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东亚小花蝽捕食美洲棘蓟马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朱亮 葛振泰 +3 位作者 宫亚军 石宝才 王甦 魏书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为明确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雌成虫捕食能力的影响,利用HollingⅡ、HollingⅢ及Flinn’s三种模型研究了辣椒上天敌捕食量、猎物密度和环境温度三者间的关系,并推测了该功能反应... 为明确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雌成虫捕食能力的影响,利用HollingⅡ、HollingⅢ及Flinn’s三种模型研究了辣椒上天敌捕食量、猎物密度和环境温度三者间的关系,并推测了该功能反应和搜索效应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16、19、22、25、28、31和34℃各温度条件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大,且差异显著,寻找效应随之降低。HollingⅡ与HollingⅢ模型均适合拟合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且HollingⅡ模型较HollingⅢ模型拟合度更好。在HollingⅡ模型拟合条件下,东亚小花蝽22℃时瞬时攻击率最高,为1.132,34℃时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07 d。在HollingⅢ模型拟合条件下,19℃时最佳寻找密度最低,为10.31头,34℃时单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52.67头。由双因素变量Flinn’s模型拟合得到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平均瞬时攻击率为4.314,并且在34℃、初始猎物密度45头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能发挥最大捕食潜能。表明东亚小花蝽为美洲棘蓟马的有效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美洲棘蓟马 捕食 功能反应 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新入侵外来害虫美洲棘蓟马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24
2
作者 魏书军 马吉德 +5 位作者 石宝才 宫亚军 刘静 康总江 陈学新 路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5-720,共6页
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1913是新入侵我国的种类。本文报道了该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首先利用体视显微镜对美洲棘蓟马不同虫态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拍照;再选择线粒体COⅠ基因中一段约430bp的... 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1913是新入侵我国的种类。本文报道了该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首先利用体视显微镜对美洲棘蓟马不同虫态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拍照;再选择线粒体COⅠ基因中一段约430bp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将所得序列用于蓟马种类的分子鉴定。使用不同的矩阵和系统发育构建方法对待鉴定的蓟马以及另外38种蓟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第1和2编码位点,利用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较好地区别不同蓟马种类,可作为调查我国蓟马种类和分布的快速方便方法。最后对美洲棘蓟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防控对策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棘蓟马 入侵害虫 形态 分子鉴定 DNA条形码 生物学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一新纪录种——美洲棘脊蓟马(缨翅目,蓟马科)及其分布和寄主植物(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吉德 路虹 陈学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4-679,共6页
报道中国大陆1新纪录种,美洲棘脊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1913(缨翅目,蓟马科,蓟马亚科),这也是棘蓟马属Echinothrips Moulton,1911在中国大陆的首次纪录。目前该种仅在我国北京海淀区的辣椒上发现。棘蓟马属以头、前胸背... 报道中国大陆1新纪录种,美洲棘脊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1913(缨翅目,蓟马科,蓟马亚科),这也是棘蓟马属Echinothrips Moulton,1911在中国大陆的首次纪录。目前该种仅在我国北京海淀区的辣椒上发现。棘蓟马属以头、前胸背板和后胸背板具网状刻纹与针蓟马亚科Panchaetothripinae特征十分相近,但以发达的中胸内叉骨刺与之相区别。美洲棘蓟马系检疫性害虫,本文列出了它的世界分布和寄主植物种类。实证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缨翅目 蓟马科 美洲脊蓟马 寄主植物 中国
原文传递
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作用研究
4
作者 韩姗妮 王建赟 +4 位作者 李金磊 林余伦 王景威 陈俊谕 张方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35,共9页
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HollingⅢ模型,采用HollingⅡ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52.97和58.15,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47.38头/d和49.22头/d;采用HollingⅢ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27.50头/d和27.41头/d。海岛小花蝽在捕食时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情况,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逐渐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海岛小花蝽更偏向于捕食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偏好性最弱。综上所述,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有较强的控害能力,是一种可应用于防治入侵昆虫美洲棘蓟马的本土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小花蝽 美洲棘蓟马 捕食功能 自身干扰
下载PDF
美棘蓟马体内Wolbachia感染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晨 冯纪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3-850,共8页
【目的】明确共生菌Wolbachia在美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体内的时空分布动态。【方法】基于Wolbachia的外膜蛋白基因(wsp)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构建标准质粒,用绝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美棘蓟马不同发育阶段(卵、若虫、预蛹、蛹... 【目的】明确共生菌Wolbachia在美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体内的时空分布动态。【方法】基于Wolbachia的外膜蛋白基因(wsp)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构建标准质粒,用绝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美棘蓟马不同发育阶段(卵、若虫、预蛹、蛹、成虫)和雌雄成虫不同组织(头、胸、腹、腹末3节)中Wolbachia的wsp基因拷贝数,分析美棘蓟马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情况。【结果】美棘蓟马体内Wolbachia拷贝数随美棘蓟马发育进程逐渐增大,雌性成虫期Wolbachia拷贝数显著高于卵和若虫期;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的拷贝数存在差异,雌性成虫腹部Wolbachia拷贝数显著高于头部、胸部和腹末3节,雄性成虫胸部和腹部Wolbachia拷贝数显著高于头部和腹末3节。美棘蓟马性别和组织与体内Wolbachia拷贝数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美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感染状态不仅受宿主发育阶段的影响,而且与性别及分布位置有很大关系,为进一步了解该蓟马的发生、定植和扩散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棘蓟马 WOLBACHIA WSP 时空分布 感染密度 绝对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美棘蓟马复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超微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付振 张文婷 冯纪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9-106,共8页
【目的】研究美棘蓟马雌雄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为探索缨翅目成虫复眼与其他全变态类昆虫复眼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美棘蓟马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目的】研究美棘蓟马雌雄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为探索缨翅目成虫复眼与其他全变态类昆虫复眼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美棘蓟马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美棘蓟马复眼呈肾形,位于头部两侧的触角基部。雌、雄成虫复眼的小眼数量分别为70~76和68~75个;小眼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外凸,小眼之间排列疏松,有分布不规律的感觉毛。成虫复眼类型属于并列像眼,每个小眼由1个叠层的角膜、1个真晶锥体、8个视网膜细胞、1对初级色素细胞、数个次级色素细胞和基膜组成,晶体周围、视网膜色素细胞内和基膜处均含有丰富的色素颗粒。【结论】美棘蓟马雌、雄成虫复眼在小眼数量上略有差异,雌虫略多于雄虫,小眼的大小及排列方式均无明显差异;雌、雄成虫复眼的内部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棘蓟马 复眼 外部形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入侵我国美洲棘蓟马成虫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8
7
作者 朱亮 宫亚军 +3 位作者 石宝才 王泽华 康总江 魏书军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0-692,共3页
[目的]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是国内新报道的外来种类,可对多种温室作物造成危害。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美洲棘蓟马成虫的毒力。[结果]5种杀虫剂对美洲棘蓟马成虫的毒力排序为毒死蜱<啶虫脒<... [目的]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是国内新报道的外来种类,可对多种温室作物造成危害。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美洲棘蓟马成虫的毒力。[结果]5种杀虫剂对美洲棘蓟马成虫的毒力排序为毒死蜱<啶虫脒<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结论]在防治中应避免使用毒死蜱等对该虫毒性较低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尽量选用毒性较高的生物源类杀虫剂多杀霉素,交替使用菊酯类和烟碱类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棘蓟马 入侵害虫 玻璃残留处理法 毒力
原文传递
美洲棘蓟马对不同蔬菜寄主的偏好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朱亮 石宝才 +4 位作者 宫亚军 王泽华 康总江 马吉德 魏书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07-1614,共8页
比较了美洲棘蓟马对12种不同蔬菜和1种非蔬菜的偏好性,并通过对数线性模型和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美洲棘蓟马成虫对13种寄主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及产卵选择性具有显著差异。该虫成虫在南瓜上分布最多,平均每株寄主植物达到2... 比较了美洲棘蓟马对12种不同蔬菜和1种非蔬菜的偏好性,并通过对数线性模型和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美洲棘蓟马成虫对13种寄主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及产卵选择性具有显著差异。该虫成虫在南瓜上分布最多,平均每株寄主植物达到23.5头,在油菜上的产卵量最大,每株达50.3粒。黄瓜、南瓜、油菜、黄豆和辣椒上成虫分布量每株均在10头以上,显著多于其他寄主;而上述5种寄主上的每株产卵量也均在30粒以上,显著多于除豆角以外的其它寄主。该虫在黄瓜上发育最快,15d左右即可完成其整个未成熟期;在辣椒上未成熟期存活率最高,为80.1%。上述结果将为该虫入侵风险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棘蓟马 蔬菜寄主 寄主偏好性 预测预报 入侵风险
下载PDF
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wsp基因分子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菁 李晓维 +1 位作者 张晓晨 冯纪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134,140,共5页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bp的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棘蓟马 WOLBACHIA WSP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入侵害虫美洲棘蓟马研究进展概述
10
作者 胡庆玲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75,78,共4页
美洲棘蓟马是一种入侵害虫,主要为害园艺和温室植物。结合当前研究热点,从外部形态及分子鉴定、普通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寄主范围、偏好性及防治等方面综述了对于该虫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入侵害虫 美洲棘蓟马 生物学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