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ource diversity of Chinese macrofungi:edible,medicinal and poisonous species 被引量:233
1
作者 Fang Wu Li-Wei Zhou +3 位作者 Zhu-Liang Yang Tolgor Bau Tai-Hui Li Yu-Cheng Dai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19年第5期1-76,共76页
The huge land areas in China provide highly diverse habitats for macrofungi.Of these macrofungi,man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have been utilized by ancient Chinese for at least 6800 years.In th... The huge land areas in China provide highly diverse habitats for macrofungi.Of these macrofungi,man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have been utilized by ancient Chinese for at least 6800 years.In this study,we evaluate the current known resource diversity of Chinese macrofungi.A total of 1662 taxa are summarized,and all species names and their authorities have been checked and corrected according to authentic mycological databases.Among the 1662 taxa,1020,692,and 480 are considered to be edible,medicinal and poisonous mushrooms,respectively.A few of edible macrofungi in China are commonly use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All known medicinal functions are labeled for medicinal species.The most common medicinal functions possessed by Chinese macrofungi are antitumor or anticancer,followed by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A total of 277 Chinese macrofungi are edible simultaneously with certain medicinal functions and without known toxicity.These species could be treated as“Gold Mushrooms”.Contrarily,193 edible and/or medicinal species are also recognized as poisonous mushrooms.To avoi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se species,ingestion either in a proper way or in small amounts is important.However,the mycotoxins metabolized by these poisonous species could be a huge wealth of natural products yet to be explored.How to utilize these Chinese macrofungal resources is a critical to benefit humans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fungi edible mushroom Fungal toxicity Medicinal function NOMENCLATURE
原文传递
食用菌重金属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2
作者 黄晨阳 张金霞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共3页
详细论述了食用菌重金属富集及其机理。对食用菌的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食用菌 重金属富集 作用机理 人工栽培 生产过程监控 土壤修复 环境检测
下载PDF
中国五种重要食用菌学名新注 被引量:95
3
作者 戴玉成 杨祝良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2-1577,共6页
基于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和《汉语学名法规》,对毛木耳、玉木耳、金针菇、阿魏侧耳和白灵侧耳等5种重要食用菌的学名进行了解析和介绍,建议使用下述规范名称:毛木耳Auriculariacornea Ehrenb.... 基于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和《汉语学名法规》,对毛木耳、玉木耳、金针菇、阿魏侧耳和白灵侧耳等5种重要食用菌的学名进行了解析和介绍,建议使用下述规范名称:毛木耳Auriculariacornea Ehrenb.,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Ehrenb.,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 (Z.W. Ge et al.) P.M. Wang, Y.C. Dai, E. Horak&Zhu L. Yang,阿魏侧耳(阿魏菇)Pleurotus eryngii var. ferulae (Lanzi) Sacc.,白灵侧耳(白灵菇)Pleurotus tuoliensis (C.J. Mou)M.R. Zhao&Jin X. Zhang。虽然拉丁名称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为了保持汉语学名的稳定性,上述5种食用菌的汉名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玉木耳 金针菇 阿魏侧耳 白灵侧耳
原文传递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62
4
作者 邹盛勤 陈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2-503,共2页
食用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脂及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综述了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食用菌 营养成分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重庆市主要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被引量:56
5
作者 黎勇 黄建国 袁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5,共5页
重庆市的主要食用菌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铅】镉】汞】砷,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GB 7096-2003,说明重庆市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有12%样品的铅含量和19%样品的汞含量超过国标。食用菌品种不同,其重金属的含量... 重庆市的主要食用菌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铅】镉】汞】砷,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GB 7096-2003,说明重庆市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有12%样品的铅含量和19%样品的汞含量超过国标。食用菌品种不同,其重金属的含量差异很大,铅、镉、汞、砷的平均累积量依次为:蘑菇】鸡腿菇】香菇】姬菇】平菇】金针菇,大部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此外,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主城区】远郊区≈近郊区的趋势,这种现象可能与栽培环境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食用菌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极大,说明环境条件、品种和栽培技术影响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累积。采用优良品种,选择安全的生产环境,改革栽培技术可能降低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下载PDF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在食用菌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7
6
作者 杜德清 王丽霞 陈志生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83-85,共3页
研究表明,应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发酵所得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具有相似的营养成分和生理功效。因此,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不仅可以使食用菌菌丝块在市场上销售成为现实,同时,其发酵液可以提取真菌多糖,制取抗肿瘤食品。
关键词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 食用菌 应用 培养基 菌丝体 野生子实体 营养成分 生理功效
下载PDF
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估西南地区食用菌中农药残留风险 被引量:55
7
作者 兰珊珊 林涛 +3 位作者 林昕 杨芳 杜丽娟 刘宏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9-204,共6页
为了对食用菌中的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本试验采用食品安全指数和农药残留风险系数法评估中国西南地区食用菌主产区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4大类食用菌产品(平菇、金针菇、香菇和双孢蘑菇)中50种农药残留风险。结果显示:西南地区食... 为了对食用菌中的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本试验采用食品安全指数和农药残留风险系数法评估中国西南地区食用菌主产区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4大类食用菌产品(平菇、金针菇、香菇和双孢蘑菇)中50种农药残留风险。结果显示:西南地区食用菌产品的农药残留水平整体较低,检出农药种类主要为杀虫剂和杀菌剂;3个主产区各种农药残留的安全指数值均远远小于1,表明所监测的50种农药的残留量对西南地区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没有影响,食用菌安全状态均为可以接受。50种农药中除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残留的风险系数大于2.5,属高度风险外,其余农药残留的风险系数均小于1.5,为低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指数 风险系数
下载PDF
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5
8
作者 戴建清 曾志恒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5期1-3,共3页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菌种生产作为食用菌产业的首道工序,关系着这一产业的成败。液体菌种以其具有培养时间短、发菌快、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等优点,并有利于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食用菌生产企业...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菌种生产作为食用菌产业的首道工序,关系着这一产业的成败。液体菌种以其具有培养时间短、发菌快、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等优点,并有利于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食用菌生产企业的青睐,已成为食用菌制种产业的发展趋势。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液体菌种制作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了制约我国液体制种发展因素,并对国内液体菌种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液体菌种 深层培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废料养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43
9
作者 陈翠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29,共2页
对 4种食用菌栽培废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食用菌栽培废料自然风干后的吸湿水含量在1 1 .1 1 %~ 1 6.62 % ;pH值为 5 .2 9~ 6.60 ;全氮为 4.9~ 1 1 .0 g/kg ,全磷为 0 .0 4 6~ 0 .0 68g/kg ;全钾为 0 .0 38~ 0 .1 62 g/kg ;有机质含量... 对 4种食用菌栽培废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食用菌栽培废料自然风干后的吸湿水含量在1 1 .1 1 %~ 1 6.62 % ;pH值为 5 .2 9~ 6.60 ;全氮为 4.9~ 1 1 .0 g/kg ,全磷为 0 .0 4 6~ 0 .0 68g/kg ;全钾为 0 .0 38~ 0 .1 62 g/kg ;有机质含量为 2 36.1~ 762 .4g/kg ;有效氮含量为 32 0~ 5 2 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分析 食用菌 栽培废料 养分含量 综合利用 有机肥料
下载PDF
食用菌总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左琦 杨海锋 +2 位作者 邢增涛 韩烨 顾赛红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57-61,共5页
比较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在不同水解条件下的单位质量吸光值.筛选适宜水解条件,并通过测定姬松茸(Agaricus blazei)、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和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3种食用菌的总糖含量,对筛... 比较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在不同水解条件下的单位质量吸光值.筛选适宜水解条件,并通过测定姬松茸(Agaricus blazei)、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和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3种食用菌的总糖含量,对筛选的水解条件进行验证;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苯酚-硫酸法的反应条件;最后选用苯酚硫酸法和费林氏滴定法分别测定4种供试食用菌的总糖含量,并进行比较。试验研究表明。食用菌适宜水解条件为:30 mL盐酸,100℃水浴水解3 h;优化的苯酚-硫酸法反应条件为:5%苯酚1.5 mL.浓硫酸5.5 mL,反应时间15 min;苯酚硫酸法和费林氏滴定法两种方法测得的食用菌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因苯酚-硫酸法操作简单,且简化了前处理过程.故是国标法——费林氏滴定法较理想的替代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总糖 苯酚-硫酸法
下载PDF
食用菌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应用与开发 被引量:41
11
作者 周素娟 张晓娜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1期4-6,共3页
食用菌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效,是保健食品中常用原料。主要阐述了食用菌的主要保健功能及目前注册保健食品中的食用菌应用现状,并对此类产品的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 食用菌 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 注册 开发
下载PDF
食用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丕武 王东昌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7,共5页
对近年来食用菌基因工程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主要包括食用菌染色体组学、基因分离和克隆、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和途径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染色体组学 基因分离 选择标记 转化方法 食用菌 遗传育种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创新发展现状 被引量:37
13
作者 杨文建 王柳清 胡秋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8,共6页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大型可食用真菌。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育种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带动食用菌产量逐年攀升,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存在鲜食消费模式为主、加工产业链弱、加工率低、加工...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大型可食用真菌。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育种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带动食用菌产量逐年攀升,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存在鲜食消费模式为主、加工产业链弱、加工率低、加工产品少、市场附加值低等产业问题,导致大量食用菌鲜品滞销而影响整个产业稳定。这些突出的问题造成食用菌产品在国内销售和国外出口时利润非常低,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围绕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加工技术 加工物性 休闲食品 功能活性
下载PDF
三种常见食用蕈菌对重金属的耐受与富集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佘红英 曹海军 +3 位作者 宋鹏 陈坤 季金虎 徐恒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63-1268,共6页
研究了三种食用蕈菌(金顶侧耳、黄背木耳、柱状田头菇)耐受和富集重金属Cd、Pb和Cr的能力.结果显示:金顶侧耳耐受Cr能力最强(>800×10-3g/kg),黄背木耳耐受Pb和Cr浓度超过400×10-3g/kg;Cd、Pb和Cr的最大累积浓度分别是20.03... 研究了三种食用蕈菌(金顶侧耳、黄背木耳、柱状田头菇)耐受和富集重金属Cd、Pb和Cr的能力.结果显示:金顶侧耳耐受Cr能力最强(>800×10-3g/kg),黄背木耳耐受Pb和Cr浓度超过400×10-3g/kg;Cd、Pb和Cr的最大累积浓度分别是20.03×10-3g/kg(柱状田头菇)、7.260×10-3g/kg(黄背木耳)和31.12×10-3g/kg(金顶侧耳).黄背木耳基部累积的三种重金属浓度均明显高于耳片,柱状田头菇和金顶侧耳菌盖部分优先累积Cd和Pb,不同浓度条件下,柱状田头菇不同部位累积Cr的能力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蕈菌 子实体 重金属 耐受 富集
原文传递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模式剖析——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 被引量:34
15
作者 严玲 姜庆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94-99,共6页
为了优化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拓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渠道和区域,笔者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处理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循环利模式归纳为配料循环、饲料循环、肥料循环、燃料循环等4种模式;总结出食用菌菌渣循环利... 为了优化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拓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渠道和区域,笔者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处理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循环利模式归纳为配料循环、饲料循环、肥料循环、燃料循环等4种模式;总结出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总模式,并指出其存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集约化处理力度不强、处理不当引起二次污染、栽培农户循环意识淡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菌渣循环利用宣传、提供科技后勤保障、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扶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循环利用模式 金堂县
下载PDF
食用菌菌丝体侵染性病害与竞争性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6
作者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明确了食用菌菌丝体侵染性病害与竞争性病害的定义,比较了两类病害在病原种类、症状特征、病害发生时期和流行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重点介绍了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及真菌、病毒引起的菌丝体侵染性病害。
关键词 食用菌 菌丝体 侵染性病害 竞争性病害 致病机制
下载PDF
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冯涛 水梦竹 +3 位作者 李雪 宋诗清 庄海宁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4,共8页
综述了影响食用菌风味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不同加工方式对食用菌风味的影响、食用菌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以及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现状,并对未来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及调味品开发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引领食用菌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食用菌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非挥发性化合物 调味品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学谦 李海波 +3 位作者 魏海龙 吴庆其 彭华正 金群英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75-80,共6页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菌种和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和克隆等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更有效的分子标记在食用菌...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菌种和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和克隆等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更有效的分子标记在食用菌研究中得以应用,同时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应用的深入,更高密度、更为实用有效的遗传连锁图谱将被建立,大量重要的功能基因将被定位和克隆,这将为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耐贮等食用菌新品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技术 食用菌 遗传育种 遗传多样性 基因定位 克隆
下载PDF
利用电子鼻分析熬制时间对3种食用菌汤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琴 朱科学 周惠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1-155,共5页
对香菇、双孢蘑菇、牛肝菌3种食用菌进行熬制,得到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利用电子鼻技术对菌汤分别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两种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CA不能很好区分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风... 对香菇、双孢蘑菇、牛肝菌3种食用菌进行熬制,得到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利用电子鼻技术对菌汤分别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两种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CA不能很好区分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风味,但能区分不同品种菌汤的风味,说明PCA是分辨不同种类菌汤的有效分析方法;利用LDA能明显区分不同种类食用菌汤及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风味,说明LDA是分辨不同菌汤风味的有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下载PDF
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惜燕 蒲鹏 +2 位作者 康靖全 段慧 兰晓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90,共8页
【目的】研究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呈味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别对香菇、白灵菇、海鲜菇、平菇、双孢菇、秀珍菇、杏鲍菇和金针菇8种食用菌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 【目的】研究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呈味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别对香菇、白灵菇、海鲜菇、平菇、双孢菇、秀珍菇、杏鲍菇和金针菇8种食用菌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白灵菇和金针菇的游离氨基酸种类最多,均有10种,除双孢菇不含有游离必需氨基酸外,其余7种食用菌均含有游离必需氨基酸。海鲜菇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444mg/g;游离呈味氨基酸则以白灵菇含量最高,为45.680mg/g;游离限制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平菇,达0.413mg/g。对8种食用菌呈味效果贡献最大的是甘氨酸(Gly),其含量占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总量的19.56%~52.97%,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为1.10~5.08。8种食用菌中,味道比较鲜的食用菌如香菇、白灵菇、海鲜菇、双孢菇都含有天冬氨酸(Asp),含量为2.155~45.310mg/g。【结论】从游离氨基酸来看,海鲜菇和双孢菇的食用风味最佳,平菇和金针菇营养价值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 游离氨基酸 味道强度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