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孔隙成因对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52
1
作者 黄思静 张萌 +2 位作者 朱世全 武文慧 黄成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8-65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分布于印支期不整合面之下,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印支期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关,因而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砂岩物性越好,同时储集空间中次生孔隙的比例也越大。孔隙的这...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分布于印支期不整合面之下,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印支期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关,因而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砂岩物性越好,同时储集空间中次生孔隙的比例也越大。孔隙的这种成因模式和构成方式直接影响了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要获得相同的渗透率所需要的孔隙度越大,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差。基于这种原理,在考虑陇东地区三叠系储层砂岩的孔隙度下限时(如在定义渗砂岩时或在进行与孔隙度下限有关的储量计算时),不同油层组应有不同的标准,假定以0.1×10-3μm2的渗透率作为标准,对陇东地区而言,长1—长2油层组的孔隙度下限可能应在11%左右,而长8油层组可能只要8%左右就足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延长组 砂岩 大气淡水 孔隙度 渗透率
下载PDF
致密砂岩孔喉大小表征及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54
2
作者 吴浩 张春林 +7 位作者 纪友亮 刘锐娥 曹尚 陈胜 张云钊 王晔 杜威 刘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6-887,共12页
孔喉大小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其表征难度较大。在分析目前孔喉表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大... 孔喉大小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其表征难度较大。在分析目前孔喉表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大小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溶蚀孔、微孔和少量微裂缝;高压压汞表征孔喉的大小分布在0.014 8~40μm,大于1μm的孔喉分布较少;恒速压汞测试表明对于不同物性的样品其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80~350μm;喉道半径则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分布在0.12~30μm;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结合有效地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整个孔喉分布特征,孔径分布在0.0148~350μm。储层渗透率主要由比例较小的大孔喉(大于R_(50))所控制,对于渗透率大于0.1 mD的致密砂岩,其渗透率主要由微孔和中孔所控制,而小于0.1 mD的致密砂岩则主要由纳米孔和微孔所控制;此外,小孔喉的比例随着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加,虽然其对渗透率影响较小,但对储层储集性的影响却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喉大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下载PDF
陇东地区阎家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3
作者 裴先治 孙仁奇 +4 位作者 丁仨平 刘会彬 李佐臣 刘战庆 孟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6,共9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所代表的岛弧杂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该区曾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以红土堡蛇绿岩为代表的洋壳向北的俯冲作用,并产生中晚奥陶世陈家河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和晚奥陶世以阎家店闪长岩体为代表的岛弧岩浆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LA—ICP—MS 锆石U-PB测年 陇东地区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朱静 李文厚 +2 位作者 韩永林 袁珍 李卫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9-1237,共9页
陇东地区以往对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多聚焦于三叠系,侏罗系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限于当时的基础资料、研究目的及认识,研究的精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细地质刻画及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程度较低。对陇东地区古地貌特... 陇东地区以往对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多聚焦于三叠系,侏罗系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限于当时的基础资料、研究目的及认识,研究的精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细地质刻画及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程度较低。对陇东地区古地貌特征和成藏规律的研究,作为对全盆地地质资料的补充和佐证,无疑具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采用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及沉积地质综合方法恢复出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并首次做出其三维模拟还原图;依据已探明油藏空间分布,结合地貌形态、成藏条件等分析,总结出研究区古地貌油藏六种成藏模式。勘探实践证实,古地貌油藏受控因素多,古地貌形态特征仅仅是受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前侏罗纪 延安组 古地貌 成藏规律
下载PDF
陇东地区几种旱作作物产量对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轩 王自奎 +2 位作者 曹铨 张小明 沈禹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114,共9页
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指导区域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大田试验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在验证模拟研究区冬小麦、玉米和紫花... 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指导区域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大田试验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在验证模拟研究区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产量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5个降水变化梯度(降水量不变、降低10%和20%、升高10%和20%)和5个气温变化梯度(不变、降低1.5和1℃、升高1.5和1℃)组合情景下3种作物的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APSIM模型在试验点对3种作物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在0.80~0.93之间,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11.35%~22.48%之间,模型有效系数在0.53~0.91之间。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在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情景下减产,减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38.7%、40.3%和41.8%;冬小麦、紫花苜蓿的在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加时增产,增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9.8%和51.7%;玉米在降水量增加、温度不变的情景下增产幅度最大,为22.0%。总之,在研究范围内,3种作物的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高;玉米的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高后降低,另2种作物的产量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紫花苜蓿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强。结果对明确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作物的生产走势,制订农业布局、管理措施等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温度 APSIM 产量 陇东地区
下载PDF
1961—2010年陇东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媛媛 张勃 尹海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1-1517,共7页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中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各站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研究其时空变化...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中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各站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年陇东地区年均ET0呈微弱下降趋势;夏季ET0显著减少,是造成年均ET0下降的主因,春季ET0明显增加,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各站点月均ET0变化趋势呈一致的单峰型;本区北部和中部年均ET0较大,西部较小;春季大部分地区ET0呈增加趋势,夏季全区ET0呈减少趋势,秋、冬季各站变化趋势不明显;ET0的变化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为影响本区ET0的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 气候影响因子 陇东地区
原文传递
论陇东紫花苜蓿的产业化生产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少华 张敦新 +1 位作者 张银会 刘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2,共4页
从生物学特性、社会需要、经济合理性角度综合考虑 ,陇东地区具有紫花苜蓿生产的理想条件 ,发展苜蓿草产业在技术上和效益上是可行的 。
关键词 产业化生产 紫花苜蓿 陇东地区 特征特性 畜牧业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刁帆 文志刚 +1 位作者 邹华耀 李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9-129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构造稳定,气候湿润,坡度仅为0.1°,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地质条件.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并结合现代浅水湖泊沉积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陇东地区长8沉积时期水体较浅,发育浅水三...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构造稳定,气候湿润,坡度仅为0.1°,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地质条件.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并结合现代浅水湖泊沉积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陇东地区长8沉积时期水体较浅,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其主要沉积特征为: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表现出明显的牵引流特征;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重力流沉积不发育,河道频繁分叉改道,延伸较远,砂体规模较大;浅水三角洲前缘相带分布范围广,与三角洲平原之间无明显的坡折带,不具备吉尔伯特型三角洲的三元结构.浅水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广泛,纵横叠置,其成藏条件优越,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长8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物 含油地层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海霞 张勃 +3 位作者 张建香 张调风 李小亚 靳自宝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47-2355,共9页
根据甘肃省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各站点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河东地区的干旱等级,分析春玉米干旱发生的... 根据甘肃省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各站点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河东地区的干旱等级,分析春玉米干旱发生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春玉米生长季内,CWDI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月中下旬,且每旬的CWDI值均大于10%,即在作物整个生长季,降水都无法满足春玉米需水的要求。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轻旱8%~20%;中旱7%~23%;重旱0~17%;特旱0~47%。生长季内,河东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程度基本由南向北递增,不同生育阶段干旱的严重程度:抽雄-开花期>拔节期>乳熟前期>出苗-七叶期>乳熟后期-成熟期。近50年来,出苗-七叶期和拔节期的干旱有逐渐缓解的趋势;抽雄-开花期和乳熟前期干旱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及70年代初为干旱的严重时期,70年代中后期有所缓解,至今又有加重的趋势;乳熟后期-成熟期,近50年来干旱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 时空特征 干旱频率 春玉米 甘肃省河东地区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申家朋 张文辉 +2 位作者 李彦华 何景峰 张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 -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 kg -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皮,油松人工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503.83~536.27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表现干>叶>枝>皮>根;刺槐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90.52,398.72和402.82 g·kg -1,油松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13.17,436.85和414.03 g·kg -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碳含量依次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量显著高于10~20,20~30和30~50 cm土层;刺槐林0~5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含量(4.96 g·kg -1)高于油松林(4.45 g·kg -1);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为54.80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5.88%,2.65%和1.46%;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4.37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3.43%,5.17%和1.40%;刺槐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36和0.55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2.48%和2.12%,油松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92和0.39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3.78%和3.09%;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31.15和24.35 t·hm -2,0~10 cm土壤层碳密度较高,分别占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油松人工林 生物量 碳密度 黄土沟壑区 陇东
下载PDF
Earl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Neolithic Longdong basin(eastern Gansu) 被引量:10
11
作者 ZHOU XinYing LI XiaoQiang +3 位作者 ZHAO KeLiang DODSON John SUN Nan YANG Q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8期762-771,共10页
Neolith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Longdong area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a synthetic approach,investigating pollen,charcoal,and seed remains for two cultural layer sections and five f... Neolith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Longdong area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a synthetic approach,investigating pollen,charcoal,and seed remains for two cultural layer sections and five flotation sites.Results show that Neolithic agriculture in the Longdong area had a simple organization and was dominated by the production of common millet,especially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Yangshao age.After the late Yangshao age,Neolithic agriculture developed into a more complex structure,dominated by both common and foxtail mille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soybeans.The production of foxtail millet gradually increased through the Neolithic period,reaching its highest point during the Qijia culture.Soybeans were first cultivated during the late Yangshao culture,approximately 5000 cal a BP.Rice production began no later than 4800 cal a BP,and continued to exist in the Qijia culture,approximately 4000 cal a BP.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Neolithic Longdong,specifically in the "Yuan"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developed as a shrub and grass dominated landscape.Vegetation in the river valleys was partly covered with Picea,Tusga,and Quercus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mixed forests.Agricultural activity during the Neolithic period caused an increase in farmland on the loess tableland and a decrease in the abundance of shrub and grassland in the Longdong area.When farmlands were abandoned,vegetation recovered with Hippophae-,Rosaceae-,Ephedra-,and Leguminosae-dominated shrublands and Artemisia-dominated grass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农业发展 陇东地区 环境影响 甘肃东部 早期 新石器时期 盆地
原文传递
甘肃河东地区降水特征及天气系统分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旭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9,共5页
利用甘肃1982~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在统计分析河东地区降水量的年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当天的08时500hPa、14时ΔP24地面图为依据,综合考虑西北区高空环流形势、高空和地面影响系统、冷空气路径和强度等天... 利用甘肃1982~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在统计分析河东地区降水量的年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当天的08时500hPa、14时ΔP24地面图为依据,综合考虑西北区高空环流形势、高空和地面影响系统、冷空气路径和强度等天气条件,对4~10月影响河东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结果表明:河东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西高东低型、西低东高型和平直多波动型,其中降水类型以平直多波动型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 降水特征 影响系统 天气分型
下载PDF
陇东黄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其物理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习羽 李同录 +1 位作者 江睿君 蔺晓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对很厚的黄土地层,合理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是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前提。为此,本文利用甘肃陇东黄土塬顶开挖的-100 m深人工水井,沿井壁及剖面露头对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与标准剖面对比,确定了其磁性地层、岩性地层及... 对很厚的黄土地层,合理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是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前提。为此,本文利用甘肃陇东黄土塬顶开挖的-100 m深人工水井,沿井壁及剖面露头对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与标准剖面对比,确定了其磁性地层、岩性地层及时代地层单位。在井壁及剖面露头上按0.5 m间距采样,室内测定了其颗粒成分及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对这些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整个黄土地层划分为16个工程地质层。同一时代的黄土地层在同一沉积单元内的性质相对均一,因此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可参考该方案进行工程地质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黄土 古土壤 物理特性 工程地质分层
下载PDF
陇东地区煤层气井油管柱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立超 王生维 +2 位作者 张典坤 郭丁丁 任龙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煤层气井油管柱腐蚀导致的管柱穿孔和频繁卡泵是制约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确定煤层气井油管腐蚀形貌特征与产物成分,查明其腐蚀机制对于气井管材选型、防护措施改进意义重大。利用扫描电镜(SEM)及二次电子图像(SE)、背散... 煤层气井油管柱腐蚀导致的管柱穿孔和频繁卡泵是制约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确定煤层气井油管腐蚀形貌特征与产物成分,查明其腐蚀机制对于气井管材选型、防护措施改进意义重大。利用扫描电镜(SEM)及二次电子图像(SE)、背散射图像(BSE)对油管柱腐蚀产物膜形貌进行微观表征,采用能谱分析(EDS)标定腐蚀产物元素类型及含量,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矿相,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区煤层气井油管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本区煤层气井N80油管钢在高矿化度Cl^-、HCO3^-地层水环境发生强烈CO2腐蚀作用,形成多层结构腐蚀产物(FeCO3)膜,由于腐蚀产物膜与金属基体结合强度低,在井筒流动介质冲刷下易发生剥离,且腐蚀产物膜疏松多孔致密性差,Cl^-易穿过产物膜接触金属基体,形成自催化腐蚀电偶,加速局部阳极溶解,生成大量点蚀坑,加剧了腐蚀穿孔伤害程度。选择含3%Cr油管材、加缓蚀剂(原油)与射孔完井是实现本区煤层气井油管柱整体腐蚀防护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N80油管钢 CO_2腐蚀 产物膜 陇东地区
下载PDF
陇东地区典型矿井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29,共4页
陇东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资源占甘肃省煤炭资源的96%,同时该地区又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研究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对陇东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 陇东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资源占甘肃省煤炭资源的96%,同时该地区又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研究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对陇东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典型矿井导水裂缝带的计算,并建立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基于Visual MODFLOW对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时段模拟煤炭开采疏排水造成的各含水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分析说明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煤炭开采 数值模拟 地下水流场
下载PDF
基于耦合关系的乡村产业规划研究——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显胜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鹏达 董欣 +2 位作者 朱菁 马思琪 陈开心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国土地域系统及其产业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持续振兴的能力。我国陇东地区乡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及城镇化发展中产业—空间矛盾尤为显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国土地域系统及其产业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持续振兴的能力。我国陇东地区乡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及城镇化发展中产业—空间矛盾尤为显著,迫切需要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产业—空间量化分类的探索性研究,客观反映乡村的发展程度,科学把握乡村发展差异和特点。本文充分剖析了国家与地区相关政策,进而通过分析该地区的产业-空间问题,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理论构建“产村互动”耦合发展模型,以具备典型特征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显胜乡村庄为研究对象,从产业与空间两大系统确定了19个评价因子,通过对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计算、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等手段,评价探析其产业—空间耦合互动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内在机制,在规划响应方面得出如下启示:以科学评价现状为基础,分类引导乡村产业空间振兴;以统筹空间布局为核心,打造镇村一体发展新单元;以加强生态修复为策略,同步经济效益与空间效应;以延续历史文脉为补充,实现文化引领三产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地关系 产村互动 黄土高原沟壑区 陇东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17
作者 刘众 王宏凯 +4 位作者 郑琪 赵智慧 刘愈之 丁志远 李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4-1004,共11页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分,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个处理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量最高,15.99%~21.26%,平均18.81%,Aa、Ab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21.26%、20.33%,较Ac 15.99%增加33%和27.2%,Ba、Bb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41%和18.04%,低于同时期全膜覆盖,比Ac分别增加15.1%和12.8%。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依次为,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冬前、顶凌覆膜是旱作玉米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且效果显著。苗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含水量处于10.42%~13.95%之间。5个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播期土壤含水量>苗期土壤含水量>孕穗扬花期土壤含水量>乳熟蜡熟期土壤含水量,5个处理中20~40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递减率表现为:半膜顶凌覆膜>半膜冬前覆膜>播种全覆膜>顶凌全覆膜>冬前全覆膜。Aa 667m^(2)产量969.02 kg,667m^(2)产值1807.2元,667 m^(2)纯收益1129元,较Bb增产22.43%,667 m^(2)增收307.3元,产投比2.17。综上,通过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覆膜方式 土壤水分 产量性状 陇东
下载PDF
陇东旱塬苹果园养分状况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小勇 张坤 +2 位作者 董铁 张辉元 王发林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
果园营养状况是合理施肥的基础。为了解甘肃省东部地区苹果园的营养状况,对甘肃省静宁县和泾川县的44个苹果园的土壤和苹果树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最高值仅为1.33%;全氮含量适宜或偏低;大部... 果园营养状况是合理施肥的基础。为了解甘肃省东部地区苹果园的营养状况,对甘肃省静宁县和泾川县的44个苹果园的土壤和苹果树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最高值仅为1.33%;全氮含量适宜或偏低;大部分果园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正常或富余;速效钾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了230mg·kg-1;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硼的含量适中,分别为1.23、8.98和0.88mg·kg-1。不同果园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速效养分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全氮、全磷、全钾,中微量元素明显高于大量元素。土壤pH值>8.0的果园占81.8%,变异系数为2.81%。不同果园苹果树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正常;除铁含量较高外,其余微量元素均为适量。不同果园土壤中的硼(13.94~199.27mg·kg-1)、锌(10.31~70.11mg·kg-1)和铜(2.71~21.78mg/kg)含量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6.74%、49.60%和48.96%;锰、镁、钙、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48%、28.08%、27.96%、26.3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旱地 营养元素 测定 甘肃省东部地区
下载PDF
开发利用陇东草地资源 大力发展农区养羊业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少华 张敦新 +2 位作者 马忠选 常风玲 席千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针对陇东地区草地资源丰富,适于发展养羊业的特点,在分析草地资源、羊品种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2000年后,养羊是该区发展草食家畜、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一个主攻方向,并提出了加快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以养羊为中心的创... 针对陇东地区草地资源丰富,适于发展养羊业的特点,在分析草地资源、羊品种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2000年后,养羊是该区发展草食家畜、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一个主攻方向,并提出了加快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以养羊为中心的创汇畜牧业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养羊业 陇东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资源特点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万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2,共7页
陇东黄土高原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气候、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水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消耗型农业向产业增值型... 陇东黄土高原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气候、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水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消耗型农业向产业增值型、科技创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实现陇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突出发展草畜业,主要途径为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扩大绿色植被覆盖率,抓好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创建,强化服务职能,完善配套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农业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