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欧亚侧向碰撞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背景与过程——以藏东三江地区构造演化为例 被引量:112
1
作者 刘俊来 宋志杰 +5 位作者 曹淑云 翟云峰 王安建 高兰 修群业 曹殿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5-786,共12页
对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的侧向碰撞带,即藏东三江地区的新生代构造分析揭示出三种不同性质的构造样式,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发育于不同的地壳层次:(1)区域规模至露头尺度上发育的具有薄皮属性的逆冲断层与推覆构造,它们广泛分布于三江... 对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的侧向碰撞带,即藏东三江地区的新生代构造分析揭示出三种不同性质的构造样式,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发育于不同的地壳层次:(1)区域规模至露头尺度上发育的具有薄皮属性的逆冲断层与推覆构造,它们广泛分布于三江地区,尤其是兰坪-思茅盆地内;(2)以红河-哀牢山断裂、澜沧江和怒江-高黎贡山断裂等为代表的区域高温型走滑韧性剪切带构造和局部发育的脆性走滑断裂构造,后者在中新生代盆地内部断裂更为发育;(3)遍布全区发育的变质核杂岩构造与地堑-半地堑盆地。区域岩浆活动性与区域构造事件的发生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区域性递进收缩事件与走滑事件发生于碰撞过程的早期阶段,并随后伴随着早期具有岩石圈板块俯冲性质的碰撞弧高钾岩浆活动,而后期的递进伸展事件诱发了板内伸展环境中的晚期高钾岩浆活动。二者之间的碱性岩浆活动间歇期,对应着区域构造体制的转变与区域伸展作用的发生,变质核杂岩的发育与微弱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是其最直接的表现。区域古地磁资料分析表明,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板块相互作用、区域板块与地块的旋转以及由此所致的不同构造环境制约着各种地质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北向运动的印度板块的旋转致使三江地块在新生代演化中发生了两次规模与特点不一的地块旋转过程,即早期的大角度快速旋转和晚期的小角度慢速旋转事件。它们分别对应于早期的递进收缩变形、走滑事件和具有碰撞弧属性的碱性岩浆活动与中期的区域伸展、变质核杂岩的发育与微弱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以及后期的递进伸展作用和晚期陆内碱性岩浆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碰撞带 三江地区 藏东 构造演化 岩浆活动
下载PDF
Surface Rupture and Co-seismic Displacement Produced by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f May ^(12)th,2008,Sichuan,China:Eastwards Growth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58
2
作者 DONG Shuwen ZHANG Yueqiao WU Zhenhan YANG Non MA Yinsheng SHI Wei CHEN Zhengle LONG Changxin AN Meij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38-948,共11页
An earthquake of Ms 8 struck Wenchuan County, western Sichuan, China, on May 12^th, 2008 and resulted in long surface ruptures (〉300 km). The first-hand observations about the surface ruptures produced by the earth... An earthquake of Ms 8 struck Wenchuan County, western Sichuan, China, on May 12^th, 2008 and resulted in long surface ruptures (〉300 km). The first-hand observations about the surface ruptures produced by the earthquake in the worst-hit areas of Yingxiu, Beichuan and Qingchuan, ascertained that the causative structure of the earthquake was in the central fault zones of the Longmenshan tectonic belt. Average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along the individual fault of the Yingxiu-Beiehuan rupture zone reach 2.514 m and the cumulative vertical displacements across the central and frontal Longmenshan fault belt is about 5-6 m. The surface rupture strength was reduced from north of Beichuan to Qingchuan County and shows 2-3 m dextral strike-slip component. The Wenchuan thrust-faulting earthquake is a manifestation of eastward grow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the action of continuous convergence of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conti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 co-seismic displacement eastern tibet
下载PDF
藏东八宿地区泛非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才 谢尧武 +1 位作者 沙绍礼 董永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8,共5页
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出露于藏东八宿县同卡地区,是藏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泛非期花岗岩。卡穷微陆块呈岩片状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卡穷岩群构成卡穷微陆块的主体,卡穷岩群是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黑云... 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出露于藏东八宿县同卡地区,是藏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泛非期花岗岩。卡穷微陆块呈岩片状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卡穷岩群构成卡穷微陆块的主体,卡穷岩群是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退变榴辉岩等组成的构造地质体。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获得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507Ma±10Ma,为泛非事件的岩浆活动记录,进一步证实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以南是泛非期基底,为解决青藏高原南部的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卡穷花岗岩 泛非期 锆石定年
下载PDF
藏东丁青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锆石SIMS 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36
4
作者 强巴扎西 谢尧武 +3 位作者 吴彦旺 解超明 李秋立 邱军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3-1258,共6页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蛇绿岩的各端元组分出露齐全。纳永拉堆晶辉长岩作为蛇绿岩的端元组分之一,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可能形成于MOR环境。纳永拉堆晶辉长岩获得SIMS锆石U-Pb年龄为217.8Ma±1.6Ma。CL照相和测试数据表...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蛇绿岩的各端元组分出露齐全。纳永拉堆晶辉长岩作为蛇绿岩的端元组分之一,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可能形成于MOR环境。纳永拉堆晶辉长岩获得SIMS锆石U-Pb年龄为217.8Ma±1.6Ma。CL照相和测试数据表明,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定年确定纳永拉堆晶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为丁青段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打开时间提供了准确的时间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藏东丁青地区 纳永拉堆晶辉长岩 SI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钾玄岩系列: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玉泉 谢应雯 +2 位作者 邱华宁 李献华 钟孙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7-561,共5页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斑岩型Cu,Mo,Pb,Zn,Au,Ag和Pt等多金属矿床.由于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前人所获得的含矿斑岩微量元素数据精度较低.采用先进的PEElan60...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斑岩型Cu,Mo,Pb,Zn,Au,Ag和Pt等多金属矿床.由于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前人所获得的含矿斑岩微量元素数据精度较低.采用先进的PEElan6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和共生的钾质碱性深成岩、火山岩和煌斑岩在时空上具一致性,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w(K2O)+w(Na2O)>8%),高钾和w(K2O)/w(Na2O)比值远大于1,微量元素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均显示出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含矿斑岩 铜矿带 铜矿床 钾玄岩
下载PDF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梁华英 莫济海 +3 位作者 孙卫东 喻亨祥 张玉泉 Charllote M.ALLE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52-2358,共7页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目前西藏发现的最大斑岩铜矿床,含铜岩体主要由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组成。本文用LA-ICP-MS法测定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Ar-Ar法测定钾质蚀变带黑云母的Ar-Ar年龄...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目前西藏发现的最大斑岩铜矿床,含铜岩体主要由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组成。本文用LA-ICP-MS法测定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Ar-Ar法测定钾质蚀变带黑云母的Ar-Ar年龄,发现玉龙含矿斑岩体早期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3Ma,MSWD=0.92)与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2Ma,MSWD=1.24)基本相同,也和黑云母Ar-Ar坪年龄(41.7±0.8Ma)及等时线年龄(41.3±0.8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玉龙斑岩铜矿早期及晚期岩体锆石U-Pb年龄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在地质上的早期及晚期主要是岩浆在较短时间内脉动侵入所致。玉龙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39)Ar-^(40)Ar年龄(封闭温度约300℃)及前人获得的Re-0s年龄40.1±1.8Ma(封闭温度约500℃)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岩体快速冷却,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小于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玉龙斑岩 超大型斑岩铜矿床 锆石年龄 超大型矿床成矿系统时间跨度
下载PDF
藏东缘昌都大型复合盆地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唐菊兴 钟康惠 +3 位作者 刘肇昌 李志军 董树义 张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64-1376,共13页
研究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目的,在于建立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构造模式、成岩成矿模式。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证实盖层褶皱推覆运动发生在早喜马拉雅期;盆地内的推覆(滑覆)构... 研究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目的,在于建立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构造模式、成岩成矿模式。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证实盖层褶皱推覆运动发生在早喜马拉雅期;盆地内的推覆(滑覆)构造圈闭、走滑断裂构造圈闭、走滑推覆脆-韧性剪切带圈闭、与造山带走向近直交的横向构造圈闭是主要的成岩、成矿空间。通过横断山型陆内造山动力学和喜山期成矿作用研究,分别建立了“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模式和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的成岩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型 成岩-成矿模式 构造圈闭 陆内造山 复合盆地 藏东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及区域强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白明坤 Chevalier Marie-Luce +8 位作者 李海兵 潘家伟 吴琼 王世广 刘富财 焦利青 张进江 张蕾 龚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12-2332,共21页
活动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动力学机制及其评估区域强震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左行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是控制高原物质向南东挤出的重要边界,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的断裂之一。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 活动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动力学机制及其评估区域强震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左行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是控制高原物质向南东挤出的重要边界,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的断裂之一。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考察、OSL(光释光)和^(14)C测年方法以及LiDAR(激光雷达)扫描获得乾宁段龙灯乡冲积阶地的位错量和废弃年龄。T4和T3′水平位错量分别为106±5 m和77±2 m,T4阶地垂直位错量为9.6±0.5 m。T4和T3′阶地的废弃年龄分别为11±1 ka和7±1 ka。结合对应的年龄和位错量,得到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左行走滑速率为10.5±1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9±0.1 mm/a,断层倾向北东,具有正断运动学特征。通过重新计算断裂两侧GPS矢量沿断裂方向分量,得到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炉霍—康定段、磨西段现今左行走滑速率分别约为8.1 mm/a、8.2 mm/a、9.4 mm/a,整体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递增。综合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和最新强震活动的离逝时间估算,认为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目前应变累积达到了发生一次M_(W) 6.8(M_(S) 7.2)大地震的潜能,在区域防震减灾工作中应对此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 构造地貌学 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时代讨论及初步认识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才 谢尧武 +2 位作者 董永胜 强巴扎西 蒋光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78-1180,共3页
吉塘岩群沿他念他翁—类乌齐—吉塘一线展布,是由大小不等、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组成的构造-岩石单位,原岩可能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等。已有的年代学资料从元古宙到晚古生代均有,存在巨大的时间跨度,除了年代学方法的原因外... 吉塘岩群沿他念他翁—类乌齐—吉塘一线展布,是由大小不等、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组成的构造-岩石单位,原岩可能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等。已有的年代学资料从元古宙到晚古生代均有,存在巨大的时间跨度,除了年代学方法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对吉塘岩群的含义界定不一致。吉塘岩群可能是很多时代与性质差别很大的岩片集合体。吉塘岩群的岩性、成因、同位素年龄等差异巨大,将该岩群解体是必要的。对吉塘岩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藏东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地区 北澜沧江带 吉塘岩群 解体 时代讨论
下载PDF
藏东左贡地区碧土蛇绿岩:古特提斯主洋盆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吴根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5-693,共9页
藏东碧土一带的玉曲流域保存有丰富的古特提斯主洋盆的地质记录,包括洋底、海山和大陆边缘的火山-沉积岩。蛇绿岩由超镁铁岩、辉长岩、辉绿岩(席状岩墙群的残块)和玄武岩等组成。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低钾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形成的构造... 藏东碧土一带的玉曲流域保存有丰富的古特提斯主洋盆的地质记录,包括洋底、海山和大陆边缘的火山-沉积岩。蛇绿岩由超镁铁岩、辉长岩、辉绿岩(席状岩墙群的残块)和玄武岩等组成。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低钾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是大洋中脊,稀土配分型式和部分微量元素指示碧土洋盆以P-型MORB和N-型MORB同时发育为特征。洋盆发育到石炭纪时达到鼎盛,于二叠纪和晚三叠世经历了2次消减。碧土缝合线南延是滇西的昌宁-孟连缝合线,西北延则接青海南部的各拉丹冬和藏北的龙木错-双湖缝合线,代表消失了的古特提斯主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土洋盆 蛇绿混杂岩 岩石地球化学 古特提斯 藏东
下载PDF
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含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喜连 黄文婷 +3 位作者 邹银桥 梁华英 张健 张玉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2-2534,共13页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发现的多为小型矿床(点)。为了深入了解玉龙斑岩铜矿带时空演化及南北段矿化规模差异的控制因素,本文分析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色礼、马牧普和总郭这3个矿化点矿化斑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组成及色礼矿化斑岩体锆石Hf同位素。色礼、马牧普和总郭含矿斑岩分别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三者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39.4±0.2Ma(MSWD=1.10)、38.5±0.3Ma(MSWD=1.79)和39.4±0.2Ma(MSWD=1105)。矿化斑岩体为偏铝质,具有富碱、高钾(K2O/Na2O=1.2~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特征。3个矿化斑岩具有较高的Sr/Y比值,且都发育角闪石斑晶,呈现富水岩浆特征。色礼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为-2.7-2.8,平均值为-0.4,显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并且其明显小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体锆石εHf(f)值(4.2)。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相近,都形成于碰撞造山走滑构造背景。玉龙超大型矿床矿化斑岩锆石εHf(t)值明显大于色礼矿化点斑岩体锆石εHf(t)的值,表明矿床规模和岩浆源区物质含幔源物质多少有关,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斑岩矿床。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可能为北段斑岩体含更多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带 西藏东部
下载PDF
青藏东缘六合-香多镁铁质深源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魏启荣 王江海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8,共12页
 对青藏东缘新生代六合 香多地区高钾岩系中镁铁质深源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表明:六合 香多镁铁质深源包体为中 下地壳变质岩。包体有5种岩石类型,即石榴透辉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石岩,...  对青藏东缘新生代六合 香多地区高钾岩系中镁铁质深源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表明:六合 香多镁铁质深源包体为中 下地壳变质岩。包体有5种岩石类型,即石榴透辉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石岩,其矿物组合分别为Grt+Di+Hbl,Grt+Pl+Hbl+Di,Grt+Hbl+Pl,Pl+Hbl和Hbl+Bt。包体具中 粗粒变晶结构,退变质作用强烈。石榴石主要为铁铝石榴石(Alm=64.86%~32.93%,Prp=41.80%~4.96%,Grs=35.83%~8.43%),发育后成合晶结构和角闪石冠状体。大颗粒石榴石内部保存有完好的生长环带,边部石榴石和小颗粒石榴石因受高钾岩浆热和流体的强烈改造致使其生长环带已被抹平;辉石为透辉石和次透辉石,富Ca(CaO=19.70%~24.64%)贫Na(Na2O=0.28%~2.72%);角闪石主要为韭闪石;斜长石成分变化大(An=0.90~82.95);云母为金云母(XMg=0.60~0.67),具有高Mg(MgO=14.20%~14.23%)的成分特征。温压估算表明,前3类包体主要来自下地壳,平衡温压较高(720℃~950℃,0.74GPa~1.50GPa);后两类包体主要来自中地壳,平衡温压较低(510℃~735℃,0.60GPa~0.98GPa)。包体属偶然包体,是起源深度大于50km的高钾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于20km~50km部位随机俘获的中 下地壳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东缘 六合-香多 镁铁质深源包体 岩石学 矿物化学成分
下载PDF
西藏玉龙成矿带斑岩Cu-Mo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玉龙和多霞松多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伟中 夏斌 +2 位作者 张玉泉 董冰华 夏中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0-454,共15页
玉龙斑岩铜矿带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三江构造带的中部,是研究碰撞后喜山期富碱斑岩成岩成矿作用响应的最佳地区。本文选择玉龙和多霞松多两个矿床,分析了两地含矿斑岩的成岩成矿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Sr-Nd-Pb、S-H-... 玉龙斑岩铜矿带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三江构造带的中部,是研究碰撞后喜山期富碱斑岩成岩成矿作用响应的最佳地区。本文选择玉龙和多霞松多两个矿床,分析了两地含矿斑岩的成岩成矿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Sr-Nd-Pb、S-H-O同位素进一步探讨了与冈底斯含矿斑岩岩浆源区组成、构造控矿模式及深部动力学机制上的差异。赋矿岩体均具有富碱、高K、高Al等钾质碱性岩系列特征,玉龙早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多霞松多早期为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碱长花岗斑岩,两者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Yb,无明显Eu、Ce负异常。略高于原始地幔现代值的^(87)Sr/^(86)Sr值、较低的ε_(Nd)(t)、相对均一的^(206)Pb/^(204)Pb值,指示斑岩岩浆可能源自接近于EMⅡ型富集地幔交代成因的石榴石角闪岩和/或角闪榴辉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低程度结晶分异,在上升侵位途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形成于古近纪中始新世喜马拉雅期的37~41 Ma左右,可能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系统,尤其是妥坝-芒康断裂(TBF)左行走滑产生的局部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机制 玉龙铜矿带 藏东
下载PDF
藏东东达山地区遥感找矿地质异常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娜 陈建平 唐菊兴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3,共5页
文章旨在通过对遥感找矿地质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针对于藏东这种自然条件恶劣的特定地区的遥感找矿工作程序。通过运用比值分析+主成分分析提取矿化蚀变信息,运用方向滤波+掩膜的方法提取构造信息,从而确定了藏东东达山地区的遥感综... 文章旨在通过对遥感找矿地质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针对于藏东这种自然条件恶劣的特定地区的遥感找矿工作程序。通过运用比值分析+主成分分析提取矿化蚀变信息,运用方向滤波+掩膜的方法提取构造信息,从而确定了藏东东达山地区的遥感综合异常,并结合多源信息划分出了远景成矿区域,根据对东达山地区遥感找矿的方法研究,进而得到在东达山地区具有成矿潜力的区域范围,为藏东地区的进一步矿产资源开发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找矿 地质异常 信息提取 东达山 藏东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隆升剥露与断裂活动的低温热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陶亚玲 张会平 +5 位作者 葛玉魁 庞建章 俞晶星 张佳伟 赵旭东 马字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54-4167,共14页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高原生长的东边界,其新生代以来隆升剥露与扩展模式备受关注.高原内部平缓的地貌和边界构造带不显著的缩短变形被认为是下地壳流作用的重要证据.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新生代以来跨不同...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高原生长的东边界,其新生代以来隆升剥露与扩展模式备受关注.高原内部平缓的地貌和边界构造带不显著的缩短变形被认为是下地壳流作用的重要证据.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新生代以来跨不同断裂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隆升剥露,指示了断裂体系在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与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收集区域内现有不同封闭温度体系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剥露及生长扩展与整个高原抬升具有准同步性.最为广泛和显著的剥露主要发生在~30 Ma以来,且高原东缘的最大侵蚀量区受控于断裂活动,快速侵蚀带的空间分布与鲜水河断裂带相一致.在区域尺度上,现有数据所揭示的剥露事件启动、持续时间及速率的显著差异性揭示了断层活动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表剥露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文提出青藏高原向东扩展是多阶段、非均匀过程,新生代以来不同断裂带在青藏高原向东扩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支持“下地壳流假说”强调的“东缘上地壳变形不显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新生代 隆升剥露 断裂活动 低温热年代学
下载PDF
青藏东缘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的热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江海 尹安 +4 位作者 T.M.Harrison M.Grove 周江羽 张玉泉 解广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青藏东缘存在两期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 ,其活动时限分别为 40~ 2 8Ma和 16~ 0Ma。两期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 ,表明早期高钾岩石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 ,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 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青藏东缘存在两期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 ,其活动时限分别为 40~ 2 8Ma和 16~ 0Ma。两期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 ,表明早期高钾岩石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 ,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 ,而晚期高钾岩石则与东亚和青藏地区构造伸展有关 ,起源于新近交代富集的亏损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岩浆活动 热年代学 青藏东缘
下载PDF
藏东吉塘地区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才 谢尧武 +2 位作者 蒋光武 施建荣 王生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54-1658,共5页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其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的扬子型...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其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的扬子型的。冰海杂砾岩的分布范围大致代表冈瓦纳大陆塔尔切尔冰期影响的空间,并具有时代对比价值。这些资料可能说明一个事实,藏东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的东部边界为北澜沧江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吉塘镇 澜沧江 冈瓦纳相沉积 冰海杂砾岩
下载PDF
西藏东部阿旺地下热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廖昕 蒋翰 +5 位作者 徐正宣 肖勇 宋章 欧阳吉 张云辉 巫锡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924,共9页
本文基于西藏阿旺乡的地热地质背景,综合应用野外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方法,初步探究了区内出露地下热水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地下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这与地下热水在径流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溶滤作用和阳离... 本文基于西藏阿旺乡的地热地质背景,综合应用野外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方法,初步探究了区内出露地下热水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地下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这与地下热水在径流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互作用有关。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地下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并伴随有轻微的氧漂移现象,表明水岩作用较强烈,热储温度较高。采用同位素方法估算补给高程在4600~4800 m左右,推测地下热水的补给区为阿旺乡西北部山区。Na-K-Mg三角图判别法和矿物饱和度指数表明地下热水为未成熟水,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浅表冷水的混合,冷水混入比为60%~70%,采用地球化学温标计算得到的深部热储温度为170~200℃,地下热水循环深度为4500~5300 m。阿旺地区地下热水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自补给区入渗进入深循环,经大地热流加热形成热水,热水在地下循环过程中沿断层破碎带上升受到浅循环冷水混合后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水化学 热储温度 混合作用 成因模式 西藏东部
下载PDF
西藏东部嘉玉桥变质杂岩内中侏罗世高压剪切作用:来自多硅白云母的证据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根厚 张维杰 +2 位作者 周详 贾建称 于海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5-400,共6页
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分布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南西,出露宽度约15~20km,延伸长度约120km。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与上覆中侏罗统呈滑脱断层接触,滑脱带内发育各种韧性剪切组构。滑脱带内钠长石英构造片岩中石英呈矩形条带,多硅白云母与石英... 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分布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南西,出露宽度约15~20km,延伸长度约120km。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与上覆中侏罗统呈滑脱断层接触,滑脱带内发育各种韧性剪切组构。滑脱带内钠长石英构造片岩中石英呈矩形条带,多硅白云母与石英矩形条带构成S-C组构,石英颗粒应变测量表明Flinn图解K=∞,代表近水平伸展滑脱。获得多硅白云母变质条件相当于蓝片岩相,压力属于高压变质相,多硅白云母测年结果为167.27±0.99 Ma,为中侏罗世高压剪切作用,暗示班公-怒江缝合带中侏罗世伸展与高压剪切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部 嘉玉桥变质杂岩 多硅白云母 班公错-怒江缝合带
下载PDF
藏东波密—察隅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尧武 彭兴阶 +2 位作者 强巴扎西 西洛朗杰 次仁央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7,共7页
藏东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由一套浅变质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和碰撞型岛弧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化石稀少,缺乏时代依据。1∶20万区调和新一轮1∶25万区调修测专题研究在波密、察隅、贡山一带共采获微古植物化石21属50种,均为青、皖、浙... 藏东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由一套浅变质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和碰撞型岛弧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化石稀少,缺乏时代依据。1∶20万区调和新一轮1∶25万区调修测专题研究在波密、察隅、贡山一带共采获微古植物化石21属50种,均为青、皖、浙、赣及滇中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及部分寒武纪早期较原始类型的常见分子。区域上可与高喜马拉雅的肉切村群,滇西的勐统群、公养河群和缅甸的Chaung Magyi群相对比。上述波密群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碰撞型岛弧火山岩在经历了泛非末期壳源重熔花岗岩侵位(500~600Ma)和褶皱变质作用(644~664Ma)之后,成为冈瓦纳大陆北缘增生褶皱变质基底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新元古代-寒武纪 波密群 冈瓦纳大陆 增生基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