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5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海域泥质沉积区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物源控制效应初探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军 胡邦琦 +2 位作者 窦衍光 赵京涛 李国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5-756,共12页
中国东部陆架(渤、黄、东海)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重要物质交换通道,其周边的河流每年向海输入了大量的细颗粒沉积物。这些物质在海洋动力(潮流、波浪、环流等)的作用下形成了多个泥质沉积区(带)。过去的数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对... 中国东部陆架(渤、黄、东海)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重要物质交换通道,其周边的河流每年向海输入了大量的细颗粒沉积物。这些物质在海洋动力(潮流、波浪、环流等)的作用下形成了多个泥质沉积区(带)。过去的数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对东部陆架海沉积物扩散和沉积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对陆架泥质沉积的形成机制以及沉积物收支情况还存在争议。本文利用整理的现代沉积速率资料,从物源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各泥质沉积区10~100a尺度的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的分布规律,并与全新世泥质沉积记录进行对比,指出物源是控制这些泥质沉积形成的主要因素。河流携带入海物质是这些泥质沉积的主要"源",而这些泥质区是典型的"汇"。小型河流河口沉积过程和物质贡献需引起重视。定量化物源分析需结合物源供应等方面的资料,在遵守沉积物收支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沉积 现代沉积速率 物源供应 沉积物收支平衡 中国东部海域
下载PDF
东南沿海台风风暴潮增水过程中非线性机制和地形的作用研究:以1509号台风“灿鸿”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西琳 楚栋栋 +2 位作者 张继才 车助镁 李春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0-1331,共12页
本文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构建了一个覆盖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数值模型,采用NCEP-CFSR风场数据对1509号台风“灿鸿”产生的风暴潮进行模拟,与实测水位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可靠、模拟结果合理。基于此模型... 本文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构建了一个覆盖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数值模型,采用NCEP-CFSR风场数据对1509号台风“灿鸿”产生的风暴潮进行模拟,与实测水位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可靠、模拟结果合理。基于此模型,本文对非线性作用和地形在风暴潮增水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点分析了增水过程中潮汐与风暴潮的非线性作用,结果表明:高潮时非线性作用使增水值降低;低潮时非线性作用使增水值升高。另外,开边界处分别只添加M2、S2和K1分潮,分析天文潮的潮高和周期对非线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潮高越高,非线性作用越明显;半日潮的非线性作用较全日潮更明显;并且,增水极值附近出现的半日周期的波动也与非线性作用有关。其次,除了非线性作用,地形对风暴潮的增水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改变地形的实验结果表明:坡度越大,增水极值越小。琉球群岛的存在使得东南沿海出现风暴潮增水的面积减小,但使得风暴潮增水的高值区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 非线性作用 地形 渤黄东海 台风灿鸿
下载PDF
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东中国海浊度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9
3
作者 胡静雯 陈树果 +1 位作者 张亭禄 张国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4-569,共6页
建立了海水浊度的水色卫星遥感方法,并应用于MODIS水色卫星数据,获取了东中国海浊度分布。首先,根据2011年和2013年四个航次的海洋光学综合科学考察实验获取的现场数据,建立了基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浊度反演算法;然后,利用时... 建立了海水浊度的水色卫星遥感方法,并应用于MODIS水色卫星数据,获取了东中国海浊度分布。首先,根据2011年和2013年四个航次的海洋光学综合科学考察实验获取的现场数据,建立了基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浊度反演算法;然后,利用时空匹配的现场数据,印证了MODIS卫星数据反演浊度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刊用2009—2013年MODIS水色卫星资料获取了东中国海12个月的浊度分布,并对影响浊度分布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东中国海浊度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中近岸高,远岸低。时间上,东中国海区域浊度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季节属于变化过渡期,冬夏季节进入稳定期。其中,春季下降速度明显高于秋季上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遥感 浊度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海域底质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现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彬 刘健 +2 位作者 范德江 刘明 郭志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6,共14页
中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底质沉积物接受了巨量的重金属(As、Cd、Cu、Cr、Hg、Ni、Pb、Zn和V),从而使得底质环境质量可能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些重金属来源复杂,其中既有自然源重金属又有不同人为来源。其中自然源可能主要... 中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底质沉积物接受了巨量的重金属(As、Cd、Cu、Cr、Hg、Ni、Pb、Zn和V),从而使得底质环境质量可能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些重金属来源复杂,其中既有自然源重金属又有不同人为来源。其中自然源可能主要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泥沙和中国西部沙漠的粉尘,人为来源可能主要包括煤炭和燃油消耗、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其中煤炭消耗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是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铅和汞的最主要的来源。这些重金属主要通过河流输入的方式进入到中国东部海域,尽管鉴定沉积物中重金属具体人为来源的方法较多,但在中国东部海域应用最为成功的是铅稳定同位素。尽管巨量的重金属输入到中国东部海域,但绝大部分海域底质沉积物质量良好,仅在锦州湾海域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来源 通量 环境质量 中国东部海域
下载PDF
夏季东中国海大气二甲基硫浓度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李恒 张洁 +3 位作者 贺慧泽 王娇 张宜升 刘晓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共10页
海洋源排放的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是全球大气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法构建了夏季东中国海12 km×12 km分辨率海表DMS浓度清单,基于该清单和WRF-CMAQ模型模拟了2016年夏季东中国海DMS的海洋释放和DMS在... 海洋源排放的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是全球大气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法构建了夏季东中国海12 km×12 km分辨率海表DMS浓度清单,基于该清单和WRF-CMAQ模型模拟了2016年夏季东中国海DMS的海洋释放和DMS在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探究了夏季东中国海大气DMS及其氧化产物的浓度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表DMS浓度随离岸距离增大而降低,平均浓度为7.66 nmol/L;与全球海表DMS浓度数据库在东中国海的结果相比,本研究计算的海表DMS浓度是其2~3倍,与观测浓度更为接近,也更好地再现了海表DMS空间分布特征。DMS海-气通量受海表DMS浓度及风速等因素影响,研究海域海洋释放DMS通量为3.0~47.2μmol/(m^(2)·d)。东中国海夏季大气DMS浓度为1.54~16.73 nmol/m^(3),渤海(7.22 nmol/m^(3))>东海(5.92 nmol/m^(3))>黄海(5.38 nmol/m^(3))。大气DMS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在08:00和18:00左右浓度较高,午间和夜晚浓度较低,这主要与DMS的被大气中自由基的氧化等过程有关;大气DMS的氧化转化使夏季东中国海SO2、SO42-和MSA月均浓度分别升高了0.02~0.92、0.01~1.08、0.01~0.06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硫 CMAQ 机器学习 东中国海
下载PDF
Sea level change under IPCC-A2 scenario in Bohai,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被引量:3
6
作者 Chang-lin CHEN Jun-cheng ZUO +2 位作者 Mei-xiang CHEN Zhi-gang GAO C.-K.SHUM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46-456,共11页
Be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sea level rise (SL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leading to past and present SLRs towards more reliable future SLR projec... Be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sea level rise (SL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leading to past and present SLRs towards more reliable future SLR projections. A regional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ROGCM), with a grid refinement in the Bohai,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BYECSs), was set up to project SLR induced by the ocean dynamic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odel does not consider the contributions from ice sheets and glacier melting. Data of all forcing terms required in the model came from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0 (CCSM3)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A2 scenario.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sea level in the BYECSs will rise about 0.12 to 0.20 m. The SLR in the BYECSs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ocean mass redistribution due to the ocean dynamic change of the Pacific Ocean, which means that water in the Pacific Ocean tends to move to the continental shelves of the BYECSs, although the local steric sea level change is another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level rise steric sea level change IPCC-A2 scenario mass redistribution Bohai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下载PDF
星载激光雷达观测东中国海气溶胶时空分布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文核 宋小全 王芳涵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86,共6页
基于200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东中国海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三个海域的主要气溶胶构成都是清洁海洋型、沙尘型和污染大陆型三种类型气溶胶,三者百分比之... 基于200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东中国海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三个海域的主要气溶胶构成都是清洁海洋型、沙尘型和污染大陆型三种类型气溶胶,三者百分比之和均达到目标海域气溶胶成分的90%,而具体占比最大、起主导作用的气溶胶类型在不同海域并不相同;(2)三个海域随着高度升高气溶胶整体均为指数衰减趋势,其中4 km高度以下各气溶胶类型变化显著,4 km以上区域均只剩下沙尘型、污染沙尘型和煤烟型的气溶胶存在;(3)几乎所有气溶胶类型都会随着月份和季节上的更替变化而变化,春季各海域都是沙尘型气溶胶占比最大,夏季清洁海洋型气溶胶影响最明显,秋季和冬季期间东海地区以清洁海洋型气溶胶为主,而渤海和黄海均是沙尘型气溶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CALIPSO 气溶胶类型 东中国海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强萧萧 韩宗珠 +3 位作者 王永红 孙学诗 艾丽娜 刘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3,共10页
海洋沉积物的磁性参数是反映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本文基于中国东部海域的176个沉积物样品,通过粒度、磁化率的测试分析,揭示了磁化率和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磁化率和粒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 海洋沉积物的磁性参数是反映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本文基于中国东部海域的176个沉积物样品,通过粒度、磁化率的测试分析,揭示了磁化率和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磁化率和粒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三大海域磁化率(χ)存在显著差异,东海磁化率最高,渤海次之,黄海最低,即χdonghai>χbohai>χhuanghai,磁化率在河口、沿岸偏高,并呈现出向外海方向缓慢递减的趋势,这反映了三大海域的物源差异以及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物源供给、扩散和运移。磁性参数与粒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多重因子的综合作用使得χfd%作为整个海域沉积物的粒度代用指标并不理想。磁性参数的变化与沉积动力密切相关,水动力越强、水介质扰动性越大,磁性参数越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频率磁化率 粒度 东部海域 表层沉积物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东中国海悬移质浓度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海中悬移质是决定海洋光学性质、海洋水质,河口海岸带演变动力过程的重要环境参数。本文利用模拟遥感反射比数据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悬移质浓度,并利用东中国海现场同步数据对该算法进行验证。
关键词 悬移质 人工神经网络 遥感反射比 东中国海
下载PDF
东中国海表层海水^(137)Cs分布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珊 潘少明 +1 位作者 郝永佩 徐仪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5-910,共6页
采集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样品,分析^(137)Cs分布特征,并结合东中国海^(137)Cs比活度数据,探讨影响表层海水^(137)Cs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137)Cs比活度在0.60±0.18~1.21±0.19 Bq/m3之间,... 采集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样品,分析^(137)Cs分布特征,并结合东中国海^(137)Cs比活度数据,探讨影响表层海水^(137)Cs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137)Cs比活度在0.60±0.18~1.21±0.19 Bq/m3之间,平均值为0.90±0.17 Bq/m3。沿岸^(137)Cs比活度较离岸小,主要受沿岸流影响。(2)东中国海各海域^(137)Cs空间分布受大气不均匀沉降,沿岸流,河流冲淡水等因素影响;随时间变化,整个东中国海表层^(137)Cs活度降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东中国海影响不大。(3)渤海表层^(137)Cs海水析出速率为0.046/a,高于黄海(0.032/a)和东海(0.027/a),与较高的颗粒物质吸附能力和水体横纵向混合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表层海水 东中国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东中国海潮能通量与耗散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元杰 程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70,I0004,I0005,共12页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通过对东中国海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潮能通量和耗散.结果显示:传入东海、黄海、渤海的净潮能分别约为88.333,96.082和2.152 GW,其潮能耗散分别约为79.168,95.254和1.790 GW;底摩擦耗散和垂向扩散耗散分别占总耗散的...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通过对东中国海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潮能通量和耗散.结果显示:传入东海、黄海、渤海的净潮能分别约为88.333,96.082和2.152 GW,其潮能耗散分别约为79.168,95.254和1.790 GW;底摩擦耗散和垂向扩散耗散分别占总耗散的67.1%和32.9%,水平扩散耗散量级较小,可忽略不计;东中国海高潮能耗散区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沿岸、江苏北部浅滩、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杭州湾和浙闽沿岸;渤海中部、北黄海西南部、南黄海中部为低潮能耗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潮汐 潮能通量 潮能耗散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对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治 周舟 +1 位作者 江文胜 边昌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共9页
台风过程可使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分布在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变化,并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资源的分布。受台风期间海洋观测数据的限制,台风过程对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卫... 台风过程可使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分布在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变化,并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资源的分布。受台风期间海洋观测数据的限制,台风过程对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卫星遥感数据,以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为例,对其过境前后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利奇马”对闽浙沿岸的影响程度最大,使悬浮物质量浓度中高值(≥5 mg/L)覆盖面积和浓度平均值分别增大92%和62%,影响持续时间为4 d;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影响程度次之,使悬浮物浓度中高值覆盖面积和浓度平均值分别增大19%和17%,影响持续时间为3 d;对苏北浅滩的影响程度最小,悬浮物质量浓度中高值覆盖面积变化不大,但浓度平均值增大了30%,影响持续时间为4 d。研究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数据可以量化台风过程对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弥补极端天气条件下无法进行现场观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利奇马” 卫星遥感 表层悬浮物浓度 东中国海
下载PDF
东中国海浮游植物粒径等级诊断色素权重参数分析研究
13
作者 赖文典 孙德勇 环宇 《河南科技》 2018年第20期148-152,共5页
利用诊断色素分析方法(DPA)对2016年6月、2016年9月和2017年1月东中国海高效液相色谱数据(HPLC)进行分析,叶绿素a浓度(Chla)范围在0.5~5mg·m-3内,回归得到不同区域(渤海、黄海和东海)、不同季节(冬季、夏季)和不同建模方法(随机... 利用诊断色素分析方法(DPA)对2016年6月、2016年9月和2017年1月东中国海高效液相色谱数据(HPLC)进行分析,叶绿素a浓度(Chla)范围在0.5~5mg·m-3内,回归得到不同区域(渤海、黄海和东海)、不同季节(冬季、夏季)和不同建模方法(随机拟合、顺序拟合和"留一法")的诊断色素权重参数,结果表明:渤海、黄海诊断色素权重参数差距不大,与东海有明显差异,在东中国海范围内,由于But色素含量较少,可以忽略其影响,使用其余6种色素对Chla浓度进行反演;东中国海诊断色素权重参数受季节影响较小;不同的回归方法对诊断色素权重参数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诊断色素分析 浮游植物粒径等级 东中国海
下载PDF
东中国海的浮游植物种群分布特征研究
14
作者 赖文典 孙德勇 朱泽民 《科技视界》 2018年第21期47-48,57,共3页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不同导致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过程中作用不同,因此对其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HEMTAX软件对2005年6月和2006年6月和2006年9月东中国海表层高效液相色谱数据(HPLC)经行分析,得到两年浮游植物类群...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不同导致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过程中作用不同,因此对其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HEMTAX软件对2005年6月和2006年6月和2006年9月东中国海表层高效液相色谱数据(HPLC)经行分析,得到两年浮游植物类群生物量,结果发现两年里东中国海浮游植物类群构成基本相同,都是以硅藻为主,定鞭金藻和绿藻其次,硅藻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CHEMTAX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东中国海
下载PDF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115
15
作者 孙效功 方明 黄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1-587,共7页
利用NOAA卫星 1 995年 1月— 1 997年 2月的海洋遥感资料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向深海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黄、东海悬浮体在 1 1— 3月份为向外海输运阶段 ,5... 利用NOAA卫星 1 995年 1月— 1 997年 2月的海洋遥感资料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向深海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黄、东海悬浮体在 1 1— 3月份为向外海输运阶段 ,5— 9月份则退向近海为内储阶段 ,4月份为输变退的月份 ,1 0月份则是退变输的月份 ,其中 3月份黄、东海悬浮体向东海深海输运得最远 ,9月份则向岸退得最远 ;黄、东海表面悬浮体向东海的输运范围一般皆位于 1 0 0m等深线以内 ,并很难越过黑潮水系 ,而输向深海的悬浮体又大都在黄海暖流的作用下回输黄海 ,其大部输向韩国西南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 遥感 悬浮体 输运
下载PDF
渤、黄、东海三维潮波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79
16
作者 万振文 乔方利 袁业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1-616,共6页
采用POM三维海流数值模式模拟渤、黄、东海潮波运动。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77个测站的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1振幅1.92cm,迟角4.39°;M2振幅4.70cm,迟角5.08°。模拟结果显示M2分潮流共存在8个圆流点,m1岁潮流共存在9... 采用POM三维海流数值模式模拟渤、黄、东海潮波运动。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77个测站的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1振幅1.92cm,迟角4.39°;M2振幅4.70cm,迟角5.08°。模拟结果显示M2分潮流共存在8个圆流点,m1岁潮流共存在9个圆流点。其中,M2分潮流在舟山群岛附近与m1分潮流在黄海北部和台湾海峡谷存在一个圆流点,这三个圆流点是本文数值模拟所首次显示的,需进一步的观测验证它们实际存在与否。模式还得出湍流涡动系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潮汐 数值模拟 渤海 黄海
下载PDF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三维斜压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凯 冯士筰 施心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1-560,共10页
基于拉格朗日时均观点描述环流 ,建立起潮流与准定常流共同占优势系统中的陆架浅海环流模型 ,并诊断计算了夏季渤、黄、东海的三维环流图。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渤、黄、东海主要流系的特征。对照冬季结果 ,对渤、黄、东海环流的季节变... 基于拉格朗日时均观点描述环流 ,建立起潮流与准定常流共同占优势系统中的陆架浅海环流模型 ,并诊断计算了夏季渤、黄、东海的三维环流图。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渤、黄、东海主要流系的特征。对照冬季结果 ,对渤、黄、东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做了阐述。从环流垂向分量的分布图上 ,可发现浙闽近海、长江口外存在较明显的上升流区。另外 ,对夏季渤、黄、东海的热盐环流和潮致余流分别进行了模拟 ,发现它们均能在黄海构成一逆时针向的环流系统 ,这对形成和维持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存在有重要作用。热盐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 ,黄海冷水团环流含有“热成流”的成分 ;通过Lagrange余流的计算发现环绕黄海冷水团的环流还含有“潮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夏季环流 三维斜压模型 渤海 黄海 潮流
下载PDF
黄、东海海洋对于台风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立文 邓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52,共7页
强天气过程下海洋的响应是海洋环境预报的重要内容,它的研究对于防灾减灾、远洋运输、水产养殖等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中作者运用一个改进后具有模拟和预报能力的河口海洋模式ECOM-si,引入全强迫条件,对一个真实的强台风下的海洋响应进行... 强天气过程下海洋的响应是海洋环境预报的重要内容,它的研究对于防灾减灾、远洋运输、水产养殖等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中作者运用一个改进后具有模拟和预报能力的河口海洋模式ECOM-si,引入全强迫条件,对一个真实的强台风下的海洋响应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海洋对台风过程有强烈的响应,强台风引起SST出现大幅降低,最大达5℃,其中大风抽吸和大风夹卷影响最大;大风引起的平流输送在实际情况中对海水温度、盐度的水平分布有重要影响:台风诱导海水上翻,会使得海洋的混合层明显加深,最大达20—30m;海洋在台风作用下,在上层海洋产生明显的气旋式流场,海面产生的明显下陷可达30cm,台风中心、气旋式流场中心和海面下陷中心三个位并不重合。同时在台风登陆位置附近产生风暴潮,最大增水可达0.8—1.0m,但沿海各地最大增水时间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响应 数值模拟 台风
下载PDF
东黄海鲐鱼资源丰度与表温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崔科 陈新军 《南方水产》 CAS 2007年第4期20-25,共6页
根据1998~2004年东黄海区鲐鱼灯光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海洋表层水温(SST)数据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表征指标(Elnio3·4A),以31°N线将东黄海区域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作业渔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 根据1998~2004年东黄海区鲐鱼灯光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海洋表层水温(SST)数据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表征指标(Elnio3·4A),以31°N线将东黄海区域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作业渔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对鲐鱼的资源丰度和作业渔场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和研究,并探讨其与SST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北部作业渔场的平均单位努力渔获量(CPUE)高于南部作业渔场,且前者较为稳定。通过对产卵场SST与资源丰度的关系分析发现,产卵场在4~5月产卵期的SST与当年南部作业渔场的CPUE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每年3~4月Elnio3·4A指标与次年南部作业渔场CPUE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资源丰度 单位努力渔获量(CUPE) 海洋表层水温(SST) 厄尔尼诺 东黄海
下载PDF
ADI BAROTROPIC OCEAN MODEL FOR SIMULAT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CHINA SOUTHEASTERN WATERS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越 方国洪 于克俊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In this numer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vertically averaged marin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governing ocean currents and long-period waves areapproximated by a se... In this numer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vertically averaged marin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governing ocean currents and long-period waves areapproximated by a set of two-time-level semi-im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equations. The major terms in-cluding the local acceleration, sea-surface slope, Coriolis force and the bottom friction are approxi-mated with the Crank-Nicholson scheme, which is of second order accuracy. The advection terms are app-roximated with the Leith scheme. The difference equations are split into two sets of alternating directionimplicit quations, each of which has a tridiagonal matrix and can be easily solved. The model reproduces a major Kuroshio intrusion north of Luzon Island, one north of Taiwan Island, andone west of the Tokara Strait. The model shows a current system running from the Luzon Strait to the coastof Vietnam and Hainan Island,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n into the Tsushima Strait. The summerand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ocean model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scheme KUROSHIO INTRUSION South and east china se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