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对茶尺蠖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桂连友 陈宗懋 刘树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2-307,共6页
研究了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后,对茶树叶片中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素活性,以及对茶尺蠖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都能够诱导茶树叶片脂氧合酶、多酚氧化... 研究了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后,对茶树叶片中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素活性,以及对茶尺蠖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都能够诱导茶树叶片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素活性增加,茶尺蠖幼虫中肠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受抑制,但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未受抑制,从而导致茶尺蠖幼虫中肠内各种蛋白酶间的协调性遭到破坏,生长受阻,这可能是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对茶尺蠖幼虫产生直接抗性作用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茶树叶片 幼虫 外源 茉莉酸甲酯处理 生长 中肠 类胰蛋白酶 诱导 影响
下载PDF
我国华东地区两种茶尺蛾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52
2
作者 姜楠 刘淑仙 +3 位作者 薛大勇 唐美君 肖强 韩红香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7-1002,共16页
【目的】我国华东地区两种严重危害茶树的害虫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1894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Prout,1915)的形态相似、分类不清,在农业生产中常常混淆,给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为了准确的鉴别灰茶尺... 【目的】我国华东地区两种严重危害茶树的害虫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1894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Prout,1915)的形态相似、分类不清,在农业生产中常常混淆,给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为了准确的鉴别灰茶尺蛾和茶尺蠖,本文对这两种害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对灰茶尺蛾和茶尺蠖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灰茶尺蛾和茶尺蠖的39个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了两物种种内和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基于Kimura-2-parameter模型,利用ML和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灰茶尺蛾和茶尺蠖部分形态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分子数据表明二者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存在明显的"barcoding gap",利用ML和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将灰茶尺蛾和茶尺蠖成功的区分开。【结论】基于COⅠ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符合,可用于害虫防治和相关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蛾 茶尺蠖 形态特征 线粒体COI基因 分类
原文传递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挥发物对昆虫寄生选择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1
3
作者 桂连友 陈宗懋 刘树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研究了应用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后诱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和茶尺蠖成虫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寄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其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 研究了应用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后诱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和茶尺蠖成虫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寄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其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对茶尺蠖成虫引诱作用不明显,在茶园中,显著提高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的寄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外源茉莉酸甲酯 单白绵绒茧蜂 茶尺蠖 寄生选择 害虫
下载PDF
草间钻头蛛、大草蛉和中华通草蛉对茶尺蠖、小绿叶蝉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凤想 焦彦成 +2 位作者 邓艳东 赵敬钊 彭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7-500,共4页
室内研究了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雌蛛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1龄幼虫和小绿叶蝉Em-poesca flavescens成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的2龄幼虫对茶尺蠖卵、1龄幼虫的选择捕食作用。对试验... 室内研究了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雌蛛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1龄幼虫和小绿叶蝉Em-poesca flavescens成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的2龄幼虫对茶尺蠖卵、1龄幼虫的选择捕食作用。对试验数据应用Ivelev指数、Jacobs指数和Manly指数及Murdoch作图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草间钻头蛛对茶尺蠖1龄幼虫和小绿叶蝉成虫的选择性不明显,选择性不因猎物数量的增加而转移。而大草蛉和中华通草蛉对茶尺蠖卵均有明显的正选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间钻头蛛 大草蛉 中华通草蛉 茶尺蠖 小绿叶蝉 选择效应
下载PDF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田间使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殷坤山 陈华才 +3 位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肖强 姚惠明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年第5期492-495,共4页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应在每年茶尺蠖第1、2代和第5、6代的1~2龄幼虫期使用。在7.5×10~9~15.0×10~9PIB/hm^2的使用剂量下,幼虫期的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采用不同的喷雾器、不同的用水量及不同的喷施方式喷施,对防治效果无影...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应在每年茶尺蠖第1、2代和第5、6代的1~2龄幼虫期使用。在7.5×10~9~15.0×10~9PIB/hm^2的使用剂量下,幼虫期的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采用不同的喷雾器、不同的用水量及不同的喷施方式喷施,对防治效果无影响。但挑治和丛面喷施可大幅度节约防治成本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病毒杀虫剂 田间使用 防治效果 核型多角体病毒
下载PDF
芳香植物气味及提取液对茶尺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正群 孙晓玲 +3 位作者 罗宗秀 高宇 边磊 陈宗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1-548,共8页
为了明确芳香植物对茶尺蠖Ectropisobliqua的驱避、拒食作用和获得应用于茶园茶尺蠖"推-拉"策略的植物材料,利用"Y"型嗅觉仪室内测定其成虫对芳香植物气味的趋性反应,并采用叶碟法测定芳香植物提取液对其幼虫的拒... 为了明确芳香植物对茶尺蠖Ectropisobliqua的驱避、拒食作用和获得应用于茶园茶尺蠖"推-拉"策略的植物材料,利用"Y"型嗅觉仪室内测定其成虫对芳香植物气味的趋性反应,并采用叶碟法测定芳香植物提取液对其幼虫的拒食作用及营养干扰效果。丁香罗勒、迷迭香、柠檬桉和芸香植株挥发物及甲醇提取液对茶尺蠖雌、雄成虫有显著的驱避效果。猫薄荷、迷迭香和鼠尾草的2 00 mg/mL甲醇提取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表现出显著拒食活性,24 h后的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3.85%、86.00%和77.32%,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5.77%、87.00%和88.05%。其中,迷迭香处理的幼虫生长率最低,仅为0.12 mg/天,对幼虫的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等营养指标有影响。研究表明,10种芳香植物中迷迭香具有显著的行为调控功能,是构建茶尺蠖"推-拉"策略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芳香植物 驱避作用 拒食作用 "推-拉"策略
原文传递
14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正群 孙晓玲 +5 位作者 罗宗秀 高宇 边磊 辛肇军 蔡晓明 陈宗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6,共8页
为获得能够应用于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推—拉"策略的行为调节剂,在室内测定了茶尺蠖成虫对14种植物精油的趋性反应,及植物精油对茶尺蠖雌虫产卵行为的干扰作用,并采用叶碟法测定了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幼虫的拒食作用。... 为获得能够应用于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推—拉"策略的行为调节剂,在室内测定了茶尺蠖成虫对14种植物精油的趋性反应,及植物精油对茶尺蠖雌虫产卵行为的干扰作用,并采用叶碟法测定了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罗勒、迷迭香、肉桂、茴香及天竺葵5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成虫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并且迷迭香油和天竺葵油还能显著干扰雌虫的产卵活动。在3个浓度处理下,茴香、罗勒和藿香植物精油对茶尺蠖3龄幼虫表现出显著的拒食活性。随着精油处理浓度的升高,茶尺蠖幼虫的拒食率升高,生长率随之下降。试验结果证明迷迭香、罗勒、茴香及天竺葵等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具有显著的行为调控功能,具备作为茶尺蠖防控剂开发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植物精油 驱避活性 产卵干扰 拒食活性
下载PDF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帅琪 冯博文 +2 位作者 张婧 IMBOMA Titus 陈李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138,共18页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强调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和尺蠖监测预警,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强化保护利用茶园本土天敌,科学高效地协调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性诱、灯诱等技术,从而实现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为茶园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灰茶尺蛾 茶尺蛾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浙江茶尺蠖地理种群已分化成为不同种 被引量:19
9
作者 席羽 殷坤山 +1 位作者 唐美君 肖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不同地理种群的种群分化和生殖隔离程度。【方法】对分别在浙江杭州和衢州两地田间采集的茶尺蠖杭州种群(H)和衢州种群(Q)两个种群,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物学特征观察以及正反交试验。【结果】... 【目的】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不同地理种群的种群分化和生殖隔离程度。【方法】对分别在浙江杭州和衢州两地田间采集的茶尺蠖杭州种群(H)和衢州种群(Q)两个种群,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物学特征观察以及正反交试验。【结果】形态学与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除Q种群的体形较大和体翅颜色略深外,两个种群的外部形态、生殖器解剖结构和雌蛾产卵量等基本相同。遗传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均能获得子一代(F1);与种群内自交相比,杂交后雌成虫的产卵量下降,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幼虫的历期明显缩短且化蛹时间分布不规则,蛹重变轻;蛹的羽化率降低,羽化的成虫雌雄性比严重失调。【结论】茶尺蠖杭州种群(H)和衢州种群(Q)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有明显的种群分化,应属于不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地理种群 形态 种群分化 生殖隔离 杂交试验
下载PDF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被引量:16
10
作者 唐美君 王志博 +2 位作者 郭华伟 殷坤山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5,共4页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灰茶尺蠖 鉴别方法
下载PDF
温度、光、pH值对茶尺蠖病毒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殷坤山 肖强 +2 位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黄巨永 《茶叶》 2004年第2期85-87,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悬液经 80℃ (水浴 )、干多角体经 12 0℃ (烘箱 )恒温处理 15分钟时 ,多角体失去活性。夏季 ,干多角体薄层经阳光直射 2 4 hr后几乎失去活性。病毒悬液的 p H值在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活性 温度 光照 PH值 茶尺蠖 天敌
下载PDF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喜旺 黄晨 +3 位作者 于永晨 侯向洁 刘丰静 孙晓玲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4-1060,共7页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性信息素 田间使用技术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volatile attractant for male Ectropis obliqua moths 被引量:10
13
作者 SUN Xiao-ling LI Xi-wang +3 位作者 XIN Zhao-jun HAN Juan-juan RAN Wei LEI S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532-1539,共8页
The tea geometridEctropis obliqua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leaf-feeding insect pests in tea (Camelia sinensis) in East Asia. Although several volatile chemicals emitted from tea plant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ttr... The tea geometridEctropis obliqua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leaf-feeding insect pests in tea (Camelia sinensis) in East Asia. Although several volatile chemicals emitted from tea plant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ttractive toE. obliqua moths, no synthetic attractants for E. obliqua moth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measuring the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the moth to a series of chemicals in the lab, we found that a blend containing a ternary mixture containing (Z)-3-hexenal, (Z)-3-hexenyl hexanoate and benzyl alcohol clearly attracted toE. obliqua moths of both sex and that (Z)-3-hexenyl acetate could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ternary blend.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he volatiles emitted from the plant-E. obliqua larva com-plex have the same attractiveness as: 1) the blend of volatiles containing the ternary mixture and 2) the blend containing (Z)-3-hexenyl acetate plus the ternary mixture to both male and female moths. In a ifeld bioassay, more male moths were observed on traps that were baited with the blend containing (Z)-3-hexenyl acetate plus the ternary mixture than on control traps. Our study raises the tantalizing possibility that synthetic blends could be deployed as attractants for pests in the if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RACTANT synthetic volatile blends ectropis obliqua MOTH tea plantation
下载PDF
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两近缘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被引量:11
14
作者 白家赫 唐美君 +2 位作者 殷坤山 王志博 肖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7-803,共7页
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外形极其相似,为近缘种,但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室内饲养观测的方法,比较了两近缘种各发育阶段在体长、体质量、发育历期及种群增长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外形极其相似,为近缘种,但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室内饲养观测的方法,比较了两近缘种各发育阶段在体长、体质量、发育历期及种群增长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近缘种在虫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以高龄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明显,灰茶尺蛾均显著高于小茶尺蠖;灰茶尺蛾的全世代发育历期为36.6 d,极显著短于小茶尺蠖39.7 d的发育历期;灰茶尺蛾的世代存活率为0.60,种群增长指数为58.1,而小茶尺蠖分别为0.28和24.9,灰茶尺蛾均极显著高于小茶尺蠖。分析认为,灰茶尺蛾比小茶尺蠖具有较大的虫体、较快的发育速率和较强的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蛾 小茶尺蠖 体长 体质量 发育历期 种群增长指数
下载PDF
浙江茶区茶尺蠖两近缘种的遗传分化及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白家赫 王志博 肖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1-748,共8页
【目的】为了揭示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两近缘种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 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采自浙江省17个地点茶园的茶尺蠖533个样品进行了鉴定,并分... 【目的】为了揭示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两近缘种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 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采自浙江省17个地点茶园的茶尺蠖533个样品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在浙江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7个地点中,11个地点的茶尺蠖样品全部为灰茶尺蛾,另外3个地点(安吉、余杭和龙坞)采集的样品全部为小茶尺蠖,其余的3个地点(杭州西湖、杭州临安和杭州富阳)为两近缘种的混发区。【结论】在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的分布范围较广,小茶尺蠖的分布范围较窄,同时存在两近缘种的混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蛾 小茶尺蠖 近缘种 遗传距离 地理分布 浙江
下载PDF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分子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孝贵 付建玉 +3 位作者 刘守安 毛腾飞 肖强 陈学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2-792,共11页
【目的】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grisescens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两者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率及其进化地位,为进一步探讨其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olbachia的16... 【目的】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grisescens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两者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率及其进化地位,为进一步探讨其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olbachia的16S r RNA、fts Z和wsp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我国3个茶尺蠖地理种群(浙江杭州、余杭和江苏无锡)和3个灰茶尺蠖地理种群(浙江新昌、湖北浠水和江西南昌)中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茶尺蠖和灰茶尺蠖都感染了Wolbachia,灰茶尺蠖的Wolbachia感染率为100%,但茶尺蠖的Wolbachia感染率在22%-95%,且PCR产物电泳得到的条带微弱。wsp序列在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间、种内无差异;但16S r RNA序列在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间、种内差异为0.362%-0.727%之间;茶尺蠖样本未成功扩增出fts Z序列,灰茶尺蠖样本获得2条fts Z基因序列差异为1.647%。基于Wolbachia的16S r RNA和wsp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本研究中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群所感染的Wolbachia全部属于B组的Pip亚组。【结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均被B组Pip亚组的Wolbachia感染,但感染率相差很大,这为研究Wolbachia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灰茶尺蠖 WOLBACHIA 16S rRNA FTSZ WSP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在Baculoviridae中的地位(英文)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传溪 胡萃 吴祥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65-371,共7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SNPV)基因组的polh和egt基因区约14.2kb的酶切图谱被构建.egt基因位于polh基因上游约4.8kb处,但转录方向与polh基因相反.EcoRⅤ-L片段polh基因及其旁侧的1...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SNPV)基因组的polh和egt基因区约14.2kb的酶切图谱被构建.egt基因位于polh基因上游约4.8kb处,但转录方向与polh基因相反.EcoRⅤ-L片段polh基因及其旁侧的1125核苷酸序列被测定.polh基因编码区长738核苷酸,可编码246氨基酸的多肽.起始密码子ATG上游是一个富含AT(AT占71.2%)的启动子区,在-52核苷酸处有杆状病毒晚期基因启动子转录起始基序ATAAG.在终止密码子下游208核苷酸有一个poly(A)信号,AATAAA.但EoSNPVpolh基因起始密码子ATG相邻核苷酸序列为GTAATGT,其-3是个G,这与已知的16种其它杆状病毒polh基因-3位置均是A不相同.在分析了EoSNPV和Ha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基础上,通过MALIGN程序,比较了目前已发表的26种杆状病毒包涵体蛋白的序列,EoSNPV与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SNPV)的同源性为最高,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序列达94.7%;与其它20种鳞翅目NPV的同源性也很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2.6%~81.9%,氨基酸序列为83.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NPV 多角体蛋白基因 杆状病毒 分子进化
下载PDF
茶尺蠖信息素结合蛋白PBP2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其结合功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冯一璐 傅晓斌 +2 位作者 吴帆 崔宏春 李红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4-512,共9页
【目的】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是中国茶区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其幼虫暴食性常给茶园带来巨大损失。鳞翅目昆虫雌雄个体间普遍存在着性信息素通讯环节,而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途径一直鲜有报道。论文旨在通过对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过程中... 【目的】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是中国茶区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其幼虫暴食性常给茶园带来巨大损失。鳞翅目昆虫雌雄个体间普遍存在着性信息素通讯环节,而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途径一直鲜有报道。论文旨在通过对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过程中的结合蛋白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为茶尺蠖性信息素化学通讯和嗅觉信息识别传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从雄虫触角转录组数据中首次鉴定和发现的一个茶尺蠖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heromone-binding protein,PBP)2(EoblPBP2)进行全长cDNA序列克隆(Gen Bank登录号为KX421383)后,将该基因与pET32a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载体。随后向导入pET32a/EoblPBP2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表达载体加入终浓度1 mmol·L^(-1)的IPTG进行蛋白的诱导表达,进一步利用镍NTA琼脂糖凝胶柱和含有咪唑的上清缓冲液分离目的蛋白,以PBS缓冲液作为透析液纯化得到高浓度重组蛋白。最后通过荧光竞争法,利用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作为荧光报告子以放大荧光信号,随后向重组蛋白与1-NPN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Z,Z,Z)-3,6,9-十八碳三烯以及10种测试气味后经过分子荧光光度计扫描得到相对荧光值,计算各配基的解离常数KD,研究重组蛋白与茶尺蠖性信息素和茶树挥发物的生理功能。【结果】EoblPBP2全长为492 bp,编码了163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5.9kD,等电点为4.983,具有保守的6个半胱氨酸,根据分子进化树分析其应归属于昆虫PBPs家族。结合功能结果显示,10种测试气味均能将1-NPN与茶尺蠖EoblPBP2重组蛋白的混合体系于420 nm处的相对荧光值降至50%以下。其中β-紫罗兰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乙醛、癸醛和反-2-癸烯醛等5种茶树挥发物质与EoblPBP2重组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解离常数KD分别为7.923、14.830、30.368、28.068和27.597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信息素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性信息素与茶树挥发物质 结合特征
下载PDF
茶尺蠖为害提高邻近茶苗对茶尺蠖幼虫的防御能力 被引量:9
19
作者 雷舒 李喜旺 +2 位作者 孙晓玲 王志英 辛肇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7-593,共7页
本文研究了茶树虫害诱导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对邻近茶苗防御能力的影响。将健康茶苗放在茶尺蠖取食的茶苗附近,作为HIPVs的处理,测定了茶树防御相关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水平、抗性防御物质的水平,并检... 本文研究了茶树虫害诱导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对邻近茶苗防御能力的影响。将健康茶苗放在茶尺蠖取食的茶苗附近,作为HIPVs的处理,测定了茶树防御相关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水平、抗性防御物质的水平,并检测了茶尺蠖危害茶苗邻近植株对茶尺蠖幼虫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茶尺蠖幼虫为害茶苗释放的HIPVs在处理后24 h和12 h内分别显著诱导邻近茶苗Csi LOX1和Csi ACS1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挥发物还能增强茶尺蠖取食诱导的防御基因的表达。HIPVs处理3 d后,茶树的重要防御物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PP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1.36倍,同时,取食这些茶苗的茶尺蠖幼虫体重也显著低于对照。上述结论表明茶尺蠖取食诱导的挥发物能够作为信号物质在茶树中传递,并能够通过增强茉莉酸和乙烯抗虫途径提高对茶尺蠖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尺蠖 临近茶树 诱导防御反应
下载PDF
茶尺蠖和茶细蛾性诱剂在豫南茶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丰华 吕立哲 +2 位作者 党永超 蔡一鸣 李霞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信阳市马鞍山茶园开展性诱试验,以筛选出对豫南茶区茶尺蠖和茶细蛾成虫引诱能力最强的诱芯,并在五里店镇凤台村茶园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可使下一代茶尺蠖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8.28%,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94.7%,防控... 在信阳市马鞍山茶园开展性诱试验,以筛选出对豫南茶区茶尺蠖和茶细蛾成虫引诱能力最强的诱芯,并在五里店镇凤台村茶园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可使下一代茶尺蠖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8.28%,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94.7%,防控效果好于灯诱效果;可使茶细蛾下一代田间虫口量平均下降98.07%,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100%。性引诱剂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茶细蛾 性诱剂 防控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