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被引量:422
1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8-391,共14页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中存在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和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等问题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学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并提出"促进生产...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中存在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和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等问题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学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并提出"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由此构成的"三生"空间成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各类尺度空间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国内外"三生"空间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紧紧围绕"三生"空间的数量配比和空间配置两个科学问题进行综述,按照精度深化和尺度细化的要求,集中在"三生"功能分类、空间识别、空间优化等内容,从而勾勒出三生空间研究的框架体系。今后应重视三生空间动态演化,促进各尺度适宜性评价的统一和整合,响应"多规合一"的实践需求,最终服务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三生功能 功能分类 空间识别 国土空间优化
原文传递
近25年横断山区国土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时振钦 邓伟 张少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7-621,共15页
横断山地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然而近年来面临人类活动强度增强所带来的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与管控挑战。利用横断山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海拔各种国土空间类型的数量、结构变化... 横断山地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然而近年来面临人类活动强度增强所带来的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与管控挑战。利用横断山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海拔各种国土空间类型的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揭示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国土空间海拔较高,垂直差异性明显,并且以生态空间为主体,生产、生活空间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云南高原地区。25年间,三生空间变化加快且区域差异更突出,农业生产空间持续减少,工矿生产空间后十五年迅速增加,生活空间持续增加,生态空间波动增加。横断山区自然要素显著影响国土空间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明显带动横断山区国土空间格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 逐步回归分析 横断山区
原文传递
基于居民行为的三生空间识别与优化分析框架 被引量:54
3
作者 刘春芳 王奕璇 +1 位作者 何瑞东 王晨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13-2122,共10页
"三生空间"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也是人类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空间反映。识别"三生空间"范围、了解居民"三生"需求、调整"三生空间"供给、统筹"三生空间"功能是国土空间规... "三生空间"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也是人类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空间反映。识别"三生空间"范围、了解居民"三生"需求、调整"三生空间"供给、统筹"三生空间"功能是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的核心,也是当前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需求出发,依据行为科学和行为地理学等理论方法,探讨了"三生行为"与"三生空间"的理论关联,进而遵循"需求分析与空间识别—问题诊断与目标确定—作用机理与耦合关系—空间优化与政策建议"分析思路,构建基于居民行为的"三生空间"优化分析框架。将居民行为研究与空间供需结合起来,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人本化"的理论框架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行为 三生空间 识别 作用机理 国土空间优化
原文传递
南昌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冲突风险评估及分区优化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 被引量:35
4
作者 陈竹安 冯祥瑞 +2 位作者 洪志强 马彬彬 李亦佳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3-545,共13页
以土地利用的导向功能为基础,将南昌市1995、2005和2015三期20种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生产空间。利用空间复杂性指数、空间脆弱性指数和空间稳定性指数3个因子构建冲突模型,借鉴倒"U"... 以土地利用的导向功能为基础,将南昌市1995、2005和2015三期20种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生产空间。利用空间复杂性指数、空间脆弱性指数和空间稳定性指数3个因子构建冲突模型,借鉴倒"U"型模型,将空间冲突分为4类: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在冲突级别的基础上利用优化产业结构、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建立10个亚功能区,优化土地资源,缓解空间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中南昌市三生空间格局以生产生态空间为主,其次是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生产空间,生活生产空间所占比例在上升,其余均在减少,呈现"一升三降"特点;(2)1995—2015年南昌市三生空间空间冲突愈演愈烈,严重失控单元持续增长,但2005—2015年的增长速度较1995—2005年稍慢,南昌市三生空间冲突失控态势严峻;(3)不同空间类型冲突存在较大差异,均以可控级别为主,其中失控级别占比由大到小: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态空间;(4)利用10个亚功能区优化南昌市70%以上的区域,其中以城镇用地等为主的两个亚功能区,70%以上属于允许建设区,以滩地、湖泊、林地等为主亚功能区65%以上属于禁止建设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冲突 冲突级别 亚功能区 南昌市
原文传递
A Functional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s in the Taihang Mountains 被引量:14
5
作者 GENG Shoubao ZHU Wanrui SHI Peili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A combination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resource shortages, ecosystem de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ension between human needs ... A combination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resource shortages, ecosystem de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ension between human needs and land conser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ecosystems,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it is vital to conceptualize ecological spaces, production spaces and living spaces. Previous studies of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spaces focused mainly o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mountainous areas. The Taihang Mountains, a key area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providing ecological shelter and the safeguarding of crucial water sources, suffer from increasing problems of fragile environment, inappropriate land use and tensions in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However, studies of the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s in the Taihang Mountains are still lack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spaces and using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took the Taihang Mountains as the study area to build a functional l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spaces. After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in plac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for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s were delineated. This space mapping not only characterized the present land use situation, but also established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land us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ecological space was 78,440 km^2, production space 51,861 km^2 and living space 6,646 km^2, accounting for 57.28%, 37.87% and 4.85% of the total area, respectively. Ecological space takes up the most area and is composed mainly of forests and grasslands. Additionally, most of the ecological space is located in higher elevation mountainous area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and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ecurity. Production space, mostly farmlands sustaining livelihoods in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space la nd classificati on system la nd function spatial pattern the Taihang Mountains
原文传递
滨海地区三生空间冲突的时空评测及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尹昌霞 马仁锋 毛菁旭 《上海国土资源》 2021年第2期78-84,共7页
以浙江宁波市象山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估滨海地区三生空间冲突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实例查证,探讨其用地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5年象山县三生空... 以浙江宁波市象山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估滨海地区三生空间冲突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实例查证,探讨其用地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5年象山县三生空间冲突整体保持良好态势,但呈现逐年逐级冲突增强的趋势;可控等级主要分布于县域西北部及外围边缘海岸带地区,失控等级分布于城镇中心和三生空间交错带;现状复核和实例查证中,人工侵扰、城乡建设与扩张、生境退化将激化空间冲突,生态保护和维持利于空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空间冲突 时空分异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内涵的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策略探析——以宜城市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实 李佳佳 耿虹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11期47-55,共9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构建乡村振兴战略新平台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的必要任务和基础准备。而从“三生空间”的土地属性与系统性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然涉及到“三生空间”协调内涵及相应的目标与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构建乡村振兴战略新平台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的必要任务和基础准备。而从“三生空间”的土地属性与系统性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然涉及到“三生空间”协调内涵及相应的目标与方法。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解读乡村土地综合整治与“三生空间”的各自概念内涵及其逻辑关联,进而剖析湖北省宜城市乡村“三生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搭建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内涵的乡村土地综合整治框架,从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层面逐次探讨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内容,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弹性预留、集约有序”“设施共享、高效组织”“农业转型、产村融合”的整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三生空间” 整治策略 宜城市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马颖 王立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可能—满意度 人口承载 三生空间
下载PDF
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结构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9
9
作者 雷嫦 周国富 +2 位作者 黄启芬 刘纯军 周宇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0-386,共7页
为了实现县域更精细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基于都匀市2008年、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方法构建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并采用5大计量模型方法计算空间格局... 为了实现县域更精细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基于都匀市2008年、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方法构建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并采用5大计量模型方法计算空间格局指数,对都匀市"三生空间"功能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多样化和信息熵指数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格局,整体水平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分布格局则相反,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利用程度指数东西部差异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各行政村"三生空间"功能区位意义差异显著,西部地区生态功能区位优势突出,东部及南部地区生产功能区位优势突出,两类空间区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北部城区中心生活功能区位优势突出,城郊地区上升明显。(3)都匀市"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变化空间分异明显,位于城郊的行政村"三生空间"结构变化显著,城区中心次之,西部及南部经济条件差的行政村未发生明显变化,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研究可为都匀市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村域 结构分析 时空格局 都匀市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村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书宏 李锋 陈春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5期85-91,共7页
对村镇进行"三生空间"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缓解城乡用地的供需矛盾,协调引导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共生发展的强大纽带。然而"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方法单一、评价指标选取不足... 对村镇进行"三生空间"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缓解城乡用地的供需矛盾,协调引导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共生发展的强大纽带。然而"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方法单一、评价指标选取不足的问题,物元模型能更全面地掌握待评价对象在单因子指标上的具体表现,极大提升"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精确性。本研究基于物元模型对重庆市永川区村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62.5%村镇建设用地处于适宜状态(包括最适宜、高适宜),而吉安镇、何埂镇、仙龙镇和朱沱镇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相对突出。在未来规划和建设中,对于土地利用适宜度低的村镇应引起重视,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利用村镇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评价 物元模型 村镇 重庆市永川区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与冲突测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志炜 魏宇 +1 位作者 李申 朱晓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6-393,共8页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对胶东半岛的三生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三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三生空间冲突的区域和强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胶东半岛三...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对胶东半岛的三生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三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三生空间冲突的区域和强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胶东半岛三生空间的面积变化具有“一降一升一稳定”的特点,其生产空间占比最高,其次是生活空间,二者占比之和约为85%。胶东半岛三生空间平均冲突指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稳定可控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空间内部的自然保护区,严重失控级别主要分布在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之间的交错地带。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冲突程度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空间冲突水平在空间类型和县域也存在较大差异,并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特征 空间冲突 胶东半岛
下载PDF
基于风险-质量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分区构建--以滇池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3 位作者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王梦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2-1066,共15页
随着人类足迹不断延伸,高原湖泊流域人地系统三生空间冲突显著。以滇池流域为例,顾及流域三生空间冲突风险,基于三生空间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尝试引入四象限模型,结合热点分析,划分风险-质量综合生态环境分区。结果表明:(1)... 随着人类足迹不断延伸,高原湖泊流域人地系统三生空间冲突显著。以滇池流域为例,顾及流域三生空间冲突风险,基于三生空间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尝试引入四象限模型,结合热点分析,划分风险-质量综合生态环境分区。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冲突风险类型以较强为主,冲突曲线指数呈现倒“U”型,较强冲突比重不断下降。三生空间类型转换明显,生活空间共增长了312.23km^(2),主要是由于高原湖泊流域的快速城镇化使得生活空间大量挤占了生产和生态空间。(2)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空间上以滇池为中心呈现高-低-高的分布特征。较高质量和高质量区面积减少了136.66km^(2);低质量区和较低质量区由699.65km^(2)上升到930.51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3。(3)基于三生空间冲突风险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维度将生态分区分为综合生态环境优质、良好、一般、劣质四类,四类区的空间分布连续性相对较好,尤以劣质区面积连续扩展的态势最为典型。针对不同生态分区提出差异化管理措施,为流域人地协调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分区 空间冲突 四象限模型 滇池流域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三生空间”演化格局及生态效应测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如山 刘恺恺 《中国名城》 2019年第3期16-23,共8页
能否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都市圈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计量模型,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以1995、2000... 能否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都市圈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计量模型,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以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定量分析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时空格局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发现:①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呈现生产用地明显减少,生活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略有提升;三者之间的转移关系大致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转移,生态用地基本稳定。②1995-2010年农村生活、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重心转移幅度较小;但从重心转移方向看,各功能重心空间转移方向差异较大,规律性特征不典型。而从重心转移距离看,不同功能重心转移路径、转移距离各异。③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稍有波动和后期恶化的特征。并且,在不同时段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波动改善和退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和贡献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格局 生态效应 合肥都市圈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传统村落绿道景观提升策略研究——以泰宁县大源村为例
14
作者 黄铃 刘志宏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61-263,共3页
乡村绿道作为连接各个空间的重要因素,能够串联不同功能空间,消除空间壁垒,优化空间布局;发挥着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村民生活便捷度,促进当地经济高效发展的作用。以传统村落大源村为例分别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空间类型对绿... 乡村绿道作为连接各个空间的重要因素,能够串联不同功能空间,消除空间壁垒,优化空间布局;发挥着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村民生活便捷度,促进当地经济高效发展的作用。以传统村落大源村为例分别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空间类型对绿道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大源村绿道的三种类型,并针对各个空间及绿道类型提出相应的景观提升策略。抓住三生空间与绿道的功能耦合机制,为当前乡村绿道的建设提供新思路,使决策层在传统村落建设中充分了解乡村绿道在其中的重要性,高质量发挥乡村绿道所蕴含的功能,为传统村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优质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三生空间 传统村落 景观特征分析 景观提升
下载PDF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评价及其提升路径
15
作者 邹永广 衷浩滢 崔一付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探讨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乡村振兴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自然断点法测算并分析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整...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探讨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乡村振兴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自然断点法测算并分析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我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绩效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递减的规律。②从2010—2022年的空间六分位图来看,绩效高的地区呈现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市域的绩效等级呈现波动趋势。③从乡村旅游类型上看,东部地区较强的区位辐射效应遮蔽了乡村旅游类型对乡村振兴绩效的影响,西部景区依附型和中部文化遗产型具有较大的振兴绩效。④从影响因素的组态分析看,9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支撑条件保障型”“文化基础夯实型”“客源市场局限型”和“环境质保缺陷型”4种高、低振兴绩效组态路径模式。最后,从政府、行业、市场、企业和社区5个层面提出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三生空间 绩效测度 旅游重点乡镇 景区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调研的国土空间研究发展态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清 刘朦 +1 位作者 肖奎林 陈俊娇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11期137-140,144,共5页
为揭示我国国土空间研究发展态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论文,重点分析了国土空间研究内容年度变化趋势、学者与机构、热点主题等。结果表明:①国土空间领域研究还不充分,但发展迅速,研究力量主要为高等院校,地域分布不平衡,研究主... 为揭示我国国土空间研究发展态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论文,重点分析了国土空间研究内容年度变化趋势、学者与机构、热点主题等。结果表明:①国土空间领域研究还不充分,但发展迅速,研究力量主要为高等院校,地域分布不平衡,研究主题呈“大分散、小集聚”特点;②研究主题体现鲜明的政策性,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乡村规划、碳中和、生态安全格局等是当前主要研究热点;③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欠缺广泛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研究 规划体系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发展态势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判别的珠三角基塘蓝绿空间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婉琪 王顺涛 +2 位作者 李晖 高伟 陈燕明 《园林》 2022年第3期113-121,共9页
桑基鱼塘景观具有多维度的水陆交互作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在于提升基塘系统蓝绿空间的“融合性”。将基于蓝绿空间的基塘农业景观作为整体进行保护,为基塘农业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以西江下游江门市睦洲镇至大鳌镇段... 桑基鱼塘景观具有多维度的水陆交互作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在于提升基塘系统蓝绿空间的“融合性”。将基于蓝绿空间的基塘农业景观作为整体进行保护,为基塘农业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以西江下游江门市睦洲镇至大鳌镇段及周边基塘为研究区域,通过1980-2020年土地转移矩阵分析基塘农业景观各组成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基塘农业景观“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相结合划定基塘农业景观的“三生空间”。结果表明:1980年研究区蓝绿斑块呈镶嵌状,融合性较好;2000年起至今的沿江蓝绿空间要素逐渐割裂分离。水域、基塘、林地草地、耕地园地面积均不断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基塘蓝绿空间结构和功能,使得基塘系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降低。优化后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占比分别为30.19%、35.15%、34.66%,空间融合性更强。可得到以下结论:珠三角基塘蓝绿空间体系是由“江—驳岸—涌—渠堑—基—塘”镶嵌交错而成的复杂景观格局空间结构,是人与珠江复合三角洲地貌相互适应之后的结果,体现了先民长期适应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生态智慧。“江—驳岸—涌”及驳岸绿化对应于“三生空间”中生态敏感性和重要性较强的生态空间,其所代表的水陆交错带结构和功能组织具有波动性、动态性、疏离性和边缘性等特征。研究初步探讨了珠三角基塘农业“三生空间”形成的内在逻辑,探讨了衔接“三生空间”识别与土地利用多功能优化布局的蓝绿空间体系研究路径,丰富了“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珠三角 基塘 蓝绿空间体系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智慧 韧性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演变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以滇池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4 位作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65-2275,共11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 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加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大量生态、生产空间,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以较高质量为主,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形成团块状分布的特点。在空间关系上,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在流域四周的林地、草地生态空间。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显著。【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高原湖泊流域
下载PDF
陕西省“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晓晖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4,共5页
为优化陕西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以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分类体系构建陕西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应用多样性指数、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计量模型以及区位熵,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陕西省2018年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分布... 为优化陕西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以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分类体系构建陕西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应用多样性指数、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计量模型以及区位熵,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陕西省2018年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三生空间功能多样化指数呈现南低北高分布格局,陕南三地区多样化指数较低,其他各地区多样化指数相差不大;集中化指数大致呈现南北高中间低分布格局,其中陕南三地区集中化指数较高,渭南市集中化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大致呈现南高北低分布格局,与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相反;均匀度指数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布格局,其中榆林市均匀度指数最高,陕南三地区均匀度指数最低;除其他生态空间外,其余八个空间类型在各地区的区位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景观指数 区位熵
下载PDF
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维护与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宗强 张玉钧 +7 位作者 王义强 葛结林 徐文婷 熊高明 徐凯 毛江涛 陈思淇 冯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3-1882,共10页
针对乡村生态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以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无人机航拍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检测、筛选、分类和空间制图的方法,解析... 针对乡村生态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以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无人机航拍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检测、筛选、分类和空间制图的方法,解析了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研发出面向乡村三生空间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维护技术,建立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生物多样性监控预警机制和可视化平台,形成了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多尺度全链条“识别-维护-预警”技术体系。研究成果突破了单一学科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为乡土植物的遴选、配置和景观营造提供了“师法自然”的成套技术方案,解决了乡村生态景观营造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技术缺失问题,为动态管理乡村生物资源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村域尺度 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分类 监测预警 景观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