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挑战与转型: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模式转变探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哈巍 陈东阳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9-64,共6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吸引外国留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来华留学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加剧对来华留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转变旧有发展模式:首先,在生源结构和素质上面临着发展瓶颈,亟待建立人才正向筛选机制,从数量式提... 新世纪以来,我国吸引外国留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来华留学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加剧对来华留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转变旧有发展模式:首先,在生源结构和素质上面临着发展瓶颈,亟待建立人才正向筛选机制,从数量式提升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其次,旧有的管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加剧了本土学生与来华留学生之间的冲突,需要通过趋同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最后,来华留学教育要取得长久发展,需要让各方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共同探索建立共享式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 教育红利 国际人才 改革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探讨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希元 梁巧玲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发展高等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举措。利用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投入增加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 发展高等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举措。利用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投入增加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消极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高等教育投入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本高级化这一中介机制实现的;而基于科技产出的中介机制效果并不显著,说明高校科技产出供给未能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有效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高等教育 产业结构升级 人口红利 教育投入 人力资本
下载PDF
乡城人口迁移与流动儿童教育获得——基于教育质量的视角 被引量:15
3
作者 肖利平 刘点仪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196,共15页
随着城市化的日益深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与质量引起了不少关注。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分析了乡城人口迁移对流动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乡城迁移改善了流动儿童的教育获得... 随着城市化的日益深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与质量引起了不少关注。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分析了乡城人口迁移对流动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乡城迁移改善了流动儿童的教育获得,在获得优质教育机会、良好教育表现和高教育期望方面,流动儿童的教育获得均显著优于农村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的改善是乡城迁移提高流动儿童教育表现和教育期望的重要机制;乡城迁移对流动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具有一定异质性,乡城迁移对亲子沟通良好、班级融入度高的流动儿童教育获得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人口迁移 教育获得 教育红利 教育质量
原文传递
新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及其拐点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浚锋 胡阳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带动下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意味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结合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增长理论,从过度教育、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高等教育内卷化”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及其拐...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带动下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意味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结合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增长理论,从过度教育、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高等教育内卷化”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及其拐点,并基于2003-2019年中国境内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本专科毕业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占地区常住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拐点估计值约为0.486%、3.168%,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仍处于拐点左侧,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仍然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已经趋近甚至越过拐点,标志着这些省域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预警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具有迫切性,释放高等教育质量红利成为重心。新发展阶段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过度教育 规模效应 拐点 教育红利
下载PDF
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阶段成效、面临挑战和优化路径--基于6省(市)地方老年大学调研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27,共7页
发展老年教育是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行动。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着定位不清、类属不明,发展地位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优质,专属支持性政策机制缺乏;经费投入少、... 发展老年教育是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行动。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着定位不清、类属不明,发展地位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优质,专属支持性政策机制缺乏;经费投入少、渠道窄和差异大,财政性经费支持和政策激励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专业人才匮乏,研究能力较弱;数字化创变和升阶规划性不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等诸多挑战。由此,加快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应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顶层设计、谋划网链发展,阐明老年教育方向性和基础性问题;增加经费投入、提高使用效益,增强老年教育经费活力和效力;提升规模质量、完善管理机制,建强培优老年教育师资及管理队伍;推进转型升阶、强化服务供给,建立老年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国家平台;聚准人口红利、扩大社会参与,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数字化转型 人口红利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3,共8页
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是国家针对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实情而推出的一项战略举措。高校银龄教师在积极释放自身教育资源综合优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推动西部高校内涵变革。当前,高校银龄教师在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过... 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是国家针对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实情而推出的一项战略举措。高校银龄教师在积极释放自身教育资源综合优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推动西部高校内涵变革。当前,高校银龄教师在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过程中,正面临着支援的过程性困境、身份的认同性困境,同时也出现了学术红利“漏损”的现象。为此,应建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的政策驱动机制、过程关怀机制以及发展引导机制,同时还应前瞻性地推动领军人才加入高校银龄教师行列,对西部高校进行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龄教师 教育支援 西部高校 学术红利 人口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第二次人口红利视域下的我国教育红利——基于日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健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7,153,共13页
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教育红利是指由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并由此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其源于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所创造的教育红利。日本在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创造了教育红利,继而又延续形成第二次人口红... 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教育红利是指由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并由此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其源于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所创造的教育红利。日本在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创造了教育红利,继而又延续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这也成为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但由于中国在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没有形成充分的教育红利,而更为重要的是既有的教育红利也没有充分转变成实际的经济增长源泉,这就导致中国作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教育红利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弥补这一欠缺,既要形成充分的中高层次的教育红利,又要将其充分转变成实际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而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基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红利 人口红利 第一次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 中国 日本
下载PDF
新时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审视、目标向度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79,共7页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党和国家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持续升高、建构智慧服务体系成为新常态、人口结构调整及人口红利主导...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党和国家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持续升高、建构智慧服务体系成为新常态、人口结构调整及人口红利主导优势转型、发展存在诸多困难等多重背景。新时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总目标,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为改革主任务,明晰“五化”新意涵,洞悉“五转”新趋势,深刻把握“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统一”的工作原则。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时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聚准规律趋势,释放动能活力”“聚焦短板弱项,突破卡点瓶颈”“聚力数字科技,推进转型升级”“聚能区域探索,打造先行示范”和“聚智科研引航,推动创新发展”为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高质量发展 人口红利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教育发展方式与国民收入层级匹配:基于我国人口红利背景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学敏 冯太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4,共8页
运用近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发展与国民收入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规模适应并促进了国民收入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正从中等偏下收入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 运用近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发展与国民收入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规模适应并促进了国民收入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正从中等偏下收入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将面临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产生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民收入层级的提升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国民整体素养;扩大教育规模,变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为人才结构优势;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 国民收入 人口红利
下载PDF
人口红利转型期终身教育的机遇与变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金国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转型期的到来,传统的人口红利日渐式微,亟须开发新型人口红利。以“人才红利”、“教育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在剖析新旧人口红利基础上,探讨终身教育与人口红利的逻辑关系,分析人口...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转型期的到来,传统的人口红利日渐式微,亟须开发新型人口红利。以“人才红利”、“教育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在剖析新旧人口红利基础上,探讨终身教育与人口红利的逻辑关系,分析人口红利转型期终身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从加快专项立法、设立高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构建多元认证体系、构筑多方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发展终身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人口红利 供给侧 转型
下载PDF
教育红利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映伶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第16期105-107,114,共4页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获取渠道,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内生要素之一。基于已有的文献,从教育红利的概念、教育的溢出效应、教育红利的贡献及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建立一个关于教育红利的系统研究框架。同时,提...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获取渠道,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内生要素之一。基于已有的文献,从教育红利的概念、教育的溢出效应、教育红利的贡献及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建立一个关于教育红利的系统研究框架。同时,提出教育红利未来的研究将会从内涵、形成机理、衡量指标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红利 溢出效应 贡献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毕业生增量、经济增长率与高等教育就业导向培养模式修正
12
作者 郑志来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2,共7页
通过对2004年至2013年期间适龄劳动力人口和实际经济增长率分析,发现适龄劳动力人口、高校毕业生增量呈现由增加到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3年最近这四年则稳定在极小区间变化,并分析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经济增长率与... 通过对2004年至2013年期间适龄劳动力人口和实际经济增长率分析,发现适龄劳动力人口、高校毕业生增量呈现由增加到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3年最近这四年则稳定在极小区间变化,并分析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经济增长率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关系,得出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背景下实际经济增量超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时,经济增长内生的岗位需求满足毕业生就业供给,并分析和预测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里,第二、三产业新增就业数远超过毕业生人数,高等教育就业导向培养模式拐点已经出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就业导向培养模式存在着四方面问题,从而对我国高等教育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正,应回归高等教育本质,重视个性与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人的文化性、创新性、实践性为一体新的培养模式,并从四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就业导向培养模式修正路径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口红利 毕业生增量 经济增长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质量红利——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黄凡 段成荣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劳动力的减少持续引发担忧。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探讨了人口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关系,并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以往历次人口普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 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劳动力的减少持续引发担忧。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探讨了人口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关系,并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以往历次人口普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对两者人口基础和经济贡献的最新情况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我国人口红利正从传统人口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一方面,人口红利缓慢式微,表现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老龄化和高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总抚养比由减转增,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表现为: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大幅提升,人口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人口质量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更大的积极作用。应通过发展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推进积极老龄化,进一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质量红利 教育 健康
下载PDF
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趋势与路径选择——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6,共10页
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逻辑是全面开发教育红利。通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人力资源国情变化,已经步入人口红利中后期,同时也迎来了教育红利上升期,主要教育指标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进入世界人力资源... 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逻辑是全面开发教育红利。通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人力资源国情变化,已经步入人口红利中后期,同时也迎来了教育红利上升期,主要教育指标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人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明显改善。基于人口预测模型、全球经济增长模型和核算方法,对到2035年我国人口和经济趋势进行科学测算,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关键路径有:创造更大规模总人力资本、促进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缩小教育不平衡促进共同富裕、以更高投入保障人的发展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国情 教育强国 教育红利 “七普”数据
原文传递
从福建视角探索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四大红利”
15
作者 杨学明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福建省高职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仍未能充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积极把握政策红利,加速实施提质培优工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释... 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福建省高职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仍未能充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积极把握政策红利,加速实施提质培优工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释放管理红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充分挖掘教学红利;深化校企合作,利用社会红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政府、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等多方主体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政策红利 管理红利 教学红利 社会红利
下载PDF
人口转型视域下职业教育提升人口红利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利晨 米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0-39,共10页
随着我国人口内生性负增长不断加剧,为稳定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人力资源总量,通过释放职业教育红利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以追寻质量型人口红利成为我国人口红利发展新向度。人口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两个维度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是人口转型期人... 随着我国人口内生性负增长不断加剧,为稳定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人力资源总量,通过释放职业教育红利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以追寻质量型人口红利成为我国人口红利发展新向度。人口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两个维度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是人口转型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诉求,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劳动者培育、教育资本积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形成内涵对应关系。据此,在澄清职业教育提升人口红利的现实问题与价值诉求基础上,以劳动参与率、教育资源、劳动者数量、劳动者素质、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生产率为改善目标,提出职业教育应对稳固数量型人口红利且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过渡的基础对策和效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量型人口红利 质量型人口红利 人口负增长 职业教育红利
下载PDF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职业教育的作为与策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建富 《当代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4-11,共8页
中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但依然存在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职业教育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源重塑,培养创新经济的人力资本;促进转移人口资源质量红... 中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但依然存在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职业教育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源重塑,培养创新经济的人力资本;促进转移人口资源质量红利的提高;提升低收入群体就业能力,助力向中产阶层流动;助推特殊人群人力资源开发,挖掘潜在人口红利。为此,中国必须建立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吻合的教育结构,确保应用型人才供给;构建开放融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再开发;强化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的精准开发,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红利;积极引导适龄后人群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创生新的人力资源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职业教育和培训 人力资源红利 特殊群体
下载PDF
以人才红利推进教育强国:老龄社会下的大学育人系统革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磊 葛信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人口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影响人口再生产,二者相互制约、循环向前。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近年来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期而遇。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新生儿跌至高... 人口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影响人口再生产,二者相互制约、循环向前。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近年来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期而遇。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新生儿跌至高校招生人数以下规模,高等教育不仅会全面普及,而且将面对生源骤减、资源失配、结构失衡等严峻挑战。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教育强国两大国家战略为导向,中国大学须反思当下育人系统的优绩主义陷阱,澄清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发展逻辑,明确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而构建多元立体的协同育人体制,创设科学长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构建动态融合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终身发展的银龄人才学习平台,最终实现以人才红利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口老龄化 人才红利 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育人系统
下载PDF
高校助推国家“人才红利”的形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文兵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共4页
基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与"90后"群体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的时代背景,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未来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指出未来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 基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与"90后"群体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的时代背景,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未来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指出未来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卓越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催生"人才红利"的重要作用,探索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途径,提出高校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效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方联合互补反馈的运行机制,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才能有效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 “90后”大学生 人口红利 人才红利 知识结构 人才培养类型
原文传递
Future demographic dividend——tapping the sou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昉 《China Economist》 2009年第4期17-24,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r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emographic factor to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ased on this review, it exp...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r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emographic factor to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ased on this review, it explores how China has sustained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idst of a slowdown in working age population growth, surplus labor depletion and population aging. This study intend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second demographic dividend may still arise after the decline and even disappearance of the first demographic dividend to avoid demographic debt by boosting labor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furtherance of education, extend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industry, tapping new sources of savings through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pension security, and expanding labor resource and human capital stock in the aging era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the labor mark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second DEMOGRAPHIC dividend education DEEPENING PENSION security Human resour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