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夏季海洋大气特征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顾薇 陈丽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更好地了解2018年夏季(6-8月)我国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本文利用我国气象要素站点资料、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和全球海温数据分析了2018年夏季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异常特征、东亚大气环流特征及海温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结果显示2018年夏... 为更好地了解2018年夏季(6-8月)我国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本文利用我国气象要素站点资料、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和全球海温数据分析了2018年夏季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异常特征、东亚大气环流特征及海温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结果显示2018年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9. 6%,我国中东部地区降水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北方和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偏少。降水的上述异常特征受到东亚副热带和中高纬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2018年夏季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都明显偏北,东亚沿岸由南至北为"负-正-负"的高度距平分布,呈现出"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负位相的特征,菲律宾附近对流层低层大气维持异常的气旋式环流,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异常偏强。同时,欧亚中高纬度大气呈现"两槽一脊"的异常高度分布特征。在副热带和中高纬大气环流的这种配置下,我国北方地区以异常偏南风为主,有利于暖湿气流的输送,降水偏多;华南地区在偏强的热带对流活动影响下,降水也总体偏多;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以明显的辐散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偏少。从外强迫因子来看,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发生的La Nina事件对东亚夏季风偏强及我国降水"南北多、中间少"的异常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东亚夏季风 菲律宾异常气旋 LA Nina事件
下载PDF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龚强 王盘兴 +1 位作者 汪宏宇 李丽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3-240,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和英国大气资料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使用周期分析、奇异值分解和旋转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结果表明: (1)东北...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和英国大气资料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使用周期分析、奇异值分解和旋转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结果表明: (1)东北夏季降水异常构成中年代际、年际变化相对均衡,在局地年际变率中,东、南部年代际变化略强于西、北部。(2)在年代际、年际尺度上,东亚夏季风增强(减弱),则东北降水偏多(偏少)。(3)ElNino事件与东北区夏季风异常无直接联系,故与东北夏季降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 东亚夏季风异常 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E1 Nino手件
下载PDF
An exceptionally strengthene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vent between 19.9 and 17.1 ka BP recorded in a Hulu stalagmite 被引量:11
3
作者 L. R. EDWARD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60-368,共9页
A stalagmite-based isotope record (No. H82) from Nanjing Hulu Cave, spanning from 16.5 to 10.3 ka BP, provided strong evidence for a cohere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and the North Atlant... A stalagmite-based isotope record (No. H82) from Nanjing Hulu Cave, spanning from 16.5 to 10.3 ka BP, provided strong evidence for a cohere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and the North Atlantic climates on millennial time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jing HULU CAVE STALAGMIT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vent
原文传递
福建仙云洞石笋记录的19.0~17.6ka B.P.期间东亚夏季风增强事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乐 肖海燕 +2 位作者 张鑫 姜修洋 蔡炳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6-935,共10页
末次冰盛期回暖事件(19.0~17.6 ka B.P.)对于理解末次冰期终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福建仙云洞石笋(XY7)的16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327组δ^18O数据,重建了26.4~14.9 ka B.P.期间十年际分辨率的东亚夏季风演变过程,清晰地捕捉到了... 末次冰盛期回暖事件(19.0~17.6 ka B.P.)对于理解末次冰期终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福建仙云洞石笋(XY7)的16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327组δ^18O数据,重建了26.4~14.9 ka B.P.期间十年际分辨率的东亚夏季风演变过程,清晰地捕捉到了发生在末次冰盛期的夏季风增强事件.仙云洞记录指示这一强季风事件发生在19.0~17.6 ka B.P..尽管亚洲季风区各地洞穴石笋都明确记录了这一强夏季风事件,但仙云洞记录的振幅要小很多,仅为0.5‰.这可能与仙云洞位于受东亚夏季风影响的前缘地带,受低纬海洋水文循环过程影响强烈,降水同位素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有关.通过与高低纬地区古气候记录的分析对比表明,末次冰盛期晚期受到太阳辐射升高、 北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增强和热带太平洋Super-ENSO的共同影响,东亚夏季风在19.0~17.6 ka B.P.期间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云洞 石笋 末次冰盛期 夏季风增强
原文传递
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区近260年以来的极端干旱事件 被引量:2
5
作者 花婷 王训明 +1 位作者 张彩霞 郎丽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4-1200,共7页
基于高分辨率的树轮年表数据集,分析了近260年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区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并利用统计算法分析了极端干旱事件的强度及影响范围.结果显示,区域在1890~ 1894年、1898~ 1905年、1926~ 1932年及1991~1997年发生极端干旱事... 基于高分辨率的树轮年表数据集,分析了近260年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区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并利用统计算法分析了极端干旱事件的强度及影响范围.结果显示,区域在1890~ 1894年、1898~ 1905年、1926~ 1932年及1991~1997年发生极端干旱事件,其中1890~1894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在部分年表中表现显著,1898~ 1905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在大部分年表中均有所记录,1926~ 1932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几乎在所有年表中均有记录,是近260年来发生的强度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干旱事件,1991~1997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影响范围不大,但在其影响区域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边缘区 极端干旱事件 树轮年表
原文传递
亚洲夏季风DO12气候事件的响应模式——来自山西石笋的证据
6
作者 张晗 黄伟 +3 位作者 蒋莹 陈子元 沈川洲 董进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5-773,共9页
亚洲季风气候响应的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模式是目前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是否表现为单一模式,还是存在多种模式仍有争议。基于山西龙洞13个铀钍年代和239个氧同位素(δ^(18)O)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48~41 ka B.P.时段东亚夏季风... 亚洲季风气候响应的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模式是目前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是否表现为单一模式,还是存在多种模式仍有争议。基于山西龙洞13个铀钍年代和239个氧同位素(δ^(18)O)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48~41 ka B.P.时段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石笋L2清晰记录了H5、DO12和DO11等千年尺度气候事件,其变化特征与亚洲其他石笋记录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并与格陵兰冰芯记录一一对应,表明高、低纬之间紧密的气候联系。在DO12事件过程中,L2δ^(18)O值先是持续偏轻后又逐渐变重,指示亚洲夏季风强度持续增强后略有减弱,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温度持续降低模式迥异;不同区域记录对比发现,亚洲夏季风和热带低纬水文过程响应的DO12事件过程表现为不对称倒“V”形,这可能与南大洋潜热释放及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低纬热带辐合带逐步北进/南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黄土高原 石笋 东亚夏季风 DO12事件
下载PDF
中全新世冲绳海槽北部的水文气候变化:浮游有孔虫群落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烨 常凤鸣 +2 位作者 李铁刚 赵松 崔亦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东海东北部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受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暖流的显著影响。对冲绳海槽北部NOKT-3岩芯178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的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壳径大于150μm的种属28种。其中,低温低盐种Globigerina quinqueloba的百分含量在中全新世早期... 东海东北部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受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暖流的显著影响。对冲绳海槽北部NOKT-3岩芯178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的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壳径大于150μm的种属28种。其中,低温低盐种Globigerina quinqueloba的百分含量在中全新世早期波动剧烈,而中晚期呈逐渐下降趋势。G.quinqueloba是长江冲淡水指示种,长江冲淡水的强弱受到东亚夏季风降雨的控制。因此,据6330aBP以来G.quinqueloba含量的变化将中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变化划分为3个阶段:(1)6330~4950aBP降雨较强,为全新世适宜期;(2)4950~4600aBP期间降雨开始减少,全新世适宜期结束;(3)4600~3890aBP间降雨量明显降低,气候显著变干。降雨量这一变化过程的机制可能是全新世早期以来北半球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小,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季风前缘锋面逐渐向东南方向退缩,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全新世降雨量逐渐降低。此外,黑潮指示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的变化显示,中全新世早期6330~5100aBP期间,黑潮比较强,对冲绳海槽的影响持续而强劲;中全新世晚期5100~4000aBP P.obliquiloculata含量显著降低,对应着P.obliquiloculata极小值事件(PME),表明中全新世晚期PME发生时区域气候并没有明显变冷,且海槽北部的PME事件也无法用赤道太平洋长期的类El Ni1o状态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长江冲淡水 黑潮 P.obliquiloculata极小值事件 中全新世
下载PDF
CIS13气候事件特征的山西高分辨率石笋记录
8
作者 黄伟 董进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8-908,共11页
文章基于山西黎城白云洞高分辨率石笋(BY2)δ^18O记录,重建了53.82~47.41 ka B.P.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BY2δ^18O值在52.2 ka B.P.和49.5 ka B.P.前后显著偏负,指示两次夏季风显著增强阶段,分别对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O14和DO13事件.山... 文章基于山西黎城白云洞高分辨率石笋(BY2)δ^18O记录,重建了53.82~47.41 ka B.P.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BY2δ^18O值在52.2 ka B.P.和49.5 ka B.P.前后显著偏负,指示两次夏季风显著增强阶段,分别对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O14和DO13事件.山西白云洞石笋清晰记录了CIS13事件"双峰"结构,与NGRIP冰芯记录相对应,反映了东亚季风边缘区对北大西洋海-气耦合振荡,以及ITCZ南北移动引起的雨带范围变化的敏感响应.但BY2δ^18O记录的CIS13事件转换过程较NGRIP缓慢,其中开始过程呈现"三相位"变化特征:即亚洲夏季风提前出现缓慢增强趋势、在达到水热阈值条件后表现出与格陵兰温度的同步快速爆发、 最后仍持续增强直至峰值;这与热带大西洋和印度洋海盆岩芯反照率记录相似,可能与南大洋越赤道气流以及ITCZ持续北移有关.另一方面,千年尺度事件和百年-年代际振荡幅度分别高达5‰和2‰,明显较东亚季风区其他石笋 δ^18O记录大,尤其是在百年-年代际尺度上呈现出"高频、大幅"的变化特征;表明其敏感响应于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波动.功率谱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50 a、60 a和206 a变化周期,可能受到太阳活动和海洋水文变化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 白云洞 东亚夏季风 DO/CIS事件 "双峰"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