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化科学的进展 被引量:80
1
作者 安芷生 符淙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建立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发展、高分辨率冰芯记录的研究、短周期气候变化、突变事件的发...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建立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发展、高分辨率冰芯记录的研究、短周期气候变化、突变事件的发现、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的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等角度论述了地球环境变化历史的研究进展 ;并在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洞、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以及水资源等研究和现代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当前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新世纪全球变化科学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球环境 地球系统 人类活动 氧同位素 古气候
下载PDF
基于GEE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华 宋金岳 +1 位作者 李明 韩武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83-1894,共12页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客观、定量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为区域治理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计算得到可以反映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客观、定量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为区域治理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计算得到可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祁连山国家公园1989—201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SEI评价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好的结果,其中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正向作用的指标为绿度和湿度指标,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对生态环境质量有负面影响;祁连山国家公园时空变化分析表明,1989—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呈"缓慢下降-快速下降-上升"的趋势。时空差异分析表明,1989—199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不变为主;1999—200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轻度恶化为主;而2009—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轻度改善为主;从生态环境质量的成因分析来看,4个指标影响均为显著。生态环境质量主导自然影响因子在1989年依次为绿度>干度>湿度>热度;1999年为热度>绿度>湿度>干度;2009年为干度>热度>湿度>绿度;而2019年依次为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畜牧业是影响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人为因素。结果显示,GEE可以作为计算平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扩展了在大范围长时间序列遥感生态指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中的应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综合治理工作仍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Google earth Engine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祁连山国家公园
原文传递
秦岭山区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 被引量:33
3
作者 胡冗冗 李万鹏 +1 位作者 何文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为考察秦岭山地民居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选取当地典型二层生土和砖砌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冬季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照度和壁面温度进行现场测试并记录室外温湿度与太阳辐射强度。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析,给出了不同外围护材料下民居... 为考察秦岭山地民居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选取当地典型二层生土和砖砌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冬季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照度和壁面温度进行现场测试并记录室外温湿度与太阳辐射强度。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析,给出了不同外围护材料下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其室内热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民居 热环境 室内 现场测试
下载PDF
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运泰 滕吉文 张中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34-642,共9页
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指出 2 0世纪是地球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全球性的研究计划深化了人类对地球本体的认识 ,提供了有关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深层过程和空间... 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指出 2 0世纪是地球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全球性的研究计划深化了人类对地球本体的认识 ,提供了有关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深层过程和空间信息 ,扩大了人类对地球整体研究的视野 ,激励了对空间和地球 (包括大陆和海洋 )以及生态环境之间耦合的研究 ,并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了 2 1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认为 2 1世纪的地球物理学必将担负起地球科学中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的先导角色。在深化对地球本体和日地空间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 ,量化地球内部各圈的耦合和深部物质状态及物质组成的错综组构 ,解决水、资源、环境 (包括空间资源环境 )等问题中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地球科学 资源 能源 灾害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城市经营──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创新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柏华 《规划师》 2001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经营激活了城市建设机制。政府是城市经营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经营城市,优化了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和城市布局,盘活了城市土地存量、增量,从而使整个城市增值。
关键词 城市经营 土地资源 城市环境 市场运作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晚中生代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的陆地环境剧变与生物群演替响应 被引量:23
6
作者 柳永清 旷红伟 +6 位作者 姬书安 吕君昌 刘燕学 江小均 彭楠 陈铭培 李家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7,共11页
晚中生代时期华北东北部发育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和阜新生物群陆地生物群。它们的快速演变过程和华北克拉通上同时期发育的岩石圈减薄、大面积强烈岩浆活动、变质核杂岩及伴随的伸展盆地等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并行发生,表现着地壳... 晚中生代时期华北东北部发育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和阜新生物群陆地生物群。它们的快速演变过程和华北克拉通上同时期发育的岩石圈减薄、大面积强烈岩浆活动、变质核杂岩及伴随的伸展盆地等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并行发生,表现着地壳表层系统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响应。生物群的繁盛与灭绝与地球表层大规模岩浆-火山活动(髫髻山组—张家口组和大北沟组—义县组)发育时代高度协同一致。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或改造着地球表层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生物群只得调整自身去适应环境和生态背景的改变。火山-岩浆活动改变着地质-生态环境,生物群都紧密联系多期次火山-岩浆活动,化石也都被埋葬在沉积-火山碎屑岩中。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地质事件发生响应于全球变化和统一地球表层系统。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特殊陆相环境沉积建造、特殊环境沉积物等记录了响应的古地理、古环境变化与响应。陆地生物群分布、演化、更替与精确定年,脊椎-无脊椎生物(化石)埋葬特征,生物演化速率、消长关系和生物群(组合)更替的形式和性质,以及脊椎动物骨骼、牙齿的常量、微量元素、H-B-C-N-O-S和C-O-Sr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恢复和重建古地理、古生态环境和古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地壳表层 地质事件 环境 生物群
下载PDF
稀土生产中的“三废”治理及环境保护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河成 《稀土》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稀土生产中的“三废”及其治理状况。主要内容包括三废来源及性质,三废治理方法及效果,稀土冶炼厂应贯彻“三同时”的三废治理方针,并提出了一些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 稀土冶炼 废物处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红土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邓黄月 郑祥民 +2 位作者 杨立辉 任少芳 刘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通过采集长江中下游湖南长沙(CS)、岳阳(HN)、江西南昌(NC)、新余(XY)和浙江金华高村(GC)5个剖面不同层位的红土样品,对其粒度和多种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了红土剖面随深度变化的成土作用强弱以及多磁学参数在揭示我国南方红土... 通过采集长江中下游湖南长沙(CS)、岳阳(HN)、江西南昌(NC)、新余(XY)和浙江金华高村(GC)5个剖面不同层位的红土样品,对其粒度和多种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了红土剖面随深度变化的成土作用强弱以及多磁学参数在揭示我国南方红土第四纪气候演化信息的价值。结果表明:1粒度分析显示,红黄土交接带(约28°~31°N)的CS、HN、NC、GC 4个剖面的红土粒度与北方黄土和下蜀黄土有很好的可比性,具有明显的风成特性;位置更偏南的XY剖面红土颗粒较粗,10~50μm粒组富集不明显,具有典型的冲积相特征。2各红土剖面的多磁学参数分析表明,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是红土磁性的主要载体。3同一红土剖面内,不同沉积结构的磁性矿物含量和组成具有很大差异。下部网纹红土中赤铁矿的含量较高,磁赤铁矿的含量较上覆均质红土或黄棕色土低,揭示了网纹红土形成于中国南方一个极端湿润期,长期剧烈的水分活动导致均质红土中磁赤铁矿的溶解和铁质的流失,同时较强的成土作用使强磁性的磁赤铁矿向弱磁性的赤铁矿转化,从而导致网纹红土的磁化率比上覆均质红土或黄棕色土低了一个数量级。4具有冲积相特征的XY剖面磁学特征与其他风尘成因红土(特别是NC剖面)差异甚大,可能成为它具有不同物质来源的一个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粒度 磁性矿物 环境变化
下载PDF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其气候响应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云飞 陈长胜 +3 位作者 袁福香 吴迪 李建平 郝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14-2626,共13页
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原有遥感生态指数基础上,选用增强型植被指数代替原绿度指标中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构建2001—2020... 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原有遥感生态指数基础上,选用增强型植被指数代替原绿度指标中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构建2001—2020年植被生长季遥感生态指数,探讨园区内核心保护区、虎豹潜在栖息地及主要人口聚集区三大管控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像元尺度分析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20年虎豹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微弱下降趋势,2015年后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升,2020年达到良好水平;(2)园区内各管控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东部核心保护区中部及虎豹潜在栖息地中部以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主要人口聚集区相对较差。(3)近20年虎豹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性较差。未来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上升的面积占60.86%,表明未来生态环境趋势总体向好,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持续恶化态势。(4)虎豹公园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及日照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Google earth Engine 遥感生态指数 气候响应
下载PDF
临汾盆地果场地裂缝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乔建伟 薛守中 +2 位作者 彭建兵 刘聪 孟令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9-777,共9页
地裂缝是临汾盆地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盆地开始出现地裂缝以来,至2012年8月共发现86条地裂缝。本文以临汾盆地内部典型地裂缝——临汾果场地裂缝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论述了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利用野外调查、测量、... 地裂缝是临汾盆地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盆地开始出现地裂缝以来,至2012年8月共发现86条地裂缝。本文以临汾盆地内部典型地裂缝——临汾果场地裂缝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论述了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利用野外调查、测量、槽探、钻探和物理勘探等地质手段,主要研究了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包括平面特征、灾害特征、浅部剖面结构特征和深部特征4个方面,总结了地裂缝的活动规律。发现果场地裂缝平面延伸长,宽度大,走向稳定,灾害严重;浅表层上宽下窄,呈"喇叭"状,深部结构显示地裂缝下伏隐伏断层,地裂缝活动受降雨控制。通过分析影响地裂缝形成的各个因素:盆地构造、超采地下水和强降雨,将果场地裂缝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孕育阶段、出露阶段和扩展阶段;最后概化了果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构造孕缝、抽水诱缝和降雨扩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 地裂缝 地质环境 发育特征 成因机理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逸臻 黄远程 王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6-1329,共14页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2000~2020年6月至9月关中平原MODIS遥感影像进行优化重构,并利用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该地...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2000~2020年6月至9月关中平原MODIS遥感影像进行优化重构,并利用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10个驱动因子对遥感生态指数时空分布的影响,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构建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子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遥感生态指数均值由0.448增至0.565,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②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占70.8%,退化区域占22.9%,改善尤为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庆阳市、平凉市和天水市,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群中部西安市及其附近区域。③植被类型对关中平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影响力高达0.46。研究期间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趋于改善,局部恶化,尤其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及其附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 遥感影像 驱动因子 关中平原
下载PDF
句容市丘陵山区钉螺孳生环境特点及定位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晓军 陈世军 +2 位作者 李水明 江成功 王晓雷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掌握句容市丘陵山区钉螺孳生和分布规律,为制定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水系调查丘陵山区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并应用GPS现场采集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的地理坐标数据,采用Google Earth技术定位分析钉螺孳生环境特点... 目的掌握句容市丘陵山区钉螺孳生和分布规律,为制定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水系调查丘陵山区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并应用GPS现场采集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的地理坐标数据,采用Google Earth技术定位分析钉螺孳生环境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共调查历史有螺环境399个,历史有螺面积2 904.39 hm2。其中Ⅰ类环境33个,面积415.04 hm2;Ⅱ类环境33个,面积323.19 hm2;Ⅲ类环境11个,面积96.40 hm2;Ⅳ类环境318个,面积1 989.46 hm2。环境改造率达14.29%。Google Earth地图标注显示现有螺环境和历史有螺环境均沿水系聚集性分布。结论调查建立了句容市历史有螺环境数据库,并以Google Earth地图进行空间标注,有助于山丘地区钉螺监测和更好地制定灭螺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丘陵山区 环境改造 Google earth 句容市
原文传递
水冲法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良锋 周建军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2-353,共2页
一般建构筑物工程基坑土方开挖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方法,而当开挖土质为粉土、砂性土且所开挖的基坑周边环境有开挖土方的弃土堆场时,可以利用附近废弃或待整平的河塘水进行水冲法开挖。本技术在绍兴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工程、调节池工程... 一般建构筑物工程基坑土方开挖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方法,而当开挖土质为粉土、砂性土且所开挖的基坑周边环境有开挖土方的弃土堆场时,可以利用附近废弃或待整平的河塘水进行水冲法开挖。本技术在绍兴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工程、调节池工程及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清水池工程等多项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方开挖 水冲法 节能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保护地球环境与“净化”人类生存空间的思考 被引量:10
14
作者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3期1-15,共15页
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地球科学领域乃至全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近年来人类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当代国际上和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与进程,存在问题与前景的概要分析、提出了环境的监测、治理与保护是一... 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地球科学领域乃至全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近年来人类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当代国际上和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与进程,存在问题与前景的概要分析、提出了环境的监测、治理与保护是一个四维空间的问题,而且是各向异性的,并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地球物理学在四维环境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环境科学的综合研究已为必然,环境地球物理学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为了形成一个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活空间,则必须深化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将其作为一个“环境科学的系统工程”来实施,协调、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环境 生存空间 持续发展 四维空间 人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洪美 李海平 +2 位作者 冯乔 焦鑫 薛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5-22,共8页
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以流纹岩、英安岩为主,其次为安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样品的里特曼指数δ小于4,属钙碱性岩石系列;SiO2的平均值为71.95%,大部分... 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以流纹岩、英安岩为主,其次为安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样品的里特曼指数δ小于4,属钙碱性岩石系列;SiO2的平均值为71.95%,大部分样品具低铝特征,且碱质含量较高,属于亚碱性火山岩。轻重稀土比值较大且负铕异常明显,具典型的岩浆分异晚期稀土分馏特征。从总体上说,样品显示为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鄂拉山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为岛弧带-板内造山带火山岩区。这种特征可能正是反映了该期火山活动是在西秦岭造山带向柴达木区块俯冲的构造环境下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拉山组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延庆台地电阻率铁质干扰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同利 李妍 +3 位作者 武晓东 崔博闻 李菊珍 王丽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0-530,共11页
近年来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多次出现因环境干扰而引起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尤其是观测环境中铁质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幅度和形态的影响.本文依据台站测区地下高密度电性结构剖面和电测深结果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几种铁质对延... 近年来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多次出现因环境干扰而引起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尤其是观测环境中铁质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幅度和形态的影响.本文依据台站测区地下高密度电性结构剖面和电测深结果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几种铁质对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和形态,结果表明,在扣除地电阻率基准值后,干扰幅度和形态与实际观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从而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地下铁质对延庆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铁质干扰 三维数值模拟 观测环境 异常变化
下载PDF
月基观测地球等离子体层极紫外辐射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飞 陈波 张效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64-2573,共10页
研究了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极紫外辐射特性,结果表明从月球上探测时地球等离子体层顶位于35 081.75 km以内,等离子体层结构的典型尺度量级为637.85 km,He+30.4 nm辐射强度为0.02~11.4 Rayleigh。讨论了月球轨道运动特性和月球表面环境特性... 研究了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极紫外辐射特性,结果表明从月球上探测时地球等离子体层顶位于35 081.75 km以内,等离子体层结构的典型尺度量级为637.85 km,He+30.4 nm辐射强度为0.02~11.4 Rayleigh。讨论了月球轨道运动特性和月球表面环境特性,结果显示在一个月球公转周期内,总观测时间约为12个地球日,极紫外观测仪器对地指向的纬度最大偏移约为7°,经度最大偏移约为6°。对月面的极紫外辐射分析表明,太阳峰年月面散射的极紫外辐射强度约为2.0 Rayleigh,与地球等离子体层辐射量级相当。根据SELENE数据,描述了极紫外观测仪器所在的5个拟着陆区的地貌特征,证明了月面散射的极紫外辐射不会进入观测仪器,其中虹湾区的地形最为理想。根据Apollo-12和Apollo-15太阳风数据分析了月面质子和电子通量,结果显示在太阳峰年,一年内两者的总流量均为约5×1015cm-2。根据Apollo-12局地观测,在一个月球周期内,月面温度变化为80~390 K。得到的结果为月基极紫外观测仪器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等离子体层 月基观测 极紫外观测仪器 月球环境
下载PDF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010年载文信息及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文军 孙守增 刘洪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26-330,共5页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04—2010年载文的第一作者学历、职称和服务单位、论文资助项目来源、研究领域、出版时滞、被引频次、下载次数、影响因子等论文信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04—2010年载文的第一作者学历、职称和服务单位、论文资助项目来源、研究领域、出版时滞、被引频次、下载次数、影响因子等论文信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报》呈现以下特征:高学历作者比例稳步提升;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作者是《学报》作者的骨干力量;作者来源呈多元化发展,主办单位论文呈下降趋势;大多数论文有各类基金项目资助;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是《学报》载文的主要内容;出版时滞需要进一步优化;被引频次计量指标反映《学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 地球科学 环境 被引频次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以吐鲁番为例谈新疆生土建筑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生英 王晓丽 李维青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有着大量的生土建筑并具有地方特色,其中吐鲁番拥有新疆最为丰富且最具特色、历史最悠久的生土艺术.文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新疆生土建筑的环境特征,并以吐鲁番生土建筑为例按建筑类型对生土建筑进行实... 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有着大量的生土建筑并具有地方特色,其中吐鲁番拥有新疆最为丰富且最具特色、历史最悠久的生土艺术.文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新疆生土建筑的环境特征,并以吐鲁番生土建筑为例按建筑类型对生土建筑进行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建筑 生态环境 新疆 吐鲁番
下载PDF
人类世地质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剑波 揭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49-653,共5页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地球科学研究已经延伸到治理环境和管理地球的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概念来概括和引导这种科学走向."人类世地质学"即是这种科学走向的最好概括.目前对应的人类世地质学研究处在萌芽阶段,其研究...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地球科学研究已经延伸到治理环境和管理地球的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概念来概括和引导这种科学走向."人类世地质学"即是这种科学走向的最好概括.目前对应的人类世地质学研究处在萌芽阶段,其研究体系也未完善,尤其是,学者们对是否应该建立"人类世"还有诸多争论.该文首先解决了"人类活动是一种地质营力"的问题,初步回答了建立"人类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人类世的概念定义.此外,还对人类世地质学的研究体系及研究前景予以论述.研究人类世地质有利于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并且规范这种行为,从而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人类世地质学 地球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