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探究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91
1
作者 倪博然 赵进喜 +1 位作者 黄为钧 王世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8-292,共5页
对于患者主观感受的评价方法是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如何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现中医治疗优势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现有的中医证候评价方法虽然具有中医特色,但存在评价方法不统一、疗效相关性较低以及分级评价准确性不足等问题... 对于患者主观感受的评价方法是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如何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现中医治疗优势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现有的中医证候评价方法虽然具有中医特色,但存在评价方法不统一、疗效相关性较低以及分级评价准确性不足等问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主观症状评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拟采用VAS对临床多种主观症状进行评价,提高主观感受的准确性,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该方法值得在临床研究中更多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模拟评分法 疗效评价 中医学 主观症状评价 评价方法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与思考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明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2-907,共6页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科学、恰当地选择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是本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难点。经过文献研究,本文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结局指标分为远期预后、客观检...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科学、恰当地选择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是本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难点。经过文献研究,本文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结局指标分为远期预后、客观检查指标、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卫生经济学评估及安全性评价7个类别,并论述了其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当前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局指标的选择存在评价指标种类多样,无统一、规范的推荐选择标准,多个结局指标罗列,未能明确区分主要与次要结局指标,未能重视结局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价,缺乏统一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工具等多个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工具,建立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的选择与应用标准,并开展以结局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高质量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以获得国际认可的中医药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评价 结局指标 中医证候
原文传递
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学的研究进展与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健 邓鑫 吴发胜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78-80,共3页
祖国传统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缺乏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其临床疗效尚未能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同,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祖国传统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缺乏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其临床疗效尚未能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同,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对目前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学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和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评价 中医药 循证医学 生存质量量表
下载PDF
基于多次临床试验的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思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爱平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384-1385,共2页
多数研究报告所显示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比西药低,不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确切结果和最终结果,而是用西医思维利用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结果。从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出现的有效与无效人群的差别之中找到规律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将... 多数研究报告所显示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比西药低,不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确切结果和最终结果,而是用西医思维利用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结果。从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出现的有效与无效人群的差别之中找到规律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将从该差别中找到的与疗效相关的要素列入纳入和排除标准,再进行二次临床验证试验乃至多次临床试验,追求中医药治疗适应症的针对性是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试验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现状 被引量:7
5
作者 冯贞贞 李建生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2628-2635,共8页
根据疾病与证候的关系,可将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分为普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和疾病特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两种。现存量表多针对某种疾病的单一证候,而临床中,患者常会出现兼证或发生证候转变,故实际应用具有片面性。以基础证候为切入点研... 根据疾病与证候的关系,可将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分为普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和疾病特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两种。现存量表多针对某种疾病的单一证候,而临床中,患者常会出现兼证或发生证候转变,故实际应用具有片面性。以基础证候为切入点研制疾病特异性的证候疗效评价量表,不仅适用于疾病的基础证候,而且适用于多个基础证候组成的复合证候,可实现证候的相互结合,更具灵活性、全面性、实用性。如何筛选代表性基础证候、界定证候内涵、发展维度和相关测量指标等环节,是当前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的难点和热点。此外,还需要区分证候的疗效评价属性与诊断属性,筛选具有疗效评价属性的指标,为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建立提供依据;同时,今后需进一步重视证候疗效评价指标的权重问题,探索适宜的量表条目赋权方法,选择适宜的条目赋权方法,实现不同方法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量表 疗效评价 中医证候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中药药效及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志博 蔡莹 +3 位作者 郭思凡 杨强 邱时 张爱华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2024-2029,共6页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让世界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由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分子靶标等不明确,限制其广泛应用。代谢组学的出现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通过对近2年有关...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让世界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由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分子靶标等不明确,限制其广泛应用。代谢组学的出现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通过对近2年有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代谢组学在证候或疾病的表征以及中药的药效评价、药效物质、作用机制、质量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作用机制、药效物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中药药效评价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药效论质”评价柴胡质量及其等级预测插件开发 被引量:6
7
作者 常百金 唐志书 +3 位作者 邱智东 刘妍如 宋忠兴 贾艾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431,共8页
目的基于"成分反映活性,活性指向功效"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建立用于柴胡Bupleurumchinense等级评价的二分类Logistic模型,并开发出一种柴胡等级评价计算器。方法采用二分类Logistic算法将柴胡的柴胡皂苷a、d含量、环氧化... 目的基于"成分反映活性,活性指向功效"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建立用于柴胡Bupleurumchinense等级评价的二分类Logistic模型,并开发出一种柴胡等级评价计算器。方法采用二分类Logistic算法将柴胡的柴胡皂苷a、d含量、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COX-2)生物效价、ABTS+清除率、DPPH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建立用于柴胡的等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柴胡成分-药效相关数据,建立等级评价方程。采用JavaScript和CSS3技术,将等级评价方程嵌入HTML进行计算器插件的开发。结果 Logistic预测模型概率公式初步将15个产地来源柴胡最终分为优、良、中、差4级,各批次所对应的预测归属等级明确,拟合概率P值均大于90%。开发了一种无需将数据传给服务器端,通过动态地输入测定的数据,可直接输出柴胡等级评价结果的计算器。结论首次将柴胡功效-成分相结合,建立评价柴胡质量等级的方法,可为柴胡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并开发出一种基于"药效-成分"相关联的柴胡质量等级快速评价的计算器插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药效论质 等级评价 中药 质量控制 主成分分析 Logistic算法 计算器 柴胡皂苷 环氧化酶2 生物效价 ABTS^(+) DPPH· 羟自由基 多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从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的再认识谈完善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紧迫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树堂 周岱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临床疗效评价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传统的以瘤体大小变化为核心的疗效评价标准不断受到挑战,新检查手段及新疗法的临床应用对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直接产生了影响,亟须建立全面的、准确的、规范的恶性实体瘤综...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临床疗效评价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传统的以瘤体大小变化为核心的疗效评价标准不断受到挑战,新检查手段及新疗法的临床应用对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直接产生了影响,亟须建立全面的、准确的、规范的恶性实体瘤综合疗效评价体系。直接反映患者主观感受的症状群的评价越来越得到重视,丰富和完善了肿瘤疗效评价体系中的“软指标”评价。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注重改善患者的各类临床症状是中医治疗的传统特色与优势,建立反映中医药疗效特色以及以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为代表的新兴治疗手段疗效特点的综合性疗效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肿瘤学 带瘤生存
下载PDF
个体化诊疗视角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优化方法探讨
9
作者 邱馨锐 冷祥杰 +3 位作者 赖新梅 杨朝阳 方积乾 李灿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389-2393,共5页
个体化诊疗强调个性化及动态化的治疗决策,因此迫切需要适应这种模式的新型疗效评价体系。通过回顾以往临床研究实践,指出在个体化诊疗视角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在伦理审查、试验设计、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方面面临新的需求,并以... 个体化诊疗强调个性化及动态化的治疗决策,因此迫切需要适应这种模式的新型疗效评价体系。通过回顾以往临床研究实践,指出在个体化诊疗视角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在伦理审查、试验设计、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方面面临新的需求,并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评价为例,围绕这些需求提出一套以亚群化动静态平行组设计与分析为主要方法,以持续审查、动态知情同意及多中心伦理审查体系为保障机制,以个体化临床疗效评价与证据支持一体化平台为技术支撑,以融合贝叶斯与传统统计方法的统计策略为基础的疗效评价体系方法,旨在促进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评价 个体化诊疗 中医药 伦理审查 试验设计 数据管理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建立适合中医学的科学的临床评价体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冰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0期56-63,共8页
近年来,为推进精准医学创新药物的发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了“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开始批准依照生物标志物而不是肿瘤来源区分的抗肿瘤药物和适应症;并开始在药物临床评价中引用“真实世界证据”。显然,现代医学摒弃了... 近年来,为推进精准医学创新药物的发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了“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开始批准依照生物标志物而不是肿瘤来源区分的抗肿瘤药物和适应症;并开始在药物临床评价中引用“真实世界证据”。显然,现代医学摒弃了以基于疾病分类的“随机对照试验”为金标准的理念,开始建构适应个性化医学的临床评价体系。中医辨证论治具备了个性化医学的全部特征,完全适用于这个临床评价体系。基于科学规范对辨证体系的标准化,将大数据技术用于临床的“真实世界”,并根据个性化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将形成适合中医学的科学而经济的临床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个性化医学 精准医学 疗效评价 真实世界 中医学
下载PDF
主观疗效评价在恶性肿瘤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慧灵 吴晓月 +4 位作者 蔡瑞娟 任似梦 马雪娇 宋丽君 林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1-935,共5页
循证医学模式的引入使得恶性肿瘤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有了新的阐述途径,同时也对中医疗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患者的自身感受,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等得到的主观信息是主观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方面,是中医疗效评价一直以来的重要手段... 循证医学模式的引入使得恶性肿瘤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有了新的阐述途径,同时也对中医疗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患者的自身感受,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等得到的主观信息是主观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方面,是中医疗效评价一直以来的重要手段,其由单一的症状是否好转的评价发展至多重症状是否改善、整体生活质量是否提高等的评价方式,主观疗效评价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规范,文章就目前主观疗效评价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疗效评价 恶性肿瘤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匹配调整间接比较法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12
作者 李国栋 胡馨雨 曹卉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413-2418,共6页
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但同时也有成本高、周期长、患者招募和入组困难等局限性。匹配调整间接比较法(MAIC)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传统RCT的方法学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介绍MAIC的基本原理,分析比较... 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但同时也有成本高、周期长、患者招募和入组困难等局限性。匹配调整间接比较法(MAIC)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传统RCT的方法学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介绍MAIC的基本原理,分析比较锚定法和非锚定法两种设计方法的异同及优缺点。通过针刺治疗阵发性偏头痛和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两则应用实例分析,详细介绍MAIC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应用的方法学特征,并探讨MAIC在中医药疗效证据评价、中医非药物疗法疗效评价和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优势、可行性,以及在现有研究、匹配因素和样本量方面的局限性,结合模拟治疗比较法、模拟目标试验和伦理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效评价 匹配调整 间接比较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舌象图像深度特征在慢性失眠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杰 王皓轩 +2 位作者 钱卓雅 王瑜 许家佗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86-89,共4页
目的基于舌象深度特征构建慢性失眠常见中医证型的疗效评价模型。方法基于220例健康人舌象,应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分别对241例痰热扰心证、185例心脾两虚证、266例心肾不交证慢性失眠患者舌象进行二分类学习,得到验证集超过95... 目的基于舌象深度特征构建慢性失眠常见中医证型的疗效评价模型。方法基于220例健康人舌象,应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分别对241例痰热扰心证、185例心脾两虚证、266例心肾不交证慢性失眠患者舌象进行二分类学习,得到验证集超过95%分类准确率的3个不同基准模型,将其参数固定后,再将中药治疗前后的图像分别输入该模型,获得相应的概率输出,即该病例治疗前后的健康似然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期间,慢性失眠不同证型中药治疗有效病例舌象特征健康似然度呈线性升高趋势;中药治疗无效病例的舌象特征健康似然度的变化情况与中医证型有关,分别呈线性下降(痰热扰心证)、先升后降至治疗前水平(心脾两虚证)以及缓慢上升(心肾不交证)的趋势。结论基于舌象深度特征的慢性失眠疗效评价方法及可视化呈现,具有良好的客观性、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疗效评价 舌象特征 深度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中医诊断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药效评价创新方法:基于五脏关联规律的中药复方“同治/同调”药效优势表征体系构建思考
14
作者 李玉洁 刘拓 +5 位作者 王璐琪 陈利娜 梁艳 刘城城 李玉 朱晓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9-26,共8页
中药复方临床疗效优势在实验研究中始终无法得以充分表征,成为制约中药药理学乃至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五脏生克制化理论指导下的“同治/同调”思想,在历代中医临床中有重要指导意义,且仍广泛应用于当代临床。但这一独特而极具临床价... 中药复方临床疗效优势在实验研究中始终无法得以充分表征,成为制约中药药理学乃至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五脏生克制化理论指导下的“同治/同调”思想,在历代中医临床中有重要指导意义,且仍广泛应用于当代临床。但这一独特而极具临床价值的辨治用药体系,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被完全忽视,可能是制约中药复方疗效优势药理学表征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在系统总结中药复方药效评价阶段性研究进展和成就基础上,从“藏象”与五脏核心观、基于五脏“生克制化”的中医疾病认识观等方面,思考基于中医五脏关联规律的中药复方“同治/同调”药效优势挖掘路径,并以心肺关系为切入点,以“心肺同治”为范例,思考中药药效优势的药理学表征新方法,以期为中药复方药效评价方法学突破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评价 藏象学说 五脏 同治 心肺关系
原文传递
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与传统中医证候积分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15
作者 肖蕾 欧洋 +4 位作者 陈智慧 王建华 李京 姜钧文 闵冬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2,共5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优势。方法在中药干预双心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分别使用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和传统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主观症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在评价准确性上,两种评价方法整体疗效相似,但分别计算... 目的评价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优势。方法在中药干预双心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分别使用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和传统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主观症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在评价准确性上,两种评价方法整体疗效相似,但分别计算两种评价方法与实际主观感受的符合率,则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传统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全面性上,传统中医证候积分中仅包含7个固定症状,而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中出现了74个症状,几乎没有症状群完全相同的患者,两组出现频率均>30次的症状有10个,均与肝郁气滞证及其变证相关,且单个症状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中医证候积分相比,个体化中医证候积分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中医药干预前后患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评价 中医 个体化 证候积分
下载PDF
从“累加证候改善-疾病改善”探讨适应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证据体的疗效评价指标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胤桐 董兴鲁 +2 位作者 王悦 李晶娅 张根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61-6565,共5页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应遵循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思想。中医临床试验作为形成推荐意见的证据体,其结局评价指标也应具备相应特征。因此,中医特色疗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应基于辨病、辨证两个层面,以适应中医的干预特色。现有中医疗效...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应遵循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思想。中医临床试验作为形成推荐意见的证据体,其结局评价指标也应具备相应特征。因此,中医特色疗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应基于辨病、辨证两个层面,以适应中医的干预特色。现有中医疗效评价工具,基本反映了“辨病层面”的疗效评价特点,但在证候层面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这使相关中医临床试验的结局评价,过于依赖现代生物医学指标,或因证候层面疗效评价指标的主观性而产生一定偏倚,从而影响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质量。完善“证候改善-疾病改善”相关性的论证,探寻累加证候改善与疾病主症改善的关系,根据不同疾病探索出对应的“证候疗效单元”及“证候疗效单位”,有助于丰富中医阶段性疗效评价指标,完善中医证据体系的构建,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提供适用性更强的证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中医疗效评价 中医特色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证据体 证候疗效单元 证候疗效单位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中医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多维度疗效评价体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思维 高天舒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3-1445,共3页
良性甲状腺结节疗效评价体系的优化正在成为制约该病在中医临床、科研发展的瓶颈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良性甲状腺结节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结合相应临床研究,指出现有疗效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提出对于中医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多维度... 良性甲状腺结节疗效评价体系的优化正在成为制约该病在中医临床、科研发展的瓶颈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良性甲状腺结节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结合相应临床研究,指出现有疗效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提出对于中医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多维度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为精准评估中医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结节 多维度 疗效评价模型 中医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的顺风车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学林 张帆 +5 位作者 刘瑞新 高晓洁 桂新景 康冰亚 张璐 施钧瀚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2115-2119,共5页
目前,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炮制、中药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如何探究中药的药效基础,如何构建中药疗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中药栽培过程中控... 目前,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炮制、中药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如何探究中药的药效基础,如何构建中药疗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中药栽培过程中控制其有效成分等棘手问题。中药药效的特点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因此中药药效的评价强调人或者实验动物对药物干预体系的整体作用。而代谢组学是寻找代谢产物的终端性信息、阐明药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靶点或受体,观察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以及药物分子本身的动态变化。利用现代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契机与挑战,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现代化 药效评价体系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中药安全性 整体性 配伍减毒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二阶因子模型的中药新药综合疗效评价实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阳 孙明月 +5 位作者 高洪阳 张菀桐 普心怡 杨晓晨 易丹辉 高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774-1778,共5页
中药的治疗是对人的整体生命状态、疾病进程、证候及症状进行整体调节,仅使用一个结局指标难以衡量中医药的综合疗效,如何对中药治疗的整体调节的疗效进行评价,体现中医整体思维,一直以来是困扰中药临床研究的问题。偏最小二乘-二阶因... 中药的治疗是对人的整体生命状态、疾病进程、证候及症状进行整体调节,仅使用一个结局指标难以衡量中医药的综合疗效,如何对中药治疗的整体调节的疗效进行评价,体现中医整体思维,一直以来是困扰中药临床研究的问题。偏最小二乘-二阶因子模型(PLS-SLVM)方法作为一种综合变量构建方法,基于真实数据客观赋权兼顾变量结构特征,能够建立一个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及其综合评分。本文通过实例分析,采用PLS-SLVM方法计算患者获益的综合评分,突破了常规疗效评价中根据单一指标评价中药疗效的局限,提供了一种具有中医临床特色的疗效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疗效评价 中药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将症状阈值事件数引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学谦 贾金柱 +2 位作者 李玲 孙鑫 张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201-2206,共6页
症状管理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优势之一,但因缺少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肿瘤临床实践特点的症状疗效评价方法,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治疗肿瘤优势的发挥。症状阈值事件数评价指标已在国内外多个临床症状干预研究中得到使用,对其... 症状管理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优势之一,但因缺少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肿瘤临床实践特点的症状疗效评价方法,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治疗肿瘤优势的发挥。症状阈值事件数评价指标已在国内外多个临床症状干预研究中得到使用,对其使用原理和特点分析发现,将该指标应用于中医肿瘤症状疗效评价,不仅符合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实践的基本原理,而且还满足现代医学对评价指标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通过阐述症状阈值事件数评价指标的概念、具体研究方法以及其应用于中医肿瘤症状疗效评价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分析探讨将症状阈值事件数引入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以期为中医肿瘤症状管理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症状阈值事件数 症状管理 中医药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