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对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被引量:98
1
作者 邓涛涛 王丹丹 程少勇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132,共14页
中国正步入高铁时代,时间距离逐渐取代传统的空间距离成为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关键因素。长三角高速铁路大规模兴建和网络化布局,削弱了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壁垒,使得能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文章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 中国正步入高铁时代,时间距离逐渐取代传统的空间距离成为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关键因素。长三角高速铁路大规模兴建和网络化布局,削弱了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壁垒,使得能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文章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统计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营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引入经济地理学中引力模型量化了高铁引致的"时空收敛"效应,定量分析了长三角高速铁路由线成网推进对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1)长三角高速铁路开通初期(2007年-2011年)对沿线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随着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的日益完善,高速铁路对服务业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2)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建成后沿线城市市场区位均获得了提升,但提升幅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引致的非均衡时空收敛效应使高铁沿线城市市场区位等级发生了重构,加剧了大城市和小城市区位条件的不均衡。(3)高速铁路引致的空间效应每提高1%,高铁沿线城市服务业就业密度约提高0.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高速铁路网 服务业集聚 经济联系强度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作用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薛丽萍 欧向军 +1 位作者 曾晨 乔沙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2-57,共6页
基于空间作用强度、方向与范围的三维视角,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式、城市流强度及断裂点理论等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在空间作用强度、作用方向、作用范围... 基于空间作用强度、方向与范围的三维视角,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式、城市流强度及断裂点理论等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在空间作用强度、作用方向、作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徐州无疑是淮海经济区的首要经济发展核心和辐射中心。在作用强度上,徐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和城市流强度稳居第一位,成为该区的首要经济发展核心;在作用方向上,该区主要城市的空间作用均表现为明显的中心城市指向性和相邻地域指向性;在作用范围上,主要城市的空间作用范围不一,空间层次明显,徐州成为该区辐射中心,且呈圈层状对其他城市进行辐射。对于空间作用处于不同层次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以分类引导,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加强经济区内城市联系,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淮海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强度 城市流强度 隶属度 断裂点 淮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老工业基地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宏波 马延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6-1322,共7页
选取老工业基地吉林省的9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数对各城市的可达性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的隶属度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结合引力断裂点模型和GIS空间分... 选取老工业基地吉林省的9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数对各城市的可达性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的隶属度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结合引力断裂点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吉林省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可达性水平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形成以长春为中心,由内向外呈逐步降低的"中心-外围"圈层式空间格局;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地域分布呈显著差异,中部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于西北部和东部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且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中部地区形成了1个以长春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联系密集区,东部的延吉市与长吉地区经济联系密切,东南部的通化市和白山市经济联系紧密,吉林省城市经济联系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经济联系强度 引力模型 空间格局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腹地划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温惠英 姜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88,共10页
为有效界定考虑交通条件和城市经济联系的城市群空间范围,以辅助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规划和空间一体化发展。首先,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修正的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公路交通可达性、路网密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然后,提... 为有效界定考虑交通条件和城市经济联系的城市群空间范围,以辅助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规划和空间一体化发展。首先,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修正的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公路交通可达性、路网密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然后,提取了各尺度城市腹地范围。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市域交通可达性以广佛、深莞等中心城市为源进行“核心-外围”的圈层式递增,县域交通可达性则呈现“中间高两端低”分布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大湾区城市间尚未全部实现1 h通达,“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特殊发展背景下,湾区各城市间及城市内部交通联系和协同机制还比较薄弱,省际、市际行政交界区交通瓶颈问题依然突出;研究区域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网络化趋势显著,深圳、香港、广州和佛山等龙头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低值区则分布于交通可达性较差的边缘地区;考虑交通条件和经济规模的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腹地范围与对应行政区契合度差异显著,湾区两翼城市腹地逐渐被中部核心城市“蚕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空间和腹地联系,带动其人口流动和交通流量,并充分发挥次级中心在跨区域合作中的中介桥梁作用,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超大区域在不受行政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区域交通规划和管理、实现大湾区可持续和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交通可达性 路网密度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联系 城市腹地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及演化趋向——以哈长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梦筱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5,共7页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长城市群 引力模型 经济联系度 空间隶属度 交通干线 腹地关系 区域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测度及其动态演进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博 初楠臣 +1 位作者 孙雪晶 马玉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4,共6页
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综合测度了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各城市辐射扩散能力差异显著,哈尔滨以较高的城市流强度成为区域联系的中心,大庆次之,其他城市对外辐射能力... 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综合测度了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各城市辐射扩散能力差异显著,哈尔滨以较高的城市流强度成为区域联系的中心,大庆次之,其他城市对外辐射能力微乎其微;2006-2010年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均表现出持续上升态势,仅绥化出现了先降后升的小幅度波动;哈尔滨城市流倾向度变化相对较大,呈上升趋势,齐齐哈尔和大庆的城市流倾向度基本变化不大,保持平稳,绥化总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城市流倾向度趋于收敛;哈尔滨与绥化的绝对联系量最高,其次是双城、肇东、齐齐哈尔、大庆、安达;哈尔滨未来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表现为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城市流强度 城市密集区 哈大齐
原文传递
甘肃省高速铁路对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韩燕 张苑 陈宇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95,共8页
高速铁路的开通会产生时空压缩效应,使城市之间的平均旅行时间减少,提升城市间经济联系度。借助可达性系数和引力模型,探讨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甘肃段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的演变。高速铁路开通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甘肃省城市可达性... 高速铁路的开通会产生时空压缩效应,使城市之间的平均旅行时间减少,提升城市间经济联系度。借助可达性系数和引力模型,探讨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甘肃段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的演变。高速铁路开通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甘肃省城市可达性得到提升,形成以兰州-天水-定西为交通中心,沿高速铁路为轴线对外辐射的空间格局趋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大幅度增强,城市间经济联系差异扩大;内部经济联系极化效应加剧,非高速铁路区存在形成交通和经济双重洼地的风险,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度呈现部分空间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速铁路 可达性 经济联系强度 极化效应 空间耦合
下载PDF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初楠臣 张平宇 +2 位作者 吴相利 李鹤 杨奇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86-3001,共16页
利用经济等级指数、经济联系强度研究2010—2018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联邦主体、及与毗邻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的经济等级... 利用经济等级指数、经济联系强度研究2010—2018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联邦主体、及与毗邻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的经济等级2010—2015年上升显著,2015—2018年上升缓慢,等级序列存在"断裂"现象,繁荣的发达首府与停滞的偏远首府两极分化现象突出。(2)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经济联系量不断增强,以乌兰乌德市为分界的西伯利亚区首府经济联系强于远东区首府,呈"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西伯利亚区形成以新西伯利亚市为极核,辐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鄂木斯克市、托木斯克市等的"一极、多心组团"格局,首位经济联系为新西伯利亚市;远东区呈现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为中心的"双核"格局,首位经济联系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3)西伯利亚和远东区联邦主体间经济联系不断提升,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也不断增强,其中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阿穆尔州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最强,与黑龙江省的经济联系量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城市经济等级 经济联系强度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
原文传递
跨国地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以中国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初楠臣 吴相利 +3 位作者 张平宇 张鹏 王颖 徐爽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40,共9页
以中国东北三省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经济等级、经济联系强度、地缘经济匹配等研究中俄跨国地区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表明:2010—2019年,(1)俄远东繁荣的经济区与停滞的落后区两极分化现象显著。一级经济区位... 以中国东北三省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经济等级、经济联系强度、地缘经济匹配等研究中俄跨国地区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表明:2010—2019年,(1)俄远东繁荣的经济区与停滞的落后区两极分化现象显著。一级经济区位于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萨哈林(库页)州,二级经济区分布在阿穆尔州、外贝加尔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三级经济区包含堪察加边疆区、马加丹州、犹太自治州、楚科奇自治区。(2)中国东北三省与俄远东区的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强,同其毗邻东向的滨海边疆区,北向的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的经济联系量最多。空间上,中国东北三省与俄远东不同地区(南部>西部>东北部)经济联系差异较大,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3)中国东北三省与俄远东多数联邦主体隶属于地缘经济互补型,表现出距离越近的联邦主体、竞争关系较强,距离越远的联邦主体、互补关系较强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等级 经济联系强度 地缘经济关系 中国东北三省 俄罗斯远东区
原文传递
跨海通道对区域联系强度的影响——基于渤海通道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锴 欧文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改善环渤海地区交通格局,辽宁省和山东省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选取辽宁省14个地级市和山东省17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城镇人口数、城市间综合时间距离以及Krugman指数...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改善环渤海地区交通格局,辽宁省和山东省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选取辽宁省14个地级市和山东省17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城镇人口数、城市间综合时间距离以及Krugman指数等指标,测度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两省各城市间联系强度的影响.结论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大幅提升两省各城市间联系强度,两省城市间联系强度总量提升2倍,大连与烟台两城联系强度提升近7倍,两省城市间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改善明显,省内经济重心向通道处偏移,国内外贸易投资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辽宁省 山东省 经济联系强度
下载PDF
基于城市经济空间联系的江西省区域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汉鲁 刘亚平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区域经济空间联系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引力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城市的发展状况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较明显的不平衡,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南昌为中心向... 区域经济空间联系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引力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城市的发展状况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较明显的不平衡,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南昌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的趋势,外围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不高。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加强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和优化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引力模型 城市质量 城市经济空间联系 经济联系强度 区域发展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运输联系强度的城市流模型分析
12
作者 李振福 马书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5-771,共7页
在阐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省市自治区交通运输联系强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发展策略,旨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道路互通提供借鉴,帮助丝绸之路经济... 在阐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省市自治区交通运输联系强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发展策略,旨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道路互通提供借鉴,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构想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运输联系强度 城市流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