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强震相互关系
被引量:
35
1
作者
徐晶
邵志刚
+1 位作者
刘静
季灵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56-4068,共13页
本研究基于分层黏弹介质模型,考虑同震位错效应和震后黏滞松弛效应,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的可能存在的触发关系,计算大地震引起的周...
本研究基于分层黏弹介质模型,考虑同震位错效应和震后黏滞松弛效应,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的可能存在的触发关系,计算大地震引起的周边各主要断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各次地震间关系密切,存在明显的相继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同震和震后效应,汶川8.0级地震对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芦山7.0级地震有触发作用,且震后效应影响不可忽略;1976年地震序列,特别是1976年8月16日7.2级地震促进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生;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汶川地震同震位错模型,计算结果有差异.综合考虑多次大地震对周边断裂带的影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平武—青川断裂北段、灌县—安县断裂北段、文县断裂的累积库仑应力增加显著,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东昆仑断裂带东段、迭部—白龙江断裂带西段以及金沙江断裂带库仑应力亦有所增加.综合考虑各重要断裂带已有的大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和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和金沙江断裂带的发震紧迫性有所增强,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地块东端
震后黏滞松弛
地震触发
库仑应力变化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被引量:
124
2
作者
闻学泽
张培震
+1 位作者
杜方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54,共11页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_S 8地震的一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仅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
地震空区
龙门山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宋成科
倪喆
+1 位作者
陈斌
袁洁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9-1535,共7页
根据巴颜喀拉块体东部2011—2014年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情况,结合地壳应力资料,重点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与应力积累的关系。该区域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岩石圈磁场变化明显弱于周边区域,实测地壳应力结果反映汶...
根据巴颜喀拉块体东部2011—2014年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情况,结合地壳应力资料,重点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与应力积累的关系。该区域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岩石圈磁场变化明显弱于周边区域,实测地壳应力结果反映汶川M S8.0地震震后应力积累水平很高。压磁效应分析认为汶川M S8.0地震后该区域高应力积累、低应变率的动力学背景是控制该区域岩石圈磁场弱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芦山M S7.0地震及康定M S6.3地震前震中区存在局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现象,尤其是2012—2013年水平矢量大小和方向均与周边区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
岩石圈磁场
地壳应力
地震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强震相互关系
被引量:
35
1
作者
徐晶
邵志刚
刘静
季灵运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56-4068,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实验场项目(20150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4015)共同资助
文摘
本研究基于分层黏弹介质模型,考虑同震位错效应和震后黏滞松弛效应,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的可能存在的触发关系,计算大地震引起的周边各主要断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各次地震间关系密切,存在明显的相继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同震和震后效应,汶川8.0级地震对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芦山7.0级地震有触发作用,且震后效应影响不可忽略;1976年地震序列,特别是1976年8月16日7.2级地震促进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生;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汶川地震同震位错模型,计算结果有差异.综合考虑多次大地震对周边断裂带的影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平武—青川断裂北段、灌县—安县断裂北段、文县断裂的累积库仑应力增加显著,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东昆仑断裂带东段、迭部—白龙江断裂带西段以及金沙江断裂带库仑应力亦有所增加.综合考虑各重要断裂带已有的大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和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和金沙江断裂带的发震紧迫性有所增强,需引起关注.
关键词
巴颜喀拉地块东端
震后黏滞松弛
地震触发
库仑应力变化
强震危险性
Keywords
eastern
bayan
har
block
Postseismic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Earthquake
triggering
Coulomb
stress
change
Seismic
hazard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被引量:
124
2
作者
闻学泽
张培震
杜方
龙锋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5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2004CB418401)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ED2008B01)资助
文摘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_S 8地震的一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仅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
地震空区
龙门山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Historical
and
modern
seismicity,
Seismic
gap,
Longmenshan
fault
zone,
eastern
bayan
har
block
boundary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宋成科
倪喆
陈斌
袁洁浩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云南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9-153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4091)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8067Y)
文摘
根据巴颜喀拉块体东部2011—2014年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情况,结合地壳应力资料,重点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与应力积累的关系。该区域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岩石圈磁场变化明显弱于周边区域,实测地壳应力结果反映汶川M S8.0地震震后应力积累水平很高。压磁效应分析认为汶川M S8.0地震后该区域高应力积累、低应变率的动力学背景是控制该区域岩石圈磁场弱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芦山M S7.0地震及康定M S6.3地震前震中区存在局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现象,尤其是2012—2013年水平矢量大小和方向均与周边区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
岩石圈磁场
地壳应力
地震活动
Keywords
eastern
segment
of
bayan
har
block
lithospheric
magnetic
field
crust
stress
earthquake
activities
分类号
P318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强震相互关系
徐晶
邵志刚
刘静
季灵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闻学泽
张培震
杜方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宋成科
倪喆
陈斌
袁洁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