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台基、柱梁与屋顶——从即物性的视角看佛光寺建筑的3个要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柳亦春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8,共8页
从即物性的视角对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的3个基本要素—台基(囗)、柱梁(屮)、屋顶(亼)进行了分析与审视。一方面借助于对佛光寺建筑及其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引出并阐述了即物性的概念;另一方面又以何陋轩为例,说明了"亼屮囗"的...
从即物性的视角对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的3个基本要素—台基(囗)、柱梁(屮)、屋顶(亼)进行了分析与审视。一方面借助于对佛光寺建筑及其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引出并阐述了即物性的概念;另一方面又以何陋轩为例,说明了"亼屮囗"的要素构成之于当代设计的意义,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即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即物性
台基
柱梁
屋顶
亼屮囗
何陋轩
原文传递
佛光寺东大殿结构特征——《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相关内容再议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方戟
王梓童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3,共6页
首先简析汉至唐木构的变化,接着引用陈明达先生"佛光寺形式"结构理论并对其特点进行强调。结合结构实验说明该结构形式在抗震和起楼上的优势。继而借唐代后的建筑遗存说明该结构形式的演变与消失。最后从结构与装饰的角度对...
首先简析汉至唐木构的变化,接着引用陈明达先生"佛光寺形式"结构理论并对其特点进行强调。结合结构实验说明该结构形式在抗震和起楼上的优势。继而借唐代后的建筑遗存说明该结构形式的演变与消失。最后从结构与装饰的角度对比分析唐招提寺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提出了佛光寺古代木构对当代建造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木构
考古
结构
装饰
原文传递
佛光寺东大殿彩画制度探微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彤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年第1期-,共32页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彩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现场考察,深入解读了其始建时期的彩画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彩画制度的异同与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彩画制度
《营造法式》
原文传递
数据迷宫: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设计“多解性”献疑
4
作者
喻梦哲
杨晨艺
陈斯亮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佛光寺东大殿的尺度构成规律具有“多解性”特征,从间架、材栔、昂制等不同线索出发,都能得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意味着设计过程或许杂糅了不同“逻辑回路”。考察以塑像面宽、材广、佛台长等不同要素统筹整个设计过程的可能性后,发现几种...
佛光寺东大殿的尺度构成规律具有“多解性”特征,从间架、材栔、昂制等不同线索出发,都能得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意味着设计过程或许杂糅了不同“逻辑回路”。考察以塑像面宽、材广、佛台长等不同要素统筹整个设计过程的可能性后,发现几种方法间是互补而非互斥的关系,推测真实的设计过程应具有可反复进退、调和的网状属性,而非环环相扣的单线递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尺度构成规律
生成过程
线性思维
网状思维
多解性
原文传递
檼衬角栿研究
5
作者
张毅捷
汪玮翰
熊瑛
《文物建筑》
2018年第1期41-53,共13页
檼衬角袱是记录在史籍《营造法式》中的一种构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经有多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其中仍有一些疑问和争议,本文从文字和实例出发尝试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入。研究表明,檼衬角袱是设在有平棊或者平闇的庑殿、歇山或者...
檼衬角袱是记录在史籍《营造法式》中的一种构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经有多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其中仍有一些疑问和争议,本文从文字和实例出发尝试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入。研究表明,檼衬角袱是设在有平棊或者平闇的庑殿、歇山或者攒尖建筑角部的草乳栿,其结构意义在于支撑大角梁的同时起到加强角部构造的作用。文章还对可能设有这种构件的唐至宋金建筑遗存进行了枚举,方便今后针对这些建筑遗存中的檼衬角栿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檼衬角栿
《营造法式》
转角构造
佛光寺东大殿
原文传递
题名
台基、柱梁与屋顶——从即物性的视角看佛光寺建筑的3个要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柳亦春
机构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出处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8,共8页
文摘
从即物性的视角对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的3个基本要素—台基(囗)、柱梁(屮)、屋顶(亼)进行了分析与审视。一方面借助于对佛光寺建筑及其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引出并阐述了即物性的概念;另一方面又以何陋轩为例,说明了"亼屮囗"的要素构成之于当代设计的意义,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即物的意义。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即物性
台基
柱梁
屋顶
亼屮囗
何陋轩
Keywords
east
hall
of
foguangsi
sachlichkeit
earthwork
trabeated
system
roof
thre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Helou
Pavilion
分类号
TU25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佛光寺东大殿结构特征——《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相关内容再议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方戟
王梓童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421)
文摘
首先简析汉至唐木构的变化,接着引用陈明达先生"佛光寺形式"结构理论并对其特点进行强调。结合结构实验说明该结构形式在抗震和起楼上的优势。继而借唐代后的建筑遗存说明该结构形式的演变与消失。最后从结构与装饰的角度对比分析唐招提寺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提出了佛光寺古代木构对当代建造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木构
考古
结构
装饰
Keywords
east
hall
of
foguangsi
wooden
structure
archaeology
structure
decoration
分类号
TU36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佛光寺东大殿彩画制度探微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彤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年第1期-,共32页
文摘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彩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现场考察,深入解读了其始建时期的彩画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彩画制度的异同与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彩画制度
《营造法式》
Keywords
east
hall
of
foguangsi
polychrome
painting(caihua)rules
Yingzao
fashi
分类号
TU25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数据迷宫: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设计“多解性”献疑
4
作者
喻梦哲
杨晨艺
陈斯亮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401)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2-2025)。
文摘
佛光寺东大殿的尺度构成规律具有“多解性”特征,从间架、材栔、昂制等不同线索出发,都能得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意味着设计过程或许杂糅了不同“逻辑回路”。考察以塑像面宽、材广、佛台长等不同要素统筹整个设计过程的可能性后,发现几种方法间是互补而非互斥的关系,推测真实的设计过程应具有可反复进退、调和的网状属性,而非环环相扣的单线递进模式。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尺度构成规律
生成过程
线性思维
网状思维
多解性
Keywords
east
hall
of
foguangsi
Temple
scalecomposition
rule
design
process
linear
thought
network-like
design
process
characteristicofmultiple
solutions
分类号
TU25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檼衬角栿研究
5
作者
张毅捷
汪玮翰
熊瑛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出处
《文物建筑》
2018年第1期41-5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研究”(批准号:5130839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原、华北地区唐至宋金歇山建筑技术流变研究”(批准号:17YJA770022)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科技创新项目“晋冀豫唐至宋金歇山建筑技术流变研究”(批准号:2682017CX014)
2018年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计划(科创竞赛培育)专题项目“晋冀豫唐至宋金歇山建筑遗存关键技术流变研究”(批准号:2018KCJS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檼衬角袱是记录在史籍《营造法式》中的一种构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经有多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其中仍有一些疑问和争议,本文从文字和实例出发尝试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入。研究表明,檼衬角袱是设在有平棊或者平闇的庑殿、歇山或者攒尖建筑角部的草乳栿,其结构意义在于支撑大角梁的同时起到加强角部构造的作用。文章还对可能设有这种构件的唐至宋金建筑遗存进行了枚举,方便今后针对这些建筑遗存中的檼衬角栿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檼衬角栿
《营造法式》
转角构造
佛光寺东大殿
Keywords
hidden
beam
in
corne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imber
structure
Yingzao
Fashi(Treatise
on
Architectural
Methods)
structure
of
corner
in
Chinese
traditional
timber
structure
east
hall
in
foguangsi
Temple
分类号
K879.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台基、柱梁与屋顶——从即物性的视角看佛光寺建筑的3个要素
柳亦春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8
原文传递
2
佛光寺东大殿结构特征——《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相关内容再议
王方戟
王梓童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原文传递
3
佛光寺东大殿彩画制度探微
陈彤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
1
原文传递
4
数据迷宫: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设计“多解性”献疑
喻梦哲
杨晨艺
陈斯亮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5
檼衬角栿研究
张毅捷
汪玮翰
熊瑛
《文物建筑》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