期的普及化、群体化发展,最后到明末的士子"非举业不览",每一阶段都与科举制度、出版业发展息息相关、互为影响。时文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而备受关注,在明代拥有最大的阅读群体,士子因切磋揣摩时文写作而结成文社,文社规模的发展壮大也对科举取士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时文阅读逐渐将经典的神圣阅读带向了工具性阅读,阅读的工具属性带动了明代出版业的兴盛发展,坊刻、私刻时文刊本的充盈不仅满足了应举士子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应试捷径,同时还将时文的文学地位大幅度提升,赋予了时文阅读更多的文化属性和内涵。时文的读者、作者、出版者在彼此独立的同时,角色随时可以互相转换,可以说,明代时文阅读活动中的士子承载着多重身份,这种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士人复杂的心态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文 阅读史 科举制度 出版文化
下载PDF
日藏稀见八股文集《一隅集》考论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维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63,共8页
清代的八股文论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沿着艾南英的尊朱辟王的方向发展,二是对八股文法进行细致、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尊孔崇经、尊朱辟王,是陆陇其制义批评的基本立场;由"义"取"法",以"法"见"义&q... 清代的八股文论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沿着艾南英的尊朱辟王的方向发展,二是对八股文法进行细致、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尊孔崇经、尊朱辟王,是陆陇其制义批评的基本立场;由"义"取"法",以"法"见"义",是陆陇其制义批评的重要特点。其《一隅集》充分显示,八股文的根基是经学,而不是文章学。同时,他一方面认为机变奇巧的文风与技法是"毒",另一方面则认为机变奇巧可以开启文思。如何合理处理"义"与"法"的关系,是其制义批评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不局限于举业。在清初"醇雅"文风的建构上,在"义""法"并重的批评实践上,其《一隅集》可视为桐城派之先声。在中国古代文章学史上,吕留良的重要性已被当今学界高度重视,而陆陇其作为制义评选家的另一类型,应在八股文的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隅集》 义法 去毒 陆陇其与吕留良
原文传递
从“变科举”到“废科举”——论晚清新政下的教育改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保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清末的教育改革始于戊戌维新运动,光绪帝在“定国是之诏”中明确宣布停废八股文,改试时务策论。这一举措虽因变法的失败而不得行,但庚子之变后,在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和要求下,清廷不得不对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改革。1905年,清廷最终废止了... 清末的教育改革始于戊戌维新运动,光绪帝在“定国是之诏”中明确宣布停废八股文,改试时务策论。这一举措虽因变法的失败而不得行,但庚子之变后,在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和要求下,清廷不得不对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改革。1905年,清廷最终废止了科举制,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教育改革 科举
下载PDF
明清八股文三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铁梅 马琳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
八股文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流传和影响十分广泛,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尚有待于深入考订。八股文之称"时文",有与时俱进等多层含义;八股文专场考试又名"前场",反映出明清统治... 八股文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流传和影响十分广泛,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尚有待于深入考订。八股文之称"时文",有与时俱进等多层含义;八股文专场考试又名"前场",反映出明清统治者以科举考试推行程朱理学的目的;八股文代言的最高境界并非惟妙惟肖,越像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时文 前场 代言
下载PDF
八股文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梓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共5页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一般认为除了用它来叩击科举的大门之外,别无其他意义。实际上,八股文的出现,是科举制度追求公正和公平的内在要求,是确保科举制度公平和公正的最后一道阀门。八股文的写作,需要大量、坚实的经典...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一般认为除了用它来叩击科举的大门之外,别无其他意义。实际上,八股文的出现,是科举制度追求公正和公平的内在要求,是确保科举制度公平和公正的最后一道阀门。八股文的写作,需要大量、坚实的经典阅读,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做基础;而八股文的写作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高度的概括能力、严整的思维能力和简净的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制度 古典教育
下载PDF
论八股文的程式化
13
作者 王炜 雍青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7-82,共6页
八股文是一种程式化程度极强的考试文体。明清两代,从形式、写作内容及文章风格上都对八股作了严格的要求。八股文的程式化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合逻辑性,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文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考官的阅卷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了明清文人思... 八股文是一种程式化程度极强的考试文体。明清两代,从形式、写作内容及文章风格上都对八股作了严格的要求。八股文的程式化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合逻辑性,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文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考官的阅卷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了明清文人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模式的建构与形成。但高度的程式化也限制了文人的创造力,八股文不可避免地随科举制度的结束走向了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程式化 合理性 弊端
下载PDF
“顺题成文”与“因体立格”——明代八股文的结撰模式及创作空间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尊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5,共8页
就技术层面而言,八股文的创作是一个"拆分"、"重组"的过程:先将题文内容拆分开来,再按照八股文的体式要求调整、变化、结撰成文。"顺题成文"与"因体立格"是八股文最基本的两种结撰模式。"... 就技术层面而言,八股文的创作是一个"拆分"、"重组"的过程:先将题文内容拆分开来,再按照八股文的体式要求调整、变化、结撰成文。"顺题成文"与"因体立格"是八股文最基本的两种结撰模式。"顺题成文"立足于题文内容,依据题文自身的叙述顺序安排文章的基本结构。"因体立格"则是根据文体格式的需要,对题文内容的顺序或逻辑结构加以调整,最终以规范的八股文体式完成表述。成功的八股文,务必兼顾题文与体式,既要准确、妥贴地阐述题文内容,又要突出八股文的文体特征。因此,如何在"顺题成文"和"因体立格"之间做选择,如何处理好题文与体式之间的微妙关系,便成为八股文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难题。然而,也正是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在"拆分"与"重组"的过程中,为八股文的写作提供了最重要的创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结撰模式 顺题成文 因体立格 创作空间
下载PDF
论八股文的不同品位——兼谈古代文化研究中的实事求是态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实事求是看,明清八股文存在着“境界八股文”与“功名八股文”的对立。在明清文人的八股文理论中,区别八股文的不同品位成为一个很突出的主题。衡量八股文的首要标准应该看其作者是否文行一致———文的理论与行的实践的统一。明清两代... 实事求是看,明清八股文存在着“境界八股文”与“功名八股文”的对立。在明清文人的八股文理论中,区别八股文的不同品位成为一个很突出的主题。衡量八股文的首要标准应该看其作者是否文行一致———文的理论与行的实践的统一。明清两代一些有识之士是“境界八股文”的倡导者,也是八股文道德境界的实践者。承认八股文不同品位的客观存在,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八股文的有效职能,了解八股取士制度能延续近五百年的根本原因,进而回答中国封建社会何以存在如此长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品位 境界 功名
下载PDF
明末民间八股选文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16
作者 张若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81-82,共2页
在明代,八股文成为官方考试的标准之一,造成八股取士盛极一时。明代八股取士分为官方试录程文和民间八股选文两种,尤其是民间八股选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学社的发展,一大批编选时文的文人扬名天下,一些书坊看准时机盈利,为士子... 在明代,八股文成为官方考试的标准之一,造成八股取士盛极一时。明代八股取士分为官方试录程文和民间八股选文两种,尤其是民间八股选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学社的发展,一大批编选时文的文人扬名天下,一些书坊看准时机盈利,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捷径,对当时的学风也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八股选文 文人 影响
下载PDF
姚鼐执教书院时期的文章教育
17
作者 王欣悦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姚鼐后半生执教于东南地区四所书院,他的文章教育大致可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就阅读教育而言,他编选、评点《古文辞类纂》,指导弟子的古文吟诵;就写作教育而言,他以古文为中心,选编、评点生徒的时文课艺。姚鼐在书院执教过程中,完成... 姚鼐后半生执教于东南地区四所书院,他的文章教育大致可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就阅读教育而言,他编选、评点《古文辞类纂》,指导弟子的古文吟诵;就写作教育而言,他以古文为中心,选编、评点生徒的时文课艺。姚鼐在书院执教过程中,完成了构建文统、培育弟子、传播桐城古文等有关建立文派的教育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文章教育 古文 时文 姚门弟子
下载PDF
“命由我作”与“场屋制义”:袁黄时文观发微
18
作者 周丹丹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78-299,共22页
晚明士人袁黄于举业之道甚有心得.作为其主体思想的“命由我作”被融入到场屋写作中.首先,他主张通过立善以促进科第,此种“德福”一致的观念利于增进士人对中第的信心.其次,举业指导思想上对“经”“注”关系进行再思考.于《四书》阐释... 晚明士人袁黄于举业之道甚有心得.作为其主体思想的“命由我作”被融入到场屋写作中.首先,他主张通过立善以促进科第,此种“德福”一致的观念利于增进士人对中第的信心.其次,举业指导思想上对“经”“注”关系进行再思考.于《四书》阐释,主张训诂上补苴罅漏,义理上融会众说,将时文写作从朱注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能真正达至“言精阐微,根极理要”的阐释目的.再次,时文训练中,以“拟议”为始,以“变化”为终.“拟议”难免受程式束缚,而“变化”则是创作主体的真正体现.在破与立的过程中,以六经与时文经典为精神源泉及写作轨范,以创作出醇雅独至的经义佳构为最终旨归.总体而言,袁黄的时文观始于现实目的的考虑,却能不止于功利,而在时文写作中赋与其品格,实则是主体性的真正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黄 时文 立善 阐释 典范
原文传递
明清小说对八股因素的直接容纳
19
作者 王玉超 刘明坤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4-37,共4页
明清小说作者借鉴八股文的文体特征是多角度、多样化的,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很多小说都融会了诸种八股要素。小说作者讲论儒家经典实属平常,他们频繁、大段地讲论经书,常常针对朱熹《集注》讨论句意,甚至直接将八股术语纳入... 明清小说作者借鉴八股文的文体特征是多角度、多样化的,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很多小说都融会了诸种八股要素。小说作者讲论儒家经典实属平常,他们频繁、大段地讲论经书,常常针对朱熹《集注》讨论句意,甚至直接将八股术语纳入小说当中,有意借鉴八股要素的意图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八股文 经典术语
下载PDF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多维建构与瓦解
20
作者 郑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个维度。与此同时,明清士人对于明代八股文价值的批判,也几乎针对四者一一展开。虽因科举制度与旧的文学评价体系的保障,这些批判未能完全消解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文学史意义,但相关的观点则被清末民初以降的批评家继承与吸收,并在废除科举、"文学"观念更新及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背景下,以文学史重构的方式促成了此说的彻底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 “文学”概念 文学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