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73
1
作者 郑新奇 王爱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9-493,共5页
利用RS和GIS有关理论和技术 ,选择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AHP和Delphi法确定其权重系数 ,构造了区域数字环境模型 ,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五个级别 ,分析了... 利用RS和GIS有关理论和技术 ,选择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AHP和Delphi法确定其权重系数 ,构造了区域数字环境模型 ,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五个级别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山东 RS GIS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4
2
作者 高志强 刘纪远 庄大方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66-70,T001,共5页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首先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首先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之后,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关系曲线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得出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同人口存在着实质性的相关关系,中国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是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和土度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而西北及青藏高原区是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比较差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质量 人口密度 遥感 GIS
下载PDF
利用遥感和GIS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环境变化 被引量:37
3
作者 徐建春 赵英时 刘振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9,T001,共9页
利用TM和MSS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反映生态环境的植被、土壤亮度、湿度、热度指数 ,结合气候数据和其它地学辅助信息 ,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利用该模型评价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1976、1987、1996年跨越 2 0年的环境变化 ,从... 利用TM和MSS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反映生态环境的植被、土壤亮度、湿度、热度指数 ,结合气候数据和其它地学辅助信息 ,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利用该模型评价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1976、1987、1996年跨越 2 0年的环境变化 ,从区域平均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化和各级指数分布的区域面积变化两方面说明了研究区 2 0年来的环境退化 ;分析了气候因子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定量说明了半干旱地区影响环境变化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湿润度 ,指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内蒙古 中西部地区 环境变化 植被指数 湿度指数 环境质量
下载PDF
1990~2020年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芳 李文慧 +2 位作者 林妍敏 南雄雄 胡志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18-2527,共10页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熵值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E-RSEI),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倾斜度、Hurst指数和稳定性分析,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的生...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熵值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E-RSEI),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倾斜度、Hurst指数和稳定性分析,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了环境和人为等8个因子对E-RSEI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31年间E-RSEI均值为67.5%,时间尺度上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0.066·(10 a)^(-1),空间尺度上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性改善为主,但仍有9.33%的区域存在退化的潜在风险.(3)降水是影响该区域E-RSEI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人为因子的影响力较低,同单因子相比,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解释力更强,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 熵值法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地理探测器 生态环境质量
原文传递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陕西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国平 刘倩 张文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共5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政策目标是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享受该项转移支付的37个县2009-2011年的样本数据为例,对中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增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政策目标是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享受该项转移支付的37个县2009-2011年的样本数据为例,对中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增加转移支付能够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是这种影响较为微弱。后期还需要通过调整办法、改变理念等举措来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质量 面板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许丛 操勤 袁媛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2期118-119,179,共3页
人类根据自身的具体要求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定。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判别,为安徽生态省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SPSS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亮洁 杨海楠 +2 位作者 杨永春 魏伟 潘竟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西走廊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分析法,构建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模型,在分析2001—2016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的基础上,探析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度...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西走廊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分析法,构建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模型,在分析2001—2016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的基础上,探析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耦合协调阶段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从区域和城市两个空间尺度分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为探索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和缓慢波动上升趋势。②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优劣破碎穿插”的空间格局特征,耦合协调度在0~0.5之间,生态系统处于低水平和拮抗耦合阶段,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濒临失调阶段。③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弹性限度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共分9个等级3个层次3个耦合协调阶段:高水平-磨合阶段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和初级协调区);中等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区(勉强协调、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区)和低水平区-低水平耦合阶段区(极度失调、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区)。④根据2001—2016年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将河西走廊五市分为4种耦合协调类型:高耦合协调增长型(张掖市、金昌市)、高耦合协调减少型(武威市)、中耦合协调增长型(嘉峪关市)和低耦合协调增长型(酒泉市)。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承载力 生态弹性限度 耦合协调模型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植物照明的生态环保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农 王钧锐 《照明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5-9,共5页
近年来城市夜景照明形成的光污染日益严重,特别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三个方面研究了光对植物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夜景照明对城市中的绿化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在此基础上,将城市绿化中... 近年来城市夜景照明形成的光污染日益严重,特别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三个方面研究了光对植物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夜景照明对城市中的绿化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在此基础上,将城市绿化中常见植物依照耐荫性进行了分类,进而分别给出了各类植物环保照明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选择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照明 生态环保 光照强度 光质 光照时间 上限值
下载PDF
基于GIS与RS技术的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雪欣 罗昊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7期178-182,共5页
文章通过对Landsat 8卫星2014年北盘江流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选取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石漠化敏感性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北盘江流域2014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总体... 文章通过对Landsat 8卫星2014年北盘江流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选取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石漠化敏感性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北盘江流域2014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为一般;(2)从面积上看,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一般等级为主,区域面积达14 328.32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53.93%;(3)从空间分布上看,流域中游中山地貌(干流两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北盘江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湖南省重要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发林 薛亮 +1 位作者 冯超 吕勇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49-153,206,共6页
基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4个子系统和28个2级指标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客观确定权重的综合信息熵模型,层次分析法和综合信息熵模型法相结合确定... 基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4个子系统和28个2级指标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客观确定权重的综合信息熵模型,层次分析法和综合信息熵模型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湖南省重要湿地2002~2006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重要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属中等水平;洞庭湖、官庄、青山垅湿地综合评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涔天河、酒埠江、黄石、凤滩、铁山生态环境质量为中等;东江湖、双牌和柘溪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始终处在良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中国1km生物丰度指数数据集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春霞 诸云强 +1 位作者 孙伟 宋佳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7年第1期60-65,183-188,共12页
生物丰度指数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以全国1985年(前后)与2005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别计算了1985年(前后)与2... 生物丰度指数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以全国1985年(前后)与2005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别计算了1985年(前后)与2005年两期生物丰度指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此,统计了全国分省的生物丰度指数,并对比分析了1985年(前后)和2005年各省的生物丰度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丰度指数 公里格网 环保行业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
原文传递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秋花 杨春蕾 张先波 《分析仪器》 CAS 2018年第6期161-164,共4页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和类型也是逐年增加和变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现场采样,而现场采样活动又特别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规范性的现场采样操作,是确保获得...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和类型也是逐年增加和变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现场采样,而现场采样活动又特别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规范性的现场采样操作,是确保获得质量可靠监测结果的前提。本文主要就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了一些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提高现场采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司晓君 崔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90,299,共8页
[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快速城镇化地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中原城市群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环境质量... [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快速城镇化地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中原城市群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两种方法,定量分析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①研究区生产用地面积明显减少(-7890 km^(2)),生态用地面积相对稳定(仅变化0.1%),生活用地面积快速增加(7638 km^(2));2000—2010年的“三生”用地转换面积远低于2010—2020年。②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先升后降,在区域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郑州市下降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最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V)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聚集度指数(A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性指数(SHEI)高度相关。③生态环境改善趋势小于恶化趋势,恶化的主要因素为林草生态用地向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以及生活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用。④各类景观破碎化加剧,聚集度和连结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不规则化,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结论]两种评价指数对“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趋于一致,即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用地对林地和草地生态用地的占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景观格局指数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巧玲 史正涛 +3 位作者 陈越豪 何光熊 史亮涛 李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54,181,共10页
[目的]探究元谋干热河谷2000—2020年生态环境变化现状,对该区域生态进行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为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期Landsat TM/OIL影像数据计算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 [目的]探究元谋干热河谷2000—2020年生态环境变化现状,对该区域生态进行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为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期Landsat TM/OIL影像数据计算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4个指标来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体系,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①2000,2010和2020年元谋干热河谷的RSEI均值分别为0.628,0.609和0.684,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②在2000—2020年这20 a间,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面积占29.58%,主要分布河谷两侧;生态恶化面积占21.45%,主要散布在农耕区和居民区周围。③对影响元谋干热河谷RSEI的10个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绿度指标和土地利用对RSEI的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最强。[结论]多因子交互结果显示,元谋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现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因子在交互作用下均有协同增强的作用;绿度指标和土地利用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因此,在探究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应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落实植被保护及修复政策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元谋干热河谷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耕地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安阳市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大地 陈欣 张达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6期57-64,共8页
本文以耕地保护为导向,对安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合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实际面积的变化,分析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安阳市生态重要区。结果显示:安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 本文以耕地保护为导向,对安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合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实际面积的变化,分析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安阳市生态重要区。结果显示:安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分异大。安阳市生态建设空间和潜力巨大,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生态建设的重点是荒山绿化和提高林地质量。安阳市自然环境条件分异较为显著,土地生态适宜性多样;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 安阳市
下载PDF
新疆那拉提山地草原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酒江涛 董婵婵 +3 位作者 母俊景 穆洪洲 景一敏 阿丽亚•拜都热拉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1期7-14,共8页
准确评估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变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风景区规划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选取新疆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4和2019年Landsat5/8遥感影像,通过计算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 准确评估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变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风景区规划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选取新疆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4和2019年Landsat5/8遥感影像,通过计算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风景区的FVC和RSEI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FVC和RSEI的结合能够较好反映2007—2019年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点。2)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整体呈微弱上升趋势。3)NDVI和WET对RSEI影响较大,NDSI和LST对RSEI影响较小;降雨量和风景区的开发保护策略对RSEI的变化有密切关系。4)风景区西北部海拔较低区域的FVC和RSEI变化幅度较大,东南部海拔较高区域的变化幅度较小;FVC和RSEI较高的区域分布在海拔2900 m以下,超过2900 m后,FVC和RSEI都急剧下降。5)坡向对平面、东南、南、西南方向的FVC和RSEI有轻微影响,其他方向影响不大;地形起伏度对FVC和RSEI均值的影响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在起伏度为50~100 m时,FVC和RSEI的均值均为最高,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对风景区进行科学规划、稳步开发、强化管理、统筹全局,促进风景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新疆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1 位作者 吕君 杨婧婧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2-1358,共7页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喀斯特地区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城市绿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喀斯特地区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城市绿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贵阳市城市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贵阳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城市绿化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贵阳市
下载PDF
现代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静芹 朱文双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0年第3期45-47,共3页
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和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明确了从什么方面描述、评价和度量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有利于促进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与重建有... 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和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明确了从什么方面描述、评价和度量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有利于促进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与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环境质量 指标体系 构建
下载PDF
城市群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协同作用——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亮洁 秦丽双 +1 位作者 杨永春 潘竟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035-7046,共12页
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议题。选取成渝地区36个市县为研究单元,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为主要研究时间节点。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理念构建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 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议题。选取成渝地区36个市县为研究单元,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为主要研究时间节点。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理念构建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测度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因子交互作用类型及强度。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高,交互影响作用显著;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以低水平耦合协调为主,呈现明显的双核心空间结构。(2)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的因子交互作用强于各系统内部因子交互作用,系统间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增强,系统内因子以双因子增强为主,系统间存在较强交互协同效应,各子系统交互作用存在明显的"涌现现象"和"蝴蝶效应"。(3)生态环境系统在与城镇系统的交互作用中发挥主导作用,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为关键交互因子;资源禀赋、生态保护、资源消耗、环境水平、创新力量、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子因子。研究深刻解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协同模式,以期为成渝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度 交互协同 成渝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RSEI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立 肖桂荣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63-70,共8页
以1992-2018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计算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等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合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并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以1992-2018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计算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等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合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并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绿度和湿度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正面作用,且湿度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大。研究区整体生态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RSEI值达到最低,后来逐渐有所改善,但是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RSEI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