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量施肥下氮素形态对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保莉 岑剑 +1 位作者 武传东 曲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51-1356,共6页
采用细菌16SrDNA的PCR-RFLP技术,以西北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材料,模拟田间过量施肥水平,经室内恒温短期培养,研究了过量施肥下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CR-RFLP分析酰胺态氮(T1)、硝态氮(T2)和铵态... 采用细菌16SrDNA的PCR-RFLP技术,以西北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材料,模拟田间过量施肥水平,经室内恒温短期培养,研究了过量施肥下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CR-RFLP分析酰胺态氮(T1)、硝态氮(T2)和铵态氮(T3)过量施肥处理的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分别得到17、25和130个酶切分型,不施肥对照(CK1)和正常施肥对照(CK2)分别得到119和187个酶切分型,表明正常施肥处理的酶切分型最多,过量使用酰胺态氮和硝态氮减少了酶切类型,而过量施用铵态氮可以维持与不施肥对照相近的酶切类型数量。采用α多样性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指数(H'、Ds)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均为CK2>T3>CK1>T2>T1处理,表明合理施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而过量施用酰胺态氮则减少细菌的多样性,使用铵态氮处理可维持细菌多样性;除正常施肥对照(CK2)外,其余各处理都出现了优势菌种。通过对优势菌的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酰胺态氮处理都为未培养细菌,硝态氮处理和铵态氮处理的优势菌呈现了菌属多样性,前者包括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芽单胞菌门的未培养芽单胞菌属和未培养土壤细菌,后者为未培养酸杆菌属、变形菌门寡养单胞菌属和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表明不同施肥方式改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垫旱耕人为土 细菌多样性 过量施肥 氮素形态 PCR-RFLP
下载PDF
典型土垫旱耕人为土主要常量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成因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继花 张甘霖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0,共7页
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多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演变过程的结果。研究在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西部地区采集两个典型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研究常量元素K、Na、Ca、Mg、P、Fe、Al、Ti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土垫旱耕人... 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多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演变过程的结果。研究在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西部地区采集两个典型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研究常量元素K、Na、Ca、Mg、P、Fe、Al、Ti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中,K、Fe、Al、Ti呈中高型分布,Ca、P、Na、Mg呈中低型分布。各元素的迁移能力表现为:Ca最强,P、Na、Mg、K次之,Fe、Al、Ti比较稳定。Ca、P、Na、Mg在剖面上的中低型分布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下元素自身的淋溶迁移引起;稳定元素Fe、Al、Ti和弱迁移元素K在黏化B层(2Bt1层、2Bt2层)和干润淋溶土表层(2A层)的峰值则主要是由于暖湿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的强烈淋溶而呈现的相对富集。研究表明,关中地区典型土垫旱耕人为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人为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机碳和磷等养分元素在表层的富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垫旱耕人为土 常量元素 迁移 相对富集
原文传递
土垫旱耕人为土中某些痕量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潘继花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2-990,共9页
土壤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多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过程的结果。为探讨人为因素和自然成土因素在土垫旱耕人为土(壤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西部的渭河三级阶地上采集两个典型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 土壤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多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过程的结果。为探讨人为因素和自然成土因素在土垫旱耕人为土(壤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西部的渭河三级阶地上采集两个典型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以马兰黄土作为成土强度的参照样品,采用Zr作为稳定元素,研究痕量元素Cu、Zn、Pb、Rb、Sr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受介质的吸附、碳酸钙等易淋溶组分的淋溶淀积、作物吸收等因素影响,痕量元素Cu、Zn、Pb、Rb在剖面上总体呈中高型分布,即在干润淋溶土表层(2A层)和黏质化B层(2Bt层)含量有所增加而表现为富集;而Sr则发生强烈迁移,在2A层、2Bt层含量显著降低。在埋藏耕作层(Aupb层)、亚耕层(Aup2层)和现代耕作层(Aup1层),自下而上,Cu、Zn、Pb的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但只有Zn的富集系数在YL01剖面0~15cm内大于1.1,说明土壤发生过程是导致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中某些层次元素相对富集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对土垫旱耕人为土痕量元素的影响很弱,且主要在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垫旱耕人为土 痕量元素 迁移 富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