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5年琼山强地震导致的同震海岸快速下沉、可能紧随的海啸及其证据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起浩 《华南地震》 2006年第1期17-27,共11页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2级强地震导致琼州海峡东南侧与琼北陆地相连的海底及与海相连的琼北东部一些沿岸陆地大面积同震快速下沉,使得原先为陆地的东寨港、北创港和舖前港及其以北海域等地区大面积陆陷成海。这是一次生源地在与海相连的海岸带的同震海岸下沉。推断了这次地震海啸;比较了这次陆陷成海地震海啸与生源地在近海和大洋海底的地震海啸的异同;也与北美西海岸生源地在太平洋板块斜插在北美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消减带的海岸同震下沉及海啸比较了异同。最后还提出,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灾害应从根本上区别通常所说的震陷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史料记载 海底废墟 陆陷成海 地震地貌 东寨港
下载PDF
Sendai Water Pipeline Response to 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2
作者 Kazue Wakamatu Shigeru Nagata +1 位作者 Yoshihisa Maruyama Kyoko Ozaw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Damage caused by 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Mw 9.0) to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elines in Sendai City is summarized. The locations of the pipeline repairs are discussed relative to earthquake intensity, geo... Damage caused by 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Mw 9.0) to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elines in Sendai City is summarized. The locations of the pipeline repairs are discussed relative to earthquake intensity, geomorphologic conditions and landform change in the developed areas of hilly land. Repair rate (repairs/km) i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pipe material and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rtificial landform chang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obtained: (1) More than 80% of the repairs took place in pipelines installed in higher lands such as hill and terrace areas consisting of hard soils; (2) Nearly all the pipe repairlocations in hill areas are where landform change was made through land development tor residential purposes over me past several decades; (3) The aforementioned repair rate was more than 3.6 times than that of other lowland areas where no landform change occurred. The heaviest concentrations of pipe repairs of vinyl chloride pipes and ductile iron pipes were observed within the boundary area between cutting and filling, having a thickness between -2.5 m and 2.5 m. Approximately 78% of the all pipe repairs occurred outside of areas where severe ground failures took place. A mechanism of pipe damage in the areas free of severe ground failure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pipeline damage the 2011 Tohoku Japan earthquake developed land landform change landslide.
下载PDF
则木河断裂带北段地震地貌及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任金卫 李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4,共8页
地震形成的构造微地貌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证据,因此微地貌分析是古地震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北段大箐梁子一带发现的断层陡坎、断错冲沟、“搓衣板”地貌及坡中谷等地震地貌的研究,发现该断裂自晚更新世晚... 地震形成的构造微地貌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证据,因此微地貌分析是古地震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北段大箐梁子一带发现的断层陡坎、断错冲沟、“搓衣板”地貌及坡中谷等地震地貌的研究,发现该断裂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发生过四次强震,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两次地震在地貌上也有所反映,说明在则木河断裂带上,强震亦具有在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全新世以来,7级以上强震在原地复发的最小间隔约为1000年,其平均间隔约为18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地震地貌 则木河 断裂带
下载PDF
1605年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和可能的海啸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起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关键词 史料记载 海底废墟 陆陷成海地震地貌 东寨港 海啸
下载PDF
河套断陷带主要活动断裂最新地表破裂事件与历史大地震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彦宝 冉勇康 +2 位作者 陈立春 吴富峣 雷生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25,共16页
对于历史记录的公元849年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尚存在一定争议,公元前7年大地震是否发生在河套断陷带,也没有得到确认。通过影像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结合14C和单颗粒OSL测年,利用构造地貌分析及古地震手段,对大青山山前断裂... 对于历史记录的公元849年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尚存在一定争议,公元前7年大地震是否发生在河套断陷带,也没有得到确认。通过影像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结合14C和单颗粒OSL测年,利用构造地貌分析及古地震手段,对大青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山前断裂及狼山山前断裂的最新破裂事件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了尽可能降低古地震定年的不确定性,采取了序列采样、重点层位多采样等措施。结合以往研究成果认为,大青山山前断裂应为公元849年大地震的发震构造,而狼山山前断裂最近1次地震破裂事件可能与公元前7年大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断陷带 公元849年地震 公元前7年地震 构造地貌 古地震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东部M_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谭成轩 秦向辉 +5 位作者 王瑞江 龙长兴 邓乃恭 孙叶 张春山 孙炜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598-3607,共10页
从构造地貌、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现今GPS位移场、活动断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等方面探讨中国大陆中东部部分M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认为,地震是地壳局部或区域活动的表现,诱发地震的主因来自地球内部地应力、... 从构造地貌、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现今GPS位移场、活动断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等方面探讨中国大陆中东部部分M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认为,地震是地壳局部或区域活动的表现,诱发地震的主因来自地球内部地应力、能量聚集和瞬间释放;发生地震的部位一般是地壳构造活动带或地壳结构的薄弱带,诸如活动断裂带等;活动断裂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当其穿过构造地貌、刚性结晶基底等特殊地质环境时,其活动受阻,引起地应力和能量集中。当地应力和能量积累超过岩体(石)强度,导致岩体(石)破裂,诱发地震;活动构造、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应力和能量集中是地震发生的充分条件。最后,提出中国大陆中东部中长期需重点关注的区带及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Ms≥8.0级特大地震 构造地貌 地质体特征 现今GPS位移场 活动断裂 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累积地震位错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林 田勤俭 +3 位作者 马保起 张世民 郝凯 余建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2-1022,共11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面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及断层陡坎地貌进行了野外实测工作。经过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各级阶地上断层陡坎的高度,该值即为该阶地记录的地震断层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以本次地震的垂直位错量作为古地震位错量的均值,则可计算得到每级阶地累积的地震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点T1阶地形成以来仅经历过1次事件,即本次地震事件;T2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5次事件;T3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9~11次事件;T4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20次事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数据,则可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的可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 断错地貌 阶地测量 地震地表破裂 古地震
下载PDF
平果4.5级地震前MODIS卫星热红外异常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文翔 周斌 +1 位作者 阎春恒 毕熙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8-1083,共6页
收集2012-12~2013-03广西平果Ms4.5地震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5:00~7:00之间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 收集2012-12~2013-03广西平果Ms4.5地震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5:00~7:00之间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的关系,并讨论了震区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对地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平果Ms4.5地震发生前2个月震中附近出现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异常增温与发震时间有一定对应性。显著增温主要表现在震前半个月左右,震前7d异常增温幅度达到峰值,震后温度逐步降低。2)与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平果Ms4.5地震反映出震前构造“增温”信息。3)异常升温由震中沿北西向发育,与此次平果地震北西向发震构造较为一致。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素对异常升温的影响,认为此次平果Ms4.5地震前热红外升温可能为震前短临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果Ms4.5地震 地表温度 地形地貌 季节变化 前兆异常
下载PDF
1998年广西环江M_S4.9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文翔 周斌 +1 位作者 阎春恒 毕熙荣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4-590,697,共7页
收集了1998年2~5月广西环江慨4.9地震震区连续的NOAA/AVHRR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当地夜间时段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关系,并... 收集了1998年2~5月广西环江慨4.9地震震区连续的NOAA/AVHRR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当地夜间时段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关系,并讨论了震区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对地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环江坂4.9地震发生前2个月震中附近出现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异常增温与发震时间有一定对应性。显著增温主要表现在震前半个月左右,震后温度逐步下降;(2)对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环江Ms4.9地震反映出反季节变化的震前构造“增温”信息;(3)异常升温由震中沿NW与NE向共轭断裂交叉发育,与此次环江地震NW向发震构造较为一致。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素对异常升温的影响,认为此次环江慨4.9地震前热红外升温可能为震前短临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江MS4.9地震 地表温度 地形地貌 季节变化 前兆异常
下载PDF
景谷6.6级地震前后MODIS卫星热红外信息分析
10
作者 苗崇刚 文翔 +3 位作者 周斌 张华 原永东 黄惠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1003,共13页
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云南景谷MS6.6地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4—6时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 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云南景谷MS6.6地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4—6时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的关系,并讨论了震区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对地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景谷MS6.6地震发生前2个月震中附近出现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异常增温与发震时间有一定的对应性。显著增温主要表现在震前半个月左右,震前7d异常增温幅度达到峰值,震后温度逐步降低,同时景谷MS5.8、MS5.9强余震发生前半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升温;2)与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景谷MS6.6地震反映出破年变的震前构造"增温"信息;3)异常升温由震中沿SN—NE向共轭断裂交叉发育,这与景谷MS6.6地震区域构造应力场水平最大主应力NNE-SSW向优势分布较为一致,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素对异常升温的影响,认为此次景谷MS6.6地震前热红外升温可能为震前短临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Ms6.6地震 地表温度 地形地貌 季节变化前兆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