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2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 被引量:244
1
作者 祝智庭 魏非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6,共12页
教育部于今年四月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启智能时代新征程。文章在具体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之后,围绕着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目标,重点阐释了智能技术... 教育部于今年四月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启智能时代新征程。文章在具体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之后,围绕着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目标,重点阐释了智能技术、智能教育和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中的角色和作用。文章认为,智能技术是促变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智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实践路径,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航标。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目标,文章对信息化2.0的推进路线进行了系统思考,包括顶层设计、标准规范、保障体系、应用发展、能力建设以及环境建设等工作。最后,文章强调教育信息化2.0建设中应以智慧教育作为领航理念并需恪守技术应用底线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智能技术 智能教育 智慧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被引量:109
2
作者 张永汀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3-108,共6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对于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讲,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作为崭新的传播媒体已广泛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认...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对于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讲,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作为崭新的传播媒体已广泛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校园新媒体,提高运用校园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新旧校园媒体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制,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通过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源,构建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掌握校园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下载PDF
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思路 被引量:63
3
作者 张正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83,共6页
当前,英语教育的发展应化解三个焦点:把英语定位为外语并拟订分层目标,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奔前程",教学内容回归到英语语言,注意抓住核心知识、控制相关知识和掌握不同学段的教育要求;教学途径多元化,外语教学途径本... 当前,英语教育的发展应化解三个焦点:把英语定位为外语并拟订分层目标,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奔前程",教学内容回归到英语语言,注意抓住核心知识、控制相关知识和掌握不同学段的教育要求;教学途径多元化,外语教学途径本身无先进落后之分,教学者具体采用什么途径,应取决于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英语教育 目标定位 教学途径
原文传递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法学教育的新文科发展之路 被引量:67
4
作者 刘艳红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3,共6页
基于“理论法学+部门法学”学科体系所构建的传统法学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细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割裂,使得培养出来的法治人才的思维方式相对狭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难以适应社会问题跨界化、知识应用综合化的时代... 基于“理论法学+部门法学”学科体系所构建的传统法学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细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割裂,使得培养出来的法治人才的思维方式相对狭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难以适应社会问题跨界化、知识应用综合化的时代需要,复合型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水平滞后于社会变革和法治实践。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发展理念渗透法学学科建设之中,突破法学知识固有的局限,推动法学教育跨学科化发展,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新法科建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创新交叉融合机制,从法学学科内各部门法之间的“小交叉”向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大交叉”转型升级,从研究方法创新向学科设置创新转换,重点围绕国家安全、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等新兴领域培育交叉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教育 学科交叉 交叉学科 深度交叉融合
原文传递
我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内涵与实现进路 被引量:64
5
作者 黄瑾 熊灿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7,共15页
21世纪以来,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社会均将高质量学前教育视为构筑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明确提出了“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发展目标。融合“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21世纪以来,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社会均将高质量学前教育视为构筑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明确提出了“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发展目标。融合“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质量内涵,本文阐析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三重价值诉求及五维核心要素,提出了政府、机构、家庭对话联动,课程和师资、制度和监测等要素系统建设的质量框架体系;从学前教育质量的可负担、公平均衡和持续活力三方面梳理了我国“有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从儿童发展目标重构、课程和师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三方面为未来的实现进路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质量” 学前教育 发展内涵 实现进路
下载PDF
我国创客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51
6
作者 王米雪 张立国 郑志高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6年第9期11-17,共7页
全球范围内的创客运动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创客教育为教育的创新变革提供了契机。文章通过对创客、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的梳理,明确了创客教育的内涵和理念,以及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创新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基于对创客教育内涵、理念... 全球范围内的创客运动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创客教育为教育的创新变革提供了契机。文章通过对创客、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的梳理,明确了创客教育的内涵和理念,以及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创新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基于对创客教育内涵、理念和实践的分析,文章从创客空间、创客教师、创客课程、开源软硬件技术等具体实践层面和创客教育发展规划、创客教育评价体系等规划层面,构建了我国创客教育的实施框架,并指出了我国创客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以促进创客教育在我国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客教育 实施路径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未来教育开放、包容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吴永和 许秋璇 +1 位作者 颜欢 郑浩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系统概括了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新进展,阐述了大会聚焦的四大核心议题:...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系统概括了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新进展,阐述了大会聚焦的四大核心议题: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治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和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并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互联共享三个层面探讨了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发展的行动倡议。文章最后建议:第一,加强建设各级别大数据中心,促进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第二,建设数字教育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国家与国际标准研制;第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泛在联通,夯实教育“数字”基座;第四,提升教育大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业务流程再造;第五,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第六,坚持教育技术学科兼容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七,共享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成果,构筑全球数字教育生态。本研究能为我国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 数字教育 中国方案 教育公平 教育数字治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曹能秀 马妮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走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目标、内容、原则和路径几个方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走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目标、内容、原则和路径几个方面。其目标是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正确认知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认同,形成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活动的话语体系与行为自觉;其内容包括知识、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能力3个方面;其原则是凸显社会主义属性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统一,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衔接以及专题式的课程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体验相结合;其路径包括以互嵌式学习主题为核心,以主体间性教学法为取向和以“专项+X”师资培训为依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 学校教育 融入途径
下载PDF
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40
9
作者 彭振宇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13期25-29,共5页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以及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高...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以及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其实现途径是: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通识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途径
下载PDF
数学教育整体思路导言 被引量:43
10
作者 窦永平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7-128,共2页
本文给出数学教育整体思路的导言 ,并以面积为例说明整体性原则 。
关键词 整体思路 导言 数学教育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政策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2
11
作者 邹宏秋 许嘉扬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过程中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刻,“三教”改革的政策亦呈现出操作性持续提高、目标导向性显著增强、改革指向性不断明确、发展战... “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过程中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刻,“三教”改革的政策亦呈现出操作性持续提高、目标导向性显著增强、改革指向性不断明确、发展战略性日益凸显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三教”改革也存在着教师团队信息素养不足、教材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以及教学过程中教技分离、监控缺失等问题。职业院校要在把准政策旨归、遵循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紧密围绕“谁来教、谁来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这些根本问题,针对“三教”改革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是构建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二是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活页式、手册式的新形态教材,三是推动多维空间、线上线下、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四是构建功能完善的监测评价与改进机制,通过凸显类型特色、增强适应性的“三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迈进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三教”改革 政策理路 实践进路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丽 胡明花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我国教育形势,实现高等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可以从确立创立思想、形成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技能三个途径来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内涵 现状 途径
下载PDF
体育认知形式与体育学习方式转变 被引量:39
13
作者 傅健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1,共3页
运动性认知是体育技能学习主要的认知形式,由此决定了体育学习方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高度一致的。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既要改变认知至上的偏颇,又要避免脱离体育认知特点空... 运动性认知是体育技能学习主要的认知形式,由此决定了体育学习方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高度一致的。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既要改变认知至上的偏颇,又要避免脱离体育认知特点空谈育人目标的极端倾向,对多样化体育学习方式进行整合,并赋予体验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认知形式 运动性认知 学习方式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38
14
作者 申茂平 《教育文化论坛》 2009年第1期49-53,77,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形式之一。其传承可以通过开展乡土教育,举办各种民族文化培训班,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形式之一。其传承可以通过开展乡土教育,举办各种民族文化培训班,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培训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教育和着力培养继承人,以及建立社会教育体系等途径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 实现途径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5
15
作者 严唤梅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4年第4期18-19,共2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的言行与其前辈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进行价值评价时表现出深刻变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重新审视,探讨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 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的言行与其前辈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进行价值评价时表现出深刻变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重新审视,探讨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教育 战略任务 言行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策 国家 现状
下载PDF
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6
16
作者 吴遵民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也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教育攸关生命的质量,因此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尊重老年生命价值、使老年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 近年来,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也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教育攸关生命的质量,因此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尊重老年生命价值、使老年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因此首先需要读懂新时代对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并由此确立以服务为本位的高质量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与基本框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价值基础,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为导向,让老年人回归其本应具有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地位,则是体系构建的根本目标。最终通过对集聚温度、提高精度、提升效度和拓展宽度的关注,实现服务老年群体、助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终身教育 价值基础 预期目标 基本框架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陆国栋 徐展斌 +1 位作者 张聪 张振良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通过对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获奖成果的研究与分析表明,教学成果奖获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区域获得绝对多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关注的是卓越人才培养、国际化等相关热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应遵循问题导向、特色... 通过对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获奖成果的研究与分析表明,教学成果奖获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区域获得绝对多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关注的是卓越人才培养、国际化等相关热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应遵循问题导向、特色培育、协同培育等基本原则。高校要正确认识教学成果培育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避免陷入为获奖而培育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 培育途径
原文传递
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陆根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3,共8页
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 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其对高校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中,教师教学越强调基本技能、良好教学的水平及目标的清晰程度越高... 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 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其对高校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中,教师教学越强调基本技能、良好教学的水平及目标的清晰程度越高,学生越可能采用深层学习方式,并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越高;认为着力优化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验,可以促使其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程学习经历 学习方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途径刍议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惠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3-86,97,共5页
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创新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重点。过去提倡的创造教育与如今的创新素质教育在内涵、内容、任务和性质上有... 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创新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重点。过去提倡的创造教育与如今的创新素质教育在内涵、内容、任务和性质上有所不同。我国学校教育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素质 教育 内涵 途径
下载PDF
从赋能教育向尊崇成长转变:教育大数据的伦理省思 被引量:32
20
作者 庞茗月 胡凡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36,45,共8页
为了使教育大数据从“赋能教育”向“尊崇成长”转变,从而推动教育价值与技术发展的继往开来与和谐共进。在对教育大数据赋能教育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伦理学视域对教育大数据重“技术外力”、轻“价值内蕴”引发的若干伦理问题进... 为了使教育大数据从“赋能教育”向“尊崇成长”转变,从而推动教育价值与技术发展的继往开来与和谐共进。在对教育大数据赋能教育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伦理学视域对教育大数据重“技术外力”、轻“价值内蕴”引发的若干伦理问题进行内省,希望在明晰伦理品性的同时,彰显其赋能教育的价值及尊崇成长的伦理路径。研究认为:教育大数据为教育教学的变革提供精准实测、私人订制、预判调度、霸权消减等赋能价值的同时,也存在隐私披露侵犯人格尊严、规制算法束缚自由选择、数据独裁固化等级甄别、固化标签牵制个体发展等伦理威胁,秉持传承良善和塑造新貌的理性审视,在教育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应推崇伦理技术育人之本、倡导冒泡算法过滤之真、推动伦理规约向善之律、提升温度数据和美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 伦理省思 赋能教育 伦理困境 伦理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