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斑岩钼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190
1
作者 李诺 陈衍景 +4 位作者 张辉 赵太平 邓小华 王运 倪智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6-198,共13页
东秦岭钼矿带包涵5个世界级超大型(>5×105tMo)、5个大型((5~10)×104tMo)和一些中小型(<5×104tMo)钼矿床,探明钼金属储量超过5×106t,是世界最大的钼矿带。钼矿带的北、南边界分别是三宝断裂和商丹断裂,两条... 东秦岭钼矿带包涵5个世界级超大型(>5×105tMo)、5个大型((5~10)×104tMo)和一些中小型(<5×104tMo)钼矿床,探明钼金属储量超过5×106t,是世界最大的钼矿带。钼矿带的北、南边界分别是三宝断裂和商丹断裂,两条断裂分别为秦岭造山带的反向边界逆冲断裂(RBT)和主中央滑脱断裂(MCT)。矿床类型有斑岩型、斑岩-夕卡岩型、夕卡岩型和碳酸岩脉型,以前两者为主。含钼岩浆岩主要是富硅、钾而贫铁、镁、钙的花岗斑岩,只有黄龙铺和黄水庵矿床为碳酸岩脉。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黄龙铺形成于220Ma左右,而其余的与花岗斑岩有关的钼矿床形成于160~110Ma。结合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分析,认为黄龙铺矿床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而其他矿床及其成矿斑岩形成于陆-陆碰撞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钼矿床 大陆碰撞 弧后伸展 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9
2
作者 叶会寿 毛景文 +5 位作者 李永峰 郭保健 张长青 刘王君 闫全人 刘国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8-1088,共11页
东沟钼矿是在东秦岭钼矿带中于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东沟含矿铝质A型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112±1Ma;采用ICP—MS法... 东沟钼矿是在东秦岭钼矿带中于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东沟含矿铝质A型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112±1Ma;采用ICP—MS法测定东沟钼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模式年龄为116.5±1.7~115.5±1.7Ma;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相近,表明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形成。东沟斑岩钼矿与东秦岭金堆城、南泥湖、上房沟、雷门沟等斑岩钼矿具有20Ma以上的时差,反映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年龄 铝质A型花岗斑岩 RE-OS年龄 东沟钼矿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19
3
作者 朱赖民 张国伟 +1 位作者 郭波 李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20,共17页
对出露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北部的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进行了U-Pb精确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 对出露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北部的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进行了U-Pb精确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46.35±0.55Ma和140.95±0.45Ma,与前人多次获得的金堆城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41±4~127±7Ma下限值一致,显示成矿与成岩同时或略滞后于岩体,成岩成矿发生于侏罗纪-白垩纪的同一成岩成矿系统中,与发生于140Ma左右的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晚期的伸展地球动力学事件相吻合,岩体的形成和钼矿化的发生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后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两岩体常量元素含量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范围基本一致,均属硅过饱和的钙碱系列岩类。两个岩体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贫化,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铕异常不明显或无铕异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布与板内花岗岩和后碰撞花岗岩相似。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证明,矿床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为下地壳和上地幔混合源。因此,金堆城矿床的成矿发生于大陆会聚作用向伸展拉张的转折时期,由于岩石圈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加厚的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元素的花岗质岩浆,当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地壳浅部,岩浆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充填和交代围岩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定年 老牛山花岗岩 金堆城花岗斑岩 东秦岭 成矿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9
4
作者 李永峰 王春秋 +1 位作者 白凤军 宋艳玲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6期571-578,共8页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雷门沟钼矿床等 4个矿床 8件辉钼矿进行了 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1.8± 2 .1Ma;三道庄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4 .5± 2 .2~ 14 5 .0± 2 .2 Ma,平均为 14 5 .0± 2 .2 Ma;上房沟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3.8± 2 .1~ 14 5 .8± 2 .1Ma,平均为 14 4 .8± 2 .1Ma;6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 14 1.5±7.8Ma(2σ) ;雷门沟钼矿床的 2件辉钼矿样品的 Re- Os模式年龄为 131.6± 2 .0~ 133.1± 1.9Ma,平均为 132 .4± 2 .0 Ma。结合前人资料 ,认为东秦岭钼矿的形成时代局限于 2 2 1.5± 0 .3~ 132 .4± 2 .0 Ma之间 ,主要出现在 2 2 1.5± 0 .3Ma左右和 14 4 .8± 2 .1~ 132 .4± 2 .0 Ma时限之间 ,其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成矿年龄 RE-OS同位素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被引量:53
5
作者 高长林 刘光祥 +1 位作者 张玉箴 吉让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23-531,538,共10页
扬子北缘有4套性质不同的原型盆地,即被动大陆边缘盆地(Pt3-O),周缘前陆盆地(D-C)、拗拉槽盆地(P-T),陆内前陆盆地(T3-K1)。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盆地经历了4期构造变动,但是对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构造起决定作用的是晚加里东运动和晚印支... 扬子北缘有4套性质不同的原型盆地,即被动大陆边缘盆地(Pt3-O),周缘前陆盆地(D-C)、拗拉槽盆地(P-T),陆内前陆盆地(T3-K1)。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盆地经历了4期构造变动,但是对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构造起决定作用的是晚加里东运动和晚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而早、中海西期构造变动和晚海西至早印支期构造变动相对较弱。计算南秦岭-北大巴地区褶皱、应变、逆冲断层叠覆缩短量为918.8km。扬子北缘构造变形趋势由北向南从强变弱,由深变浅,形成了a)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变形样式构造组合:同斜褶皱—韧性逆掩构造组合,单向冲断—褶皱构造组合;对褶皱—逆冲构造组合;b)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斜歪褶皱-逆冲构造组合与等倾褶皱-逆冲构造组合;c)拗拉槽构造变形样式:等倾褶皱-对冲构造组合。川东北区发育4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下寒武统碳质板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黑色硅质、泥质岩及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上三叠-下侏罗统湖沼相泥质岩。燕山晚期随着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不断向南的推进,并对前期的北东向构造产生叠加改造,形成多层次的叠加褶皱。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区内的构造形变进一步加强,北西向构造进一步发育成型,形成现今的构造景观。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构造变形在横向具分带性,在垂向上具分层性。在大巴山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大巴山 逆冲推覆构造 油气远景
下载PDF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陈衍景 李晶 +2 位作者 Franco Pirajno 林治家 王海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2,共12页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网脉贯入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形成于张剪环境;晚阶段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细脉形成于伸展引张环境。流体包裹体组合从早阶段富CO2型,经中阶段富CO2型、贫CO2型和纯CO2型组合,向晚阶段贫CO2型演化。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80℃~320℃,300℃~220℃和200℃~120℃;早、中阶段的压力分别为285MPa~200MPa和160MPa~100MPa。中阶段流体离子(如SO42-,Cl-,K+)质量分数高,(K+Na)/(Mg+Ca)比值高,pH值高,Eh值低,属于碱性还原性质的过饱和流体,有利于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和Au,Ag,Te等自然元素的快速沉淀。中阶段包裹体可见异相均一现象,具有较低的CO2/H2O比值,表明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现象。东秦岭(含熊耳地体)三叠纪-早侏罗世地壳缩短、增厚、隆升,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造山带挤压向伸展转折和隆升,白垩纪造山带伸展、断陷。这种区域构造演化的3阶段特征与上宫金矿含矿构造、矿石组构、成矿过程和包裹体组合的3阶段演化特征完全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流体包裹体 熊耳地体 CMF模式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陈衍景 林治家 +2 位作者 李晶 Franco Pirajno 王海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1,共9页
 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蚀变岩和矿石的δ18O明显高于未蚀变岩石,指示岩石在水岩作用过程中从流体中汲取18O。19件早阶段流体δ18OW变化于4.2‰~13.4‰(平均8.1‰),8件δDW介于-66‰...  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蚀变岩和矿石的δ18O明显高于未蚀变岩石,指示岩石在水岩作用过程中从流体中汲取18O。19件早阶段流体δ18OW变化于4.2‰~13.4‰(平均8.1‰),8件δDW介于-66‰~-88‰之间(平均-78‰),1件δ13C铁白云石=1.5‰,指示流体来源于含碳酸盐地层的变质脱水作用;晚阶段δ18OW为-2.0‰~-0.6‰,1件δDW=-56‰,3件δ13C铁白云石为-1.6‰~-2.2‰,指示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成分;3件中阶段样品δ18OW为1.9‰~4.5‰,δ13为-1.2‰~0.5‰,均介于早、晚阶段之间,指示中阶段为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CCO2混合流体作用。大量硫化物沉淀导致中阶段流体(δDW=-113‰~-94‰),显著低于早、晚阶段。28件中阶段硫化物δ34S为显著的负值(-19.2‰~-6.3‰),指示成矿流体系统中存在大量生物硫。理论分析表明,尽管熊耳地体的太华超群、熊耳群、燕山期花岗岩类和下伏地壳、地幔被前人解释为成矿流体的来源,但它们之一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均不可能成为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的主导性物源,唯一可能是熊耳地体南侧的管道口群-栾川群CSC(含碳质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在中生代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管道口群-栾川群沿马超营断裂A型俯冲到熊耳地体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流体 成矿作用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CMF模式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石窑沟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年龄 被引量:44
8
作者 高亚龙 张江明 +3 位作者 叶会寿 孟芳 周珂 高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9-739,共11页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石窑沟-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8%。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熊耳群火山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石窑沟-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8%。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熊耳群火山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具有斑岩型钼矿床的一些基本特点。在矿床中选取5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采用ICP-MS法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31.3±2.4~134.3±2.6Ma,等时线年龄135.2±1.8Ma(MSWD=0.18),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豫西熊耳山地区雷门沟、鱼池岭等钼矿床形成时代相近。据辉钼矿Re含量(8.242×10-6~30.24×10-6)推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矿床为东秦岭-大别山地区中生代第三期钼成矿作用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斑岩钼矿 岩石圈伸展 石窑沟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类型、内部结构、矿化及远景——兼与阿尔泰地区对比 被引量:44
9
作者 秦克章 周起凤 +1 位作者 唐冬梅 王春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0-982,共13页
东秦岭地区和阿尔泰造山带均产出大量稀有金属伟晶岩,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前者工作程度低,远景尚不明朗;后者规模巨大。开展成矿条件对比研究十分必要。东秦岭地区产出铍矿、锂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以锂矿化为主,伟晶岩类型复杂,... 东秦岭地区和阿尔泰造山带均产出大量稀有金属伟晶岩,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前者工作程度低,远景尚不明朗;后者规模巨大。开展成矿条件对比研究十分必要。东秦岭地区产出铍矿、锂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以锂矿化为主,伟晶岩类型复杂,包括绿柱石-铌铁矿型、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复杂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发育多种稀有金属矿化组合,伟晶岩类型为绿柱石-铌铁矿型、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包括对称分带结构、均一结构和分层结构,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以对称分带结构为主,也见均一结构。东秦岭与阿尔泰稀有金属矿石矿物相近,东秦岭产出更多含锂磷酸盐矿物。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相对集中且高,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跨度大。东秦岭和阿尔泰锂矿的锂矿化主要发生于岩浆就位前,复杂稀有金属矿稀有金属富集作用发生在岩浆就位前和就位后,但阿尔泰复杂稀有金属矿经历了更为复杂和极度的分异演化过程。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可能与同期花岗岩为同一熔融事件的产物,与早期花岗岩来自同一物质来源。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与花岗岩关系复杂,但大量早期花岗岩的形成提高了地壳成熟度,有利于形成晚期稀有金属伟晶岩。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产出于北秦岭单元中,形成于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集中于造山后阶段,稀有金属矿化呈多期断续叠加特征。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产出于琼库尔-阿巴宫地体和中阿尔泰山地体内,集中于造山后和非造山阶段。伟晶岩岩浆活动受控于物质来源和造山作用。储存稀有金属的岩石在造山作用中熔融,发生多期的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稀有金属通过长期复杂的分异演化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花岗伟晶岩 内部结构带 稀有金属矿化类型 东秦岭 阿尔泰
下载PDF
东秦岭商丹带北侧新元古代埃达克质花岗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10
作者 裴先治 王涛 +2 位作者 丁仨平 李勇 胡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商南花岗岩体和吊庄花岗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特征。这些岩石富Na2O(3.54%~5.52%)、贫K2O(0.75%~3.46%)、Na2O/K2O比值为1.09~6.16,SiO2含量>56%(61.84%~74.57%),Al2O3含量变化于13.41%~19....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商南花岗岩体和吊庄花岗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特征。这些岩石富Na2O(3.54%~5.52%)、贫K2O(0.75%~3.46%)、Na2O/K2O比值为1.09~6.16,SiO2含量>56%(61.84%~74.57%),Al2O3含量变化于13.41%~19.01%,多数≥15%,MgO含量均小于3%(0.65%~2.41%),Mg#为43.87~66.12,低Y(<18×10-6,为1.90×10-6~18.4×10-6)和Yb(<1.9×10-6为0.27×10-6~2.27×10-6),Sr含量高(350×10-6~830×10-6),多数大于400×10-6,Sr/Y比值在25.29~216.71之间,大于20~40;LREE富集,HREE亏损,多数La/Yb比值>20(47.60~110.93),(La/Yb)N>20(32.09~99.13),不显Eu异常或有弱的Eu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Ti)相对亏损。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岩体具有相对低的143Nd/144Nd比值(0.512127~0.512134),与商南松树沟蛇绿岩的143Nd/144Nd比值(0.512651~0.512917)比较接近,εNd(t)为正值(+1.23~+2.51),暗示源岩以N-MORB为主。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壳俯冲MORB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相似,表明这些晋宁期的花岗岩类可能属于埃达克质岩。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洋壳俯冲 古岛弧 新元古代 商丹地区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丹凤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 被引量:39
11
作者 裴先治 李厚民 李国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0-188,共9页
东秦岭丹凤岩群位于秦岭商丹构造带上 ,主体形成于新元古代 (10 0 0Ma~ 80 0Ma) ,其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岛弧型火山岩系 ,而非蛇绿岩 ,其形成于秦岭造山带新元古代主造山期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活动陆缘古岛弧构造环境。
关键词 丹凤岩群 钐-钕同位素年龄 新元古代 地球化学 构造属性 形成时代
下载PDF
东秦岭卢氏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绿柱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2 位作者 唐冬梅 王春龙 马留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99-2012,共14页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矿石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东秦岭伟晶岩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之一。本文调查了东秦岭卢氏伟晶岩区中的南阳山矿区(703号脉锂矿化伟晶岩和302号脉铍矿化伟晶岩)、七里沟-前台矿区...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矿石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东秦岭伟晶岩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之一。本文调查了东秦岭卢氏伟晶岩区中的南阳山矿区(703号脉锂矿化伟晶岩和302号脉铍矿化伟晶岩)、七里沟-前台矿区(前台锂矿化伟晶岩)、蔡家沟矿区(大西沟和韭菜沟锂矿化伟晶岩)和瓦窑沟矿区(西山沟和瓦窑沟铍矿化伟晶岩)的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认为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为过铝质LCT型伟晶岩,属于稀有金属(REL)类REL-Li亚类。其中,703号脉、韭菜沟和大西沟伟晶岩属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前台伟晶岩属钠长石-锂辉石型,302号脉、瓦窑沟和西山沟伟晶岩属绿柱石型绿柱石-铌铁矿亚型。电子探针结果表明绿柱石富碱金属,贫铁和镁。绿柱石元素替代机制包括通道-八面体替代、通道-四面体替代以及通道中碱金属阳离子间的置换。西山沟和瓦窑沟绿柱石的替代机制分别是Na(Fe2+,Mg)-1Al-1和NaLi-1Be-1。302号脉、前台、大西沟和韭菜沟绿柱石的替代机制为(Na,Cs) Li-1Be-1。703号脉绿柱石的替代机制包括NaFe2+-1Al-1、NaCs-1和(Na,Cs)Li-1Be-1。绿柱石的Cs2O含量和Na/Cs值揭示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序列(由低至高)为瓦窑沟矿区→302号脉铍矿化伟晶岩→蔡家沟矿区→前台→703号脉锂矿化伟晶岩。铍矿化伟晶岩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低于锂矿化伟晶岩岩浆。背散射图像显示绿柱石内部分带多样,包括均一结构、条带状、正/反蚀变边、补丁分带和复杂不规则分带。与铍矿化伟晶岩相比,锂矿化伟晶岩产出的绿柱石内部分带复杂多样,反映更为强烈的液相不混溶和交代作用。随伟晶岩岩浆分异演化程度升高,绿柱石FeO含量降低,内部分带更为复杂,发育蚀变边结构、补丁分带和不规则分带等。绿柱石FeO含量和内部分带特征可作为花岗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的潜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元素替代机制 花岗伟晶岩演化程度指示标志 稀有金属矿化 卢氏县 东秦岭
下载PDF
东沟含钼斑岩由太山庙岩基派生? 被引量:36
13
作者 黄凡 罗照华 +5 位作者 卢欣祥 高飞 陈必河 杨宗锋 潘颖 李德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9-584,共16页
河南汝阳东沟斑岩型钼矿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含钼斑岩被认为是太山庙岩基的岩枝或晚期分异产物。据此,东沟钼矿的形成似乎与太山庙岩基的岩浆分异作用有关。文章依据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温度场分析,认为东沟花岗斑... 河南汝阳东沟斑岩型钼矿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含钼斑岩被认为是太山庙岩基的岩枝或晚期分异产物。据此,东沟钼矿的形成似乎与太山庙岩基的岩浆分异作用有关。文章依据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温度场分析,认为东沟花岗斑岩是独立于太山庙岩基的另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依据为:①根据前人发表的测年结果,太山庙岩基和东沟斑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差约3Ma,不应当认为形成时间一致;②太山庙岩基厚约3.5km,其出露高度大于东沟斑岩体,且东沟斑岩体距太山庙岩基约7km,其间不存在大断裂,两者的空间分布关系不符合深部岩浆房分异模型;③东沟斑岩体含有高温石英斑晶,是高温岩浆固结的产物,而太山庙岩基是相对低温岩浆的深成侵入体;④以东沟斑岩体为中心分布有相对完整的同心环状Pb-Zn矿点,表明成矿时期存在由内向外逐渐降低的温度场。因此,东沟斑岩不应当是太山庙岩基的岩枝或晚期分异产物。此外,根据花岗质岩石钼平均丰度和含矿流体中钼溶解度的最新实验资料进行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东沟斑岩不能提供足够的成矿物质,东沟钼矿的形成必须有额外的成矿物质来源。因此,东沟钼矿的成因与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有关,岩浆体系和成矿体系是两个独立的地质体系。综合分析表明,岩浆来自大于30km的下地壳,而成矿物质及流体具有多来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太山庙岩基 东沟斑岩型钼矿 岩石结构 温度场 成矿模型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铅锌银金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36
14
作者 朱广彬 刘国范 +1 位作者 姚新年 杨振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4-52,共9页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 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 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秦岭群、官道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硅质条带(团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Au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 Pb,Zn,Ag,Au,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Pb,Zn,Ag,Au,W,Mo多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标志 东秦岭 成矿带 成矿规律 元古宙 熊耳群 秦岭造山带 扬子板块 浅海 层状
下载PDF
Re-Os Dating of Molybdenite from the Nannihu Mo (-W) Orefield in the East Qinling and Its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27
15
作者 LIYongfeng MAOJingwen GUOBaojian SHAOYongjun FEIHongcai HUHua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63-470,共8页
Located in the East Qinling molybdenum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Nannihu Mo (-W) orefield comprising Nannihu, Sandaozhuang, and Shangfanggou deposits is a superlarge skarn... Located in the East Qinling molybdenum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Nannihu Mo (-W) orefield comprising Nannihu, Sandaozhuang, and Shangfanggou deposits is a superlarge skarn-porphyry Mo (-W) orefield in the world. Re-Os dating was performed of six molybdenite samples from the Mo deposits in the Nannihu Mo orefield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Os model ages are 145.8±2.1-141.8±2.1 Ma for the Nannihu deposit, 145.4±2.0-144.5±2.2 Ma (averaging 145.0±2.2 Ma) for the Sandaozhuang deposit and 145.8±2.1-143.8±2.1 Ma (averaging 144.8±2.1 Ma) for the Shangfanggou deposit; dating of the six samples yields an isochron age of 141.5±7.8 Ma (2σ), which accurately determines the timing of mineralizatio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lower crust, mixed with minor mantle components. These Mo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the Mesozoic tectonic regime in eastern China, and its mineralization was a part of the Late Mesozoic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in that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deposit Re-Os dating east qinling Nannihu China
下载PDF
龙王(石童)A型花岗岩地质矿化特征 被引量:29
16
作者 卢欣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7,共11页
东秦岭北侧的华北古陆块南缘,发育一条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带。龙王碴碱性花岗岩是该带中的一个典型的A型花岗岩体,岩石富含K、Na,缺Mg、Ca,多Fe少Al和水,含有碱性暗色矿物和很高的F及稀土元素,形成于非造山环境,属板内花岗岩。成岩时代... 东秦岭北侧的华北古陆块南缘,发育一条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带。龙王碴碱性花岗岩是该带中的一个典型的A型花岗岩体,岩石富含K、Na,缺Mg、Ca,多Fe少Al和水,含有碱性暗色矿物和很高的F及稀土元素,形成于非造山环境,属板内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晋宁期(1035Ma,Rb-Sr)。龙王(石童)A型花岗岩的发现和厘定,证明华北地台南缘在中上元古代存在一个拉张的裂谷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质矿化 东秦岭
下载PDF
陕西华县八里坡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7
作者 焦建刚 袁海潮 +3 位作者 何克 孙涛 徐刚 刘瑞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9-1166,共8页
八里坡钼矿是在金堆城钼矿床外围找矿中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采用LA-ICP-MS方法对八里坡斑岩体进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获得成岩年龄为155.9±2.3Ma;采用ICP-MS法测定八里坡钼矿中辉钼... 八里坡钼矿是在金堆城钼矿床外围找矿中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采用LA-ICP-MS方法对八里坡斑岩体进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获得成岩年龄为155.9±2.3Ma;采用ICP-MS法测定八里坡钼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6.3±2.2Ma;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一致,表明成岩与成矿同时形成。八里坡斑岩体与东秦岭南泥湖、上房沟等斑岩体成岩年龄一致,早于金堆城钼矿床成矿年龄,表明八里坡斑岩体可能是新一期成岩成矿作用,形成于燕山运动的A幕,产出于东亚构造体制转变初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成岩成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RE-OS年龄 八里坡钼矿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18
作者 付治国 瓮纪昌 +1 位作者 燕长海 高胜淮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9,共6页
依据一系列样品的测试数据,对河南省栾川县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反映东秦岭铅锌银矿床成矿系统中的元素变化规律,主要分析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液的组成以及成矿环境的变化等。利用石英40Ar3-9A... 依据一系列样品的测试数据,对河南省栾川县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反映东秦岭铅锌银矿床成矿系统中的元素变化规律,主要分析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液的组成以及成矿环境的变化等。利用石英40Ar3-9Ar年龄测定,求得矿床含银铅锌石英脉是燕山晚期成矿过程中的产物,这在找矿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银矿床 同位素 稀土元素 河南栾川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Sm-Nd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9
作者 董云鹏 周鼎武 +2 位作者 刘良 张旗 张宗清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2期217-221,共5页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和变质玄武岩组成。变玄武岩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030±46(2δ))Ma,INd=0.51161±5(2δ),εNd(t)=+5.7±0.2,代表蛇绿岩中玄...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和变质玄武岩组成。变玄武岩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030±46(2δ))Ma,INd=0.51161±5(2δ),εNd(t)=+5.7±0.2,代表蛇绿岩中玄武岩的形成年龄。这一年龄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同位素年龄 地质意义
下载PDF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正伟 朱炳泉 常向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5-461,共7页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洛南与河南省卢氏-确山一带,岩石有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岩石Nd、Sr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区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并通过碰撞造山作用带入少量地幔和...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洛南与河南省卢氏-确山一带,岩石有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岩石Nd、Sr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区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并通过碰撞造山作用带入少量地幔和上地壳物质。源区同位素组成横向与垂向的不均一性说明华北块体存在成熟的下地壳层,而北秦岭块体是造山带环境。古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次裂解作用和多期碱性岩浆活动;碱性岩浆是在减压扩容环境中再次熔融侵位,形成于松弛和张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侵入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东秦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