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0
1
作者 周启星 王美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共11页
土壤生态毒理学是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以及土壤污染控制的理论依据,土壤环境中有毒物质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是土壤生态毒理研究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土壤重金属污染胁迫、有机污染胁迫以及复合污染的联合胁迫三个方面,概述... 土壤生态毒理学是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以及土壤污染控制的理论依据,土壤环境中有毒物质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是土壤生态毒理研究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土壤重金属污染胁迫、有机污染胁迫以及复合污染的联合胁迫三个方面,概述了土壤污染所致的生态毒理效应最新研究进展;在理论剖析种群水平上污染土壤的分子生态毒理效应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与污染土壤生态毒理效应有关的生物标记物,论述了污染土壤生态毒理分子诊断的基本原理、意义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动态给予了分析;最后,对土壤生态毒理学研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毒理学 生态毒理效应 分子毒理 生物标记物 污染诊断
下载PDF
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来源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
作者 丁剑楠 张闪闪 +2 位作者 邹华 张云 朱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19-1626,共8页
塑料制品在当今社会中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不断进入水环境。环境中的塑料垃圾会进一步分解为很多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残片,即微塑料。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有关微塑料污染的研究... 塑料制品在当今社会中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不断进入水环境。环境中的塑料垃圾会进一步分解为很多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残片,即微塑料。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有关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而内陆淡水环境与人类接触频繁,其微塑料污染应受到更多重视。为全面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加强对微塑料污染的风险监控,文章总结了近些年的相关研究,综述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来源和生态毒理效应。有关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可能在全世界淡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其在淡水水体、沉积物和淡水生物中均有赋存;而中国内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可能尤为严重。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尚不明确,主要直接来源可能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水环境中塑料垃圾的风化降解以及水土流失或地表径流形成的陆源输入;而初始源头可能包括了个人护理品、合成纺织品、工业原料以及城镇、农业、旅游、工业区塑料垃圾的不当处置。另外,微塑料会对淡水生物造成物理性损伤和生化水平胁迫,并有可能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对淡水生物产生交互效应。因此,对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深入研究已刻不容缓。今后可在环境因素对微塑料污染特征的影响、微塑料污染的源解析、微塑料与污染物的生态交互效应这三方面加强研究。文章可为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和生态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淡水环境 赋存 来源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PFOS/PFOA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3
作者 周启星 胡献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53-2162,共10页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近年来发现在环境系统中日益广泛分布,并在生物体内蓄积或发生致毒效应.本文首先从PFOS/PFOA在环境中的污染及其水平、在野生动物体内的暴露、对人体的...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近年来发现在环境系统中日益广泛分布,并在生物体内蓄积或发生致毒效应.本文首先从PFOS/PFOA在环境中的污染及其水平、在野生动物体内的暴露、对人体的暴露以及污染与暴露变化趋势等4个方面,分析了PFOS/PFOA最新的环境污染与生物暴露情况;从PFOS/PFOA在大气环境中的转运转化过程、在污水污泥中转运转化过程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代谢转化与降解过程等3个方面,阐述了PFOS/PFOA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还概述了最近几年在PFOS/PFOA所导致的生态效应及其可能的机理研究进展.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今后在PFOS/PFOA污染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PFOA 环境污染 暴露水平 生态毒理效应 污染生态学
下载PDF
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28
4
作者 沈国清 陆贻通 +1 位作者 洪静波 程国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2-665,共4页
以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作为生态毒理指标,通过模拟试验,比较分析多环芳烃菲和重金属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均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而对磷酸酶和微生物的数量... 以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作为生态毒理指标,通过模拟试验,比较分析多环芳烃菲和重金属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均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而对磷酸酶和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拮抗抑制作用.菲和镉复合污染及菲单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放线菌>真菌>细菌;镉单一污染则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启星 安婧 何康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推动我国今后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本文还对土壤环境基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和辨析,并首次提出了分类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设想并进行尝... 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推动我国今后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本文还对土壤环境基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和辨析,并首次提出了分类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设想并进行尝试性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路线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准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污染土壤修复基准 生态毒理效应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四溴双酚-A的代谢转化与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亚宁 周启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268,共6页
四溴双酚-A(TBBPA)是全球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溴化阻燃剂,主要应用于印刷线路板及ABS、HIPS等多种材料的阻燃。随着它的大量使用,引起了大气、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及相关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 四溴双酚-A(TBBPA)是全球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溴化阻燃剂,主要应用于印刷线路板及ABS、HIPS等多种材料的阻燃。随着它的大量使用,引起了大气、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及相关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其降解性能、代谢转化以及生态毒理效应3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TBBPA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推进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降解性能 代谢转化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三氯生的生态效应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海丽 林毅 +1 位作者 孙倩 于昌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33,共9页
三氯生(triclosa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菌剂和杀菌剂,主要添加于个人护理品等各类消费产品中。目前,三氯生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其具有亲脂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害。归纳和分析... 三氯生(triclosa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菌剂和杀菌剂,主要添加于个人护理品等各类消费产品中。目前,三氯生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其具有亲脂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害。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三氯生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三氯生在环境中的分布现状、生态效应和生物降解等,重点讨论了三氯生的环境毒性,以及三氯生杀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导致的细菌耐药性,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生态效应 生物降解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and combined pollution 被引量:20
8
作者 ZHOU Qixing CHENG Yun +1 位作者 ZHANG Qianru LIANG Jido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4期332-339,共8页
The respons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rice Oryza sativa, earthworms Eisenia foetida, and prawns Penaeus japonicus to combined acetochlor-Cu, Cd-Zn were studied in hy-droponic and soil-culturing systems using the m... The respons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rice Oryza sativa, earthworms Eisenia foetida, and prawns Penaeus japonicus to combined acetochlor-Cu, Cd-Zn were studied in hy-droponic and soil-culturing systems using the methods of ecotoxicology. In particular, system-atically quantitative analyses were documented by field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under the combined pollution were not only related to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lutants but also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pollutants, in particular on the combin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in ecosystems. Additionally, species of organisms, especially the type of ecosystem, determined the influences. To some extent, biological tissue targets attacked by pollutants were an important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pollution ecotoxicological effect POLLUTANT biological toxic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原文传递
土霉素对小麦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毒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安婧 周启星 刘维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22-3027,共6页
研究了土霉素对小麦种子发芽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及根长的抑制效应显著(p〈0.01),而且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半抑制浓度... 研究了土霉素对小麦种子发芽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及根长的抑制效应显著(p〈0.01),而且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半抑制浓度为65.5 mg/L和34.7 mg/L.然而,土霉素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还表明,0.15~2.4 mg/L土霉素暴露21 d后,小麦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5.6%~47.3%,叶片及根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露7 d后,0.15~2.4 mg/L土霉素对小麦叶片和根部SOD与POD活性的抑制效应不显著,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土霉素对小麦的SOD与POD酶活性抑制率显著下降;2.4 mg/L土霉素暴露21 d后,小麦根部的SOD活性下降72.3%,说明土霉素对小麦幼苗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具有破坏作用.该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土霉素长期暴露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的生态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生态毒性效应 小麦 种子发芽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 抗氧化系统
原文传递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晁雷 周启星 陈苏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1,共5页
在实施污染土壤修复的环境工程后,需要通过灵敏和有效的评定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进行评定。然而,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定,不能揭示土壤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生态毒理方法作为相互补充的手段。本文概述了植... 在实施污染土壤修复的环境工程后,需要通过灵敏和有效的评定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进行评定。然而,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定,不能揭示土壤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生态毒理方法作为相互补充的手段。本文概述了植物毒性评定法、陆生无脊椎动物评定法和土壤微生物评定法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中的应用,并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修复效果 评定方法 环境工程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水、土环境中的锑(Sb)污染及其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道勇 潘响亮 穆桂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由于过去几十年锑(Sb)矿山开发和各行各业对Sb的广泛使用,水土环境中的Sb污染日益严重.简要回顾十几年来土壤、水体中Sb的污染途径、污染程度、环境行为、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积累特征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植物对Sb的吸收... 由于过去几十年锑(Sb)矿山开发和各行各业对Sb的广泛使用,水土环境中的Sb污染日益严重.简要回顾十几年来土壤、水体中Sb的污染途径、污染程度、环境行为、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积累特征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植物对Sb的吸收和积累量随植物种属和污染场所差别很大,Sb从植物地下组织到地上组织的转移系数也随植物种属差别很大.Sb在自然水环境中多以Sb(III)和Sb(V)两种氧化态存在并受水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影响.Sb在水环境微生物中积累的报道几乎全部是关于藻类的,藻类吸收Sb的机理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特征还不是很清楚.关于Sb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也还知之甚少.目前对Sb在环境的行为和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及各圈层界面之间的迁移转化(尤其是全球尺度的迁移)、Sb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诸多方面都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污染 环境行为 生物累积 生态毒理效应
原文传递
微塑料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乃龙 程勇 张利兰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作为环境中一种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关注热点。微塑料及其吸附的污染物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影响酶的活性,诱导氧化应激甚至产生基因毒性,从而进一步引发细胞炎症,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 作为环境中一种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关注热点。微塑料及其吸附的污染物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影响酶的活性,诱导氧化应激甚至产生基因毒性,从而进一步引发细胞炎症,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从不同的研究尺度上综述了近10年来微塑料生态毒理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微塑料引发的毒性效应及其对生物种群的影响,认为该领域未来应加强对宏观毒理效应的研究,建立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微塑料毒性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新型环境污染物 毒理学效应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小麦对Pb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晁雷 周启星 +1 位作者 陈苏 崔爽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为了确定Pb污染土壤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运用植物幼苗早期生长实验,研究了Pb不同浓度(50、100、200、300)对小麦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为了确定Pb污染土壤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运用植物幼苗早期生长实验,研究了Pb不同浓度(50、100、200、300)对小麦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污染土壤对小麦的生理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很好的指示土壤Pb污染的胁迫。在Pb胁迫下,小麦叶片MDA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小麦植株叶片POD酶活能够被诱导而升高,小麦叶片中SOD酶活性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幼苗受到损伤的明显症状之一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重金属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机理之一是抑制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Pb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毒性机理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曲甍甍 孔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5-889,共5页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喹乙醇 斑马鱼 鲤鱼 赤子爱胜蚓 生态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乙草胺对小麦生理机能的影响与生物标记物识别 被引量:11
15
作者 晁雷 周启星 +1 位作者 陈苏 崔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6-871,共6页
对乙草胺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草胺处理小麦幼苗1d后,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了乙草胺处理诱导有毒活性氧(... 对乙草胺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草胺处理小麦幼苗1d后,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了乙草胺处理诱导有毒活性氧(AOS)生成,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处理与对照的差异逐渐减小.对小麦叶片中POD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在乙草胺胁迫的开始阶段,植物有能力抵抗低浓度乙草胺污染所产生的氧化胁迫,但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这种抵抗能力将会消失.对小麦SOD活性的研究表明,小麦叶片中POD酶活的上升可能与其它途径而不是SOD诱导产生的H2O2有关.小麦叶片中MDA含量和POD活性不能作为土壤乙草胺污染的生物标记物.小麦叶片中SOD酶活性有着作为乙草胺污染土壤生物标记物的潜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乙草胺污染胁迫的生物标记物,并且小麦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土壤乙草胺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 抗氧化酶 乙草胺 生物标记物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下载PDF
污染胁迫下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分子诊断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康信 周启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共16页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其特异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在近年来已经被广泛认可。传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其特异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在近年来已经被广泛认可。传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等,往往只能表征某类胁迫的程度,但却不能解释损伤和响应发生的分子机理,也不能精确地指示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新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酶联免疫法等)的发展提升了传统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了加深对分子毒理学机理,筛选和确定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一些新技术常着眼于提高筛选通量,提升可操作性和降低成本(如组学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报告生物体)。分子诊断的概念起初来源于临床诊断,转而被引入到环境科学研究中来,因为环境和人体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污染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系统的疾病。为了更快更有效地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物,需要广泛开展对模式生物的组学研究和致毒分子机制的研究。同时,也应注意研究过程中的标准化(如谨慎选择暴露浓度和时间,代表物种和其特定的生活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检测 生物技术 环境监测 生态毒理效应 生物标志物 分子诊断技术
下载PDF
DNA加合物的形成、诊断与污染暴露指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美娥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83-1987,共5页
随着人们对污染生态毒理效应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 ,DNA加合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首先对DNA加合物的毒性机理与DNA加合物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DNA加合物现有的诊断方法 ,包括色谱 质谱法、3 2 P 后标记法、免疫学法和荧光测... 随着人们对污染生态毒理效应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 ,DNA加合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首先对DNA加合物的毒性机理与DNA加合物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DNA加合物现有的诊断方法 ,包括色谱 质谱法、3 2 P 后标记法、免疫学法和荧光测定法 ;最后对DNA加合物的污染暴露指示进行了论述 ,指出DNA加合物作为有效的分子生物标记物是生态毒理学家用来预测污染物危害效应的警示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加合物 生态毒理效应 分子生物标记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1,4-二硝基苯对藻型塘微宇宙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镜波 梁林 王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在室内微宇宙 (V =4 0L)中 ,实验研究了 1 ,4 -二硝基苯 ( 1 ,4 -DNB)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在 1 ,4 -DNB质量浓度为 0 1 ,0 2 ,0 4 ,0 8mg/L下 ,6d左右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细菌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破坏 ... 在室内微宇宙 (V =4 0L)中 ,实验研究了 1 ,4 -二硝基苯 ( 1 ,4 -DNB)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在 1 ,4 -DNB质量浓度为 0 1 ,0 2 ,0 4 ,0 8mg/L下 ,6d左右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细菌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破坏 ,浮游动植物数量明显降低 ,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 ,细菌总数有降低趋势 .同时 ,群落产氧量减少 ,呼吸量增加 ,Pg/R比值明显下降 ,1 ,4 -DNB浓度越高 ,群落代谢变化幅度越大 .但 2 6d以后 ,明显好转 .实验结果表明 ,生态系统微宇宙模型是评价环境整体生态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 ,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型塘微宇宙 1 4-二硝基苯 1 4-DNB 池塘微宇宙 生态毒理学效应 池塘生态系统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对小麦叶片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亚宁 陈春 +2 位作者 李国东 刘庆余 田莉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3-548,共6页
为了探明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生态毒理效应,通过实验室人工控制毒理实验,研究了低浓度SMZ暴露对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和蛋白质(S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7d后,各浓度组小麦叶片的SOD活性均... 为了探明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生态毒理效应,通过实验室人工控制毒理实验,研究了低浓度SMZ暴露对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和蛋白质(S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7d后,各浓度组小麦叶片的SOD活性均被显著诱导(P<0.01),并且染毒浓度的升高增强了SOD的活性,表明SMZ暴露胁迫下,小麦可启动自身的保护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基损伤。而小麦叶片的CHL含量,随着SMZ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当SMZ暴露浓度较高时,小麦叶片的CHL含量被显著抑制(P<0.05))。当SMZ染毒浓度为0.05~0.50mg·L-1时,SP的含量被显著诱导(P<0.01));1.00mg·L-1SMZ对SP的含量产生显著(P<0.01)抑制,这说明SMZ染毒剂量将对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严重影响。综上,SOD的活性变化可反映出SMZ暴露对小麦的污染效应及其生态毒性作用,但将其作为评估SMZ污染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小麦 生态毒理效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氯丙嗪生态毒理效应与人体健康影响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婷 周启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54-1558,共5页
氯丙嗪作为一种镇静类兽药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并随尿液逐渐排出;但因排出过程缓慢,容易产生药物残留。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动物性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氯丙嗪药物残留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氯丙嗪随尿液排出部分... 氯丙嗪作为一种镇静类兽药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并随尿液逐渐排出;但因排出过程缓慢,容易产生药物残留。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动物性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氯丙嗪药物残留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氯丙嗪随尿液排出部分可经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本文对氯丙嗪的药物残留原因进行了分析,概述了环境中氯丙嗪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说明了氯丙嗪的残留与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残留 生态毒理效应 人类健康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