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8
1
作者 王治国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5,39,共3页
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应理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科学内涵 ,避免概念上的混乱。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国外的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较大差别 ,将生态学应用于农林水等生产领域 ... 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应理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科学内涵 ,避免概念上的混乱。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国外的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较大差别 ,将生态学应用于农林水等生产领域 ,是我国生态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突出特点。流域生态修复是今后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水土保持工程是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体 ;当前亟待开展生态修复机理、生态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 生态演替 生态工程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
作者 刘飞 陆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2-620,共9页
煤炭开采使部分土地变成了塌陷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且诱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采煤塌陷地的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应用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主要包括生态... 煤炭开采使部分土地变成了塌陷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且诱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采煤塌陷地的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应用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主要包括生态演替理论、限制因子理论等。论文就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的内涵、目标、原则、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恢复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生态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 采煤塌陷区 生态演替
原文传递
从恢复生态学视角透析防护林衰退及其防治对策: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林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姜凤岐 曾德慧 于占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9-2235,共7页
针对防护林衰退问题,以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为案例,应用生态演替、干扰、种群密度等关键性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原则,对防护林在决策层面的设计要素的科学性及其与衰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大面积造林与地带性顶极的不吻合(即偏离生... 针对防护林衰退问题,以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为案例,应用生态演替、干扰、种群密度等关键性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原则,对防护林在决策层面的设计要素的科学性及其与衰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大面积造林与地带性顶极的不吻合(即偏离生态学原则),使防护林建设的目标、步骤、树种的组成和密度等出现了偏颇,成为防护林衰退的最深层次的原因,疏于管理和粗放经营以及频频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干扰也是致衰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深化对受损生态系统的认识、强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建立干扰的防控体系等对策.文中还就人工植被建设目标与生态演替顶极类型的判别,以及偏途顶极在人工植被建设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并作为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演替 干扰 种群密度 恢复生态学 防护林衰退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植被演替过程中储碳及固碳功能变化 被引量:31
4
作者 梅雪英 张修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3-936,共4页
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储碳、固碳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湿地植被的现存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先锋物种海三棱藨草的现存碳储量仅占芦苇现存碳储量的13%;... 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储碳、固碳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湿地植被的现存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先锋物种海三棱藨草的现存碳储量仅占芦苇现存碳储量的13%;地下根茎为芦苇现存碳储量的主要场所,而地上部分是海三棱藨草碳储量的主要场所.处于潮滩湿地演替中后期的芦苇群落比处在生态演替早期的海三棱藨草群落具有更强的固碳能力,芦苇群落和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年固碳能力分别为(1.63±0.39)kg.m-2和(0.63±0.28)kg.m-2,说明随着海三棱藨草群落向芦苇群落演替,其固碳能力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 生态演替 储碳 固碳
下载PDF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响应 被引量:22
5
作者 严岳鸿 易绮斐 +1 位作者 黄忠良 邢福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9-347,共9页
蕨类植物是最早登陆的维管植物,至今仍然是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造生态环境影响森林群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它们对生态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其组成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组合也随着森林... 蕨类植物是最早登陆的维管植物,至今仍然是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造生态环境影响森林群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它们对生态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其组成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组合也随着森林群落发生和发展而不断变化。为了解蕨类植物在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格局演变规律及其适应方式的选择,本文选择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中的草丛、灌丛、次生常绿阔叶林和地带性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相对简称“原生林”)等4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类型中的蕨类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每一植被类型中选取4个5m×5m代表性小样方进行取样调查,对其主要数量特征、群落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不同群落间的相似性系数和蕨类植物的种类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草丛、灌丛、次生林和原生林各阶段植被中:(1)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而相似性指数依次降低;(2)蕨类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依次增大,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并不伴随着群落的丰富度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3)具革质叶的蕨类、阳生蕨类和进行无性繁殖的蕨类植物在各阶段所占的比例和重要值比重逐渐减少,而具草质叶的蕨类、阴生蕨类和进行有性繁殖的蕨类植物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生态演替 恢复生态学
下载PDF
贵阳花溪早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生物复苏的启示 被引量:25
6
作者 罗茂 时国 龚一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19-532,共14页
报道了贵阳花溪下三叠统大冶组中14种遗迹属,它们包括Beaconichnus,Cosmorhaphe,Dendrorha- phe,Gyrochorte,Gordia,Micatuba,Mammillichnis,Megagrapton,Planolites,Palaeophycus,Phycodes,Phycosi- phon,Rhizocorallium和Undichna。... 报道了贵阳花溪下三叠统大冶组中14种遗迹属,它们包括Beaconichnus,Cosmorhaphe,Dendrorha- phe,Gyrochorte,Gordia,Micatuba,Mammillichnis,Megagrapton,Planolites,Palaeophycus,Phycodes,Phycosi- phon,Rhizocorallium和Undichna。遗迹化石产出特征为以水平潜穴为主、浅的阶层分布(<4mm)、以觅食迹为主的遗迹组合和小型化的Planolites,这些特征表明经历了P-T事件之后,华南早三叠世浅海生态环境仍处于缺氧异常环境,这种环境直到早三叠世晚期才趋于正常。大冶组遗迹化石发展模式体现出海洋环境群落生态演替特征,造迹生物由早期单一多毛类蠕虫向物种丰富的多毛类发展,再到甲壳纲动物在沉积物中开辟更大的生态空间和定居。这种灭绝后软躯体动物在崩溃生态系中的发展模式与贵州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灭绝界线之上遗迹化石所表现的软躯体动物的演化特征相似。向三度空间开拓发展的复杂遗迹化石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灭绝前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表明,高纬度区软躯体动物的复苏比低纬度区要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早三叠世 遗迹化石 生物复苏 生态演替
下载PDF
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立侨 刘影 +3 位作者 杨再福 陈勇 周忠良 刘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6,共8页
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动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的化学水质逐渐下降,湖底淤积层厚度逐步增加,浮游藻类的密度不断增大,种类数逐渐减少,且明显趋于小型化。高等水生植物在50年代以马来眼子菜为主,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挺水... 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动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的化学水质逐渐下降,湖底淤积层厚度逐步增加,浮游藻类的密度不断增大,种类数逐渐减少,且明显趋于小型化。高等水生植物在50年代以马来眼子菜为主,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逐步扩展,沉水植物的覆盖率和生物量日益降低,湖底的淤积和部分湖区沼泽化的进程加快。从1959年起到80年代后期,太湖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进入90年代后,由于网围养殖的迅速发展和过度捕捞,软体动物的资源量急剧减少。太湖的渔业总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自1983年网围养殖出现后,网围养殖经历了从粗放粗养型到精养模式的过渡,由常规养鱼向特种养殖的转化,从污染量大向污染量小的方向发展。目前必须加强太湖的综合治理,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使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生态系统演变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董哲仁 张爱静 张晶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3-1238,1248,共7页
构建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可为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目标定量化提供技术方法。本文从自然河流生态状况的河流参照系统选择与构建出发,依据与参照系统的偏离程度,提出了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的生态指标矩阵方法和指标赋值准则。生态指标矩阵... 构建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可为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目标定量化提供技术方法。本文从自然河流生态状况的河流参照系统选择与构建出发,依据与参照系统的偏离程度,提出了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的生态指标矩阵方法和指标赋值准则。生态指标矩阵由要素层和指标层构成,包括生物质量、水文、物理化学和河流地貌4个要素,下设10项生态指标。从河流生态系统演替的动态特征出发,阐述了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的科学内涵,讨论了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在确定生态修复目标、识别关键胁迫因子以及进行河流健康评估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修复 定量目标 生态状况 分级系统 指标赋值准则 胁迫因子 河流健康 生态演替
原文传递
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于贵瑞 徐兴良 +3 位作者 王秋凤 宜树华 虞强 曾晓东 《中国基础科学》 2017年第6期19-23,35,F0002,共7页
我国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其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评估方法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我国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其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评估方法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致使其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还不够完善,关于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评估结果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项目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为对象,采用联网观测、联网控制实验、样带—区域调查等手段,开展关键资源环境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和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理论和生态系统演变与突变转型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软件平台,准确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确定全球增暖1.5℃情景下的资源环境系统发生转折的阈值,编制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高精度分布图,服务于国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全球变化 生态脆弱区脆弱性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普文的山地雨林及其生态演替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曾觉民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1-16,共6页
以普文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植被山地雨林为中心 ,通过调查与其生态相关的次生林类型和人为控制的人工林 ,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生态特征和生态系列关系。还分析了山地雨林在当地群落中的生态位置及其动态变化 ... 以普文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植被山地雨林为中心 ,通过调查与其生态相关的次生林类型和人为控制的人工林 ,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生态特征和生态系列关系。还分析了山地雨林在当地群落中的生态位置及其动态变化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山地雨林 生态演替 次生林 热带人工林
下载PDF
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德全 牛继宗 +2 位作者 陈志敏 郑泽玉 朱全利 《防护林科技》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根据时间、空间和信息三位一体的思想 ,依据Gause假说 ,提出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 ,成功解释了假说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并根据许多生态学家的科学论述 ,及一些生态实验。
关键词 生态演替 螺旋式上升理论 生态位 生态试验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静 陆小成 罗新星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和以经济换生态的行为而引发区域创新系统的失调。以区域创新系统生态化为指导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应该注重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理念、生态关系、生态机制...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和以经济换生态的行为而引发区域创新系统的失调。以区域创新系统生态化为指导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应该注重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理念、生态关系、生态机制等的构建,保持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环境,确保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区域创新系统 生态化 生态演替
下载PDF
产酸相稳定发酵类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丹 任南琪 +1 位作者 王爱杰 陈晓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38,48,共3页
通过产酸发酵反应器的动态试验 ,考察生态因子 (pH、ORP)等制约的不同发酵类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不同发酵类型代谢及其顶极群落的典型特征 ,揭示产酸发酵过程中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 通过产酸发酵反应器的动态试验 ,考察生态因子 (pH、ORP)等制约的不同发酵类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不同发酵类型代谢及其顶极群落的典型特征 ,揭示产酸发酵过程中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 ,并以 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发酵反应器 生态因子 顶极群落 生态演替 生态位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国家情报工作生态演替趋势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海群 孙瑞英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文章回顾了大数据时代国家情报工作的不和谐现象,分析了国家情报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解析了国家情报工作必然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生态演替趋势。研究指出,从促进国家情报工作生态演替的动力机制和举措视角来看,国家情报工作系统的发展... 文章回顾了大数据时代国家情报工作的不和谐现象,分析了国家情报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解析了国家情报工作必然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生态演替趋势。研究指出,从促进国家情报工作生态演替的动力机制和举措视角来看,国家情报工作系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整体上看总是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轨迹和趋势。研究认为,促进国家情报工作系统和谐演替,必须沿着"技术"与"制度"路径,从技术创新视角和制度创新视角制定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国家情报工作 生态演替 趋势
下载PDF
宁夏新垦区昆虫群落生态演替及有害种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贺达汉 宋永红 +2 位作者 长有德 杨子强 韩占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5-301,共7页
以宁夏中宁县长山头、大战场 (荒漠半荒漠 )、灵武市狼皮子梁 (沙漠 )、青铜峡市渠口农场 (草原化荒漠 ) 3类垦前环境及其垦后不同耕作年限 (1~ 15a)农田昆虫群落演替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 ,整理鉴定出昆虫 11目 79科 2 0 4种 ,按... 以宁夏中宁县长山头、大战场 (荒漠半荒漠 )、灵武市狼皮子梁 (沙漠 )、青铜峡市渠口农场 (草原化荒漠 ) 3类垦前环境及其垦后不同耕作年限 (1~ 15a)农田昆虫群落演替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 ,整理鉴定出昆虫 11目 79科 2 0 4种 ,按其分布和种群动态变化划分为原生性种类、共生性种类、继生性种类和迁入性种类 4个生态型类群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目、不同营养型类群和不同生态型类群昆虫多样性变化及时间系列演替 ,发现随着荒漠开垦和农田耕作期的延长 ,半翅目、鞘翅目、脉翅目昆虫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缨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双翅目昆虫多样性呈上升趋势 .昆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显著性变化的时期为垦后a 5~ 6 ,到a 10~12后群落变化趋于减缓、农田昆虫群落基本形成 .以继生性种类和迁入性种类为基础 ,结合历史上荒漠开垦中害虫暴发情况 ,提出了宁夏新垦区有害种类的预警系统和警级 .图 4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开垦 昆虫群落 生态演替 发生预警
全文增补中
香根草对稀土矿废弃地土壤环境影响分析——以广东平远稀土矿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冰 谢小康 +2 位作者 廖富林 李海山 杨焕深 《嘉应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0-64,共5页
矿区废弃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学问题是表土层破坏,选取优良的先锋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对矿废弃地表层土修复和加快生态演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梅州市平远县仁居稀土矿为例,调查香根草作为先锋植物在稀土矿废弃地生态演替情况以及实验分析... 矿区废弃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学问题是表土层破坏,选取优良的先锋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对矿废弃地表层土修复和加快生态演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梅州市平远县仁居稀土矿为例,调查香根草作为先锋植物在稀土矿废弃地生态演替情况以及实验分析得出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得出香根草在稀土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加快了生态演替速度,具有护坡、固土、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但氮磷钾的含量较低,肥力较差.讨论得出增施肥料,培育壮苗是香根草植被修复的关键措施,利用多物种相结合方式加快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促进生态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土壤环境 稀土矿废弃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贺达汉 长有德 +2 位作者 田真 孔丽娟 马世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5-341,共7页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不同类群多样性间以及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多样性随草地沙化的加重而降低,以直翅目、膜翅目和食叶类群的下降率最大;随草地的恢复昆虫多样性趋于增加,以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及捕食类群增长率为大.寄生类群和捕食类群多样性取决于植食类群多样性;杂食类群与地栖性类群成显著性相关.影响昆虫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物种类、层次结构、盖度和表土层厚度、坚硬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演替 昆虫多样性 变化机制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生态演替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缪璐欢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微生物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生态学特征,微生态学研究可揭示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丰度和均匀度及其演变规律,探究微生物与食品基质和环境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对韩国泡菜、酵头、发酵香肠和开菲尔乳等... 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微生物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生态学特征,微生态学研究可揭示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丰度和均匀度及其演变规律,探究微生物与食品基质和环境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对韩国泡菜、酵头、发酵香肠和开菲尔乳等传统乳酸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发生、发展与演替过程进行分析,阐明在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种群生态演替过程,同时介绍了用于食品微生态学研究的技术方法,为我国传统食品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旨在提高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食品 乳酸菌 发酵 生态演替
下载PDF
内蒙古岗更诺尔湖泊退化情景下好氧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莫永亮 郑燕 +2 位作者 金凤 宝音陶格涛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5-1115,共11页
【目的】内蒙古岗更诺尔湖退化为碱地、草地情景下,研究好氧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湖泊沉积物及其退化后形成的碱地、草地土壤,在不同初始甲烷浓度下培养,研究其甲烷氧化速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高通... 【目的】内蒙古岗更诺尔湖退化为碱地、草地情景下,研究好氧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湖泊沉积物及其退化后形成的碱地、草地土壤,在不同初始甲烷浓度下培养,研究其甲烷氧化速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甲烷氧化菌的群落构成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湖泊退化过程中,沉积物和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甲烷氧化速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与草地土壤有显著差异。在微生物属水平,甲烷氧化菌Methylococcus的丰度显著增加,在沉积物、碱地和草地中的丰度分别为19.2%、48.8%和78.3%,而Crenothrix的丰度明显降低,依次为54.7%、32.1%、和13.9%。进一步室内模拟不同初始浓度下甲烷氧化过程,发现沉积物中Crenothrix和Methylocaldum的增幅最大;碱地土壤中Methylococcus和Methylomonas的增幅远高于其他甲烷氧化菌;而在草地土壤中,Crenothrix增加高达7.81%,增幅达196倍。这些显著增加的微生物可能在不同浓度甲烷氧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湖泊退化过程中,甲烷氧化潜力降低。沉积物中的甲烷氧化菌发生了显著分异,Methylococcus逐渐成为碱地和草地的优势微生物,而Crenothrix则逐渐成为弱势类群。然而,草地土壤氧化高浓度甲烷过程中,数量上占弱势的Crenothrix迅速变为优势类群,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退化 生态演替 CH4 甲烷氧化菌 pmoA基因
原文传递
富营养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江志坚 黄小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5,共6页
根据国外最新文献,综述了富营养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这些进展主要包括:(1)对珊瑚生长及其共生虫黄藻的影响(如对珊瑚钙化作用、组织生长、虫黄藻的密度及其光合作用等的影响);(2)对珊瑚繁殖和补充的影响(包括对珊瑚... 根据国外最新文献,综述了富营养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这些进展主要包括:(1)对珊瑚生长及其共生虫黄藻的影响(如对珊瑚钙化作用、组织生长、虫黄藻的密度及其光合作用等的影响);(2)对珊瑚繁殖和补充的影响(包括对珊瑚的生育、受精、胚胎和幼虫的发展及其幼虫的附着等的影响);(3)对珊瑚疾病的影响(如对白化现象、疾病的易感性和病菌的适应性等的影响);(4)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如刺激造礁藻的生长或者促进珊瑚礁不常见的营养性藻类变成优势种)。同时指出了一些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包括(1)珊瑚共生系对富营养化的长期性响应机制;(2)结合同位素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外部富营养化对珊瑚共生系碳、氮循环的影响;(3)富营养化对珊瑚繁殖和补充不同阶段的影响机制;(4)加强珊瑚病毒细菌的种类、结构研究,从基因这个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富营养化对珊瑚疾病的影响机制;(5)富营养化与草食动物对珊瑚礁群落结构产生的耦合效应研究;(6)指示珊瑚礁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生物化学指标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珊瑚礁 珊瑚-虫黄藻共生系 繁殖 疾病 群落结构演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