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洋淀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及生态恢复措施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素珍 田建文 李贵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该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面临着干淀的威胁。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如水量减少、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为维护白洋淀湿地...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该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面临着干淀的威胁。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如水量减少、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为维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其生态的安全,提出了生态恢复方案和具体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 保护措施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林飞 许士国 孙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7-171,共5页
扎龙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调蓄洪水、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旅游服务、调节局地气候、补充地下水等。近5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区域气候的相互作用下,扎龙湿地生态特征发生负面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扎龙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调蓄洪水、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旅游服务、调节局地气候、补充地下水等。近5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区域气候的相互作用下,扎龙湿地生态特征发生负面变化。具体表现如下:水资源严重不足;水环境恶劣、水体净化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产能力的不可持续性;调蓄洪水能力降低等。为了阻止湿地的进一步退化,针对湿地的退化原因,提出了恢复湿地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特征 负面变化 恢复对策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诊断——以汶上县为例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金花 杨朔 吕永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43-3352,共10页
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为研究区,基于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脆弱性评价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对关键区域分类提出针对性修复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在汶上县共识别出11处生态源地,总面积38.72km^(2),35条生态廊道,总长度259.56km... 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为研究区,基于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脆弱性评价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对关键区域分类提出针对性修复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在汶上县共识别出11处生态源地,总面积38.72km^(2),35条生态廊道,总长度259.56km;生态脆弱性分级以中度脆弱与低度脆弱为主,两类型区域总面积594.32km^(2),占比67.40%.中部城区脆弱性较高,西南洼地脆弱性较低;识别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5处,总面积107.14km^(2),分布于中部城区及周边;根据区位特征将关键区域分为三类,并分类别提出其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脆弱性评价 关键区域 修复措施 汶上县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顺洋 安文硕 +1 位作者 陈彬 陈光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2,共9页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功能的特点,分析了生境条件、物种和种植措施等因素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总体上,红树林生态修复促进了有机碳在植物体和土壤中的累积,而在生态修复初期红树植被的固碳能力高于土壤。水文条件、滩涂高程、底质条件、物种、种植密度和种苗来源等关系到修复后红树植物的生长、颗粒态有机物的沉降、有机物的输出和保留、有机质的分解等过程,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因此,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时选择适宜生境条件的修复地块,合理选择物种和种植措施,在提高植被恢复效果的同时可提高红树林固碳增汇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林 固碳 生态修复 植被 土壤 种植措施
下载PDF
基于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识别与修复——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25
5
作者 薛强 路路 +2 位作者 牛韧 张晓婧 杜文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050-9063,共14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统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也是新时期做好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以济南市为例,基于现状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聚焦生态本底和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特征,基于形态学...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统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也是新时期做好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以济南市为例,基于现状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聚焦生态本底和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特征,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自然保护区结合进行生态源地提取。采用夏季降水、植被覆盖度、坡度3个地质灾害敏感性因子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Least-Cost Path method,LCP)提取生态廊道,构建了市域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电路理论进行生态关键区域(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的识别,进一步划分生态修复改善区,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和工程措施。研究表明:1)市域生态源地的个数为35个,面积为567.15 km^(2),主要类型为林地和草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南部山区。生态廊道818.42 km,平均廊道长度为12.99 km,廊道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整体呈现出"一屏、一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包含生态"夹点"25处,历城区生态"夹点"分布最为密集。全市亟需修复的生态障碍点共34处,面积为6.90 km^(2),主要分布章丘区。生态改善区共识别2994.84 km^(2),近期亟需修复的面积为96.1 km^(2),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历城区、莱芜区。3)通过对比生态修复关键区和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因地适宜的制定了生态修复策略与工程措施布置指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济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域的生态修复规划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地质灾害敏感性 生态源地 电路理论 生态修复措施
下载PDF
景观湖泊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措施和效果——以武汉市金湖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子健 胡婧 +3 位作者 张晨 阚红明 刘洋 黄冰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2-1712,共11页
为修复受到污染呈黑臭状态的金湖水体,建设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分析金湖水质、底质概况及黑臭水体成因的基础上,采取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同步控制和边治理边修复的方法,在不进行大规模清淤、不扰动水体情况下建设湖滨缓冲带... 为修复受到污染呈黑臭状态的金湖水体,建设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分析金湖水质、底质概况及黑臭水体成因的基础上,采取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同步控制和边治理边修复的方法,在不进行大规模清淤、不扰动水体情况下建设湖滨缓冲带,对湖泊底质进行修复。结果表明:湖泊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各项水质指标均低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的轻度黑臭标准限值,修复后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巡视反馈重点整治湖泊水质变化报告中被评为“好转”等级,实现了黑臭水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的目标。该治理修复案例可为城市内陆景观湖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金湖 黑臭水体 成因分析 生态修复工程 修复措施和效果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与修复述评 被引量:19
7
作者 潘保柱 刘心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是一个历史性、持续性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国家保护力度的提升和众多修复保护措施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其修复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依据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将... 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是一个历史性、持续性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国家保护力度的提升和众多修复保护措施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其修复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依据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将长江划分为长江上游、中下游及河口3个区域,并针对各区域特有的水生态问题及其修复保护措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水生态问题总体概况为:生物栖息地退化、鱼类资源减少、江湖阻隔,以及流域内水污染和底泥污染。针对这些水生态问题的修复保护措施,在全流域视角下,大多以人工修复为主,并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形成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的运行模式。最后,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整理与归纳,以期为更好地修复和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出谋划策,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的国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大保护 水生态问题 长江经济带 修复措施 长江上游 长江中下游 长江河口
下载PDF
贵州省鬃岭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与修复措施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林德洪 曾晓林 刘汉武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9期77-82,共6页
贵州鬃岭煤矿区在开采过程中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同时堆积和排放了大量的煤矸石渣及污水,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污染。经全面调查鬃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10个类别,通过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区内以地质灾害、水体污染、... 贵州鬃岭煤矿区在开采过程中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同时堆积和排放了大量的煤矸石渣及污水,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污染。经全面调查鬃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10个类别,通过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区内以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地表河网及河道景观破坏、土地压占及损毁、地貌景观破坏等问题较为突出,也是在今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点对象。在制定修复措施时采用以“问题导向”拟定修复措施,然后用“目标导向”锁定修复措施的指导思路,结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指导原则,使用“列表比选分析法”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因素、修复措施、可行性等方面综合研究修复措施,指导鬃岭煤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鬃岭煤矿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措施
下载PDF
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管控机制探索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荏元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矿区生态问题具有长期强胁迫性、难恢复性、社会经济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文章论述了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问题类型及其影响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问题的修复措施,研究了矿区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及其生态管控与修复要求... 矿区生态问题具有长期强胁迫性、难恢复性、社会经济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文章论述了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问题类型及其影响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问题的修复措施,研究了矿区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及其生态管控与修复要求。基于此,提出建立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生态管控修复机制等建议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空间类型 管控措施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措施 被引量:16
10
作者 第宝锋 崔鹏 +1 位作者 艾南山 孙厚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9,共6页
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应用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专题图谱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14个生态修复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各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问题及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 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应用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专题图谱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14个生态修复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各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问题及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重点及主要措施。分析生态修复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得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必需尊重自然地带性分异规律,按照不同区域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采取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方能更好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加速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 措施
下载PDF
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少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47,共6页
以长汀县河田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红壤侵蚀退化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6种生态恢复措施之后,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较对照都有明显的提高... 以长汀县河田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红壤侵蚀退化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6种生态恢复措施之后,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较对照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乔灌草混交、生态果园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效果最好,条沟+草灌措施对提高全磷的效果较好;条沟+草灌措施和施肥治理措施对提高土壤全钾含量有一定效果;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大小顺序为:乔灌草混交>条沟+草灌>生态果园>全坡面播草>封禁>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退化地 生态恢复措施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裴宏伟 刘孟竹 +3 位作者 李雅丽 张红娟 肖雨霄 杨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9,205,共9页
为了揭示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北坝上地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4种与生态修复措施对应的情景,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生态修复措施... 为了揭示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北坝上地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4种与生态修复措施对应的情景,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生态修复措施对该区3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水源涵养、生境质量、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0—2018年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以草地大量缩减以及林地显著扩张为主(>500 km 2),期间,水源涵养量下降7.03%,碳储量、生境质量分别增长2.82%,1.29%;(2)相比林地缓冲带、植树造林情景,开垦荒地和综合发展情景对上述3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更为显著;(3)水源涵养、碳储量均与生境质量呈较强协同作用(r>0.42),碳储量与水源涵养呈较弱协同作用(r<0.24)。综上分析,生态修复措施能够提高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但以造林为主的生态修复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仍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坝上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生态修复措施
下载PDF
紫金矿山生态影响与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叶鑫 石松林 +3 位作者 顾羊羊 张琨 王浩 李思远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1期84-90,共7页
矿山开发过程不可避免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恢复是实现矿山可持续利用与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对紫金山金铜矿的系统研究,调查分析了矿区工程占地、生态恢复措施实施和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矿区工程实际占地面积为1 187.79 hm... 矿山开发过程不可避免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恢复是实现矿山可持续利用与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对紫金山金铜矿的系统研究,调查分析了矿区工程占地、生态恢复措施实施和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矿区工程实际占地面积为1 187.79 hm 2,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空间异质性加大。工程建设及运营对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局部改变了地形地貌及自然景观,但工程实行分期开采、分期征占地,较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遥感解译结果揭示矿区植被恢复面积总计244.16 hm 2,调查的17块恢复样地植被覆盖度均大于80%,矿区早期生态恢复的马尾松林平均生物量较高,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得到缓解。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矿山恢复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金铜矿 生态调查 技术措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夏光辉 郭青霞 +2 位作者 卢庆民 杜轶 康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0-147,153,共9页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该区农业生产以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因生态工程的实施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坡改梯地(梯田)、退耕还林地(林...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该区农业生产以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因生态工程的实施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坡改梯地(梯田)、退耕还林地(林地)、地埂核桃园地(园地)3种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现有坡耕地为对照,利用时空互代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0-20 cm,20-40 cm土壤C,N,P,K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结果]①流域各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后,土壤C,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梯田、林地、园地0-40 cm土壤有机C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38,2.44和1.09倍,全N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76,2.66,1.68倍。P,K元素增加量不明显,林地相比其他2种土地利用方式对C,N元素的固持更加明显;②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关系,发现流域土壤的限制性元素为C,N元素;③流域土壤养分及计量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耦合关系,C-N之间的耦合关系最为显著且在各元素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流域3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地改变了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植被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生态恢复措施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建忠 郭颖 +1 位作者 王六平 韩德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684-11686,共3页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生态修复 治理措施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霞 张光灿 +1 位作者 董勤瑞 刘信儒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6期49-51,共3页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为例,在构建土石山区生态修复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划分生态修复措施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宏观遥感与微观实测耦合技术,对项目区内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类...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为例,在构建土石山区生态修复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划分生态修复措施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宏观遥感与微观实测耦合技术,对项目区内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类监测及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域林草覆盖度明显提高;植被生长状况明显改善,生物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效益监测 指标体系 措施类型
下载PDF
河流生态修复的几点对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敏芬 毛江才 汪勇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38-40,共3页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流造成的负面影响,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理论,结合社会现状,从水土保持与治理、探索生态水利工程、水体污染源的控制和推扩工农业节水技术等四方面论述河流生态修复对策.
关键词 河流 生态 修复 对策
下载PDF
中国退化沙化草地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佳 刘远妹 杜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1期161-164,共4页
草地退化、沙化与沙化土地的急剧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草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草地生态恢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有关草地退化沙化的研究文献,综述了土地沙化现状及其趋势,讨论... 草地退化、沙化与沙化土地的急剧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草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草地生态恢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有关草地退化沙化的研究文献,综述了土地沙化现状及其趋势,讨论了沙化驱动机制,提出了沙化草地的治理措施,为退化沙化草地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土壤沙化 沙化驱动机制 治理措施
下载PDF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史江平 吴辉军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10期205-207,共3页
随着经济发展,矿山开采规模不断的扩大,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相关开采单位在对矿山进行开采过程中会受到较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地质灾害不仅会导致各个环节无法正常的开展,而且还会对整体的开采效率和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为此... 随着经济发展,矿山开采规模不断的扩大,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相关开采单位在对矿山进行开采过程中会受到较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地质灾害不仅会导致各个环节无法正常的开展,而且还会对整体的开采效率和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为此,矿山开采单位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结合实际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科学的处理,并且还要将生态治理修复措施落实到实处,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开采效果,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降低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质灾害 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 修复措施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恢复措施和地形因子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耿莎 石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选择地处典型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高建堡流域为对象,按生态恢复措施将高建堡流域划分成8种景观类型,在Arc GIS 10.0软件的支持下,应用空间叠加和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流域地貌特征,应用DEM数据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按梁峁顶部、... 选择地处典型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高建堡流域为对象,按生态恢复措施将高建堡流域划分成8种景观类型,在Arc GIS 10.0软件的支持下,应用空间叠加和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流域地貌特征,应用DEM数据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按梁峁顶部、梁峁坡、沟坡和沟底划分高程梯度带,结合坡度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景观现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流域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流域生态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建堡流域生态恢复景观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显著相关,垂直分布特征明显。海拔由低到高景观类型的分布表现为沟底防冲林→经果林→退耕还林(草)→荒山自然封育→水平梯田→鱼鳞坑整地→荒山造林的顺序;各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受坡度的影响很大,分布比例均呈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趋势;坡向由阴坡转向阳坡的过程中,退耕还林(草)、水平梯田和荒山造林景观的分布比例减小,荒山自然封育和经果林的分布比例增加,鱼鳞坑及沟底防冲林景观基本不受坡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地形分异 生态恢复措施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