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肥力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肥效应和几种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冯涛 杨京平 +2 位作者 施宏鑫 郑洪福 孙军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研究了浙北地区高肥力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肥效应和氮素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的水稻产量、渗漏水舍氮量、土壤舍氮量的氮肥效应明显,施氮量在150~225kg·hm^-2时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渗漏水舍氮量、土壤舍氮量在... 研究了浙北地区高肥力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肥效应和氮素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的水稻产量、渗漏水舍氮量、土壤舍氮量的氮肥效应明显,施氮量在150~225kg·hm^-2时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渗漏水舍氮量、土壤舍氮量在施氮超过225kg·hm^-2水平下,迅速增加,有引起氮素面源污染的较大危险.氮肥利用率和生产力的结果说明,浙北地区的氮肥利用率普遍较低,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只有21.55%,氮肥农学利用率在7kg·kg^-1以下,氮肥的生理利用率不到20kg·kg^-1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考虑氮肥利用率的基础上运用边际收益分析原理得出140~200kg·hm^-2可能是浙北高肥力稻田较理想的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效应 氮肥利用率 稻田
下载PDF
麦后复种毛叶苕子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段玉 曹卫东 +3 位作者 妥德宝 张君 姚俊卿 安昊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42-43,共2页
在达拉特旗进行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翻压时产量达23.8t/hm2,麦后复种箭筈碗豆翻压时产量达20.1t/hm2。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翻压后第二年种植小麦,减少施N量30%,减产4.1%,减少施N量60%,减产15.6%;麦后复种箭筈碗豆,第二年减少施N量30%,减产5.8%... 在达拉特旗进行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翻压时产量达23.8t/hm2,麦后复种箭筈碗豆翻压时产量达20.1t/hm2。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翻压后第二年种植小麦,减少施N量30%,减产4.1%,减少施N量60%,减产15.6%;麦后复种箭筈碗豆,第二年减少施N量30%,减产5.8%,减少施N量60%,减产13.7%;不翻压绿肥的田块减少施N量30%,减产10.1%,减少施N量60%,减产17.6%。说明翻压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氮素供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 毛叶苕子 氮素效果
下载PDF
北方旱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7期74-79,共6页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 ,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水肥效应大小与试验方法有关 ,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得到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水”的概念各不相同 ,从旱棚试验或盆栽试验的结果推断水肥效...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 ,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水肥效应大小与试验方法有关 ,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得到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水”的概念各不相同 ,从旱棚试验或盆栽试验的结果推断水肥效应与实际情况相距较大。多数情况下 ,养分亏缺仍是北方旱区作物增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灌水的效果取决于土壤底墒、生育期降水、土壤肥力及灌水时期等各种因素。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 ,提高养分供应水平是北方旱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加强夏闲期降水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肥效应 田间试验 模拟试验 水肥管理 养分缺乏 灌溉 施肥 北方干旱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水氮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在永寿和杨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模拟试验得到的水肥效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肥料的增产作用大于灌水;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氮肥供应水平是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农... 通过在永寿和杨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模拟试验得到的水肥效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肥料的增产作用大于灌水;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氮肥供应水平是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加强夏闲期降水的蓄积、提高土壤底墒是冬麦区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作物生育期间的灌水关键期与土壤底墒、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和降水的时间分布等因素有关。在现有的水肥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氮效应 黄土高原 田间试验 模拟试验 水肥效应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云南稻形态性状的氮肥反应
5
作者 曾亚文 周国华 +5 位作者 杜娟 杨树明 普晓英 杜威 杨晓娟 李本逊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0-746,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每份材料栽2桶,每盆装4kg低磷酸性红壤(速效磷2.53mg·kg-1、速效氮156.7mg·kg-1和pH=6.03),设置不施氮肥(速效氮156.7mg·kg-1)和施氮肥(速效氮490.0mg·kg-1)两种处理对539份云南稻核心种质17个形态性... 采用盆栽试验每份材料栽2桶,每盆装4kg低磷酸性红壤(速效磷2.53mg·kg-1、速效氮156.7mg·kg-1和pH=6.03),设置不施氮肥(速效氮156.7mg·kg-1)和施氮肥(速效氮490.0mg·kg-1)两种处理对539份云南稻核心种质17个形态性状及其相对指标,研究低磷胁迫下云南稻形态性状的氮肥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低磷胁迫下云南稻核心种质籼稻氮效反应明显比粳稻敏感;按氮反应相对指标将云南稻种17形态性状划分为氮反应的强敏感、中敏感、弱敏感和不敏感型四种类型;揭示了低磷胁迫下云南稻种氮高效鉴定指标以相对穗干质量和相对总干质量为主,相对穗长、秆干质量、地上干质量、根干质量和茎蘖数可作为参考指标,其中穗干质量为氮反应的强敏感型,总干质量、地上干质量、秆干质量和茎蘖数属中敏感型,根干质量属弱敏感型和穗长属不敏感型。另外,低磷胁迫下云南稻种8个对氮反应敏感相对性状无论是在539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及其籼粳亚种间,还是在五个稻作区间总趋势是一致的;既证实了该文提出的低磷胁迫下8个氮反应敏感指标性状是十分可靠的,又揭示了低磷胁迫下5大稻作区氮反应的生态差异和土攘类型多样性是云南成为亚洲栽培稻籼粳分化中心之一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形态性状 氮肥效应 核心种质 云南稻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